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官场达人张之洞》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9章 权臣误国,天降悲剧 (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官场达人张之洞》 作者:梁纪锋

第29章 权臣误国,天降悲剧 (1)

  天大的悲剧

  停战令发布后,举国悲愤。特别是前线将士个个暴跳如雷,大声骂娘。没有哪个将士愿意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被朝廷如此践踏,这对于他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天大的悲剧。

  作为前敌统帅,张之洞万万没想到李鸿章和清政府会这么蠢,停战令发布的当天,他就电奏总理衙门,请求朝廷收回成命:“冯子材正进攻北宁,他必定取胜,取胜后我军就有了言和的资本,到那时再言和不迟。否则,我军前功尽弃!哪怕把议和之日往后推延几日也好。”可是朝廷已经下令,总理衙门做不了主,只好对张之洞的奏请置之不理。

  第二天,张之洞又电奏朝廷:“中法和谈条款未定,万万不可撤兵。臣冒死上奏,恳请圣明熟思……”当这份奏疏上达时,法军已派人前来谈和,因此朝廷还是没有同意。

  张之洞悲愤不已。随后几天,他再三奏请朝廷收回成命,甚至请求朝廷拖延和谈期限,以期在撤兵之前拿下北宁,但都没有得到批准。

  无奈之下,他只好抗旨命令冯子材、王孝祺赶在三月初一停战之前攻克北宁。冯子材和王孝祺求之不得,可惜在广西代理巡抚李秉衡的阻碍下,张之洞的这一战略意图未能实现。

  悲情停战

  张之洞在前线搞的小动作自然逃不过朝廷的眼睛。二月二十七日,朝廷严旨申斥他:“务必令防军如期停战,撤回边界,倘若抗旨,朝廷必定严惩!”

  朝廷的这道旨令下达后,冯子材、王德榜等前线将领更加悲愤,他们于三月初一电奏张之洞:“去年朝廷下旨‘议和者诛’,请您代表前线将士奏请朝廷诛杀议和之人,只有这样,前线将士士气可振,法军可除,越南可复,后患可免。”

  张之洞当然知道议和之人——李鸿章,他没有上奏朝廷,而是直接去电质问李鸿章:“去年朝廷下旨‘议和者诛’,请问这次提出议和的人是谁?”张之洞的言下之意就是说:李大人,无论是谁提出议和,都要依旨诛杀他,包括你!

  这是张之洞第一次正面问责李鸿章。面对这个因战获胜而火暴走红、气势逼人的晚辈后生,李鸿章感到心虚和发慌,他不敢承认自己就是议和者,而是推卸责任说:“这是二赤(赫德,清末英国侵华代表人物,在中国长期担任海关总税务司,1835—1911年)和朝廷的意思,我只不过是代表朝廷签字而已。”

  张之洞见李鸿章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于是再三上奏请朝廷进兵攻关,并故意拖着不撤兵。李鸿章唯恐中法和谈不成,便于三月二十五日以朝廷的名义去电威胁张之洞:“你务必电告各营如期撤兵,倘若违令,致生他变,必拿你是问!”

  有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张之洞没把李鸿章所持的朝廷旨令当回事,他以前方电线中断,电报难以互通为由,仍不命令冯子材和王德榜撤军。朝廷和李鸿章知道张之洞在“搞鬼”,但他们还是以“前方电线中断”为由和法军商定将议和之日往后拖延几日。

  三月二十八日,朝廷又严旨申斥张之洞:“朝廷正在谈判呢,你却指挥前方进兵,这哪是中国人干的事?你务必令行禁止,如期停战撤军,倘若违延,朝廷必定严惩你!”

  朝廷的态度如此强硬,且三下严旨,张之洞哪儿敢不遵?他要是再敢违旨,那朝廷就不会再给他面子了,因为朝廷已经给足他面子了,没有哪个臣子敢三抗严旨而不遵,也没有哪个朝廷会对一个臣子三下严旨而不惩!

  还是好自为之吧,胳膊终究扭不过大腿啊,这才是悲剧的根源。

  面对朝廷的三次严旨,张之洞只有一声叹息,他的内心涌满了难言的苦涩,他比谁都痛苦。痛苦之余,他致电冯子材等前线将领:“前线事权不统一,我张之洞能摆平;前线需粮需械,我张之洞也能搞定。可朝廷如此催逼撤兵,我实在是没辙。将士们拼死收复的失地,却又要重新交还法军,实在可惜,实在是悲剧,边患无穷啊(事机可惜,边患何穷)!”

  事已至此,谁也无力回天,前线将士欷歔一片,接着失声痛哭,泪如江河……

  不败而败

  事已至此,张之洞也不再抗旨力争了。尽管对朝廷失望至极,但他还是希望李鸿章在同法国人谈判时,能争取主动,维护大清主权领土完整。就当是保护和尊重前线将士浴血奋战的胜利果实吧。

  基于这个简单、正义而善良的想法,他再三电告李鸿章要为国家着计,并刻意拍他马屁:“中法和谈,万望力争,天下责望,唯在李公!”李鸿章依然置之不理。张之洞很不放心,于是又奏请朝廷将中法议约草案发往沿海沿边疆臣筹议,却未被朝廷采纳。

  眼看着中法双方就要在条约上签字画押了,急不可耐的张之洞,便给正在督办福建军务的左宗棠发了一份电报,尽情倾诉他心中的苦闷和无奈:“中法条约几天之内就要签字画押了,无非是一些利法害华之事。我奏请朝廷将条约草案发给沿海沿边疆臣筹议,可朝廷不批,我好生郁闷!更郁闷的是,我前后上奏22次,三争撤兵,可朝廷就是不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想来想去,我明白了:我人微言轻,没有李鸿章位高权重,无力回天。但是我不甘心,倘若朝廷就这么草草地在条约上签字画押,那就后悔莫及呀(若再草草画押,后悔曷追)!”

  张之洞向左宗棠诉苦的意思是说:左老大哥,我张之洞没有李鸿章位高权重这是事实,我争不过他也是事实,可他特别误国,我搞不定他。而您就不一样了,您和他一样位高权重。在所有朝臣中,也只有您能比得过他。无论是资历、军功、威望和影响力,您都在他之上。因此,我敦请您出面搞定他,并奏明朝廷力争主权和领土完整。

  左宗棠读懂了张之洞的言下之意,他和张之洞一样爱国心切,可清政府向来窝囊惧敌,软弱可欺,李鸿章向来妥协求和、弄权误国,他纵然位高权重,素有威望,也无力回天。

  左、李之仇

  张之洞有所不知,此时的左宗棠比他还憋屈。左宗棠这辈子最大的政敌就是李鸿章,两人结怨源于这样一件事情:同治三年(1864年),曾国荃率军久攻南京不克,朝廷令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率军支援。李鸿章深知如果遵令前往,就有抢功之嫌,可朝廷的命令他又不能不顾,于是率部南下进入浙江与太平军作战。浙江是左宗棠的地盘,他时任闽浙总督,他认为李鸿章这是“越境掠功”,于是向朝廷参了他一本,两人由此结怨。

  两人从此斗了20多年,他们一个性烈如火,一个满腹诡计。左宗棠最不满李鸿章妥协求和,李鸿章最嫉恨左宗棠屡建军功,而左宗棠的军功确实要比李鸿章大。

  在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左宗棠和李鸿章的军功各有千秋,不相上下。但后来,左宗棠就超越了他。原来在光绪二年(1876年)年底,经过几年浴血奋战,左宗棠终于平定了阿古柏之乱,收复了被其侵占长达12年之久的乌鲁木齐和吐鲁番等地,并有力地抗击了沙俄的侵略,左宗棠因此成了民族英雄。

  左宗棠因为抵御外族入侵而成为民族英雄,而李鸿章以前镇压起义军只是打自己人,他算不上英雄,他因此忌妒并嫉恨左宗棠。

  李鸿章嫉恨左宗棠倒也算了,可他又嫉恨鼎力支持左宗棠出兵作战的胡雪岩(1823—1885年,安徽绩溪人)。胡雪岩是一个富可敌国、颇具传奇色彩的爱国商人。胡雪岩早年在杭州经商,后来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胡雪岩又主持上海采运局工作,为左宗棠大借外债,筹购粮草军械。可以说,左宗棠能够抵御外侵,收复失地,成为民族英雄,胡雪岩功不可没!

  但胡雪岩却依仗左宗棠的权势,在各省设立银号20余处,资产高达2000万银。中法战争前夕,胡雪岩达到了他事业的顶峰,而李鸿章和左宗棠的斗争也进入白热化状态。李鸿章深深觉得:左宗棠能够为朝廷立下那么多的功劳,都是因为胡雪岩在后面的支持,要想整倒左宗棠,就得先整倒胡雪岩。

  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打响,朝廷召左宗棠入参军机。李鸿章趁左宗棠不在两江,于是准备对胡雪岩下手。

  当时,胡雪岩为打破洋人对中国蚕丝市场的垄断,出资2000万收购了大量的蚕丝。李鸿章的心腹幕僚、津沪电报局总办盛宣怀,通过电报掌握了胡雪岩的商业机密。随后,他一边收购蚕丝向胡雪岩的客户出售,一边联络各地商人和洋行,议定今后不要买胡雪岩的货。此举直接导致胡雪岩破产,胡雪岩当年就亏损了1000多万两银。

  这时,胡雪岩之前为左宗棠打仗筹借的80万欠款已到期。在盛宣怀的串通下,外国银行纷纷向胡雪岩催款。情急之下,胡雪岩只好到各地钱庄调集80万两银子补上。

  胡雪岩以为他可以渡过难关,可李鸿章和盛宣怀又给了他两记重拳。一方面,他们把胡雪岩向外国银行贷款时多加利息的事情抖搂出来,迫使慈禧对胡雪岩治罪;另一方面,他们到处托人到钱庄提款挤兑。挤兑事件发生后,胡雪岩这才想到求助左宗棠,但他发出的电报却被盛宣怀扣下了。随后,挤兑风暴愈演愈烈,各地钱庄人山人海。当他知道事情的真相时,一切都完了。

  胡雪岩就这样破产了,还被慈禧革职查抄。随后,他漂泊杭州,黯然离世。

  李鸿章成功地陷害了胡雪岩,左宗棠恨死他了。因为胡雪岩,左宗棠也受到了连累,他懊恼,他悔恨,他郁愤,他的声誉受损。他还想和李鸿章斗下去,可是他老了,不行了,斗不过人家了,也就不再斗了。因此,当张之洞向他诉苦时,他也是无能为力。

  光绪十一年(1885年)七月二十七日,左宗棠病逝于福建任上,他郁郁而终,享年73岁。左宗棠死后,朝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后世称他“左文襄公”。

  李鸿章一陷“卖国门”

  一切可以努力的都努力了,尽管无力回天,但张之洞问心无愧。可他心如刀割。他愤怒得要命,他甚至有一种要死的感觉(愤愤欲死)。

  光绪十一年(1885年)四月二十七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同法国公使德诺在天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简称《中法新约》。

  《中法新约》主要内容是:中国承认越南是法国的藩属国,不得出兵干涉法国对越南的统治;中国开放西南边境与法国通商;中越修筑铁路,应会同法国商办;中法派员勘定中越边界;法军同意撤出台湾……

  这份条约相当卖国,全国臣民骂声一片,李鸿章陷入“卖国门”。此时还健在的左宗棠,也狠狠地抨击他:“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此言一出,群情激愤,李鸿章成了众矢之的。

  试想,清军抗法援越的初衷,就是想把法军赶出越南,恢复中越藩属关系。如今,清军大败法军,本来是可以实现这一初衷的,结果却本末倒置,大家不骂他才怪。

  持续三年之久的中法战争,就因为这一纸卖国条约而画上了句号。

  纵观这场战争,中国是不败而败,法国是不胜而胜!

  这份卖国条约的签订,致使中国的藩属国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也使中越边境局势更加危险,更使中国进一步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中国人民从此更加水深火热!

  六、保护名将,功名流芳

  寒心的条约

  《中法新约》的签订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悲剧,也是刘永福和黑旗军的悲剧。因为《中法新约》第一款就明确规定:“越南诸省与中国边界毗连,境内由法国自行戡乱,倘有‘匪党’意图侵扰法国所保护的越民者,亦由中国设法解散。”

  这里的匪党,特指刘永福和他的黑旗军。在中法战争中,刘永福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他的黑旗军也无愧是一支英勇顽强的爱国军队,可清政府、李鸿章和法国当局却在条约中把他们定义为“匪党”,可见双方对他们有多么仇恨!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梁纪锋作品集
官场达人张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