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2章 人生巅峰(10)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 作者:曾国藩

第42章 人生巅峰(10)

  近与儿女辈道述家中琐事,知吾弟辛苦异常,凡关孝友根本之事,弟无不竭力经营。惟各家规模总嫌过于奢华。即如四轿一事,家中坐者太多,闻纪泽亦坐四轿,此断不可。弟曷不严加教责?即弟亦只可偶一坐之,常坐则不可。篾结轿而远行,四抬则不可;呢轿而四抬则不可入县城、衡城,省城则尤不可。湖南现有总督四人,皆有子弟在家,皆与省城各署来往,未闻有坐四轿。余昔在省办团,亦未四抬也。以此一事推之,凡事皆当存一谨慎俭朴之见。

  八侄女发嫁,兹寄去奁仪百两、套料裙料各一件。科三盖新移居,闻费钱颇多。兹寄去银百两,略为次助。吾恐家中奢靡太惯,享受太过,故不肯多寄钱物回家,弟必久亮之矣。即问近好。

  国藩手草

  同治二年十月十四日

  【译文】

  澄弟左右:

  收到你九月中旬的来信,一切已知。

  这里近来的军事情况是,自从石埭、太平、旌德三城投诚之后,又有高淳县投诚,在十月初二收复,东坝在初七攻克,宁国、建平在初六、初九收复,广德也有投诚的信息。皖南就可以全部肃清敌人了。淮河上游苗沛霖虽然十分猖獗,而附属于苗逆的诸圩因不满苗逆派粮派人,多方要求,贪得无厌,就纷纷背叛苗逆转而帮助官军,苗沛霖必然成不了大气候。

  近来我与孩子们述说家常,得知弟很辛苦,凡是关于孝道友爱根本之事,弟没有不竭尽全力去做的。只是各家的规模我总觉得过于奢华。比如四人抬的轿子,家里人乘坐的太多了,听说纪泽也坐四抬轿,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弟为何不严加管教呢?即使是你也只可偶然坐一坐,经常坐则不可以。远行时坐竹篾做的轿子,四抬大轿则不可以;四抬呢子大轿则不能坐到县城、衡阳城,去省城更加不行。湖南籍的总督有四人,都有子弟在家中,都与省城各衙署有来往,没有听说有坐四抬大轿的。我过去在省里办团练时,也从没坐过四抬轿。从这件事推广开看,凡事都要存有谨慎俭朴的想法。

  八侄女出嫁,现寄去奁仪一百两、套料裙料各一件。科三盖新屋迁居,听说花费了很多钱。现寄去一百两银子,略微作为帮助。我担心家里奢侈成习惯,过分享受,所以不肯多寄钱财物品回家,弟久而久之就会明白了。顺便问好。

  国藩手草

  同治二年十月十四日(1863年11月24日)

  【精华点评】

  曾国藩影响后人最大的大概就是他的治家理论了,他所编纂的《曾文正公家训》,成了后世家庭的治家准则。曾国藩为什么那么重视家教呢?因为他认为治家和治国虽然范围有大有小,事务有繁有简,但其原理原则是相同的。《大学》上说“家齐而后国治”,所以曾国藩于治军治政之余,对于治家理论也多加阐述。曾国藩的先世如他的祖父和曾祖父,即有良善的家风,而他自己也久历宦途、饱经世故,所以他的治家理论颇有规模。人的本质有好逸恶劳的一面,曾国藩认为家事忌奢华,尚俭。连日常出行的轿子问题,他都一一规定,要求家中长者少坐四人抬的轿子,做子侄辈的更是不能坐。而他本人即使过去在湖南办团练时,也从不坐四抬轿。对家中弟弟和子侄们的家规约束,曾国藩每每先树立榜样,再言传身教,真是令人钦佩。

  【经典格言】

  凡事皆当存一谨慎俭朴之见。

  福不多享,势不多使

  (1863年7月19日与四弟曾国潢书)

  【家书】

  澄弟左右:

  六月初四日接五月廿二日信,初一日接十一日信,具悉一切。震四果尔早逝,四妹适朱家,万缘皆空。吾骨肉中今年何多变也!老弟终日奔驰劳苦,身体吃得住否?深为系念。

  此间近状平安。大女儿病六七日,今已全愈。沅弟病亦愈矣,闻廿五六日每日又骑行百余里。余命泽儿往看沅病,初二日归来云“尽可放心”,但六月尚盖棉被三床,体亦弱矣。

  弟能从此少管公事,甚慰甚慰。余蒙先人余荫,忝居高位,与诸弟及子侄谆谆慎守者,但有二语,曰“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而已。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余详日记中。顺问近好。国藩手草,六月初四日。

  外李北冈一信,阅毕专人送去。

  【译文】

  澄弟左右:

  六月初四日收到五月廿二日的信,初一接到初十的信,得知一切。震四果然早逝,四妹嫁到来家,万事皆空。我们家中的骨肉这一年怎么有这么多变故啊!老弟整天奔走辛劳,身体能吃得消吗?我很挂念。

  这里近来平安。大女儿病了六七天,已经痊愈。沅弟的病也痊愈了,听说廿五、廿六日这两天,每天又骑马走了一百多里路。我命令泽儿前往看望弟弟的病,他初二回来说:病情尽可放心,但是六月了还盖着三床棉被,身体还是弱啊。

  弟弟能够以后少管公事,很是欣慰。我蒙受祖先的荫护,居此高位,和各位弟弟以及子侄们谨慎遵守的只有两句话而已:“有福不可以享尽,有势不可以用尽。”有福不要过多享用,总要以“俭”字为主,少用奴婢,少花银钱, 自然就是珍惜福分;势力不要多使,就能少管闲事,少判断是非,没有人感激也没有人惧怕,自然就可以长久了。其余的详细地记在日记中。顺问近好。国藩手草,六月初四。

  另外有给李北冈一封信,看完派人送去。

  【精华点评】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这话的出处为宋代大禅师五祖法演送给其弟子克勤的四句戒句,即“法演四戒”:一、势不可用尽;二、福不可受尽;三、规矩不可行尽;四、好语不可说尽。“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当一个人有福、有喜乐时,要与他人分享,不可以自己把好处享尽、否则会遭他人嫉妒和孤立;当一个人有权威势力时,不可用尽威严势力去胁迫他人做事、不可以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不然必定会自食恶果。“天道忌盈”,曾国藩欣赏这句古话,他认为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多使。在曾国藩看来,势不多使的内容是多管闹事、少断是非,无撼者也无怕者,自然悠久矣。他也很喜欢古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个字,认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他主张:总须将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道光二十五年,曾国藩给弟弟们的信中教弟弟们应常存敬畏,勿谓家有做官而遂敢于侮人,勿谓已有文学,而遂敢于恃才傲物。身在军中,即使军务繁忙,他仍不忘写信告诫九弟曾国荃:“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不仅对军事而言如此,且凡事皆然。”

  【经典格言】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

  应当专心读书,不可从军、做官

  (1861年4月22日与儿子曾纪泽、曾纪鸿书)

  【家书】

  字谕纪泽、纪鸿儿:

  接二月廿三口信,知家中五宅平安,甚慰甚慰。

  余以初三日至休宁县,即闻景德镇失守之信。初四日写家书,托九叔处寄湘,即言此间局势危急,恐难支持,然犹意力攻徽州或可得手,即是一条生路。

  初五日进攻,强中、湘前等营在西门挫败一次。十二日再行进攻,未能诱贼出仗。是夜二更,贼匪偷营劫村,强中、湘前等营大溃。凡去廿二营,其挫败者八营(强中三营、老湘三营、湘前一、震字一),其幸而完全无恙者十四营(老湘六、霆三、礼二、亲兵一、峰二),与咸丰四年十二月十二夜贼偷湖口水营情形相仿。

  此次未挫之营较多,以寻常兵事言之,此尚为小挫,不甚伤元气。目下值局势万紧之际,四面梗塞,接济已断,如此一挫,军心尤大震动。所盼望者,左军能破景德镇、乐平之贼,鲍军能从湖口迅速来援,事或略有转机,否则不堪设想矣。

  余自从军以来,即怀见危授命之志。丁戊年在家抱病,常恐溘逝牖下,渝我初志,失信于世。起复再出,意尤坚定。此次若遂不测,毫无牵恋。自念贫窭无知,官至一品,寿逾五十,薄有浮名,兼秉兵权,忝窃万分,夫复何憾!

  惟古文与诗,二者用力颇深,探索颇苦,而未能介然用之,独辟康庄。古文尤确有依据,若遽先朝露,则寸心所得,遂成广陵之散。作字用功最浅,而近年亦略有入处。三者一无所成,不无耿耿。至行军本非余所长,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余太直,岂能办此滔天之贼?即前此屡有克捷,已为侥幸,出于非望矣。

  尔等长大之后,切不可涉历兵间,此事难于见功,易于造孽,尤易于诒万世口实。余久处行间,日日如坐针毡,所差不负吾心、不负所学者,未尝须臾忘爱民之意耳。近来阅历愈多,深谙督师之苦。尔曾惟当一意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

  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八者曰:读古书以训话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吾父竹亭公之教人,则令重孝字。其少壮敬亲,暮年爱亲,出于至诚。故吾纂墓志,仅叙一事。

  吾祖星冈公之教人,则有八字、三不信:八者,曰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三者,曰僧巫,曰地仙,曰医药,皆不信也。

  处兹乱世,银钱愈少,则愈可免祸;用度愈省,则愈可养福。尔兄弟奉母,除劳字俭字之外,别无安身之法。吾当军事极危,辄将此二字叮嘱一遍,此外亦别无遗训之语,尔可禀告诸叔及尔母无忘。

  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左宗棠

  【译文】

  字谕纪泽、纪鸿儿:

  接到你们二月廿三日来信,知道家中兄弟五家都很平安,心中很安慰。

  我在初三日到达安徽休宁县,就听到景德镇失守的消息。初四日所写的家书,托你们九叔曾国荃寄回湖南老家,已经讲到此地的局势十分危急,恐怕难以支持下去。但还想到可以强攻徽州,如果得手,还是一条生路。

  初五日强攻徽州,强中营和湘前营在西门受到一次挫败。十二日再攻,未能引诱敌人出城一战;当夜二更天,敌人偷偷出城打劫营寨村庄,强中营和湘前营大败。一共去了二十二个营,遭挫败的有八个营(强中三营、老湘三营、湘前一营、震字一营),其中幸而完好无损的有十四个营(老湘六营、霆三营、礼二营、亲兵一营、峰二营),此役与咸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敌人偷袭湖口水营情形相仿。

  这次没有受挫的部队较多,以一般的军事情形而言,这次还算小败,没太伤元气。目前的局势更加紧急,四面都被阻塞,外面的接济已断绝。经过这次大败,军心受到很大的震动。我所盼望的是左宗棠的军队可以打败景德镇和乐平的敌人,鲍超的军队能从江西湖口迅速来救援,事情或许可能有转机,不然的话,这里就不堪设想了。

  我自从军以来,就怀有临危授命的志向。丁戊年在家患病期间,经常担心死在家里,使我的最初志向得不到施展,失信于当世之人。病愈后再次出来,意志更加坚定。这次若遭遇不测,我也毫无牵挂。自认为贫寒无知,而官至一品,寿命已过了五十岁,薄有虚名,兼掌兵权,心中惭愧万分,还有什么值得遗憾的!

  只是古文与诗这两方面,我都用功较深,苦苦探索过,却未能很好地使用它而另辟蹊径,成就一生的作为。尤其对古文确有心得,如果承蒙先人的指点和滋润,则将我心中所得展现出来,这将成为绝唱《广陵散》了。早年习字用功最少,但近年也略有所悟。三者一无所成,难免耿耿于怀。至于行军打仗,本来不是我的长处,兵贵奇而我太平,兵贵诈而我太直,怎能对付那些滔天之敌?就是以前多次胜利也算是侥幸,超乎我的希望了。

  你们长大之后,切不可从军,这事难以立功,易于造孽,更易于遗留给后世以口实。我久处行伍之中,天天如坐针毡,总算不辜负我的心意,不辜负所学,时刻不忘记爱民的心意。近来阅历渐渐增多,深知指挥军队之苦。你们只当一心一意读书,不可从军,也不必做官。

  我教育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八本是: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晚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致祥是: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我父亲竹亭公教育人,则专门侧重于孝字。少壮时敬亲,暮年时爱亲,都是出于至诚,因此我撰写墓志,只叙述一件事。

  我祖父星冈公教育人,则是八个字,三不信。八个字是: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三不信是:僧巫、地仙、医药全不信。

  处于乱世,银钱越少,越可免祸;用费越省,越可养福。你兄弟侍奉母亲,除了“劳俭”二字之外,别无他法。我处于军事极危险的境地,就以此二字叮嘱一遍,此外也别无遗训之语,你们可禀告叔叔们及你母亲,不要忘了。

  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1861年4月22日)

  【精华点评】

  人的心是一颗明亮的珠子,用各种物质欲望遮蔽它,就好比明珠混杂着泥土与沙石,清洗还比较容易;用情感认识衬贴明珠,就好比明珠装饰了黄金白银,清洗就很困难了。所以读书人不怕沾染上不洁的毛病,而怕患上心理洁癖的毛病;不怕做事情遇到障碍,而惧怕思想上遇到的障碍难以消除。曾国藩一生愁苦,时萌退志,常有生不如死之叹。早在攻陷天京之前,他就曾在答复同年好友的信中表示:“年来忝窃高位,饱聆誉言,虽同年至亲如寄云、筠仙辈,亦但有赞美而无针砭,大有独夫之象,可为悚惶。惟自知之明尚未尽泯,不敢因幸获之战功,倘来之虚名,遂自忘其鄙陋。此差可为故人告者。然辖境太广,统军太多,责任太重,才力太绌,正不知以何日颠蹶,以何日取戾。万一金陵克复,拟即引退避贤者路,非爱惜微名而求自全也,实自度精神不复堪此繁剧也。”曾国藩叮嘱儿子曾纪泽、曾纪鸿,要他们长大后不可为官更不可带兵,只可一心做学问,或许曾国藩的人生乐趣,属文治学更多于从军从政。

  【经典格言】

  行军本非余所长,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余太直,岂能办此滔天之赋?

  惟当一意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

  在营课勇夫种菜

  (1861年7月31日与大儿子曾纪泽书)

  【家书】

  字谕纪泽儿:

  六月二十日唐介科回营,接尔初三日禀并澄叔一函,具悉一切。

  今年彗星出于北斗与紫微垣之间,渐渐南移,不数日而退出右辅与摇光之外,并未贯紫微垣,亦未犯天市也。占验之说,本不足信,即有不祥,或亦不大为害。

  省雇园丁来家,宜废田一二丘,用为菜园。吾现在营课勇夫种菜,每块土约三丈长,五尺宽,窄者四尺余宽,务使芸草及摘蔬之时,人足行两边沟内,不践菜土之内。沟宽一尺六寸,足容便桶。大小横直,有沟有浍①,下雨则水有所归,不使积潦伤菜。四川菜园极大,沟浍终岁引水长流,颇得古人井田遗法。吾乡一家园土有限,断无横沟,而直沟则不可少。吾乡老农,虽不甚精,犹颇认真,老圃则全不讲究。我家开此风气,将来荒山旷土,尽可开垦,种百谷杂蔬之类。如种茶亦获利极大,吾乡无人试行,吾家若有山地,可试种之。

  尔前问《说文》中逸字,今将贵州郑子尹所著二卷寄尔一阅。渠所补一百六十五文,皆许书本有之字,而后世脱失者也。其子知同,又附考三百字,则许书本无之文,而他书引《说文》有之,知同辨为不当有者也。尔将郑氏父子书细阅一遍,则知叔重原有之字,被传写逸脱者,实已不少。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曾国藩作品集
曾文正公全集曾文正公嘉言钞冰鉴曾国藩:冰鉴(全文及翻译)曾国藩家书大全集曾国藩家书(原文及译文)曾国藩家书左手挺经右手冰鉴经史百家杂钞曾国藩箴言曾国藩家训曾国藩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