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9章 文学大师——妙笔生花,他们用一支笔征服世界(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 作者:院萍

第19章 文学大师——妙笔生花,他们用一支笔征服世界(1)

  屈原——爱国主义诗人

  国籍:中国

  朝代:战国

  出生地:今湖北宜昌

  生卒年:前340—前278

  身份:诗人

  代表作品:《离骚》

  屈平词赋悬日月。

  ——李白

  吾文终其身企幕而不能及万一者,推屈子一人耳。

  ——苏轼

  1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是中国古代第一位最伟大的爱国诗人。

  2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等诗篇,开创了楚辞新体,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传统。

  3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

  屈原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屈原从小就《屈子行吟图》非常聪明,读书很多又十分勤奋,以至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能过目不忘,口才也很好。更重要的是,他十分关心天下大事,有理想,有远见。

  屈原年轻时,家道已萧条冷落,和楚王的亲属关系也已经比较疏远。但他毕竟跟楚王同姓,加上才华横溢,又有良好的口才,因而有条件在楚王左右侍奉。后来,屈原由文学侍臣擢升为左徒,从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怀王十五年(前304年),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但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异国。

  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屈原墓

  惨遭流放的屈原,满怀忧国忧民的愁绪,来到汉北边境处。他一面与当地乡村父老们一起耕田种地,一面研究当地的民间歌谣,他常常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屈原心中的波涛巨浪终于凝成了千古绝唱《离骚》。《离骚》全诗373句,近2500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抒情长诗。在《离骚》中,屈原哀叹人民的多灾多难,哀叹自己的生不逢时,诗人反复倾诉他对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要求革新政治与腐朽贵族集团势力斗争到底的强烈意志。诗中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这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长年颠沛流离的流放生活,加上战争的动荡局势,已经把屈原折磨得容颜憔悴、形体消瘦。屈原此时已明白:楚国朝政腐败,难以抗秦保国,也不可能再召自己重返朝政为国效力了。于是,他作了一篇曲折感人的《怀沙》之后,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抱石沉入汨罗江自杀。

  屈原虽然含冤沉江了,但他不倦求索真理的执着精神,不折不挠同黑暗势力抗争的无畏勇气,以及眷恋故国、生死与共的伟大志节,却从此辉映了江天,照耀了千古,而永留了在苦难中奋然前行的志士仁人的心上。

  屈原与端午节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屈原未被打捞上来,楚人一直放心不下,他们不愿相信屈原死了,便说他入水神游。因此每年到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便驾舟逐浪,怀念屈原,久而久之,这一天便演变为全民族纪念屈原的“端午节”。

  屈原宁死不离楚国

  话说屈原的一片爱国救国心不被人理解,他内心悲愤至极。这时便有人劝他说:“楚国既然不需要你,你何不到别国去,照样可以施展才能啊!”

  屈原回答说:“我深爱楚国,为它的命运担忧,为百姓的痛苦伤心。明知自己的处境很危险,可是舍不得我的故土。我希望总有一天还能为它出力。”

  屈原写了许多诗,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他想象着自己乘着龙驾着象,在天空中翱翔,就要飞往远方,离开楚国,忽然回头看到了可爱的家乡,立刻停住了脚步。他的仆人哭了,连马也不肯再往前走。他又回到了楚国,并下决心:“如果不能实现我的愿望,我就投江而死,用生命殉我的祖国!”果然在最后,屈原怀着对楚国深深的眷恋,投汨罗江而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卜居》

  ○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

  ——《楚辞·渔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楚辞·渔父》

  司马迁——中国史学之祖

  国籍:中国

  朝代:西汉

  出生地:今陕西韩城

  生卒年:前145—前87

  身份:史学家、文学家

  代表作品:《史记》

  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

  ——梁启超

  司马迁览潇湘,泛西湖,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

  ——毛泽东

  1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魄力,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着书,其精神影响至今犹在。

  约公元前145年,司马迁出生于夏阳(今陕西韩城)的一个史官世家,他的祖先曾做过几代史官。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司马谈博学,精通天文、《易》学和黄老之学,父亲对司马迁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又跟着大儒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汉武帝元朔三年,司马迁二十岁,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些材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做了太史令的司马迁,开始阅读并整理宫中收藏的宝贵书籍和资料,但这项工作十分艰巨。由于所有的书堆在一起没有目录可查,司马迁必须通读它们,一点点寻找线索进行考证。司马迁费了几年的时间,每天埋头整理、考证史料。绞尽脑汁、费尽心血,直到公元前104年他41岁那年,他才开始动手写《史记》。

  公元前99年,将军李陵奉命进攻匈奴,因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又得不到将军李广利的支援,最终箭尽粮绝被俘。司马迁进言汉武帝,他认为李陵以5000兵力杀伤敌人2万人是有功的,李陵是虽败犹荣;而李广利以3万兵力,只杀敌1万,还损失了18万多的士兵,实是虽胜犹败,应该为自己的轻敌而负责。由于李广利是汉武帝爱妃的长兄,汉武帝有意偏袒李广利,于是就加罪于司马迁,说他袒护叛贼。司马迁为此被关进监狱,受尽折磨,最后还以诬蔑皇帝的罪名被判处死刑。

  定罪之后的司马迁自认难逃一死,更是夜以继日在监牢写他的《史记》。眼看自己的死期将近,正在他觉得无法完成父亲的遗愿而伤心绝望的时候,汉武帝颁布了一项赦命:判了死刑要活命的人,可以用50万钱来赎身,或是受以“腐刑”(割去睾丸)。司马迁没钱赎身,但如果接受腐刑的污辱,那真是难以接受的耻辱!是死或是接受腐刑?司马迁自己在内心做着激烈的斗争。一想到未完成的《史记》,他决心活下来,哪怕是忍辱苟活也要完成《史记》。他要让世人知道他的身体可以受辱,但他的灵魂绝不受辱,他要活着用《史记》证明,自己的意志力可以抗拒一切的侮辱。

  韩城司马迁墓司马迁受“腐刑”出狱后,汉武帝任他做中书令,替皇帝管理文书。他对皇宫的观察更深刻了,这使他能在《史记》中尖锐而深刻地揭露封建统治者的黑暗和丑恶。他无论严冬酷暑,终日阅读和整理史料,细心地研究每个历史事件,每个地点、年代都认真考察,从不马虎,每一段话,每一个字都再三考虑,反复推敲、修改。公元前193年,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巨着。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着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史记》既是历史的如实记录,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它的艺术性首先表现在运用真实的历史材料成功地塑造出众多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塑造上,司马迁竭力做到将历史、人物和主题统一起来,这样既写活了历史,人物也栩栩如生;他还非常善于把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完成人物性格的刻画。

  《史记》的叙事简明生动,尤其是富有戏剧性场景的描写,更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司马迁极少用排比铺张的骈文,而形成了自己朴素简练、通俗流畅,既疏缓从容、庄谐有致,又富于变化的语言风格。因此历来就被奉为“古文”的最高成就。

  公元前90年,司马迁逝世,终年56岁。对于司马迁的死因,因史料无明确记载,至今仍为未解之谜。

  司马迁学认字

  司马迁小的时候,是个爱静不爱动的孩子,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跟着父亲。白天,别的孩子都在外边玩儿,司马迁却搬个小板凳坐到父亲身边,听他读书,看他写字、画画。“父亲的大笔可真神奇!”小司马迁心里想。

  晚上,一般吃过饭,司马迁都会急着让父亲给他讲那些历史故事。

  随着司马迁一天一天长大,他有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父亲知道那么多的事情,会讲那么多的故事呢?”

  原来父亲都是从书上看到的,可司马迁翻了翻,他一点儿都看不懂,急得都要哭了。

  从那天开始,司马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认字了。正是故事的乐趣引起了司马迁对知识的渴求。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

  李白——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国籍:中国

  朝代:唐代

  出生地:今四川青莲(另一说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

  生卒年:701—762

  身份:诗人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杜甫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袖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1李白为盛唐浪漫诗派的代表,把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推向高峰。正因如此,他取得了“诗仙”之誉。再者,李白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有创造性的发展。他的作品内涵丰富,想象超绝而且取材宏富。

  2李白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中蕴含着丰富的真、善、美,早已深入每一个国人的心中,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奇葩。

  3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祖于隋李白手迹《上阳台帖》末战乱逃至碎叶(今吉尔吉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故一说李白出生于此。唐中宗神龙元年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被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着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

  李白一直在寻找着凭借自己卓越的才华直接进入朝廷的机会。经道士吴筠与玉真公主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李白得讯,欣喜异常,他以为从此可以施展政治抱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能蒙玄宗宠爱,一展所长,李白自然是得意至极!几十年来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李白心中憧憬着更加美好的将来。

  但是,李白的快乐并没有延续多久,他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个性完全不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首先,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随时听候差遣,却不授予他正式官职,已经证明玄宗只不过把他看成宫廷俳优之类,仅仅用来捧场、逗笑而已。李白刚刚受诏供奉翰林,玄宗就对高力士嘲笑李白“此人固穷相”,可见一斑。其次,李白的放荡不羁、卓尔不群,被一般墨守成规的官僚认为是恃才傲物、清高疯狂;而他的为人正直、不善巴结,又被很多奸佞之臣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更何况,翰林院中,其他失宠官员的嫉妒之心,犹如地火在运行。这一切,无疑都威胁着看起来颇受宠爱的李白,预示着李白仕途的不幸。

  而李白偏偏是个不会韬光养晦的人。政治才能得不到施展,使李白变得格外狂放,以至到了让人难以容忍的地步了,他流连于酒肆,高呼“天子呼来不上船”。一次唐玄宗诏宣李白撰述召令,癫狂大醉的李白让玄宗宠爱的高力士为自己脱靴,让贵妃调羹,天子磨墨。权臣小人们在玄宗和贵妃面前大进谗言,唐玄宗也渐渐疏远了李白。

wW w.Xia 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院萍作品集
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