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毛泽东瞩目的巾帼红颜》在线阅读 > 正文 第81章 “穿裙子戴王冠的伪君子”——俄国叶卡特琳娜二世(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毛泽东瞩目的巾帼红颜》 作者:王翰 陈锋

第81章 “穿裙子戴王冠的伪君子”——俄国叶卡特琳娜二世(1)

  叶卡特琳娜二世(1729—1796年)(也译为叶卡德林娜二世),是继伊凡四世、彼得一世以后,在俄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久的沙皇,也是继彼得一世以后被俄国贵族授予“大帝”称号的第二个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在位期间,对内,她疯狂地镇压进步势力和人民起义;对外,她奉行侵略扩张政策,使俄罗斯帝国国力空前增强,为其争夺欧洲霸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一部叫做《世界英杰传》的书里,我也读到了拿破仑、俄国叶卡德林娜女皇、彼得大帝、威灵顿、格拉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

  1.叶卡特琳娜二世小传

  Δ成功夺位

  1729年5月2日,叶卡特琳娜二世出生于奥得河畔的什切青市。原名索菲亚·奥古斯特,是德国王族的女儿。她的父亲出生于德意志安霍尔特—策尔布斯特—多恩堡王族,叫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年轻时当过普鲁士的职业军官,曾任什切青市的城防司令和市长,后晋升为陆军元帅。母亲约安娜,出生于北德意志霍尔施坦—戈多尔普王族,是学识渊博的女子,曾游历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首都。

  彼得一世在世时,为了夺得北德意志的沿海地区,于是,就把安娜和伊丽莎白两个女儿分别许配给霍尔施坦—戈多尔普王族的两个亲王。安娜的丈夫叫卡尔·弗里德里希,是索菲亚·奥古斯特的舅父。安娜在1728年生了儿子,取名卡尔·彼得。彼得出生后,他的母亲就病逝了。伊丽莎白则被许配给了索菲亚·奥古斯特的另一个舅父霍尔施坦亲王,但因亲王夭折而未能成婚。

  1741年11月25日夜,伊丽莎白在俄国近卫军的帮助下,发动宫廷政变,废黜了伊凡六世,成为俄国女皇。由于伊丽莎白没有后代,因此,就把她的外甥卡尔·彼得接到俄国,并定为皇位继承人,改名彼得·费多罗维奇,即后来的彼得三世(1761—1762年)。

  同时,伊丽莎白也没有忘记索菲亚·奥古斯特。奉她的旨意,15岁的索菲亚·奥古斯特偕同母亲于1744年来到俄国,并于1745年同彼得结婚。因为同伊丽莎白的父亲彼得一世争夺皇位的姑母也叫索菲亚,所以,女皇非常讨厌索菲亚这个名字。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叶卡特琳娜·阿历克塞耶芙娜,即叶卡特琳娜一世(1725—1727年),伊丽莎白遂将索菲亚·奥古斯特改名为叶卡特琳娜·阿历克塞耶芙娜。

  叶卡特琳娜自幼机智、伶俐,勤勉好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并从小受了德国封建贵族的熏陶,野心勃勃。少年时代,曾经跟随母亲游历过许多欧洲城市,拜访了不少德国诸侯的宫廷,也见到过后来武功显赫的弗里德里希大帝。宫廷中的明争暗斗在叶卡特琳娜幼小的心灵中早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所以,她对俄国宫廷的不愉快生活,思想上是有所准备的。

  叶卡特琳娜一跨进俄国宫廷,伊丽莎白就对她进行了严厉的防范,一切饮食起居都严密加以监视,一旦发现有人与叶卡特琳娜比较接近,就会立即调换其工作,甚或赶出宫廷。彼得生性轻浮,整天偷鸡摸狗,对叶卡特琳娜的境遇漠不关心。所以,从1744年到伊丽莎白逝世,在这整整18年的岁月中,叶卡特琳娜一直过着痛苦和孤寂的生活。她同寂寞作斗争时最可行的同盟军是书本。据她自己说,当时她是“无时没有书本,无时没有痛苦,但却永远没有欢乐”。她刻苦读书,手不释卷。她企图从中找到一些能使自己成功的秘诀,她研究彼得一世以来历代沙皇成败的秘诀,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要想成为俄国的沙皇,就必须取信于俄国贵族。所以,到俄国后,她立即改奉东正教,并拼命学习俄文和俄罗斯风俗,努力在各方面博得俄罗斯贵族的欢心。可以这样说,她到俄国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皇位。后来有一次,她在向英国大使馆借款时就透露了她的秘密:“我或者成为皇帝,或者死亡。”但是,通向皇位的道路却坎坷不平。

  叶卡特琳娜婚后不久,她的母亲就因卷入宫廷纠纷而被赶出俄国。从此,她失宠了,经常受到女皇的奚落和丈夫的责骂。宫廷里尔虞我诈的气氛和追求皇位的勃勃野心,使她在寄人篱下的逆境下,形成了虚伪狡诈和凶狠残暴的性格。但为了今后的美好前程,她不得不委曲求全,对女皇无限恭顺,对丈夫特别体贴。

  1754年,叶卡特琳娜生了儿子保罗,即后来的保罗一世(1796—1801年)。本来,孩子应该让母亲抚养成人,哪知保罗出生后就立刻被女皇带走了,只给了叶卡特琳娜一笔10万卢布的补偿。叶卡特琳娜按捺住悲伤,竟然用这笔钱去收买人心,培植亲信。在她的努力下,巴结和支持她的达官贵人也越来越多。另外,她又通过情夫格·奥尔洛夫兄弟在近卫军官兵中暗暗活动,并逐步培植了一股帮助她夺权的实力。然而,由于女皇伊丽莎白实力强大,她还不敢轻举妄动,她在耐心地等待机会。

  1761年12月25日,女皇伊丽莎白病故,彼得三世即位,叶卡特琳娜离皇位更近了一大步,她加快了夺权的步伐。原来彼得三世是个才能平庸、头脑简单的人,不仅不爱学习,到彼得堡18年了还讲不好俄语,而且看不起俄国人,甚至公开说是俄国是一个讨厌的国家。不仅如此,身为俄国沙皇的他却一心为敌国普鲁士效劳,为了帮助普鲁士争夺领土,他命令俄军进攻丹麦。同时,又颁布一系列违反贵族利益的法令。彼得三世的所作所为,自然损害了俄国的利益,引起了贵族们的强烈愤懑。叶卡特琳娜以为机会来临,决定立即动手。

  1762年6月28日凌晨,叶卡特琳娜在奥尔洛夫兄弟的帮助下,依靠近卫军发动了宫廷政变,逮捕了即位仅6个月的彼得三世。尽管彼得三世再三向她求饶,表示愿意放弃皇位并且永远效忠于她,但这些并没有打动心如铁石的叶卡特琳娜。7月6日,叶卡特琳娜不顾夫妻情分,杀掉了彼得三世。于是,33岁的叶卡特琳娜登上了俄国皇帝的宝座,称叶卡特琳娜二世。

  为了永保皇位,叶卡特琳娜不但没有放过丈夫,而且还铲除了另一个皇位竞争者,干掉了在1741年伊丽莎白发动政变时被囚禁的伊凡六世。

  这样,叶卡特琳娜上台后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彻底消灭了她的所有政治对手,坐稳了俄国皇帝的宝座。

  Δ“贵族的女皇”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说,夺权是容易的,最难的还是如何巩固和加强权力。叶卡特琳娜二世即位时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是极不美妙的。这种威胁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在许多贵族的传统眼光看来,她是双重的篡位者,既从丈夫那里夺得政权,又剥夺了儿子的继承权。因此,反对她的大有人在;二是由于俄国参与对普鲁士的七年战争(1756—1763年),国家的财政赤字每年达700万卢布、国债达1700卢布,使得彼得一世苦心经营起来的波罗的海舰队因年久失修而不能作战,军事形势十分严重;三是随着封建农奴制的加强和统治阶级的专横暴虐,俄国的广大农民、手工工场工人、少数民族劳动群众纷纷奋起反抗,此起彼伏。

  不过,叶卡特琳娜二世非常狡猾,她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决定暂时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这项政策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其中,对内政策是最重要的。

  在对外方面,叶卡特琳娜二世于1762年撤销了彼得三世进攻丹麦的决定,但保持了彼得三世签订的对普鲁士的和约。她召见奥地利和法国大使,向他们表达了俄国对奥、法两国的友谊和良好愿望,希望同欧洲各国保持和平。

  在对内方面,叶卡特琳娜二世深知,夺取政权依靠贵族,巩固政权也必须依靠贵族。为了改变自己在一些贵族中的不好形象,取得贵族的信任和支持,她首先宣布自己是俄国的“第一号地主”,借此讨好贵族,然后,采取了一系列维护贵族特权、加强贵族专政、巩固农奴制度的措施。

  首先,凡是参加拥立她上台的人和她的宠臣都得到了官爵和大量土地、农民、金钱。如奥尔洛夫兄弟就得到了5万以上农民的赏赐,波将金元帅得到了4万多人。她在位期间赏给贵族的农民共达80多万人。

  叶卡特琳娜二世还把俄国的农奴制度推广到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被征服的土地。1765年,她制定了一条法令,地主有权流放手下的农奴去服苦役。她也通过丈量土地,把伏尔加河流域和黑海北岸的肥沃土地转归俄国贵族所有,在那里建立了万恶的农奴制度,而使当地的少数民族——巴什基尔人、楚瓦什人、莫尔多瓦人、马里人沦于农奴制的深渊之中。1767年,她又公布一条法令,禁止农民控告自己的主人,违者严予究办。因此,她被称为“贵族的女皇”。

  其次,标榜“开明专制”。叶卡特琳娜二世当政之时,正处在西欧封建制度危机四伏、俄国封建农奴制度已经开始瓦解的时期。当时,法国启蒙学派提倡的“君主和哲学家联盟”的主张已成为法国、普鲁士、奥地利和欧洲其他一些国家的普遍思潮,实际上,他们所标榜的“开明专制”是并不触动封建专制制度的微小改良。叶卡特琳娜二世同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狄德罗等人通信,向他们馈赠财物,邀请他们到俄国来,目的是想在欧洲造成一种认为她是贤明君主的印象。然而,她欺骗了他们,背后讥笑这些哲学家的主张。而当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叶卡特琳娜二世不顾年迈,以全欧洲君主的身份,唆使普、奥两国君主出兵镇压,拼凑反法联盟,扬言要与“法兰西瘟疫”决一死战。

  早在叶卡特琳娜二世统治的初期,她就厚颜无耻地标榜实行“开明专制”。她把自己装扮成一个集哲学家和君主于一身的人物,以开明君主的姿态出现。她虚伪地指责国家行政和司法机关的贪污受贿行为,把残酷的农奴制描绘成幸福的乐园。

  叶卡特琳娜二世通过改革中央和地方的政权机关,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沙皇专制制度和贵族官僚的国家机器。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王翰 陈锋作品集
毛泽东瞩目的巾帼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