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9章 名震中外的“战神”(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 作者:陈锋 王翰

第19章 名震中外的“战神”(2)

  这场决战,就是著名的黄桥决战。9月,韩德勤亲率26个团的兵力共30000余人,气势汹汹南下,叫嚣要将陈粟所率的江北新四军消灭在黄桥地区。党中央指示,陈毅撤至严徐庄掌握全局,粟裕担任黄桥决战的前线军事指挥。粟裕深知,这次决战不同于以往的游击战,而是一场大歼灭战。当时江北新四军总共三个纵队,7000多人,其中战斗人员仅有5000多人。为了制订打好这一仗的作战方案,粟裕一连几天没有合眼。10月4日,黄桥决战打响。在敌多我少的情况下,粟裕出其不意地用兵,采取“打蛇打七寸”的战术,将主力第1、第2纵队用于突击方向,隐蔽集结于黄桥西北面的顾高庄、黄港桥地区,待敌进犯时突然向敌发起攻击,以优势兵力首先歼敌精锐部队独立第6旅。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鏖战,我军全歼敌独6旅。丧失了独6旅,韩德勤气急败坏地纠集兵力,对我军守地黄桥发起疯狂攻击。此时,粟裕当机立断,乘胜将我第1、第2纵队主力转兵用于对敌进攻黄桥之89军穿插、合围。5日凌晨,黄桥城东门被敌顽第33师突破。在黄桥保卫战万分危急的时刻,粟裕亲自率第3纵队往东门阻击敌人,一时士气大振,战士们奋起杀敌,终于击退敌人,夺回东门。战斗进行到5日夜,我第1、第2、第3纵队里应外合,并在赶来的援军配合下,一举歼敌1万余人,仅韩德勤带着1000余人逃往兴化。黄桥决战的胜利,创造了我军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为新四军在苏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创了大好局面。

  “皖南事变”后,党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代理军长。2月,中央军委命令,将陇海路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共90000余人统一编为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原苏北指挥部所属三个纵队编为新四军第1师,任命粟裕为师长。粟裕奉命率部挺进苏中,坚持敌后反顽、抗日斗争,建设苏中抗日根据地。这一时期,日伪相互勾结,对新四军不断发起大规模扫荡,粟裕率部奋起迎战。曹甸战役、石港攻坚战、七保三仓河、三保卫丰├……粉碎了敌伪一次又一次的大“扫荡”。1943年初,敌伪又在苏中掀起“清乡”的高潮,妄想运用军事、政治、文化、特务等毒辣手段,实行全面伪化,彻底摧毁我根据地。针对敌人的“清乡”,陈毅电示,苏中区党政机关要精兵简政,将后勤机关分散隐伏在群众中,主力部队则以分散作战为原则,伺机打击敌人的弱点。其时兼任苏中区党委书记的粟裕,遵照陈毅的指示,和同志们一起火速行动,做好应付一切严峻考验的准备。敌伪“清乡”开始后,在以粟裕等为代表的苏中区党委、苏中军区的领导下,全区人民群众紧密团结,采取各种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配合主力部队的行动,严厉打击“清乡”分子,取得了历时七个月的反“清乡”斗争的胜利。

  1944年9月27日,党中央电示华中局,为了迎接反攻,苏浙皖地区应有新的发展……并要求华中局抽调一批干部、军队,渡江南进,完成上述任务。粟裕毛遂自荐,得到中央批准。12月中旬,粟裕和陶勇率领新四军第1师第3旅,分两路偷渡长江,突破京(宁)沪铁路上日伪的重重封锁,于1945年1月抵达浙西,与新四军第16旅会合。2月5日,苏浙军区成立。粟裕任司令员,统一指挥苏南、浙江部队,并以华中局代表的名义,领导江南、浙东两个区党委的工作。为了响应党中央的“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号召,有效地打开浙东南发展局面,粟裕率部在浙西进行的第一个军事行动,便是控制天目山地区。在挺进天目山的军事、政治行动中,粟裕率部打了三个漂亮的反顽歼灭战。第一仗便是新登战役。6月1日,我军以三个支队的兵力,一路突破顽军第79师设置的防线,直逼新登城下,同顽第79师经过一夜血战,我军于2日上午攻克新登城,打退顽军第79师组织的八次反扑,摧毁敌碉堡300余座,取得了攻坚歼顽2000多人的重大胜利。6月中旬,粟裕从新四军人力、物力的实际出发和战略发展的需要,毅然率部放弃新登,撤离天目山往孝丰以北转移。敌前敌总司令李觉以为新四军在新登战役中元气大伤,无力再战退却而去,便命令左、右两翼兵团分别从溪镇和新桥头出动,向孝丰开进。各部顽敌纷纷向李觉请命,都欲消灭我军好邀头功。粟裕决定将计就计,引诱担任敌左翼兵团的第52师孤军深入。第52师在皖南事变中,双手沾满了我敌后抗日将士的鲜血。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我新四军将士群情激奋,斗志高涨,誓要敌人血债血还。6月19日,粟裕命令第1纵队、第3纵队和第4纵队共六个支队,转头对敌第52师发起猛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歼顽军第52师。借着胜利的东风,粟裕挥师东向,以两万兵力将顽军第79师和两个突击总队共1万余人,包围在孝丰东南的草明山、白水湾至港口的狭小山谷中,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歼顽军6699人,击毙敌21名将校军官,取得了孝丰决战的辉煌战果。粟裕领导和指挥的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共歼敌人2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等。后来,毛泽东曾多次称赞天目山战役打得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粟裕奉命率部北撤,回师苏北。10月,党中央任命粟裕为华中军区副司令兼华中野战军司令。解放战争打响后,粟裕奉命率华中野战军奔赴华中战场。遵照党中央、毛泽东制定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从7月13日至8月27日,在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里,粟裕率部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敌营,锐不可当,取得了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的空前胜利,先后在宣泰、如南、海安、李堡、丁林(丁堰、林梓)、如黄、邵桥共歼敌六个旅和五个交警大队,计50000余人,史称七战七捷。苏中战役,也是中原突围后我军挫败蒋介石部队的第一个战役。当时延安总部发言人称,它和中原突围、定陶战役,“这三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来了”。并称赞:“粟裕将军的历史,就是一部为民族与人民解放艰苦斗争的历史。今天,粟裕将军成了苏皖军民胜利的旗帜。”

  1946年10月,粟裕通过认真分析华中、山东的战争形势,向中央军委慎重地提出了将华中和山东两大野战军会合的建议,并得到批准。粟裕遂遵命率华中野战军北上,在鲁南与山东野战军会合。不久,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给陈毅来电,指出:陈毅率领的山东野战军和粟裕率领的华中野战军会合后,由陈毅统一领导,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由粟裕负责。从此,粟裕担起华东战场指挥战役的重任。1947年1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正式合编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员。这一时期,针对敌人“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术,粟裕对敌采取的战略战术可概括为:运动作战,谨慎决策;胆大心细,敌变我变;主动出击,以少胜多。从宿北战役到鲁南战役,从莱芜战役到孟良崮战役,在这一系列艰苦卓绝、气势磅礴的对敌大规模歼灭战中,我军共歼敌近20万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围歼我华东野战军、完成其“华东绥靖大业”的美梦。

  这里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孟良崮战役。1947年上半年,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国民党不得不把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蒋介石的两大进攻重点便是山东和陕北。3月以来,蒋介石以24个军共45万人的兵力集结华东战场。其中蒋军“五大主力”中的“三大主力”都云集于此,妄图伺机全歼我华野部队。敌第74师,是蒋介石最精锐的部队、“五大主力”之一。这支敌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在缅甸境内接受过美国顾问的特别训练,不仅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而且全部都是美械装备。抗战胜利回国后,该师成为国民党政府陆军总部直属的南京卫戍御林军。该师中将师长张灵甫,老奸巨猾,曾多次同粟裕交战,也算是粟裕的老对手了。他多次叫嚣,要“活捉粟裕,亲手押往南京”。

  在张灵甫的鼓动下,敌整编第74师邀功心切,脱离其汤恩伯所率兵团两翼,长驱直入,在坦埠附近形成孤军深入之势。陈毅和粟裕根据党中央、毛泽东制定的战略方针,作出分割、挖歼敌第74师的决定,以灭敌人之嚣张气焰,长我解放区军民士气。5月13日,战斗打响。粟裕调兵遣将,毅然采取猛虎掏心战术,以中央突破对中央突破,以五个纵队的兵力迅速对敌第74师形成包围;四个纵队待命外围,阻击敌人援军。当时,战场上形成这样一个险象环生的局面:敌第74师被我华野五个纵队围困在孟良崮山区;而敌人的30多万援军则又将我华野九个纵队包围得水泄不通。离孟良崮最近的敌援军仅仅只有10里。但在我华野四个纵队的顽强阻挡下,不管蒋介石和汤恩伯如何催促严令,敌人援军休想再往前开进一步。陈毅和粟裕清醒地意识到,此战关系到华东整个战局的转变,战斗必须速战速决,否则拖延时间,后果不堪设想。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密切注视着这次战斗,毛泽东电示:“切忌贪多,力求歼灭整编第74师。”

www/xiaoshuotxt/n e tT?xt_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陈锋 王翰作品集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毛泽东瞩目的帝王宰相毛泽东瞩目的文臣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