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8章 艰难时世 (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作者:易水寒

第18章 艰难时世 (1)

  叛徒!

  刘邦得了黥布这员大将,此后还真应验了张良的那番话,不过这期间也发生了一点小插曲。黥布虽然归了汉,刘邦本营却跑了个人。

  公元前204年,正当刘邦在荥阳养精蓄锐的时刻,魏王豹告假回乡去探视父母的疾病,一到魏国,就毁绝了黄河的渡口,反汉助楚。

  魏豹原是六国时魏国的公子。他的哥哥叫魏咎,原来魏国时被封为宁陵君。秦国灭亡魏国,就把他放逐外地废作平民百姓。陈胜起义称王,魏咎前往追随他。陈王派魏国人周市带兵夺取魏国的土地,魏地被攻占后,大家互相商量,想要拥立周市为魏王。

  周市说:“天下混乱,忠臣才能显现出来。现在天下都背叛秦国,从道义上讲,一定要拥立魏王的后代才可以。”齐国、赵国各派战车五十辆,协助周市做魏王。周市辞谢不肯接受,却到陈国迎接魏咎。往返五次,陈王才答应把魏咎放回去立为魏王。

  章邯打败陈王不久,于是进兵临济攻击魏王,魏王派周市到齐国、楚国请求救兵。齐、楚派遣项它、田巴带领着军队跟随周市援救魏国。章邯竟然击败了援军,杀死了周市,包围了临济。魏咎为了他的百姓身家性命的安全,提出降服的条件。谈判成功,魏咎就自焚而死。

  魏豹逃往楚国,楚怀王给了魏豹几千人马,回去夺取魏地。这时项羽已经打败了秦军,降服了章邯。魏豹接连攻克了二十多座城池。项羽就封魏豹做了魏王。魏豹率领着精锐部队跟着项羽入关了。汉元年,项羽分封诸侯,自己打算占有梁地,就把魏王豹迁往河东,建都平阳,封为西魏王。

  汉王回师平定了三秦,从临晋率兵横渡黄河,魏豹就把整个国家归属汉王,于是跟随着汉王攻打彭城。或许是见刘邦兵败荥阳,跟着他没前途,魏豹竟不声不响地溜走了。

  汉王虽然听到魏豹反叛的消息,可是正在忧虑东边的楚国,来不及攻打他,就对郦生说:“你去替我婉言劝说魏豹,如果能说服他,我就封你为万户侯。”郦生就前去游说魏豹。魏豹婉转地拒绝说:“人生一世是非常短促的,就像日影透过墙壁的空隙那样迅速。如今汉王对人傲慢而侮辱,责骂诸侯群臣如同责骂奴仆一样,一点也没有上下的礼节,我没法忍耐着去见他。”

  魏豹竟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跟刘邦对着干。刘邦也算是好说话的人了,这回实在忍无可忍,便派将军韩信前去攻打。

  这年的八月,韩信北上的第一仗——攻魏之战打响,韩信采取声东击西,避实攻虚之计,先将大量船只集中在蒲坂对面的临晋,作正面渡河佯攻之势,暗地却以木罂作临时渡河之器,从上游夏阳渡河,奇袭安邑,突然出现在魏军背后,大破魏军,擒获魏王豹。平定魏国,设置了三个郡:河东郡:太原郡、上党郡。

  北上第一役,旗开得胜。兵贵神速,九月,韩信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乘胜挥兵东攻阏与,又一举击败代军,杀代国主将相国夏说,赵国的传统友好邻邦——代国,被韩信攻克,斩断赵国一臂!

  韩信连续征服魏、代两国,一时汉军全线军心大振,楚汉战争的局势出现向刘邦方面逆转的端倪。如果韩信再接再厉,乘胜攻下赵国,项羽集团就会被置于危险境地。

  刘邦随即命令张耳与韩信率兵进攻取井陉,攻打赵国。

  北伐

  肩负北伐任务的韩信,开始大刀阔斧地实施自己的作战计划,一路过关斩将,节节逼近赵国的西大门——井陉关;与此同时,在荥阳主战场的刘邦却遭到项羽一波又一波的凌厉攻势。刘邦不得已只得赶紧从韩信这边抽调人马,仅为韩信留下不到三万新兵蛋子。

  素以用兵“多多益善”而著称的韩信,此时面对二十万赵军,也不免有些心虚。贵为汉军北线统帅,手底下却是三万名从未出战过的新兵。而这次攻赵,刘邦似乎并未抱着出师必胜的意思:项羽逼得他狗急跳墙,好几次差点送命。这次派韩信去骚扰赵国,大半也是为了分散项羽的注意力。

  正像韩信后来亲口所说的,指挥这些新兵蛋子,简直就是“驱市人而战之”。一旦战斗打响,士兵如何有效地组织指挥,军心如何及时地稳定安抚,士气如何充分地激发鼓动,都成为韩信不得不思索的棘手难题。

  更何况韩信即将要面对的赵国,也在厉兵秣马,积极备战。此时的赵国虽已不是一百多年前赵武灵王时期的东方霸主,但也是秦灭亡后的天下诸侯大国,是继楚之后六国中第一个复国的诸侯(当初陈胜王为天下领袖时,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复国)。章邯就是因为破赵不成,反而使项羽成名。

  赵国实力远远超过魏、代两国,其将帅也绝非魏、代之国的平庸之辈。赵王歇和主帅陈余短时间内就动员了二十万大军,集结井陉口,深沟壁垒,严阵以待,专等韩信来找麻烦。

  赵军主帅,就是曾与张耳珠联璧合,横扫河北燕赵诸侯的成安君陈余,素有贤人之称、纵横家之誉,曾为陈胜、吴广麾下大将,赵王武臣时的赵国大将军,击败过赵国叛将李良。这次将与韩信对阵,而张耳恰好也在敌方的阵营中,真可谓冤家路窄。

  除主帅陈余外,赵军中也不乏军事人才。

  首当其冲的是谋略家李左车,属赵国长老派军团将领,智勇双全,长期镇守井陉关,对井陉关的军事地理了如指掌,有丰富的军团实战及关隘防御经验,是战国名将武安君李牧之后,号称广武君,用兵如神,大有李牧遗风。

  再者,汉军中线战场此时刚刚受挫,天时不利;韩信劳师远征赵国本土,人和难有,必然面临孤军作战、人缘失和、后勤补给困难等诸多不利局面。

  尤其是横亘在韩信大军面前的这道太行天险—井陉关,牢牢控制在赵军之手。对韩信而言,赵军的地利之便,就是汉军的天险雄关。

  巍巍太行山脉,从南到北绵延起伏八百里,横亘于河北大地的西部边缘,崇山峻岭绵延不绝,险不可攀,构成了赵国西部的天然军事屏障。八百里太行仅有八处断开叫做“陉”的谷地,可以东西相通,称为“太行八陉”。

  井陉不仅是沟通燕、赵、晋、秦的交通要塞,更是军事地理上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生死攸关”,成为历代军事名家们排兵布阵、雌雄对决的断魂谷、生死关和名利场。

  秦将王翦当年过关灭赵;后来的北魏拓跋圭闯关驱中山;唐朝郭子仪、李光弼,破关围常山,攻博陵。清末的庚子之役,民初的晋奉之战,抗战时的八路军百团大战,都在井陉关的深谷峭壁上,留下过枪眼弹痕。

  虽然代国的覆灭,解除了韩信来自北面的侧翼牵制和威胁,但邬城还在赵国别将戚将军手中控制。如果韩信贸然东进,必然受到邬城方面戚将军的侧翼夹击。

  无论从整个楚汉战争的全局考虑,还是从韩信自身面临的危机出发,对于这次攻关之战,韩信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速战速决。持久战和消耗战是汉军长途奔袭的大忌。不战则已,一战必须全胜,击溃赵国主力,站稳脚跟,使其无法再对汉军构成威胁。否则,如果项羽击败黥布,抽出兵力,同赵国合击,韩信就会陷入两面夹击的危险境地。

  后来的战局发展也完全证实了这一点,韩信在平定赵国之后不久,果然遭到项羽的奇兵渡河偷袭。

  天时、地利、人和,汉军能胜算几分?利弊得失权衡,韩信该如何量裁?大战在即,此役该如何运筹?井陉关前的韩信,眉头紧锁,勒马望关沉思。

  然而,韩信不愧为韩信,在这天堑雄关面前,在咄咄逼人的赵军面前,韩信没有让四面楚歌、屡败屡战的刘邦失望,更没有让月下苦苦追赶挽留他的萧何丢脸。刘邦不枉为他设坛拜将,韩信更没有浪得“汉初三杰”之虚名。

  命运多舛的韩信明白,自己既非出身名门望族,也非来自官宦世家,而从小就父母双亡,一介布衣,家徒四壁,潦倒浪荡。只有建功立业才能功成名就。韩信不能忘记,早年曾被亭长之妻怠慢,受过漂母的嗟来之食,忍受过屠夫的胯下之辱。这曾经的一幕幕耻辱,一直是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激励他发愤读书,熟演兵法,立志安邦定国,一展鸿鹄之志。

  只有运筹于帷幄之中,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兵马未动,战斗的风云已在韩信的脑海中滚滚翻腾,作战的蓝图画卷开始在他的胸中徐徐展开。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知己的韩信,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刘邦于此次大战前专门派给他的常山王张耳;要想知彼,韩信想到的还应该是张耳。虽然司马迁对此次大战的情报间谍战和张耳的活动着墨甚微,虽然后人一提起这次千古绝响的大战,就大肆赞叹韩信背水列阵的神奇无限,但我们还是能够从韩信知己知彼的透彻程度上,推断出张耳在这次大战中起着别人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张耳本和陈余既是同事,又是同乡,都是魏国大梁,早在大梁时就已是刎颈之交。

  前言已述,自巨鹿大战之后,两人相互猜忌怨恨,反目为仇,势不两立。陈余联合齐王田荣,击败张耳,张耳于是投靠刘邦刘邦。而陈余收复赵地后,重又迎立赵歇为赵王。

  曾经是刎颈之交的二人,此时又各为其主,聚首井陉关口,兵戎相见。国恨私仇,双方都恨不得立即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由友而仇,由爱而恨的置换,不仅令后人扼腕感叹,更是天助韩信消灭陈余,征服赵国。

  正是由于张耳这种特殊的身份和关系,韩信才能够很快得知,李左车建议的深沟高垒、坚壁不出、后方迂回、夺其辎重、断其粮道、伺机决战的奇谋良策,被陈余以“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为由而拒绝的赵军最高军事机密。

  韩信很可能也正是基于张耳的情报和策划,才得出赵军倾巢出动、老营无人留守的判断,从而才敢大胆采取背水列阵,引赵军决战于平野,派小股骑兵偷袭赵军营垒、拔旗易帜的作战部署。甚至我们还大可以胆推测,张耳有策反赵军部分将领、与韩信的两千偷袭骑兵里应外合的可能,否则,在赵军二十万对三万的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并不愚蠢的陈余怎么会倾巢出动,后营无人把守,连两千小股兵力都抵挡不住呢?看看后来的孙可望投清后,李定国顿陷窘境,张耳的作用就可见一斑了。

  所以,韩信与陈余在两军尚未交手之前,由于张耳的存在,胜利的天平已经向汉军倾斜了大半。

  而对于赵军而言,广武君李左车的先防后攻之计,可谓天衣无缝,老道毒辣,正好击中汉军的软肋。他敏锐而准确地判断,汉军“去国远斗”,势必“其锋不可当”;千里运粮、后勤补给必然困难。

  向陈余力主深沟高垒,坚壁不出,以奇兵迂回汉军背后,夺其辎重,断其粮道,置汉军于“前不得斗,退不得还”的困境,然后伺机决战,赵军必能获胜,否则,他们二人必被韩信所擒。这其实与韩信后来实施的背水列阵、拔旗易帜的作战方案,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叹的是,李左车的主帅是有大儒之称、文人出身的古董派军人陈余,有爱面子,讲排场,崇尚按部就班正面攻击的弱点。在兵不厌诈的残酷战争面前,简直又一个宋襄公再世,摆出一副泱泱君子之态,而且兼有一股政治家义正词严的凛然正气,把自己看作是抵抗侵略的仁义之师,坚持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何况韩信的来犯之敌,在他看来,经千里奔袭,早已疲惫之极;虽号称数万,其实也不过区区数千乌合之众。兵法有云:“十则围之,倍则战”,凭借自己二十万浩荡大军,对这小股来犯之敌,就避而不击。如果再遇到强敌入侵,又该如何是好?岂不令天下诸侯蔑视耻笑。此先例一开,以后势必人人都敢来欺负赵国!

  陈余的弱点此时极度放大、膨胀,骄兵轻敌,在他看来今天的韩信,就是他手里一个很好捏的软柿子,根本没有把钻过别人裤裆的韩信放在眼里。自觉有信心、有能力,不仅要把这场不成比例的仗打赢,而且还要赢得堂堂正正,名正言顺,漂亮出彩!

www.xiaoshuotXt,netT?xt_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易水寒作品集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