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官场达人张之洞》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4章 诤言回天,无上荣誉 (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官场达人张之洞》 作者:梁纪锋

第14章 诤言回天,无上荣誉 (1)

  死太监的闹剧

  慈禧本来是要提拔重用张之洞的,但在《中俄伊犁条约》签订之前,宫廷发生了一件轰动朝野且令她十分恼火的案子。

  那是光绪六年(1880年)中秋节前的一天,慈禧派太监李三顺给她的妹妹,也就是醇亲王的妻子送八盒点心。按规定,太监出宫办事,是不能走正门即午门的,可李三顺仗着大太监李莲英的势力,骄纵成性,不顾朝廷规矩,直闯午门,结果被守门的护军玉林拦住了。

  李三顺气急败坏,他狗仗人势地说:“我是奉太后之命出门办事的,误了事你能担待得起吗?”说完,他又强行闯门,可玉林是一个恪尽职守的门卫,他就是不让李三顺出门,两人因此争执起来。这时,护军统领岳林、护军祥福和忠和见状都赶了过来。李三顺一下子急了,他开始和对方推搡起来。推搡中,玉林不慎将他的点心撞翻在地。至此,一件轰动朝野的案子就形成了——“庚辰午门案”(农历庚辰年)。

  这其实是一件屁大点的事情,可李三顺就是要小题大做,他立即找太监首领刘玉祥告恶状,刘玉祥又马上找慈禧告恶状。

  “小小的护军竟敢把我送给妹妹的礼物撞翻在地,这还了得,他们不想活了!”慈禧正在为沙俄改约的事情闹心,还因此患了病,肝火非常旺,猛然得知一个小小的护军冒犯了她的威严,她就气得暴跳如雷,然后旨令总管内务府大臣,会同刑部,严刑审讯玉林等人!

  内务府依旨将玉林等人押送刑部大牢后,刑部又接到慈禧的密旨:将首犯定成死罪!

  刑部那帮人虽然是慈禧和朝廷的鹰犬,但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就是再黑暗,也不能因为玉林无意中撞翻了你慈禧的礼品,就该杀头吧?他们觉得案子不能这么办,于是拟定了这样一个处理意见:将玉林发配到吉林充苦差,其他两人或充军,或监禁。

  这个处理意见已经够没人性的了,可慈禧却严斥他们:重办此案,必定死罪!刑部非常为难。如果真将玉林定成死罪,既不能服护军,也不能服朝臣,朝廷的章法也因此乱套,今后还怎么办案?无奈之下,他们把这种担忧和相关处理意见向慈禧奏报了三次,但慈禧就是认为对护军的处理过轻,就是要将首犯定成死罪!

  慈禧太没有人性了。刑部决定撒手不管,让慈禧去处理好了。但这事他们不管不行,于是他们又以“皇后门卫责任重大,不可自乱章法”为由同慈禧据理力争。最终,慈禧作出了如下处理决定:将护军玉林、祥福革职,开除旗籍(二人均为旗人),发往黑龙江充苦差,遇赦不赦,永不录用;将护军忠和革职,着枷监禁五年;将护军统领岳林交刑部严加议处。

  这个处理结果,虽然是刑部官员凭着天地良心,冒着丢官降职的风险争取来的,可这个结果还是引起了满朝文武的强烈不满,他们议论纷纷,纷纷拍砖。特别是清流党人,他们个个激愤难平,他们都想上疏为护军鸣不平,可到了关键时候,他们都觉得这事办砸了会因小失大,引火烧身,所以集体保持沉默。

  冲动的代价

  然而,正在走红的言官张之洞、张佩纶和陈宝琛怎么也沉不住这口气。从张佩纶口中得知慈禧对玉林等人的处理结果后,张之洞立即去找陈宝琛(1848—1935年,福建福州人)商议上疏,两人一拍即合,并决定各自起草,一并上疏。

  当晚,两人就分头撰写奏折。陈宝琛在他的奏折中指出:“护军因稽查违规出入的太监,冒犯了太后旨意,而被革职充军,且遇赦不赦。如果这么处理护军,那今后太监出入午门,若只口称奉旨而被一律放行的话,那有护军和没护军是一样的,有门禁制度和没有门禁制度也是一样的。大清二百年来,太监犯罪者一律从严处理,绝无因与太监起争执而惩治当事人的,这种处理很不公平……”

  陈宝琛的这道奏折是在为护军辩护,同时指责太监的不是和慈禧的过失。他的话已经说得很过分了,可他觉得对慈禧和太监的指责还不够狠,于是又撰写了一道更狠的奏折作为附片,欲同第一道奏折一起上疏。

  他在附片中这样写道:“  此案给护军定的罪名,严得过分,骇人听闻(无不惶骇)!护军只是打伤了太监,情节和罪过都很轻微,顶多违反了宫廷治安管理条例。此案因太监不守规矩,双方发生争执和肢体冲突而起,如果给护军定那么重的罪,臣担心这事会播之四方,传之万世。不知此事始末者,更会质疑和非议(益滋疑义)……”

  陈宝琛写了上述的奏折和附片后,还派人送给张之洞看。张之洞看后觉得他的奏折尚可,但附片过于激进,容易惹恼慈禧,于是在纸条上回复:“附子一片,请勿入药。”

  张之洞的意思是提醒他,附片不要随奏折上疏。陈宝琛看到张之洞的回复后,犹豫了一个晚上。最后,他觉得张之洞的提醒有理,于是决定放弃上附片的念头,可张佩纶看后却鼓励他说:“哥们儿,你的附片写得太给力了,太精辟了,不用可惜啊(精义不用可惜)!”

  最终,在张佩纶的鼓动下,陈宝琛改变了主意,将那奏折和附片一并上疏慈禧。

  结果,他无可救药地错了。后半辈子,他为他的这个错,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

  慈禧看了陈宝琛的奏折和附片后,心里很不爽,她向来独断专横,最恨别人指责她,如今陈宝琛把她指责得体无完肤,颜面扫地,她肯定会找机会整治陈宝琛。陈宝琛的这道奏折,真的为他埋下了祸根。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确实被慈禧整了。

  四年之后,陈宝琛因举荐唐炯、徐延旭统办军务失当,被慈禧连降九级,从此闲居在家长达25年!直到慈禧去世之后,他才出山担任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也就是说,出于报复,慈禧把他连降九级还不解气,又把他封杀了25年!

  就因为没听张之洞的话,陈宝琛竟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价,他真是得不偿失!

  读懂慈禧,委婉一碰

  张之洞则不然。他考虑到了上疏的风险,但通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他对慈禧的禀性和当前案情有了深入的了解:她是一个死要面子的女人,绝不能有半点指责她的意思,必须在奏折中给她留足面子,否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她当前最痛恨的人是护军,如果还在奏折中替护军辩护,必然会惹恼她,这样非但救不了护军,还会引火烧身。她最宠爱的人是太监,如果在奏折中提出惩治太监的意见,也会引起她的不悦,事情也不会好办……

  关于这些问题,张之洞在写奏折之前,就同陈宝琛交流过,可陈宝琛没把他的话当回事,结果撞了墙,最后头破血流。可既不能指责慈禧,又不能提出惩治太监的意见,更不能为护军辩护,那这道奏折该怎么写呢?

  别着急,张之洞自有他的办法。经过一番思索,他决定另辟蹊径:先以明朝太监祸国乱政为引子,提醒慈禧注意防范太监,重申祖宗家法,杜绝太监膨胀乱政;再以近日百姓刘振生随太监混入皇宫禁地乱窜一案为佐证,敦促慈禧认识到管束太监的重要性。这是一个绝妙的想法,请看他的奏折:

  “近日护军玉林等人殴太监一案,以及刘振生混入皇宫禁地一案,均由太监引起。太监骄横,为祸最烈,我朝先帝们对其骄横者惩处甚严。就玉林等人殴太监案而言,是玉林藐视、抗拒太后旨意而获罪的,并非因太监被殴而获罪。刘振生案发后,太后既严处了护军,也惩治了太监,并非只对护军严厉,而偏袒太监……”

  “但这两次谕旨,均无惩办太监的话。这样,太后、皇上裁抑太监之心,臣虽然明白,可太监未必明白,护军未必明白,天下臣民未必明白。若太监不明白太后、皇上之心,恐怕他们会拿午门案作为借口,恫吓朝臣,为非作歹;护军如果不明白太后、皇上之心,臣担心他们会拿午门案作为借口,忘乎职责,要是这样,谁来保卫皇宫和太后、皇上的安全呢?”

  “嘉庆十八年(1813年)天主教教主林清率领200名教徒勾结宫廷太监发动起义,实因太监为内应而起,今年秋天内务府工匠发现长春宫的屋顶天棚上有大包火药和爆炸引信,也因太监失职而起。鉴于此,敬请太后降旨,严令内务府大臣严厉管束太监,令其严守规矩,如有违反,应加重惩处,防止其成为孤鼠之辈的借口(城孤社鼠,恶其托也)。”

  回天有力,轰动朝野

  纵观张之洞的这道奏折,精妙委婉,面面俱到。既给足了慈禧的面子,没有触犯她的任何威严,也没有一句替护军辩护的话,而是提醒慈禧依祖宗家法,严管太监。

  同陈宝琛截然相反,慈禧看了张之洞的这道奏折后,心里非常舒坦,她被张之洞的良苦用心深深打动了,她禁不住感慨:张,其实大家都明白,我是出于泄私愤,才故意偏袒太监,严惩护军。这是我的过失,应该纠正。陈宝琛对我的指责,一点儿都没错,可我就是很反感,至于为什么,我想你是知道的。你给足了我的面子,我不能不给你面子。本来我已意识到自己错了,现在经你这么一劝导,我会马上改错的,请放心。同时,我也会依你所奏,严惩和严管太监的,也请放心。

  果然,看了张之洞的奏折后,慈禧对护军玉林等人作出了改判:玉林杖一百,流放两千里;祥福杖一百;忠和杖一百,监禁两年;岳林免交部议处。

  改判了护军玉林等人后,慈禧还严惩了太监:李三顺责30大板;首领太监刘玉祥罚俸六个月;同时令内务府大臣恪守规制,严管太监!

  至此,轰动朝野的“庚辰午门案”在张之洞的妙笔帷幄下,起死回生,重见天日。最解气的是,他还借慈禧之手惩治了那些一向骄横嚣张的太监,替护军和广大臣民出了一口恶气,就连恭亲王也赞叹“这才是真奏折”!

  张之洞的这种正义之举,被时人誉为“诤言回天”,这对于一个言官来说,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他的声名再次大振了一把。当然,这里也有陈宝琛的功劳。他当然有功,可是他做事的方法却不可取。

  通过这件事,慈禧彻底改变了对张之洞的看法:他不是一个传统的愤青,不是一个纯粹上书言事、参劾权臣的二杆子,而是一个善于揣摩人心,精于权变,做事面面俱到且富有正义感的新时期忠臣。这样的臣子很有思想,也很难得,值得提拔和倚重。

  “庚辰午门案”结束一个月后,曾纪泽在沙俄也成功改约,慈禧在感到非常欣慰的同时,也没有忘却张之洞在幕后所付出的种种努力。

  回顾张之洞近期办的一件件大事,慈禧都特别满意,她觉得如果再不提拔张之洞就说不过去了,于是在沙俄改约的第二个月,她就把张之洞提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从四品),张之洞又升了一级!

  征服慈禧,连升四级!

  窥透慈禧,迎合上意

  从正五品的左春坊左庶子,升为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其实是正常升迁,并不是破格提拔,没有体现慈禧对张之洞有多么倚重,张之洞似乎有些失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慈禧觉得张之洞是一介书生,他没有做大官和做大事的经历。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梁纪锋作品集
官场达人张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