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潘石屹的坎》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章 创业坎:从暴穷到暴富的艰辛历程(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潘石屹的坎》 作者:金振业

第5章 创业坎:从暴穷到暴富的艰辛历程(1)

  对于财富的追求是很多人创业的动力,潘石屹也是如此。

  “我觉得钱对人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出生农村,从小就缺吃少穿的,加上我妈妈常年瘫痪。我对财富的追求,也许也算是很大的一个动力吧!”潘石屹这样陈述他创业的动因。

  当然,潘石屹选择选择创业不只是因为这一个原因。他参加工作之时,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刚刚开启,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思想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时候,潘石屹的内心也是蠢蠢欲动,希望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然而,潘石屹在机关的工作安逸、稳定,毫无挑战性可言。怎么办?他想到了辞职下海,并且迅速付诸了行动。

  创业注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潘石屹在创业的过程中也是历经波折。从创业之初的颠沛流离,到勇闯海南的惊险刺激,再到后来“万通六君子”的分道扬镳……不过,尽管历经艰险,潘石屹还是完成了从暴穷到暴富的积累,完成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

  第一道坎:割舍坦荡仕途,毅然下海淘金

  1984年,潘石屹从石油管道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对数字天生敏感的潘石屹,很快就得到了局里领导的赏识。潘石屹原本可以在这条坦荡的仕途上享受生活,但是,他对机关的清闲生活并不满意,他觉得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潘石屹有意放弃令人艳羡的机关工作,转而下海淘金。

  但是,这个决定却遭到了来自各方的劝阻。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潘石屹到底会如何抉择呢?

  潘石屹出生在甘肃省的一个小山村,他的童年正值中国建国以来最动乱的时期。由于家庭成分不好,他的父亲被划为右派,他也倍遭歧视。不过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潘石屹的命运也出现了转机。

  1982年,潘石屹考入位于河北的石油管道学院,两年后他从石油管道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经历过艰辛童年的潘石屹从此捧上了铁饭碗。

  在石油部管道局,潘石屹很快找到了让领导重视他的窍门,那就是记清楚所有的工作数据。处长向局长汇报工作,局长向部长汇报工作,都需要用数字说话,而他们都记不清楚这些繁杂冗长的数字,他们需要带一个人汇报数字。每天下班之后,潘石屹就将各种计划样本拿出来背,最后,这些数字小数点之后的好几位,潘石屹都能记得清清楚楚。科长开始欣赏他,处长开始欣赏他,主任也开始欣赏他。潘石屹很快成为领导身边必带的“红人”,被确定为“第三梯队”,并获得外出进修的机会。

  潘石屹的仕途看似一片坦荡。

  然而,潘石屹对机关生活却并不满意,甚至有一些厌烦。

  他回忆道:“整个管道局,除了输油调度处每天在做事外,别的部门全都无所事事,只会给人添麻烦,包括我自己。”

  机关生活对于潘石屹来说,一开始还比较新鲜,没有太多的事务,收入却比较高,而且经常还会有下级单位送一些礼品等。这样的生活对于那些年过半百的人来说,的确是十分适合,安逸无忧,轻松自在。但是,潘石屹是一位刚刚20出头的年轻小伙,这样的生活让他觉得生命在虚度。潘石屹在谈起这段生活时曾说:“整个机关,有将近1000人,真正该能够给社会创造价值的人不是很多,剩下的人都是干部,干部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可干。所以我对下海的愿望特别强烈。”

  在此期间,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有一天,单位新分来一个女大学生,潘石屹的处长安排他陪着她去仓库领桌子和椅子。结果,潘石屹发现这个女大学生特别挑剔,再加上那时候桌子和椅子的质量也不好,她总说这个桌子这里也不行,那个椅子那里也不行什么的,选了一上午也没有选好。

  潘石屹等得不耐烦了,就对她说:“不就是一张桌子吗,赶紧抬回去得了,至于这么挑剔吗?”结果,这位女大学生的回答深深地触动了他,她回答道:“小潘,这个桌子我可得坐一辈子啊,当然得好好挑了。”

  回去之后,潘石屹陷入了沉思。他看着自己的桌子,再看了看自己的茶杯,心中不停地问自己,难道我一辈子就这样度过了吗?

  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潘石屹有了下海的想法。但是,他的想法一出来就遭到来自各方的劝阻。外界的声音比较一致,放弃前途光明的仕途,选择一条前途未卜,且并不被当时普遍尊敬的经商路,是一个多么冒险而愚蠢的决定。并且,那个年代,一个机关的小干部下海各方面的障碍是很大的,组织上也未必能够通过。

  站在人生的三岔路口,潘石屹也有一些迷惑,他最终会如何抉择呢?

  潘石屹的战术

  1.拜访老师,指点迷津

  面对现实的困境和自己内心深处的呼喊,潘石屹陷入苦苦的思索。不走,将要面对的还是那日复一日百无聊赖的生活,潘石屹对此早已厌倦不已;走,就将立马失去稳定收入和不断上升仕途,同时下海之后将会遇到怎样的困境尚且不明。对于一个20多岁的小伙来说,这的确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正在思辨之时,潘石屹有幸摆放到一位在刚刚开放的深圳创业的老师。当潘石屹把心中的苦闷告诉他时,老师告诉潘石屹在深圳有很多机会,也能赚到很多钱。潘石屹问:“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老师给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就说你身上穿的衬衣,如果你有钱,你就可以买两件,这样一件穿脏了就你可以换另外一件。”

  这也许是有人第一次对他解释财富是怎么回事。虽然此时的潘石屹对财富几乎没有什么认识,但是他的财商之高在后来的创业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现。由于潘石屹出生在农村,家庭很不宽裕,从小就缺吃少穿,同时家庭的贫穷还造成了很多让潘石屹难以忘记的伤痛,所以他对财富有着比较强烈的追求,这也成为潘石屹决定下海的一个重要动力。通过与老师的交谈,潘石屹下定了放弃仕途,下海经商的决心。

  2.放眼未来,毅然辞职

  潘石屹下海时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不到十年。改革开放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各种技术和思想不断地冲击着国人的观念和思维。同时,改革开放还创造了无数获取财富的机会,使得很多有志向的年轻人可以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其实,潘石屹下海之时,也并不明白自己到底可以干什么,想干什么,但是潘石屹清楚预期在机关里平淡无奇地度过一生,还不如下海轰轰烈烈地去拼。后来潘石屹讲述了自己下海的心路历程。

  “我辞职是因为那是一个开放而令人激动地年代,国家领导人的言行,如当时胡耀邦穿一身西装都给国人的观念很大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我慢慢觉得,我在机关的工作完全是多余的、没用的。可能我们机关只有一个部门,就是输油管理的调度室有用。我感觉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多余的,不能给社会带来价值的环节,迟早会被淘汰掉的。”

  正是基于对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判断,潘石屹认定自己当前的工作不能创造价值,将来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于是他决定毅然辞职下海,去广阔的大海中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坎外真经

  1.听从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要面临选择,都要做出决定。有的选择和决定甚至非常艰难,因为不管你选择哪一方,在得到一些东西的同时,你也会失去一些东西。常常听到有人讲,要是当初没有那样决定,该有多好!或者,要是那时候我走了另一条路,现在应该会是什么样子。

  什么样决定和选择,才不会让自己后悔呢?如果总是去衡量一个选择可能获得的物质回报和所面临风险,到最后你大多都会为此而后悔。要不后悔,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始自终都要听从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最响亮的声音。乔布斯在给人们的忠告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被教条所限,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乔布斯说:“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

  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如果你的选择能够做到随心而动,即使最后失败你也可以毫无遗憾地对自己说,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无怨无悔。

  潘石屹在面临人生抉择时,他做到了听从自己内心真实声音。虽然,机关的工作稳定,收入高,但是工作的清闲却让潘石屹觉得年华的荒芜,于是他排除外界干扰,毅然决定下海淘金。在潘石屹后来的创业路中,他也遭遇过非常艰难、非常压抑的时期,但是他从来没有后悔自己当初下海的决定,这就是因为下海是当时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2.勇气是成功必备的素质

  做人,要有勇气,才能在人世间的横逆挫折中,愈挫愈勇。

  佛教讲“成佛作祖”,也不光是有慈悲、有智能就能够成就,最重要的,还要有勇气。观世音菩萨游行三千大千世界,救苦救难,如果没有大无畏的勇气,他怎么能普度众生呢?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也是要有勇气,才能深入地狱救苦。

  生活是需要勇气的。当遇到困难时,要拿出克服它的勇气;当受到挫折时,要拿出站起来的勇气;当尝到成功时,要拿出更加努力的勇气。纵观当今社会那些取得成就的企业家,哪一位不是拥有非凡勇气的。如果没有勇气,柳传志怎能放弃电子所稳定的工作,投身商海;如果没有勇气,史玉柱怎能一次次从失败中爬起;如果没有勇气,马云怎能开辟中国互联网奇迹……

  勇气是成功必备的素质。潘石屹在面对艰难的抉择时,他勇敢地选择了一条前路未卜,注定布满荆棘的道路,也正是这一选择,成就了日后最知名的地产商人。

  3.抓住时代赐予的大好机会

  潘石屹曾说:“人生有许多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转折点,不要错过每一次的历史性转折点。因为,你的一生将因此有所改变。”人一生中,可能会有很多机会,但是那些可以改变一生的历史机会却是寥寥无几。如果一时犹豫导致与机会擦肩而过,人生就会因此缺少很多光彩。

  潘石屹下海时所处的时期,是中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进行的时期,是拥有无限机会,令人激动地年代。这是每一个拓荒者开拓疆土,实现梦想的最好时机。可以说,这是时代赐予每一个像潘石屹一样不想碌碌而为,希望追逐梦想的热血青年的历史机遇,抓住了,离成功就更近一步,放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潘石屹也很庆幸当时自己能够毅然下海,这个决定奠定了他今后人生成功的基石。

  第二道坎:初涉商海,颠沛流离

  1988年,潘石屹变卖家当,毅然辞职,南下深圳。然而,现实中的深圳并不像走马观花时的美好温馨。所有的生活都让潘石屹感到无比压抑,可以说刚下海那段时间,他一直处于四处碰壁,颠沛流离之中。面对生活的困境和艰辛,潘石屹能继续坚持吗?

  1987年底,潘石屹第一次南下广州、深圳。“从冰天雪地的北方来到鸟语花香的广州,突然觉得这真是天堂,尤其是深圳,每个人都过得那么开心。”

  1988年春节一过,潘石屹变卖全部家当,连睡觉用的棉被也一并卖掉了,毅然辞职南下深圳。当潘石屹到达南头关时,身上剩下80多块钱,这便是多年后外界描述的潘石屹的“创业资本”。由于没有特区通行证,潘石屹还不能直接进深圳。无奈之下,潘石屹还得在这笔少的可怜的“创业资本”中拿出50元找“蛇头”带路,从深圳二线关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里偷偷爬进了深圳特区。

  现实中的深圳并不像他走马观花时看到的那么美好温馨。

  潘石屹必须为三餐而奔波,于是不久后他进了一家咨询公司。

  在谈到这家公司时,潘石屹回忆道:“其实就是皮包公司,电脑培训、给香港人当跑腿的、接待内地厂长经理旅游,什么能挣钱就干什么!”

  由于语言不通,饮食不适应,深圳的生活始终让潘石屹感到非常压抑。深圳的天气热的不行,潘石屹还经常要加班加点,而且刚下海时心理也很脆弱,人开始变得焦躁不安。没下海之前,机关的收入、福利待遇等都非常可观,并且不用这样奔波劳累。

  潘石屹回忆道:“我刚下海时,几乎所有人都劝我走回头路,只有一个在伊拉克做过工程的朋友跟我说,计划经济没有出息,你坚持往前走,哪怕要饭也不要往回走,这是我下海唯一支持我的人。”

  有一个故事可以生动地描述潘石屹当年压抑的生活状态。

  有一次一个老板让潘石屹去接人,老板告诉他可以坐出租车去。

  这是潘石屹第一次坐出租车,他就想着怎么坐。但是,当他上了出租车之后,他也不知道要打表,司机问他去什么地方,他又不会广东话,总说不清楚。最后,潘石屹被这个司机赶了下来。下车之后的潘石屹感觉特别的沮丧,最后只好坐公交车去接人。这种压抑的生活大概持续了一年左右,这段时间,潘石屹过的非常不愉快。

  1988年底,有“天涯海角”之称的海南岛从广东省脱离,摇身一变成为中国第31个省级行政区。中央政府给予了海南无与伦比的优惠政策,这为海南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机遇,大量资金和人才涌入海南,甚至出现了“十万大军下海南”的空前盛况。1989年,潘石屹所在的公司要在海南设立分号,潘石屹觉得这是一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他主动向公司请缨前往海南拓荒。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潘石屹首次登上了海南岛。整个海南岛在夜色的包围之下,显得深沉忧郁,偶有一些摊贩的门前有小发电机突突地发电,也因为电压不稳,灯泡一闪一闪,或明或暗。潘石屹感觉自己到了一毫无生气的地方,不经对自己的未来带有起来。不料第二天清早起来,一个新的世界轰隆隆地就升起来了。一大群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涌出来,会集在大路上,沙滩上,感觉十分热闹。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人,真可谓是形形色色,有寻找机会的大学生,有稚气未脱的高中生,有工作几年想逃跑的人,有想脱离土地的农民,有逃婚者……再看看他们的举动,有人唱歌,有人作诗,有人谈情说爱……所有人都各怀心思。

  海南虽然是一个杂乱的、失去了秩序和平衡环境,但是潘石屹认为海南的气氛与深圳那种压抑的气氛完全不同。潘石屹突然发现自己脱离了原来一切的束缚,觉得再也没有什么处长、科长,也再也不用对谁点头哈腰。这个生于甘肃天水麦积山的男人,简直像重新获得了新生。

w w w/xiao 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金振业作品集
潘石屹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