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官场达人张之洞》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9章 东南互保,老成谋国 (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官场达人张之洞》 作者:梁纪锋

第59章 东南互保,老成谋国 (3)

  第三,湖广总督张之洞既是自己的恩师,又是东南互保策划人,他策划东南互保,明显具有抗旨独立之意。如果在他的地盘搞起义,肯定会得到他的支持或者默许。即使出了事,他也会念及师生之情网开一面。

  唐才常的主意打得不错。但他没有想到,他的一切活动,都在张之洞的掌控之中。

  唐才常的同人,以及从日本回国的留学生,多数都毕业于两湖书院和湖北武备学堂,而他们又都是张之洞派往日本留学的,回国之后自然和张之洞有联系。需要强调的是,张之洞派往日本的留学生,多数都参加了孙中山的革命党,如黄兴、吴禄贞、傅慈祥、林圭、秦力山、毕永年等人。其中还包括张之洞的长孙张厚琨。

  张厚琨是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派往日本的第一批留学生,他得知孙子和其他学生在日本参加革命党后,就陆续召他们回国进行教育整顿。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日本陆军举行会操,张之洞派湖北新军将领黎元洪前往观摩。张之洞觉得长孙被教育整顿得差不多了,于是也派他随黎元洪一同前往。谁知抵达日本不久,张厚琨又参加革命党了。

  张之洞忧虑不已。这年冬月,他命令黎元洪将张厚琨带回了武汉。抵达武汉后,张厚琨骑一匹高头大马,腰挎日本军刀,煞是英武。不料,当张之洞属下官员向他们行礼,而张厚琨抽刀出鞘答礼时,他坐下的那匹大马突然受惊,将他摔落于马下,出鞘的军刀正好刺进他的腹部,他开肠破肚,不治而亡,年仅20岁!

  当时,张之洞因东南互保有功,而被朝廷和慈禧授予太子少保衔,四方宾客正在府中为他庆贺。接到长孙惨死的噩耗后,他当即瘫倒了。这是他在连续遭遇了中年三次丧妻和晚年丧子之痛后,又遭遇了丧孙之痛。

  人生不带这样的。张之洞悲痛万分。为了泄愤,他把那匹马拴了起来,命人手持木棍和皮鞭抽打,连续打了三天三夜,才把那匹高头大马打死。

  无论怎样,张之洞还是往日本派留学生。而加入革命党的留学生,后来都成了革命党的中坚力量,这也是孙中山感慨张之洞是“不言革命的革命家”的原因之一。

  唐才常得知张之洞近来和日本关系紧密,于是通过日本人密告于他:自立军将拥护他在两湖独立。张之洞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他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当时政局并不明朗,慈禧和朝廷的结局到底会怎样,谁也说不好。于是,他装聋作哑、不闻不问。日本人或者自立会的人来了,他只管招呼人家吃饭、喝酒、玩牌,至于独立的事,他则含糊其辞:我老了,什么也干不了了,你们好自为之吧。不过,需要我的地方,我还是会尽力而为的,呵呵。

  张之洞老了吗?他确实老了,因为他已63岁了。但在这年闰八月,他还和侧室李氏生了他生命中的第十三个儿子,也就是最后一个儿子张仁蠡(1900—1951年,河北南皮人)。

  63岁生儿子在今天不算什么新闻,但在100多年前却是非常少见的。不过,这不说明什么问题,只是说明张之洞在忽悠唐才常。

  唐才常见张之洞并未干预起义,就干脆拉拢他的部属和士兵加入自立军。这一切也没瞒过张之洞。但他还是不闻不问,事实上他和唐才常已展开了暗战。他采取了三个措施。

  其一,密切关注慈禧和朝廷的动向,以慈禧和朝廷的动向,来决定自己对唐才常的态度。

  其二,密切监视唐才常和自立军的动向,做到一切了然于胸。

  其三,额外招募2000名新军,驻防武汉,并在长江流域特殊位置设兵巡视,以防不测。

  七月十五日,是唐才常计划起义的日子。遗憾的是,康有为答应他的资金和武器却没有到位,他只好一声叹息。

  祸不单行,起义军还出现了另外一个致命的纰漏。原来,在安徽大通发动起义的秦力山那边出事了——消息被泄露。消息被泄露后,他只好按时发动起义,但由于兵力太少,他很快被刘坤一率军镇压。

  消息传来,唐才常十分被动。情急之下,他决定于七月二十九日在汉口、汉阳、武昌三镇同时发动起义,他的起义计划是先占领湖北枪炮厂,夺取军械,然后拘禁湖北新军首领张彪、吴元恺,控制湖北巡抚于荫霖和湖广总督张之洞,再从河南进军西安,干掉慈禧,挟光绪以令天下督抚。

  这是一个宏大的起义计划,却又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无论是作战方案,排兵布阵,还是后勤保障,都很苍白无力。他的行动值得肯定,但他注定要失败。

  张之洞依然不露声色。其实,他已经探知了唐才常的下一步行动。他没有急于采取措施,他一直在关注着慈禧和朝廷的动态,他要根据慈禧和朝廷的动态,作出下一步的决断。

  闻风决断

  七月二十二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慈禧挟持光绪西逃。所有人都以为慈禧就要完蛋了,但令人不解的是,八国联军并没有派兵追击,也没有扶光绪皇帝复位的任何言行举动。

  老谋深算的张之洞,从中探知到了一个信息:帝国列强仍然需要慈禧这样的合作伙伴,因为光绪无法取代慈禧的位置,只有慈禧当政,他们才能更加深入地殖民中国。

  如此说来,慈禧将会安然无恙。慈禧安然无恙,那朝廷还是那个朝廷,原来怎么办,现在和将来还得怎么办。至于起义和独立,那肯定得掉脑袋。特别是慈禧在西逃的路上,电令他和刘坤一会同奕劻和李鸿章同八国联军谈和时,他就坚定了一个主意:镇压自立军,向慈禧表忠,向她献礼。

  张之洞必须要向慈禧表忠献礼,因为他已经抗旨搞东南互保了,尽管得到了慈禧的赞赏,但抗旨就是抗旨,慈禧不会黑白不分,她赞赏和肯定东南互保,只是迫于形势、笼络人心、稳定局面罢了。但要是一切风平浪静了,那她就该秋后算账了。别忘了,她是一个有仇必报、心狠手辣、性情怪异的女人。

  因此,他必须想办法将功补过,补修他和慈禧之间的关系,继续赢得慈禧的信任和倚重,而镇压唐才常和起义军则是一个最好的办法。于是,张之洞决定在唐才常起义之前,就将他们一网打尽!

  即使不立功表忠,他也要镇压唐才常。因为唐才常起义的对象,就是他张之洞和他创建的湖北枪炮厂、湖北新军。他即使不镇压,也不能坐以待毙。而且,唐才常一旦起义,他苦心维系的东南互保大局将不复存在。

  小样儿们,想跟我玩,你们太嫩了,也太不要命了。认命吧,你们输定了!

  七月二十八日凌晨,当唐才常、林圭、傅慈祥等20余位起义军首领还在睡梦中时,张之洞就派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们全部逮捕!至此,康有为和孙中山两派合谋一年之久的起义计划破产!

  纵观整个事件,张之洞在表面上装聋作哑,不闻不问,不露声色,背地里却暗流涌动,紧密防范,密切关注慈禧和朝廷动态。待慈禧和朝廷的局势明朗后,他就当机立断,果断出击,将起义军一网打尽,然后向慈禧表忠献礼。这一连串的动作,充分表现了一个官场大腕的老练、奸诈和深不可测!

  但张之洞镇压起义军,只是想平息这起事件,然后将大事化小,从轻处理唐才常等人,并没有杀他们的念头,毕竟唐才常等人都是他的学生。可湖北巡抚于荫霖坚决不干,因为唐才常也把他列为起义对象。出于打击报复,他极力主张将唐才常等人处以极刑。

  张之洞非常难办。一方面,唐才常等人是他的学生,唐才常等人就是再有罪过,他也不能杀自己的学生。况且,他一生注重名望,害怕背上杀害学生的恶名。另一方面,如果他庇护唐才常,于荫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甚至会向慈禧参他一本。到那时,他不仅前功尽弃,还会引火烧身。

  思来想去,他还是艰难地作出了一个残忍的决定:处死唐才常等人。就这样,唐才常等20余人就在当天夜里被处死。

  功过如何说

  唐才常等同学们,老师对不起你们了,老师真的不想杀你们,可老师是不得已而为之。你们要是恨我,就到那个极乐世界好好恨吧,我甘愿被你们恨,因为我永远愧对于你们。

  后世子孙们,我张之洞让你们失望了,我真的不想背负杀害学生和起义军的恶名,可我要是不对他们采取行动,那我的一切和东南互保大局都完了。一切都发生了,是非曲直,凭尔评说吧。

  历史上,张之洞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争议的焦点莫过于他联络帝国列强策划东南互保以及镇压起义军,杀害唐才常等人。特别是后者,给他人生抹了一大污点。

  史学家和后世子孙,在谈及此事时,也对他颇有非议,这很正常。但张之洞和唐才常确实代表两个不同的阶级。搞阶级斗争,必然会流血牺牲,而唐才常就是阶级斗争的牺牲品。

  在评论阶级时,人们习惯性肯定赞扬新的先进的阶级,否定批判旧的落后的阶级。

  旧的阶级固然有诸多糟粕和落后的方面,应当否定和批判,但我们经常会忽略这样一个问题:新的先进的阶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一个又一个旧的落后的阶级发展演变过来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一个又一个旧的落后的阶级,也不可能有后来新的先进的阶级。

  因此,还是那句话:在评论阶级斗争和历史人物时,我们要站在客观立场和历史角度上。

  我要说的是,张之洞的错误,既是他个人主观造成的,也是当时局势所迫。

  东南互保的事就不说了,毕竟他确保了近半个中国免遭战火,尽管他和帝国列强发生过关系,但其出发点却是保国安民,这值得肯定,其功大于过。

  镇压起义军,杀害唐才常,向慈禧表忠献礼,这事绝对错误,但作为一个接受儒家教育、信奉孔儒之道、秉承忠君爱国思想的封建官僚,他维护统治和阶级利益,却又是无可苛责的。

  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他的思想认识也仅限于此,我们不能苛求当时的他,一定要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乃至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再者,唐才常把他和湖北枪炮厂及湖北新军作为起义对象。对此,他派兵镇压是本能和职责反应,我们不能苛求当时的他就应该坐以待毙。

  表忠而上位

  张之洞镇压起义军,杀害唐才常,确实是向慈禧表了忠,献了礼。但他也有一种担心:唐才常等20余人中,很多都是他的学生,这么多学生都参与了起义,难道他和这事没有一点关系吗?如果说他和这事没有一点儿关系,谁信啊?

  为了打消慈禧的疑虑,张之洞在奏报起义军主要负责人名单时,做了一点手脚:除了唐才常以真名上报外,其他20多人全都化名处理,并虚构了这些人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

  张之洞的这一手玩得相当时尚,他成功地忽悠了慈禧,慈禧满心欢喜。尽管张之洞搞东南互保违抗了她的旨意,可这件事足以表明张之洞的忠心和诚恳。因此,她心中所有的不快以及对张之洞的疑虑,也就烟消云散了。

  成功地忽悠了慈禧后,张之洞继续向她表忠献礼。

  从这年闰八月起,他就不断电奏一路西逃的慈禧,向她请安,给她送粮送饷,甚至主动要求派军队到西安护驾。

  九月,他还从湖北枪炮厂挑选优质枪炮运送到西安做防卫武器。

  第二年,慈禧和光绪从西安返京时,他还上折称颂,并派部下赴京跪迎圣驾。

  张之洞这么干,无疑是迎奉讨好慈禧,慈禧就吃这一套。她记住了张之洞的好。每每回想去年的那场劫难,慈禧总是会感慨地说:“上年若无刘、张,东南各省就乱了。”因为东南互保有功,张之洞、刘坤一分别被慈禧加封太子少保和太子太保衔。

  太子少保是正二品京文职衔,虽与总督同级,但对于朝廷而言,京官重于地方官,这显示了朝廷和慈禧对张之洞的倚重。

  张之洞和刘坤一本来是抗旨的,却成了有功之臣,并被加官晋爵,这事挺离谱的,但这事却是他们一手运作的。其中的奥妙,恐怕尽在为官之道中。特别是张之洞,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五年每发生的一件事,都与他密不可分,利害相关。可他精于权谋,善于权变,审时度势,机智果断,既趋附拉拢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也无情打击一切不利于他的敌人,从而机智地化解了一场场官场危机,并屡获升迁,屡得功名。

  总之,在这几年中,在这几起事件中,他把官场权谋表现得淋漓尽致,把官场手段运用得炉火纯青。

www.xiaoshuotxt.netTxt=小_说[_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梁纪锋作品集
官场达人张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