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2章 窘困的团练大臣(1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 作者:曾国藩

第32章 窘困的团练大臣(13)

  弟所寄各种文件,代普将申请饷银,代黄太守上禀,都是顾全大局的事。即使上司不一定会批准,也不失为能分清缓急相互照顾的道理。请求奖赏这件事,还是不怎么妥当。湘后营这支军队,不知道能从哪里筹集粮饷?即便是宝庆营也一样难以支撑。弟辞去总理的职务,十分正确。带兵本来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弟应该三思而行,不要好大喜功,不要想速达。管辖现有二千人,宁可减少,不能够增多。口粮已经得到一半,另外的能够设法弄到更好,即使是一点都难得到,也不会使队伍溃散,但是要尽力整顿,不必常常为欠饷而感到焦虑。

  打仗的规律,在被围的城池外面,如果相互之间的距离太短,地势太狭窄,无法埋伏,无法变化,那样只能让队伍排列整齐,站得坚稳而已。要想做到随机应变,出奇制胜,必须离城很远,才能做到随时因地制宜。在空旷的平原上打仗,跟在狭窄的山谷中打仗,这两种方法是迥然不同的。距离吉安外四十里,凡是来支援的贼匪能来的道路,必须命令哨长、队长轮流前往该处看明地势,小路小溪,一丘一洼细细看仔细,分别让他们在弟的面前详细描述,或者让他们绘好图纸拿上来。万一有带兵出去迎战的时候,那么各个哨队都已经详细了解并且牢记在心了。古人就是以讲不清道理为虑,又说要明辨学问。我认为训练士兵,也需要常讲清道理辨明学问。家中四宅平安,不必挂念。顺问近好。

  兄国藩手草

  咸丰七年十一月廿五日(1858年1月9日)(第八号)

  【精华点评】

  曾国藩每年和家人的书信往来据统计有三四百封,在那个信息、交通都闭塞落后的时代,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来传递的呢?本文这封信中提到是靠家人送信,之前的很多书信中也都有提到是靠“折弁”。曾国藩的家信大部分是由折弁代递,折弁即专为地方大员送奏折到京城的邮差。他们在办公差的时候,顺便为在京城做官的人传递家信。这种方式,既稳妥又快,应为当时京官所普遍采取的方式。这种假公济私的行为,很可能出自于地方政府主动对本省籍京官的讨好。此外,托回省的朋友、熟人捎带,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九月底,江西巡抚耆龄公奏请起复曾国荃治军吉安,总统吉安各军。曾国荃出行前,曾国藩反复训诫,并提出让曾国荃请辞总统的职位。十月,曾国荃抵达安福约会各军,并集吉安城外。十一月,曾国荃领军在吉水县三曲滩官军合力迎击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城围遂合取得胜利。这封信就写于此时。

  【经典格言】

  打仗之道,在围城之外,节太短,势太促,无埋伏,无变化,只有队伍整齐,站得坚稳而已。欲灵机应变,出奇制胜,必须离城甚远,乃可随时制宜。凡平原旷野开仗,与深山穷谷开仗,其道迥别。

  凭壕对击应坚忍不出

  (1858年5月29日与九弟曾国荃书)

  【家书】

  沅甫九弟左右:

  十四日胡二等归,接弟初七夜信,具悉一切。

  初五日城贼猛扑,凭壕对击,坚忍不出,最为合法。凡扑人之墙,扑人之壕,扑者,客也,应者,主也。我若越壕而应之,则是反主为客,所谓致于人者也;我不越壕,则我常为主,所谓致人而不至于人也。稳守稳打,彼自意兴索然。峙衡好越壕击贼,吾常不以为然。凡此等处,悉心推求,皆有一定之理。迪安善战,其得诀在不轻进、不轻退六字,弟以类求之可也。

  夷船至上海天津,亦系恫喝之常态。彼所长者,船炮也;其所短者,路极远人极少。若办理得宜,终不足患。

  报销奏稿及户部复奏,即日当缄致诸公。依弟来书之意,将来开局时,拟即在湖口水次盖银钱所。张小山、魏召亭、李复生诸公多年亲依该所,现存银万余两,即可为开局诸公用费及部中使费。六君子不必皆到,此局但得伯符、小泉二人入场,即可了办。若六弟在浔较久,则可至局中照护周旋;若六弟不在浔阳,则弟克吉后回家一行,仍须往该局为我照护周旋也。至户部承书说定费资,目下筠仙在京似可料理,将来胡莲舫进京亦可帮助。

  筠仙顷有书来,言弟名远震京师。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弟须慎之又慎。兹将原书抄送一阅。

  家中四宅大小平安。兄夜来渐能成寐。葛亦山先生病尚未愈,而教书工课如常。刘为章在白果看地,余与尧、霞不以为然。第二次往看岳龙,则飘然不反,回湘潭筱岑家去矣。顷有杜茂才者,丰城人,避难来住永丰,至我家投效,因留其看地。据刘与杜二人言,周璧冲有凶煞,是宜速改。余观杜之识似胜于刘,并胜于近处诸人,不知视东阳叔祖何如耳?余心时时未忘改葬一事,而苦自己不善看,又苦无最贴心之人。弟意以东阳叔祖为主,渠亦难于远出寻求,且上等者自须先自为谋。日夜念此,至焦灼耳。

  先大父、先太夫人尚未有祭祀之费,温弟临行捐银百两,余以刘国斌之赠亦捐银百两,弟可设法捐资否?四弟、季弟则以弟昨寄之银内提百金为二人捐款。合之当业二处,每年可得谷六七十石,起祠堂,树墓表,尚属易办。

  吾精力日衰,心好古文,颇知其意而不能多作。日内思为三代考妣作三墓表,虑不克工,亦尚惮于动手也。先考妣祠宇若不能另起,或另买二宅作住屋,即以腰里新屋为祠亦无不可。其天家赐物及宗器、祭器等概藏于祠堂,庶有所归宿,将来京中运回之书籍及家中先后置书亦贮于此祠。吾生平坐不善收拾,为咎甚巨,所得诸物随手散去,至今追悔不已。然趁此收拾,亦尚有可为。弟收拾佳物较善于诸昆,从此益当细心检点,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澄弟在县尚未归,季弟往邵阳邓光一家,此次恐无信,并告。

  兄国藩具

  咸丰八年四月十七日(第十六号)

  【译文】

  沅甫九弟左右:

  十四日胡二等人回来,接到弟初七夜里写的来信,一切都已经知道。

  初五这天,城里的敌人猛烈进攻,我军凭借壕沟对击,坚守不出战,这是最好的办法。凡是进攻城墙、进攻壕沟,进攻者是客,守卫者是主。我们若越出壕沟应战,就是反主为客,这就是我们被别人制服;我们不越出壕沟,那么我们就为主,这就是我们制服别人。稳守稳打,进攻者自然没有办法。峙衡喜欢越出壕沟打击敌人,我却不以为然。凡是这些事情,用心推理,都有一定的道理。迪庵能战,他的秘诀就是“不轻进不轻退”这六个字。弟可以以此类推。

  外夷的战船到达了上海、天津,也是恫吓的常态。他们的优势在于炮船,其劣势在于路远而且人很少。如果处理得好,最终不会成为大患。

  报销奏稿和户部复奏,马上就寄给各位。按照弟在来信中的意思,将来开厘金局时,准备就在湖口水边盖建银钱所。张小山、魏召亭、李复生等人管理该所多年,现在存有一万多两银子,可作为开局的费用及户部用费。六君子用不着都到,只要有伯符、小泉两个到场就可以办理。如果六弟在浔阳时间较长,也可以到局中去照料;如果六弟不在浔阳,那么弟攻克吉安后,回一趟家,仍然要住在局中为我料理一切。至于户部来函商议费用,目前筠仙在京城似乎能够料理,将来胡莲舫进京后也可以去帮忙。

  筠仙刚有信来,说弟的名声远震京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弟必须慎重又慎重。现将原书抄送给你阅读。

  家中四宅大小平安。为兄晚上渐渐能入睡了。葛亦山先生的病还没有痊愈,但教书和以前一样。刘为章在白果看地,我与尧、霞对此不以为然。第二次又去岳龙看他,则去了就没返回,回到湘潭筱岑家去了。不久有个叫杜茂才的人,是丰城人,避难住到了永丰,来到我家投靠,因此留他看地。根据刘与杜两人所说,周璧冲有凶煞,应该尽快改葬。我观察杜的见识好像胜于刘,并胜于附近许多人,不知比东阳叔祖又怎么样?我心里时刻没有忘记改葬一事,但是自己不善于看地,又没有最贴心的人,真是苦恼。弟的意见是以东阳叔祖为主,他也难得到远处寻看,并且上等地应该由自己决定。早晚都想这事,非常焦急。

  先大父、先太夫人还没有祭祀的费用,温弟临走前捐了一百两银子,我用刘国斌送我的银两也捐了一百两银子,弟能不能想办法捐资?四弟、季弟就从弟昨天寄的银子里提取一百两作为两人的捐款。加上两处产业,每年可以得六七十石谷子,起祠堂、树墓表,还算容易办。

  我精力一天天衰退,喜好古文,很能知其意而自己不能多作。目前想为三代考妣作三块墓碑,想到工力不足,还没敢动手。先考妣的祠堂如果不能另建,或者另买两处房宅做住房,就用腰里的新屋做祠堂也可以。凡是皇上赏赐的东西和宗器祭器都要收藏到祠堂,使其有所归宿,将来从京城运回的书籍以及家中先后购置的书籍也要收藏在祠堂里。因为我平生不善于收拾,损失很大,所得的物品也随手散去,到今天才后悔不已。但如果趁此收拾,也还有可为。弟收拾整理物品比各位兄长要强,从此更加要细心检点,凡是有用的东西不应该抛散。

  澄弟在县城还没有回来,季弟前往邵阳邓光一家,这次可能没有信件,一并告诉你。

  兄国藩具

  咸丰八年四月十七日(1858年5月29日)(第十六号)

  【精华点评】

  曾国藩本是文人从官,但在长期和太平军的武装斗争中,依据亲身经验,发展出一套军事思想。而曾国荃领军吉字营与太平军作战,曾国藩在与弟弟的往来书信中把自己的军事思想要领转教给曾国荃。

  曾国藩虽宣扬战争胜负“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的唯心主义思想,但在指导战争时仍颇重“人谋”,善于将古代用兵方略与现实情况结合,据以制定作战方案。他以“稳慎徐图”、“谋定后发”作为指导战争的基本原则。认为战争首要在于“致人而不致于人”,所以反复强调宁失之慎,毋失之疏。具体说来便是不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贸然出师;宁可数月不战,不可战而毫无安排算计。针对太平军数量多、能攻善守,湘军数量少的实情,曾国藩主张深沟高垒,稳扎稳打,以主待客,以逸待劳,即所谓“结硬寨,打呆仗”。

  【经典格言】

  初五日城贼猛扑,凭壕对击,坚忍不出,最为合法。凡扑人之墙,扑人之壕,扑者,客也,应者,主也。我若越壕而应之,则是反主为客,所谓致于人者也;我不越壕,则我常为主,所谓致人而不至于人也。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曾国藩作品集
曾文正公嘉言钞经史百家杂钞曾国藩日记冰鉴曾国藩家训曾国藩家书曾国藩箴言左手挺经右手冰鉴曾国藩家书(原文及译文)曾国藩:冰鉴(全文及翻译)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家书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