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在线阅读 > 正文 第9章 科技精英——人定胜天,他们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 作者:院萍

第9章 科技精英——人定胜天,他们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2)

  冯·卡门抬头仔细打量着这位仪表庄重、个子不高的年轻人,他提出几个问题让钱学森回答,钱学森稍加思索便异常准确地回答了他的所有提问。冯·卡门暗自赞许:这个中国人思维敏捷而又富于智慧。他高兴地收下了这位学生。1945年初,钱学森成为以冯·卡门为团长的空军科学咨询团的成员。德国投降后,他随该团的考察小组到欧洲考察航空和火箭技术。1947年初,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正教授。在受监控期间,除教学外他仍未放弃学术研究,1953年发表了《从地球卫星轨道上起飞》,为低推力飞行力学奠定了基础,并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一书。1955年回国前他向冯·卡门告别时,冯·卡门激动地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超过了我!”

  在冯·卡门领导下,钱学森还参与了为美国空军提供火箭远景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美国军方在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军事技术工作时,对钱学森的评价是:为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无法估价的贡献”。钱学森被舆论称为“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是“制定美国空军由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期规划的关键人物”。在这种情况下,钱学森被加州理工学院提升为副教授,并兼任航空喷气公司的技术顾问,美国海军火炮研究所顾问。1947年2月,经冯·卡门的推荐,钱学森成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时年36岁。

  钱学森在美国奋斗12年,功成名就,声誉远播,但丰厚的生活待遇、优越的科研条件并没有留住他的心。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决定回国,其实,早在交大读书时,他就与同学戴中孚说过:“现在中国政局混乱,我要到美国学技术,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效力。”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此时的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歇斯底里狂热。钱学森因被怀疑为共产党人和拒绝揭发朋友,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这使他非常气愤。钱学森以此作为要求回国的理由。然而,钱学森万万没想到,他的回国意愿竟酿成毛主席接见钱学森了一场劫难!美国海军部次长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从此,美国对他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的15万美金巨额保释金后才释放了他。后来,海关又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他们硬说里面有机密材料。其实,在打包之前,钱学森已叫他们检查过。美国检察官再次审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后,证明他是光明磊落的。

  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消息很快传到国内,新中国震惊了!国内科技界的朋友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处境极为关心,中国政府公开发表声明,谴责美国政府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监禁了钱学森。

  经过钱学森的长期抗争和中国政府高层领导的积极争取,美国当局不得不批准了钱学森的回国申请。

  1955年10月8日上午,钱学森终于踏上了罗湖桥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1991年10月16日,党和国家鉴于钱学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杰出贡献和对国防事业的伟大成就,特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特意为一位科学家举行授奖仪式,这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还是首次。

  晚年的钱学森被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肩负起了领导全国各自然科学学会的协作、协调工作,继续推动着中国科技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此生此世再不去美国

  钱学森1955年离开美国后再也没有回去过。钱学森对美国朋友和科学同行十分友好,并保持着联系,但他坚持只要美国政府不对当年“驱逐”他出境正式道歉,他今生今世绝不再去美国。

  先当院长后当副院长

  在钱学森的履历介绍上常有“任国防部五院副院长、院长”的字样,可实际上钱学森是先当的院长,后当的副院长。这是为什么?当年45岁的钱院长虽然精力充沛,但他既要为中国的导弹事业举办“扫盲班”,又要带领大家进行技术攻关,还要为研究院一大家人的柴米油盐操心。有时研究院的报告和幼儿园的报告会一同等待他批示。他说,我哪懂幼儿园的事呀?为此他给聂帅写信,要求“退”下来改正为副,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上级同意了他的要求。

  钱学森说行我就批

  60年代初,一次导弹发射试验在即,可是天公不作美,到底能打不能打,试验基地司令员、参谋长和钱学森的意见发生了分歧。按当时的规定,每次发射报告上必须有三人同意的签字,然后再报请聂荣臻元帅批准。可是司令员、参谋长说不能打,而钱学森说能打,形成了2∶1的局面,机关只好把只有钱学森一个人签字的报告送给了聂帅。没想到,聂帅很爽快地批准发射,并说要是只有那两位签字而没有钱院长的签字,我倒不敢批了。结果,这一发导弹还真的打成了。

  ○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高等学校的学习,是打基础的时期,应该强调学好基础课程。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生卒年:1930—

  身份:科学家

  毕业院校:西南农业大学

  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被称为:“米神”、“当代神农”。

  ——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

  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

  1袁隆平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2袁隆平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祖籍江西省德安县,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曾任海南文昌县县长,父亲袁兴烈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中文系,母亲华静自幼在英国教会学校读书。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农历七月初九)出生于北平(今试验田里的袁隆平北京)协和医院。

  袁隆平的童年正处在中国时局动荡、国难当头的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8岁的袁隆平随父母从汉口经湖南桃源、湖北宜昌去四川,1939年抵达重庆,并在这里完成中小学教育;1948年2月,袁隆平进入南京中央大学附中读书。1949年,袁隆平考入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并入西南农学院)。

  1953年8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讲授俄语、植物、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等课程。1964年2月,与农技干部邓哲结婚。

  1960年,国内三年自然灾害开始,在无数个饥饿相伴的夜晚,袁隆平都在想:饥饿除了天灾人祸以外,还有一个就是粮食单产太低,如果能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不就有希望战胜饥饿了么?

  袁隆平依据对遗传学的较深认识,发现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确信搞杂交水稻前景光明。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

  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的水稻雄性不育株。从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邓哲,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历经8年磨难,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

  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到1985年的10年里,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因此被世界称为“东方魔稻”。

  从1995年起,受联合国粮农组织之聘,袁隆平多次赴海外数十国讲学、指导杂交水稻育种和繁殖制种技术,培训了来自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科技人员。在中国的帮助下,越南和印度的杂交水稻发展很快,取得了比当地良种每公顷增产15吨~25吨的效果。

  正是基于袁隆平推动杂交水稻研究并为世界粮食安全生产作出重大贡献,2006年4月25日,袁隆平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也成为中国农业科学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这对于多数科学家来说,是除了诺贝尔奖之外的最高荣誉。

  为孙女取名

  袁隆平院士给孩子取名也是有意思的,他有三个男孩儿,分别取小名为五一、五二、五三。他说:“我家孩子是单一品种,都是雄性,要有个女孩多好!”到了下一代,他的愿望得以实现,有了大孙女又有了二孙女,两个孙女的名字都是他取的,有意义又富有幽默感:大孙女叫袁有晴,因为出生前一直不停地下雨,生下当天,雨过天晴。第二个孙女是2005年2月18日生的,这天正好逢农历的“雨水节”,便取名“袁有清”。他说:“这两个名字不但叫起来顺口,而且合起来有晴有清,晴就是太阳,清就是雨水,有太阳有雨水,万物自然就会茁壮成长。”

  中国最富有的赤贫者

  跟袁隆平很亲近的人说,袁隆平穿着很随便,一点也不讲究。

  有一段时间,他的购物欲非常强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场去购物。可他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西他不感兴趣。有一天,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他说,太便宜了,加2块吧,12块一件。售货员笑着说,你这位同志真怪,人家买东西讨价还价,你却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他对夫人笑笑说。深知他生活习性的邓哲不多说什么,只报以莞尔一笑。

  他穿的最贵的西装,不会超过800元;他买皮鞋不会超过200块钱。什么意大利的“老人头”、“鳄鱼”牌等大牌服饰,他觉得这些昂贵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

  但是,中国颇具权威的评估机构报告称,袁隆平的身价为1000多亿。如此看来,就个人的物质财富而言,除了他脑袋里的智慧和知识值钱,袁隆平确实是中国最富有的“赤贫者”了。

  然而这位最富有的“赤贫者”对自己清心寡欲,却对社会极慷慨、极具忧患意识,至今,他将所获的125万美元世界粮食奖的奖金,捐赠给了由他发起成立的科技奖励基金会,以扶掖新人……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搞研究就不能怕失败,我是为事业,又不是为名利。

  ○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无论是大还是小,都用心去做。

  爱因斯坦——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国籍:美国、瑞士

  民族:犹太族

  出生地:德国乌尔姆市

  生卒年:1879—1955

  身份:物理学家

  毕业院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在过去的100年中,世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原因并不在于政治,也不在于经济,而在于科学技术——直接源于先进的基础科学研究的科学技术。没有别的科学家能比爱因斯坦更代表这种科学的先进性。

  ——霍金

  伟人有一般人中的伟人,也有伟人中的伟人……拿破仑和其他人都是这样的人,他们是国家的缔造者。但还有一种人是超越他们之上的,他们不是国家的缔造者,是宇宙的缔造者。

  ——作家萧伯纳

  1爱因斯坦是德裔美国物理学家(拥有瑞士国籍),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扞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并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

  2爱因斯坦被公认为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879年3月14日,阿尔贝特·爱因斯坦诞生于德国南部乌尔姆的一个犹太家庭中。他1岁时全家迁居到慕尼黑。他的父亲与叔叔合开了一家电器作坊,以维持生计,由于不擅经商,因而家境非常拮据。

  爱因斯坦小时候对语言反应迟钝,3岁时还不会说话,父母都为此着急,担心他会成为哑巴。他们带他去医院检查,可是医生也表示没有办法。就在他父母终日忧心忡忡的时候,他却突然开口说话了。

  爱因斯坦与他的妻子爱尔莎小时候的爱因斯坦给人的印象一点也不聪慧,甚至显得“平庸迟钝”,他举止迟缓又怕羞,连说话也支支吾吾。上学后经常因不会回答老师的提问而受罚,惹得父母时常忧虑他的智能不及平常人,老师也对他摇头表示绝望,叫他“笨蛋”,认为没法子教育。小爱因斯坦性格沉默恬静,不大合群,别的孩子在玩耍时,他却远离伙伴独自坐在一边。他的母亲常为自己的孩子辩护说:“他总是在思索,等着吧,总有一天他会成为教授。”别人觉得这话可笑,却也能理解母亲的这份心情。

  爱因斯坦非常善于自学,13岁开始自学初等几何,15岁就能读懂解析几何和微积分。从小打下的数学知识基础并由此练就的精巧思维能力,使他受益终生。16岁那年,他产生了一个貌似天真实则深刻至极的追光设想。他想,我们能看到的周围事物是由于我们的眼睛接收了来自事物的光线。如果我们跟着光线跑,那么事物该是什么样子?世界该是什么样子?时间是否停止了呢?这是他科研天赋的崭露,也是他后来所创立的相对论思想的最初萌芽。

  1900年,21岁的爱因斯坦大学毕业了。可是毕业就等于失业,他必须开始为生活而奔波。然而,由于他的犹太人身份使工作的大门对他紧闭着,没有人雇用他,爱因斯坦陷入了窘境。

  1902年6月,多亏一位老同学的父亲的大力推荐,爱因斯坦得到伯尔尼联邦专利局的一个职位,这才算得以有了一个固定的职业。1903年1月,爱因斯坦履行婚约,与老同学米列娃结婚。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院萍作品集
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