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毛泽东瞩目的巾帼红颜》在线阅读 > 正文 第6章 巧施美人计,终报越王仇——西施(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毛泽东瞩目的巾帼红颜》 作者:王翰 陈锋

第6章 巧施美人计,终报越王仇——西施(2)

  夫差特地把位于姑苏城外三代吴王修建的集人力与天工为一体的奇苑异圃加以扩建,并造一“馆娃宫”。这座宫富丽堂皇,巧夺天工,有诗赞曰:“凌霄馆娃两极穷,玉帝乐坐姑苏城。”夫差又建了“响蹀廊”,走廊下面是空的,用铜瓮做顶柱,上面铺着薄板,西施两只白嫩的光足拖着木屐,一摇一摆地走过,玉足所至,即发出有节奏的清脆悦耳的声音。夫差兴奋地说:“人间的足能生音乐的只有我的爱妃西施。她人是仙态,足为仙钟,脚心发音,醉人催情。”

  夫差又筑“春霄宫”,并挖了一条能容5000石酒的“酒糟”,在夜幕降临之前,夫差陪着西施坐在小龙船上行驶在酒糟之中,赏月饮酒,在酒酣意浓之时度入春霄宫,成“龙戏凤”之欢。后来,夫差又命人在春霄宫边挖了一个人工湖,取名“天池”,每日清晨西施梳妆完毕之后,夫差邀她晨游,青龙舟缓缓荡漾在碧波晨曦之中,歌女舞伎在池四周唱歌跳舞作伴。又建了“海灵馆”,其内外装饰,全以海中之珍品镶嵌而成,也有诗赞云:“只知龙宫千般翠,谁晓海馆更翡辉。”

  夫差日夜陷在温柔乡中,他的第一个变化就是把一切朝政交给伯嚭处理,谄媚的伯嚭随时都可以和夫差相见交谈,他也更加肆无忌惮地贪污受贿,卖官鬻爵,还屡进谗言陷害伍子胥。结果,吴国上下秩序紊乱,百姓相掠,盗贼横生。忠心耿耿的老臣伍子胥见国事危急,不忍坐视,冒死苦劝夫差还宫:“要亲政,不要荒政,要重国,不要重色。”一次,他甚至激愤地对夫差说:“有奇淫的人,必定有奇祸。”开始,夫差还觉自己久不问政,似觉不妥,有还宫之意。但由于西施大耍娇气,纠缠不放,他不仅放弃了回宫理政的打算,还对伍子胥十分恼火,对伍子胥动过几次杀机,但想到他是父王的功臣才把火头压了下去。为了不让伍子胥扫兴,他下了两道诏书:“不经传伍子胥不得进宫。”

  他的第二个变化就是完全信任了勾践的“忠诚”。伍子胥曾多次派人潜入越国,获得大量的军事情报证明勾践雪耻心切。可他见不到夫差,就连连写信报告伯嚭,这些信都被受到越王巨贿的伯所扣压。一方磨刀霍霍,一方色醉智迷,这就是越吴即将爆发的一场大战前夜双方的真实情况。

  西施入吴后,以她的智慧和美貌使夫差整日围着自己转。夫差几乎把吴国所有的资财和人力都用在西施的享用上,把主要精力都使在讨西施欢心上。他说:“天可一日无太阳,我不可一日无西施。”勾践为了摸清夫差对他的态度和他在国内军事活动的反映,派范蠡以给西施送胃药之名去吴国侦察。范蠡回来告诉勾践:“夫差现在不理政了,伍子胥已经不能参政了。”勾践兴奋地说:“天意助我,汝实自灭。”

  夫差的第三个变化是认友为敌。吴越历代兵戎相见,积怨很深。可当勾践施展了“美人计”之后,他把越国当做最信得过的臣国盟友。过去,齐国与吴国一贯友好,但他却感到有这样一个强大的齐国是对他的巨大威胁,要和齐国争做东方霸主。公元前484年,他同鲁国结成同盟,组成吴鲁联军,发30万兵马,分三路大举进攻齐国。齐国对吴兴兵进犯毫无准备,只得仓促应战,在艾陵(今山东泰安)被吴鲁联军打得落花流水。夫差认为他这一仗打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胜利冲得忘乎所以。庆功大宴上,伯嚭和一些马屁精高高举起酒杯赞颂说:“今日吴王乃是全天下的英主,今日的吴国乃是天下的盟主。”只有伍子胥酒不沾唇,一语不发。夫差见此情景怒气冲冲地说:“你曾劝我不要攻打齐国,我却凯旋而归,你老脸没处放,是不?”伍子胥答道:“越国才是我们的大患,齐国是我们的盟邦。这次如果我战败,你还可以生出戒惧之心,反而是吴国之福。如今不幸胜利,你一定心高气傲,再向中原进兵,跟强大的晋国争霸。那时,越国乘我们的国内空虚,发动攻击,我们就危在旦夕了!”

  伍子胥忠言劝谏,并没有使夫差回心转意,反而惹得大动肝火,怒斥伍子胥说:“你很少让我高兴过,你不要以老臣自恃,我对你的容忍和宽量是有限度的。”

  夫差话刚说完,怒气未消,忽报勾践率领一个庞大的使团前来朝贺。夫差又转怒为喜,出宫相迎。回到宴席上时,夫差宣布:“当国王的不忘有功的部下,做父亲的不忘得力的儿子。现在,伯嚭训练三军有功,我要升他做宰相(原为伍子胥),勾践侍奉我始终不倦,我要增加他的土地,各位意见如何?”还没待其他大臣讲话,伍子胥这次却先发言,他泣不成声地说:“忠臣闭口,好人在侧,邪恶的理论和精巧的阿谀,使曲的变成直的,直的变成曲的。我们国家将亡,宫殿将生乱草矣。”

  夫差从龙座上跳起来吼道:“老贼,你竟如此诡诈,吴国不需要你这种孽种!”伍子胥怏怏而退。伯嚭对伍子胥一直是又怕又恨,早想借机除掉他,今见夫差如此厌恶伍子胥,乘机对夫差说:“伍子胥反对你打齐国因为他的儿子在齐国,他早有联齐取吴易主之心。”几句诬陷之言,把夫差挑动得像一条疯狗似的大骂:“我说他为什么老是跟我过不去,原来是里通外人,想取而代之。”立即派人送去他的佩剑,令伍子胥自杀。

  伍子胥在自杀前对家人说:“夫差是个昏君,我死于他之手早有所料。我死后,要把我的双眼挖出来,悬挂在东门上,让我看到勾践的入侵。”此话又被伯嚭派去的暗探得知,报告给了夫差。他兽性大发,下令把伍子胥的头砍下来放在城楼上示众,再把伍子胥的肉剥下来投进江里,把骨头抛在荒丘曝晒。

  夫差赐死伍子胥的消息很快传到越国,越国君臣莫不欣喜,都认为雪耻的时机已经来临。

  Δ功成伏谜

  夫差为西施一美女,荒淫无度、劳民伤财、荒废国政。对西施所言必听,所求必应,只要西施称心,他都可照办,致使吴国暴敛不穷,骚乱不止,盗贼蜂生,乱象四伏,不久便祸至眉睫。在此情况下,西施乘越使赴吴之机,暗中写信交给越使,让他转交范蠡,让勾践乘隙发兵攻吴,可洗国耻。否则,一旦吴王觉察,或太子嗣位起用忠贤,则复国报仇之机便会失掉了。范蠡接书后,入见勾践。

  公元前482年,夫差率军北上,抵达黄池(今河南封丘)大会各国国君,发兵攻晋,争做诸侯霸主。此次,勾践复仇的机会终于来临了,他率领越国最精锐的水陆大军趁吴国空虚向吴国突袭,包围了姑苏,焚烧了姑苏台、馆娃宫、春霄宫,大火一月不熄。夫差狼狈回军救援,就在姑苏城郊展开激战。因吴军是经过20多天急行军才赶到的,士兵极度疲惫,一场决战,吴军大败。夫差只好向勾践求和。勾践允予言和,因为这时越国的恢复不过10年,国力还不够强大,能和吴立于平等地位已是第一步的胜利。夫差这时已50余岁,由于纵欲过度,显得非常苍老。昔年教卫士喊他不要忘记杀父之仇的英雄气概已成为过去。越军撤后,他没有想到振作,反而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西施为首的美女怀中,过一天,算一天,苟延残喘,盼望着勾践能像10年前他饶恕勾践那样宽容他。哪知勾践又经过10年的奋发图强,无论兵力、财力都十分雄厚,他认为现在到了彻底扫灭吴国,雪奇辱大耻的时候了。

  公元前473年,越向吴发动全面攻击,吴军覆没,姑苏陷落。夫差带着西施刚逃到阳山便被越军团团围住。两军阵前,吴三军统帅文种历数夫差罪状。夫差无可奈何地请求勾践仿效20年前的故事,准许吴国降为越国的臣属国。勾践答复说:“从前老天爷把越国赐给你,你不接受,现在老天爷把吴国赐给我,我不敢拒绝。”并派人在阵前大喊:“人间没有万岁的帝王,总有一死,何必等我来砍你的头呢!?”夫差面无人色,只好拔剑自杀。临死时,他对侍卫说:“如果死者有知,我无面目见伍子胥于地下,请用纱把我的脸盖住。”吴王死,吴国遂灭。

  夫差成了千古罪人,西施的下场也成了千古疑案。有关她的生平事迹,有的载入史册,有的写进了文学作品。有的搬上了戏剧舞台,然而更多的西施故事则流传于民间。

  一种说法是,西施又随文种和勾践返回越国。尽管此时西施已是40岁的中年妇女了,但她依然不失当年之秀美。勾践把她纳为宠妃,后被勾践夫人骗出游江,派人把一块石头绑在她的身上,将她推进钱塘江溺死了。

  一种说法是,在越兵搜阳山之前,西施想到她已在吴国10多年,再以亡国之君的妃子返回越国,不会被勾践信任,而且可能遭到羞辱,因而自缢而死。

  一种说法是,西施被勾践所害。据野史记载,越灭吴后,勾践下令将西施装入皮袋中,然后,使她沉江而死。唐朝诗人李白曾有诗佐证:“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勾践何以迫不及待地处死西施?有人探其原因说:西施在去吴之前,勾践为了讨得西施的同情和帮助,曾屈身亲自服侍过她,失尽君王尊严。明代诗人袁宏道有诗曰:西施山,一片土、不惜金作城,贮此如花女,越王跪进衣,夫人亲蹋鼓。买死倾城心,教出迷天舞。所以,越灭吴后,勾践在西施面前自觉难堪,故杀西施以维护君王的尊严。

  一种说法是,吴国被破后,西施被范蠡带走,深情如故,但多年的官场政治斗争也使他看破世俗。他认为勾践只可共患难,难以共安乐。高鸟既尽,良弓将藏,狡兔已死,走狗将烹。如不及早引退,将蹈伍子胥之后。他劝西施放弃富贵,隐姓埋名,浪迹天涯,尚可乐此余生。西施悟会范蠡所想,于是,他们不告越王,不辞父母,匿迹而去,先是隐居阳山,后到齐国,范蠡改名换姓做了齐相,后又考虑到仕途多险而辞相,遂做起生意,定居陶山(今山东肥城县西北50公里),又改名“朱陶公”。西施和范蠡相亲相爱,偕老百年。关于西施的最后归宿传说较多,但人们希望她有一个善终的归宿,所以这种说法比较流行。

  四种说法都没有可靠的史料作依据。但无论哪一种说法的存在,对西施来说都是一场悲剧。她被吴人仇恨,又不被越人理解;招来倾国之罪,并没有取得救国之偿。最后,不是做个屈死之鬼,就是一个异乡亡魂。古诗“红颜自古多薄命”大概就说的是她吧!

  1986年,当地政府在西施故乡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已建成西施殿等,殿中有联,传说是明朝人的作品,对仗工整,颇能概括西施的艳迹:

  心越身吴,转瞬兴亡,千古犹夸侠骨;

  风亭月榭,遗容俨雅,一朝重识芳卿。

  后来,西施的事迹被后人写成剧本,将其形象搬上舞台,广为传颂。京剧还有《西施》长剧,剧本出于罗瘿公之手,由梅兰芳主演西施,蜚声海内外。秦腔有《访西施》,传奇有《浣纱记》,杂剧有《姑苏台》等,皆敷演西施故事。

  2.作者点评

  西施其人在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但在吴、越相争中,她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正史没有记载。其实,西施不过是个被侮辱的女子,说吴国灭亡是由于西施迷惑了吴王,这是受传统“女祸”论的影响。因此,罗隐作诗道:“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道出了一个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对此公论,毛泽东是非常赞同的,故对此诗加以密圈。

  西施不仅是一个绝代艳丽的美女,而且还是一个顾全国体、热爱祖国的善良姑娘。她生长于农村,孝顺父母,勤劳度日,本来可以找一个如意郎君,侍奉双亲,安度一生,但为了国仇家恨,她毅然忍辱负重,作为一种“礼品”远嫁异国他乡,和一个年迈粗陋的武夫相伴数年。她明知自己和郑旦充当了复仇家的斗争工具,但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乐,她还是乐从了。就这一点而论,她又是令人钦佩的女子。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王翰 陈锋作品集
毛泽东瞩目的巾帼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