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67章 巾帼红颜(4)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作者:雅瑟

第67章 巾帼红颜(4)

  为了避人耳目,唐玄宗在迎娶杨贵妃时做了一番表面文章,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下诏令杨玉环出家做道士,并赐道号“太真”,命令杨玉环搬出了寿王府,住进了太真宫。然后,他又将大臣韦昭训的女儿许配给寿王李瑁,并册立为妃,以此来安抚寿王。五年之后,杨玉环守戒期满,唐玄宗便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

  这件事情自然给寿王李瑁以深重的伤害,但抢走爱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对此,唐朝诗人李商隐曾在诗歌《骊山有感·咏杨妃》中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此诗说明了当时唐玄宗抢走儿媳妇后,寿王李瑁的郁闷和唐玄宗的尴尬。然而杨玉环实在是太漂亮了,唐玄宗为了得到她一切都不顾了,由此也可见杨贵妃的迷人之处。另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的朝代,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各种外来风俗在大唐落地开花,封建伦理等级制度得到弱化,因此唐玄宗这样做并没有引来太大的反对。

  唐玄宗极其宠爱杨贵妃,将所有的恩惠都施加到她身上,连她的亲戚朋友都提拔为重要官员,由朝廷俸禄供奉起来。杨贵妃有三位姐姐,都有天姿国色,也应召入宫,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10万钱。杨玉环的义兄杨国忠也受到重用,官封至左相之位。

  杨贵妃得到唐玄宗的宠幸,百官也竞相对其行献媚巴结之能事,一时成为一种风气,以至于民间有“不重生男重生女”说法。杨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700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杨贵妃爱食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杜枚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杨贵妃不仅有倾国倾城之貌,而且艺术禀赋很高。她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并弹得一手好琵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而玄宗也有同样的爱好,对曲乐、舞蹈都颇有研究,不少贵族子弟在长安梨园都曾受过他的训练。唐玄宗曾组建过“宫廷乐队”,选拔子弟300人,宫女数百人,招呼他们作指导。这样一位很有才情的“艺术”帝王,对于有倾国之貌且能歌善舞的杨贵妃自然是宠爱有加。据说有一次,玄宗倡议用内地的乐器配合西域传来的5种乐器开一场演奏会,贵妃积极应和。当时贵妃怀抱琵琶,玄宗手持羯鼓,轻歌曼舞,昼夜不息。对此,大诗人白居易有诗为证:“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杨玉环还是个击磬高手,她演奏时“拊搏之音泠泠然,多新声,虽梨园弟子,莫能及之”。唐玄宗为讨得美人欢心,特意令人以蓝田绿玉精琢为磬,并饰以金钿珠翠,珍贵无比。

  杨贵妃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深得玄宗的欢心。唐玄宗自娶了杨贵后,将她视为自己的艺术知音和精神伴侣,他说道,“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杨贵妃得到专宠后,使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当时宫中称她为娘子,一切待遇也都是皇后级别。李隆基从此不早朝,与杨玉环日日游宴,天天歌舞,时常在宫中探究音律,鸾凤和鸣。他俩到李隆基创办的梨园,也就是演艺班子里去演习。梨园弟子为皇帝和贵妃表演各种舞蹈和参军戏、角抵戏。胡人安禄山学过舞蹈,一次到长安朝觐时,趁唐明皇和杨贵妃玩得高兴时赶到梨园,表演了拿手的胡旋舞,赢得皇帝和贵妃的青睐和赞叹。安禄山抓住杨贵妃口中的一个赞词,不失时机地认杨玉环为干娘,在唐明皇的促成下,杨贵妃认了这个义子。

  春暖花开,唐明皇和杨贵妃便到骊山踏青。为了讨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还把骊山旁边的华清温泉大加扩充,改为华清宫,不时地带着杨玉环和杨氏姐妹去那里玩乐,唐玄宗就坐在凉台上饮酒听乐,让宫女服侍贵妃洗澡,看美人出浴。从742年至756年的14年间,唐玄宗偕杨贵妃驾临华清宫达43次之多。白居易的《长恨歌》曾提到此事:“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唐明皇有三宫六院,他偶尔也去别的妃子处。一日杨玉环与唐明皇约好在百花亭饮宴,谁知唐明皇中途驾转西宫梅妃处,杨玉环只得一人在百花亭独饮,酩酊大醉,趁醉发泄苦闷和不满。他在太监的启发下,她割下一缕青丝,托高力士捎给唐明皇,以表心迹。唐明皇收到杨贵妃的青丝,特地去探望贵妃。时值七月初七,杨玉环到长生殿对月乞巧,以双手在金盆中捧月,并倾诉她对唐明皇的思念,对纯洁和永恒爱情的追求。唐明皇赶到长生殿,在杨玉环身后听闻,大为感动。于是二人重归于好,对天盟誓。适逢岭南新鲜荔枝送到,杨玉环更加笑逐颜开。唐明皇在荔枝宴上击羯鼓,为杨玉环表演自己的绝活。杨玉环也以自己新创的盘舞回报。这就是“贵妃醉酒”的来历。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西去成都。途经马嵬坡,右龙武军(禁军)将军陈玄礼等六军(白居易所言“六军”当为北衙禁军——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神武军,但玄宗朝其实只有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四军)将士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贵妃死时,年38岁。  757年,唐军收复长安,安史之乱平息,李隆基自成都回到长安。经过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唐玄宗下野,立太子为皇。他曾密令迁葬杨贵妃,现在位于陕西兴平市的杨贵妃墓,只是杨贵妃的衣冠冢,占地3000平方米,墓侧有李商隐、白居易、林则徐等历代诗碑。

  杨贵妃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一位美女,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位后妃。关于杨贵妃的评价问题,后人褒贬不一。意见分歧主要在于,有人认为杨贵妃以色取宠,使唐明皇沉溺女色,朝政日非,是误国乱政的祸水;有人认为将国之兴衰归罪于“女祸”是传统偏见,杨贵妃充当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是一个令人同情的人物;有人指出杨玉环是一个值得称赞的人物,她对爱情坚贞,在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下具有进步性。也有人说,评价杨贵妃要一分为二,“惑君”而使国政荒乱固然有她一份责任,但在兵变之中逼迫自缢身亡的结局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同情,因此她是一个令人反感又令人同情的复杂人物。不论如何,杨贵妃还是一个悲剧人物,她的浮沉身世和悲惨结局是让后人长叹不己的。

  李清照:艰难玉成的婉约词派宗师

  李清照(1084—1151年),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李清照的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文采出众。

  李清照18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李清照和赵明诚两人情投意合,相敬如宾,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李清照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词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第二年死于建康(今南京),这给李清照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不久,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目睹了国破家亡、经受了亲人死别、蒙受了情感挫折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人物。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李清照的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而且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中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的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又如《一剪梅》下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后期的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上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简明、节奏急促,情调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泪下”。

  一般说来,李清照早期的作品特色在于芳馨俊逸,表现出了妇女敏锐纤细的感觉,而且在表达方面往往用白描之笔,真切而且自然。至于其晚期的作品,则可以分为两种成就:一种仍保有前期的妇女的敏锐纤细的感觉,只不过在意境上较早期作品显得沉郁悲凉了;又一种则突破了妇女的情意和感觉的限制,而在意境上达到了非常健举超逸的境界。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名人名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黄道婆:“衣被天下”的棉纺织革新家

  黄道婆(1245年—),又称黄婆,生卒年不详,松江府乌泥泾(今属上海)人,元代棉纺织革新家。

  黄道婆生于南宋末年淳祐年间,她所处的年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江南地区人民长期蒙受统治者的掠夺与压榨,遇到旱涝之年,纷纷逃荒。在“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数盛行的社会中,妇女更是如牛马般在苦水中煎熬。黄道婆13岁时,为生活所迫,给人家当童养媳,而偏偏又遇上刻薄的婆婆、蛮横的丈夫。一天,由于劳累过度,她织布时速度慢了一些,公婆、丈夫以此为借口,将她毒打一顿,锁在柴房里不给她饭吃,不让她睡觉。黄道婆无处诉苦,便横下一条心,在墙壁上掏了一个洞,逃上了停靠在黄浦江上的一艘帆船,随船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州,从此开始了不平凡的生活道路。

  海南岛在北宋中期已经开始大面积地种植棉花。海南岛一带生产的棉织物,品种繁多,织工精细,质量、色彩均居全国之首,作为“贡品”进入都城临安(今杭州一带,南宋时定都于此)的各类棉布就有20余种。黎族人民还能织出坚厚的兜罗棉、番布、吉贝等纺织品,染成各种色彩的黎单、黎棉、鞍搭等,销往全国各地。相对来说,当时大陆的纺织产量不高,因此布匹的质量低劣,不能成为人们主要的衣着用品。

  黄道婆就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到海南岛的。她与黎族人民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与交往中,努力学习和掌握当地先进的棉纺织技术。黎族同胞的细心传授,黄道婆自己虚心刻苦的学习,使她了解并熟悉了各道棉和织布工序。在实践中黄道婆还融合吸收了家乡织布技术的长处,逐渐成为有着精湛技术的纺织能手。

  日月如梭,物换星移,在海南生活劳作的黄道婆不觉已度过了20多个春秋。黄道婆思乡情切,在元成宗元贞年间(1295—1297年),带着黎族人民的深情厚意和祝福,身背踏车、椎弓等纺织工具,踏上了归乡的路途。

w w w/xiao 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雅瑟作品集
世界经典神话大全集中国孩子最爱读的好故事大全集乔布斯全传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民国枭雄杜月笙世界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感动小学生故事大全集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曹操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