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官场达人张之洞》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3章 经营权力,超越前辈 (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官场达人张之洞》 作者:梁纪锋

第43章 经营权力,超越前辈 (2)

  王之春先后作为曾国藩、李鸿章和彭玉麟的部属,参与镇压过太平军,是晚清少有的文武兼备的洋务人才。张之洞升任两广总督时,王之春是候补广东粮道,张之洞见他办事干练,深得要领,于是把他提拔为广东按察使。

  但如果调走了王之春,那么就会引起广东的人事变动,而在这时,广东布政使游智开(1816—1899年,湖南新化人)因年老力衰正请求退休。他要是退了,广东布政使的位置就空出来了,这个空位置可以让现任湖北按察使成允接替,让他也升职。

  广东布政使的空缺倒是补上了,可湖北按察使却又是一个空缺。补谁合适呢?这个别急,反正张之洞的得力干将和哥们儿兄弟多的是,安排哪个都行。但在张之洞看来,任人唯亲,并非不考虑任人唯贤,既唯亲又唯贤,才是用人之道。

  思来想去,他脑海中闪现了一个人——陈宝箴(1831—1900年,江西修水人)。

  陈宝箴早年参加湘军,他文韬武略,精明能干,被曾国藩待为上宾,视为海内奇士。后来,陈宝箴官至浙江按察使,但因为犯事被免职,如今赋闲在京城。

  陈宝箴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清流。张之洞早年曾和他一起清流,两人因此结成了兄弟。张之洞觉得这样的人才不用可惜,于是决定让他来补缺湖北按察使。

  这样一来,湖北主要官员都成自己人了。很快,张之洞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威望,同各部门进行了密切沟通,最终促成了此事。

  张之洞能够促成此事的一个最大原因,就是他把这事办得太圆满、太漂亮了。经他这么一安排,所有当事人都升官了,都没有任何怨言。总之,该走的,高高兴兴地走了。该来的,也都痛痛快快地来了,一切皆大欢喜。

  光绪十八年(1892年),朝廷调吴大澂接任湖南巡抚,张之洞和他又是上下级关系了。至此,张之洞治下的两湖的主要官员都成了他的哥们儿,或者是他的心腹。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吴大澂北上抗日失败被革职后,张之洞又举荐陈宝箴接任湖南巡抚。也就是说,两湖的人事、行政大权,自始至终都把持在张之洞的手中。

  这些人都成了张之洞的属官和幕僚。据不完全统计,张之洞在湖北最鼎盛时期,幕僚多达400余人,规模超过了曾国藩和李鸿章,成为世纪之交中国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幕府。

  上下一气,兄弟同心,珠联璧合,这可真是“人和”的极致。而这个“人和”,是张之洞人为而成的,可见他对权力的操纵是多么强势和高明。

  也许有人对此不愤,也许有人骂娘,但张之洞很无奈:不是我的错,不要责怪我;如今世道乱,总督不好做;不是我腹黑,而是我忐忑;如果人不和,一切都完了……

  人和了,什么都好干。目前,正是干大事的天时,加上湖北的地利,张之洞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既然如此,那他要是干不出几件大事来,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好在,他干了几件大事,他的梦想基本上得到了实现。

  张之洞并没有局限于创建铁厂。在创建铁厂的同时,他在军事工业、纺织工业、民营商业、教育产业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

  一流军工厂

  在军事工业方面,张之洞创建了晚清规模庞大、技术先进的湖北枪炮厂。湖北枪炮厂的前身就是广州枪炮厂。当年,广州枪炮厂刚刚筹建,张之洞就被调往湖北。

  接任两广总督的李瀚章,既无心办铁厂,也对枪炮厂不感兴趣,但他知道弟弟李鸿章是搞军工企业的行家,于是有意让他接手,而李鸿章也正有此意。可张之洞不甘心让枪炮厂旁落他人,接任湖广总督后,他立即奏请海军衙门,将广州枪炮厂移建武昌。那时,醇亲王还在,他一直向着张之洞,于是否决了李鸿章的主张。

  光绪十六年(1890年)二月二十九日,海军衙门和户部奏准朝廷,批准了张之洞的奏请。同时,朝廷还批准将广东的80万两官商捐银,划归湖北作为购机和建厂经费。

  海军衙门和朝廷如此心向自己,张之洞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接到朝廷的批奏后,他就令蔡锡勇兼任总办,然后又从德国定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小口径枪、新式快炮、架炮、炮弹、枪弹等生产设备,并聘请了德国的工匠技师,来湖北指导生产。

  枪炮厂与汉阳铁厂同时开工,同地开建,联合办公,相得益彰。

  光绪二十年(1894年)五月,在汉阳铁厂落成之际,湖北枪炮厂所属的枪厂、炮厂也然竣工,炮架厂、炮弹厂、枪弹厂的工程也接近尾声。然而,几天之后发生的一场火灾,却让已经竣工的枪厂、炮厂毁于一旦,损失极其惨重。直到一年之后,湖北枪炮厂才全面修复完工。

  湖北枪炮厂建成后,每月产枪500支、枪弹10万余发、炮弹7000余颗,成为晚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军工企业。

  湖北枪炮厂生产的各类枪支炮弹的射程、杀伤力等综合质量,不仅远超李鸿章在上海、天津等地兴办的军工企业产品,在全世界也处于领先地位。

  在各类枪支炮弹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步枪“汉阳造”。对于“汉阳造”,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凡是看过电视剧《亮剑》的朋友,一定会记得李云龙等人就是用湖北枪炮厂生产的“汉阳造”,打败了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军队。

  别看它年头久远,杀伤力也远不及鬼子们的三八大盖、迫击炮和国民党的装甲车,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乃至抗美援朝战争中,它却发挥了无可替代、出奇制胜的作用。  

  光绪三十年(1904年),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湖北枪炮厂更名为湖北兵工厂。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湖北兵工厂又更名汉阳兵工厂。

  出乎张之洞的意料,他创建的汉阳兵工厂,还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准备了充足的反清武器。宣统三年(1911年),也就是在张之洞逝世后两年,他编练的湖北新军打响了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第一枪,而打响的那些枪,就是“汉阳造”!

  湖北四局

  在纺织工业方面,张之洞先后创建了湖北织布局、湖北纺纱局、湖北缫丝局、湖北制麻局的“湖北四局”。

  湖北织布局的前身是广州织布局,张之洞接任湖广总督后,也将它移建湖北,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建成,共有布机1000张,纱锭3万枚。这年年底,湖北织布局正式开机织布,月产布2000余匹,产销两旺,甚至大量出口。

  湖北纺纱局兴建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分为南、北两个纱厂。北厂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建成投产,装锭5万枚,年获利达5万金。南厂起初因为资金紧缺无法动工,后来由翰林院编修和他的幕僚张謇接手建成了江苏南通大生纱厂。

  湖北缫丝局和湖北纺纱局同时兴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初建成投产,日产上等好丝30余斤,远近畅销。

  湖北制麻局创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成后主要生产麻纱、粗细麻布及麻袋,其规模虽然不大,却是我国制麻业的开端。

  张之洞创建“湖北四局”,其初衷就是为了抵制洋纱、洋布。因为中国是棉麻丝纱大国,有理由自产自销,甚至出口。另外就是为了弥补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厂的经费亏空。“湖北四局”建成投产后,构成了完整的近代中国纺织工业体系,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

  东方芝加哥

  除了致力于官办实业的兴建外,张之洞还对民营商业进行了大力扶持。在他看来,中国今后不可能以兵兴国,只可能以商兴国,于是他积极鼓励湖北商民破除旧习、放眼世界、参与商业经济活动,并开办汉口商务会所、汉口商务局等工商机构,促进民营商业快速有序发展。在此基础上,他还大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武汉的城市规模。

  很快,恰似一页白纸的湖北武汉,迅速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民营商业中心,把原来遥遥领先于它的天津、福州、南京和广州等大城市,远远地甩在后面。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张之洞离开湖北前夕,武汉进出口贸易额,基本上接近了上海的水平,与大上海遥相呼应,而武汉也因此成了大武汉,并被外国人称为“东方芝加哥”。直到20世纪中叶,武汉城市的各项综合指数还和上海并驾齐驱。

  办新式教育

  张之洞这辈子对教育事业有着深深的情结,这源自他的出身和两任学政的经历,他不仅在学政任上力主教育改革,兴办书院学堂,当上了封疆大吏后,他也把兴学建校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并利用闲暇时间,亲自给学生授课。

  但这一切只是小打小闹,来到湖北后,他把教育事业做到了极致,从而使湖北的教育事业走在了全国前列。张之洞在湖北创办教育事业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他接任湖广总督到中日甲午战争期间,这期间他先后改建了经心书院,创建了两湖书院、江汉书院、湖北自强学堂、湖北算学学堂等一批新式书院学堂,他提倡分门研究,务真求实,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

  在这些新式学堂中,两湖书院最为著名。两湖书院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建成,建成之后,张之洞邀请原广雅书院院长梁鼎芬出任史学分教,并主讲中学。从此,梁鼎芬与张之洞形影不离,成为张之洞创办近代教育的得力助手。

  第二阶段是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这期间他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对中国教育进行了章程和体制性改革,如在原来经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的基础上,又引入了天文、地理、数学、化学、体操、兵法、农业、工艺等新的教学科目,同时又新建了一批专业学堂,使中国的教育呈多元化发展。

  第三阶段是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到他离开湖北入参军机期间,这期间可称为新学制时期,他大力兴办各类新式教育学堂,如普通教育、幼儿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私立学堂等。其中,幼儿教育和师范教育是他开创的,而他也是中国幼儿园和师范类院校的鼻祖。

  据不完全统计,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18年,总共创建近60所各类新式学堂,他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他当之无愧是中国近代教育家。

  除了兴学建校,改革教育外,张之洞还大量派遣中国学生出国留学。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始于19世纪70年代,主持留学工作的是曾国藩的幕僚容闳(1828—1912年,广东香山人),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他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行者,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从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容闳一共选派120名10岁至16岁的中国学生,分四批赴美留学,但这四批学生真正学成归国效力的却极少。

  光绪三年(1877年),李鸿章也曾奏请朝廷派30位学生分赴英法两国学习造船和驾驶技术,这批留学生学成归国后,都成了中国近代海军的栋梁。但此后二十年间,留学工作几乎中断。

  张之洞到了湖北后,特别注重留学工作。在创建铁厂和枪炮厂时,他就先后派出了近50位中国工人前往比利时学习深造。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到戊戌变法期间,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认为在教育的先进性方面,“西洋不如东洋日本”,加上日本靠近中国,语言文化接近中国,于是逐年派出大批学生赴日本深造实业、师范、法律、警务、军事等专业。

  截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中国一共向日本派了5400多名留学生,其中湖北就有1300名之多,占了四分之一,位居全国各省之首,而张之洞也成了清朝派出留学生最多的官员。

  张之洞不仅是清朝派出留学生最多的官员,同时他也是清朝引进外国人才最多的官员。

  晚清名臣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兴办洋务实业时,都非常注重引进外国人才,但无论是人数规模,还是行业门类,他们都无法和张之洞相比。

  据不完全统计,张之洞总督湖北18年,一共引进了近300名各类外国人才,其中有230余人是他的幕僚,此举既创了历史之最,也为中国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总之,在湖北的每一天,张之洞都在琢磨着干大事。

  一直以来,他干成的每一件大事都举世瞩目:卢汉铁路贯通南北,全国最长;大冶铁矿轰动全球,全国最好;汉阳铁厂震惊世界,全国首创;湖北枪炮厂产品质量,全国最精;湖北教育引领新潮,全国最强……  

  与此同时,张之洞本人也是声名鼎沸:中国近代企业巨头、晚清后期洋务派首领、中国重工业的奠基人、中国铁路元勋、中国钢铁之父、中国近代教育家、中国幼儿和师范教育开山鼻祖……

  仅凭这些实绩和殊荣,张之洞实现了他的做官目标和人生梦想。而作为晚清后期洋务首领,张之洞在洋务实绩、眼界胸襟、经济理论、产业思想,以及教育理念方面,已然超出了他的前辈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

  这个时候,他可以和曾、左、李比了,他赢了,赢在巅峰状态。

  但是,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人要是太有名气了,必定招人嫉恨。张之洞没有想到,就在他热火朝天干大事的时候,一道参折差点给他带来灭顶之灾。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梁纪锋作品集
官场达人张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