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篡明:朱棣和他的大明皇朝》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9章 煌煌文治 (4)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篡明:朱棣和他的大明皇朝》 作者:杨林

第39章 煌煌文治 (4)

  明初政治形势的发展总趋势,是以专制和集权为特征的。朱元璋利用“胡惟庸案”废罢丞相和中书省,是明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中书省废罢后,六部升秩,直接统属于皇帝,皇权更加集中。但六部之间互不统属,又没有中书省统一管理,一切政务都必须由皇帝亲自过问,使皇帝陷入了过去丞相所掌管的事务中。朱元璋很快便感觉到其中的问题,先后采取建置四辅官和殿阁大学士的办法,但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朱允炆即位后情况有所变化,他依靠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常寺卿黄子澄等人入掌机务,形成了一个围绕着皇帝周围的执政班子,以致在战事频仍的四年中,这个仁柔的皇帝居然能够花那么大精力去研讨改制。这些变化对朱棣应当有所启示。不过他不打算像朱允炆那样选用朝中要臣参预机务,他决定起用一些资历较浅、年轻干练的文臣,这样的人更便于驾驭,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翰林院。

  翰林意同翰苑,即文士荟萃之地。翰林院无定员,人可以多,也可以少,翰林学士掌秘书、著作之职,品级虽不高,但如表现得才华出众,往往能很快升至显要。

  这时的翰林院几乎是名存实亡了。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朱棣登极时,翰林之臣杀的杀,逃的逃,只剩下十几人。他下诏检选“文学行谊才识之士”,授职翰林院中,并从中选用杨士奇、解缙、胡广、金幼孜、胡俨、杨荣、黄淮七人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内阁制度开始形成。

  杨士奇是七人中任事最久,也最负盛名的一个。人们常说“三杨当国”,为首的就是杨士奇,另两人是杨荣和杨溥。朱棣起初以杨士奇为左中允,继为左谕德,后升任编修。他奉职谨慎,在家从来不言公事;人有小过,他极力与人为善,不予苛责。在朱棣面前,杨士奇举止恭顺,应对得体,所言朝政深中皇帝本意,因此为朱棣所信任。

  颇有点恃才狂放味道的解缙是明初著名大才子,在七人中最具才华。他洪武时就上书反对分封,建文中官至翰林待诏。壬午之变时,他却主动降附,被升为侍读学士。一日,朱棣对解缙说:“有一书句,特别难对。”解缙恭问:“何句?”告之曰:“色难。”解缙知道这两个字出自《论语·为政》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色”指脸色,原意为对父母和颜悦色,打心里头敬重孝顺,是很难的。解缙当即应声对以“容易”。朱棣不解,问:“既说容易,何久不属对?”解缙回答:”朱棣始悟,为之大笑。

  “刚才所云便是对句。后来编撰《明太祖实录》、《列女传》等书,朱棣都让他担任总裁。胡广是建文二年(1400年)状元,廷试的对策中有“亲藩陆梁,人心摇动”之语,朱允炆听了很合心意,亲点为头名状元,授官翰林修撰,赐名胡靖,取意靖藩王之难的意思。他与解缙同时迎附朱棣,被改任侍读,后恢复原位。朱棣北征每纪功勒石,都由胡广书写。杨荣是七人中最通晓兵事的一个。朱棣在兵事上遇到什么问题,常常向杨荣征询意见,因而多有赞划之功。一次,宁夏急报说被敌人包围,情势危急。朱棣问杨荣如何处置,他回答说:“宁夏城墙坚固,将士习战,奏书送京十余天,围已解了。”半夜时宁夏果又来报,说围已解。这使朱棣颇为叹服,他也因此备受信任。

  其他几位阁臣也都各有特长。黄淮达于治体,论事明晰,所言多被朱棣采纳。金幼孜诗文写得很漂亮,常侍朱棣身边,作诗咏山川形胜,书功纪行。胡俨嗜学,天文、地理无不究览,能以师道自任,故长期担任国子监祭酒。

  这七位文人组成了一个聚于朱棣周围的干练的秘书班子。每日早朝奏事毕,内阁之臣便被召上密奏密议,经常要很久方退。他们最接近皇帝,不仅代笔,而且可以和皇帝一起从容议事。这令外廷官员很是羡慕。

  阁臣被称为大学士,这个名号也颇为荣宠。大学士最早见于唐代,为皇帝的文学侍从。到了宋代,大学士则用来优遇曾当过宰相的人。明代大学士品级虽不高,名声却不低。朱棣曾于立春时赐七学士金绮衣,待遇与六部尚书一样。他为这种破例的恩遇解释说:“代言之司,机密所系,且旦夕侍朕,裨益不在尚书下也。”

  阁臣还有个小特权,即可以向皇帝上“密揭”。臣下上书言事,外廷由通政司转呈,内廷由会极门宦官转呈,只有内阁成员可以进“密揭”。往往“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这就无形中提高了内阁的身价。

  但是如果以为明代的内阁相当于以前的丞相,那就大谬了。内阁并非一级正式官署,没有法定的政治权力。以前的丞相可以直接对六部尚书发号施令,六部有事也直接向丞相请示汇报。但内阁绝无这等权力。六部有事直接向皇帝请示报告,根本不经过内阁。此其一。阁臣们的品秩也远在六部尚书之下,终明之世不过正五品。明代官分九品,五品官只是中级官员,而以前的丞相都是当朝一品,位极人臣。故《明史·职官志》上说:“虽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 此其二。

  杨士奇历仕五朝,当国四十一年,死后赠太师,归葬故里,极为显赫。其墓在江西泰和城北杏岭村的北山坡上。墓前牌坊上有朱高炽敕赐“与国咸休”大字。

  明代就有人指出:“文皇嗣统,妙简英哲,于是解缙、杨士奇等入直内阁,备顾问,代王言而已。”也就是说,明代内阁最主要的职能不过是“代王言”。只有他们代表皇帝办事时,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否则他们不过是几个与国家军政大事无干的翰林儒臣。

  由于内阁七学士来自翰林院,于是翰林院成了朱棣的官吏储备机构。永乐二年(1404年)的会试试题为“治国平天下”,会试后朱棣又命“采天文、律历、礼乐制度为问”进行殿试,目的是为“求博洽之士”。朱棣选取了曾棨等二十八人入翰林院读书,被当时人称为“二十八宿”。新科进士周忱年少,自请随入翰林院读书,也得到朱棣的赞许。这样,“二十八宿”之外又多了一个周忱,他便被称为“挨宿”。按照朱棣的旨意,司礼监月给笔墨纸张,光禄寺日给朝暮馔,礼部月给膏烛钞每人三锭,工部择近第宅居之。就学者五日一休沐,必使内臣随行,并派给校尉驺从,可谓优礼之至。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杨林作品集
篡明:朱棣和他的大明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