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7章 余晖残照(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 作者:曾国藩

第57章 余晖残照(3)

  虽然顺境能为人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条件,但是逆境也能磨砺人奋发成才的意志,锻炼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人生的每次起落都是一次进步,每受挫一次,对人生的理解就会加深一层。逆境能锻炼人驾驭复杂的局势,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不经过磨难和挫折,怎么能体味出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经过风雨,怎么能长成参天大树,成功属于百折不挠和顽强拼搏的人。

  曾国藩说:“从此反求诸己,切实做去,安知大堑之后无大伸之日耶?”受不了在挫折中颠簸,经不起失败的人,是永无希望和前途可言的。人生多艰,磨难和挫折让我们刻骨铭心,有句名言叫“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做大丈夫难,难不在伸,而在屈,能屈居人下者,才能是拾级而上。因此,曾国藩的悔字诀、硬字诀鼓舞我们经受住挫折的折磨,忍受住艰难的考验,在荆棘丛中闯出一条生路,经过艰苦的跋涉,最后赢取收获。

  【经典格言】

  故近虽忝窃大名,而不敢自诩为有本领,不敢自以为是。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炼后得来。从此反求诸己,切实做去,安知大堑之后无大伸之日耶?

  当用困知勉行功夫

  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功夫

  (1866年3月4日与二儿子曾纪鸿书)

  【家书】

  字谕纪鸿儿:

  尔学柳帖《琅邪碑》,效其骨力则失其结构,有其开张则无其捖搏。古帖本不易学,然尔学之尚不过旬日,焉能众美毕备,收效如此神速?

  余昔学颜柳帖,临摹动辄数百纸,犹且一无所似。余四十以前在京所作之字,骨力间架皆无可观,余自愧而自恶之。四十八岁以后,习李北海《岳麓寺碑》,略有进境,然业历八年之久,临摹已过千纸。今尔用功未满一月,遂欲遽跻神妙耶?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功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

  以后每日习柳字百个,单日以生纸临之,双日以油纸摹之。临帖宜徐,摹帖宜疾,专学其开张处。数月之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因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曾纪泽余所责尔之功课,并无多事,每日习字一百,阅《通鉴》五叶,诵熟书一千字(或经书或古文、古诗,或八股试帖,从前读书即为熟书,总以能背诵为止。总宜高声朗诵),三八日作一文一诗。此课极简,每日不过两个时辰即可完毕,而看读写作四者俱全。馀则听尔自为主张可也。

  尔母欲以全家住周家口,断不可行。周家口河道甚窄,与永丰河相似。而余驻周家口,亦非长局,决计全眷回湘。纪泽俟全行复元,二月初回金陵。余于初九日起程也。此嘱。

  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

  【译文】

  字谕纪鸿儿:

  你学习柳公权的书帖《琅邪碑》,效法他的骨力,就失去其结构;学习他的开张气势,就没有他打磨的功夫。古帖本不容易学好,况且你还只不过学了十天,怎能具备他全部的优点,收效如此神速?

  我过去学习颜、柳的书帖,临摹动不动就是几百张纸,还毫无近似之处。我四十岁以前在京城所写的字,骨力与间架结构都没有可取之处, 自己都感到羞愧以致厌恶自己的字。四十八岁之后,学习李北海的《岳麓寺碑》,略有进展,但经历了八年之久,临摹已超过一千张纸。今天你用功不到一个月,难道就想很快进入神妙的境界?我认为任何事情遇到困难才能获得真知,都需要身体力行,你不可追求成名太快,见效太快。

  以后你每天要练习写柳字一百个,逢单日用生纸临写,逢双日用油纸摹写。临写要徐缓,摹写要快捷,专学它字势开张的地方。几个月之后,手越来越笨拙,字越来越丑,意趣越来越低,这就叫做“困”。困的时候切莫中断,熬过这一关,便会有少许进步。再进步,又再遇到困难,再次熬过来,再次发奋,自然会有通达精进的时候。不仅是练字,凡事都有极其困难的时候,能够弄得通的就是好汉。

  我对你的功课要求并不太多,每天练字一百个,读《资治通鉴》五页,诵读熟悉的书一千个字(或是经书或古文古诗,或是八股文、试帖诗,从前读过的就算是熟悉的书,总要以能够背诵为止,总要高声朗诵)。逢三、逢八日作一篇文章、一首诗。这功课极其简单,每天不过两个时辰就能完成。看书、诵读、写字、作文四者都具备了,其他就任凭你自己做主了。

  你母亲要和全家人都住在周家口,这绝对不行。周家口河道很狭窄,与永丰河相似,而我在周家口也不会长住,全家人一定要都回湖南去。等到纪泽身体完全复原,二月初回金陵。我将于初九启程。此嘱。

  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1866年3月4日)

  【精华点评】

  在读书治学上,曾国藩有一“耐字诀”,即要以字句为基础,不弄明白绝不罢休,切忌好高骛远,以速取胜。曾国藩认为,学问来自于一点一滴的积累,不可速求:“求速效必助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只要日积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终久必有豁然贯通之候;愈欲速则锢蔽矣。”

  曾国藩的“耐”字中有“困知勉行”,努力发奋的意思,只要能熬得住,打得通,便是好汉,便是成功。同治五年(1866年)正月,他在给正在练字的儿子曾纪鸿的信中说:“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造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有人看书总是贪多求快,今天拿本书来乱翻几页,明天又翻开一本书浏览几行,结果工夫花了不少,知识却学得零零碎碎、不成系统,这是缺乏“耐”心的表现。

  【经典格言】

  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

  读古文古诗当先观貌后观神

  (1866年11月17日与大儿子曾纪泽书)

  【家书】

  字谕纪泽儿:

  九月廿六日接尔初九日禀,廿九、初一等日接尔十八、廿一日两禀,具悉一切。廿三如果开船,则此时应抵长沙矣。廿四之喜事,不知由湘阴舟次而往乎?抑自省城发喜轿乎?

  尔读李义山诗,于情韵既有所得,则将来于六朝文人诗文,亦必易于契合。凡大家名家之作,必有一种面貌,一种神态与他人迥不相同。譬之书家,羲、献、欧、虞、褚、李、颜、柳,一点一画,其面貌既截然不同,其神气亦全无似处。本朝张得天、何义门虽称书家,而未能尽变古人之貌,故必如刘石庵之貌异神异,乃可推为大家。诗文亦然,若非其貌其神通绝群伦,不足以当大家之目。渠既迥绝群伦矣,而后人读之,不能辨识其貌,领取其神,是读者之见解未到,非作者之咎也。

  尔以后读古文古诗,惟当先认其貌,后观其神,久之自能分别蹊径。今人动指某人学某家,大抵多道听途说,扣盘扪烛之类,不足信也。君子贵于自知,不必随众口附和也。

  余病已大愈,尚难用心,日内当奏请开缺。近作古文二首,亦尚入理,今冬或可再作数首。

  唐镜海先生殁时,其世兄求作墓志,余已应允,久未动笔,并将节略失去。尔向唐家或贺世兄处索取行状节略寄来。罗山文集年谱未带来营,亦向易芝生先生索一部付来,以便作碑,一偿夙诺。

  纪鸿初六日自黄安起程,日内应可到此。余不悉。涤生手示。

  同治五年十月十一日

  【译文】

  字谕纪泽儿:

  九月廿六日接到你初九的禀帖,廿九、初一等日接到你十八、廿一日的两封信,已经知晓一切了。廿三日如果开船,那么你此时就应该到达长沙了。廿四日办的喜事,不知道是从湘阴坐船去呢?还是从省城长沙发喜轿呢?

  你读李义山的书,对诗中的情韵很有心得,那么将来在读六朝文人诗文的时候,也必然容易和古人相契合,大凡大家、名家的作品,必定有一种面貌,一种神态与他人迥然不同。比如说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欧阳修、虞世南、褚遂良、李北海、颜真卿、柳公权,一点一画,不仅面貌截然不同,精神气质也全都没有相似的地方。本朝张得天、何义门虽然称得上是书法家,然而他们没能够将古人的面貌完全改变。所以一定要像刘石庵(刘墉)那样,做到面貌和神气都和古人不相同,才能被推为大家。作诗文也是这样,如果不是面貌和神气都和别人迥然不同,就不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如果他做到了面貌和神气都和别人迥然不同,然而后人再读他的作品,不能看出他的面貌,领悟体会他的神气,那就是读者的见解不够了,并不是作者的过错。

  你以后读古文古诗,就应该先辨认作品的面貌,然后观察它的神韵,时间长了自然就能分清楚流派了。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说某人学的某家,大多是道听途说的,属于扣盘扪烛一类,不值得相信。君子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不会附和众人的议论。

  我的病已经好多了,只是还很难再操心,近日自当上奏请求辞职。近来我作的两首古文,也还过得去,今年冬天或许可以再作几首。

  唐镜海先生去世的时候,他的世兄求我给他作墓志铭,我已经答应他了,只是我很长时间都没有再写东西了,并且将事迹概略都搞丢了。你向唐家或者去贺世兄(蔗农先生的儿子,镜海老人的女婿)那里索取唐镜海先生的事迹概略寄给我。罗山文集和年谱我没有带回营来,你也向易芝生先生(他求我作碑很心切)索要一部寄给我,以便作碑文,来兑现我以前的承诺。

  纪鸿初六从黄安起程,不几天应该就可以过来了。其余的不再详细说了。

  涤生手示

  同治五年十月十一日(1866年11月17日)

  【精华点评】

  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称之为明,可见人是多么不容易自知;把自知称之为明,又可见自知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人之不自知,正如目不见睫——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

  要真正了解自我,就必须换一个角度看自己。首先,要察己。客观的审视自己,跳出自我,观照自身,如同照镜子,不但看正面,也要看反面;不但要看到自身的亮点,更要觉察自身的瑕疵。包括对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品质等进行自我评判,切忌孤芳自赏、妄自尊大。其次,要不断完善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须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信中,曾国藩对大儿子曾纪泽讲君子贵在有自知之明,不要附和别人的议论,就像做学问一样,认真辨认作品的面貌,然后观察它的神韵,假以时日苦下工夫,必能有所成。

  【经典格言】

  尔以后读古文古诗,惟当先认其貌,后观其神,久之自能分别蹊径。

  勿忘寒士家风

  勿忘寒士家风,子弟力戒傲惰

  (1867年2月8日与四弟曾国潢书)

  【家书】

  澄弟左右:

  军事愈办愈坏,郭松林十二月初六日大败,淮军在德安附近挫败,统领张树珊阵亡。此东股任、赖一股也。其西路张逆一股,十二月十八日秦军在灞桥大败,几于全军覆没。捻匪凶悍如此,深可忧灼。

  余廿一日奏明正初暂回徐州,仍接督篆。正月初三接奉寄谕。现定于正月初六日自周家口起行,节前后可到徐州。身体尚好,但在徐治军,实不能兼顾总督地方事件,三月再恳切奏辞耳。

  沅弟劾官相,星使亦已回京,而处分尚未见明文,胡公则已出军机矣。吾家位高名重,不宜作此发挥殆尽之事。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余作书架样子,兹亦送回,家中可照样多做数十个。取其花钱不多,又结实又精致,寒士之家,亦可勉做一二个。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从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吾则不忘蒋市街卖菜篮情景,弟则不忘竹山坳拖碑车风景。昔日苦况,安知异日不再尝之?自知谨慎矣。

  同治六年正月初四日

  【译文】

  澄弟左右:

  近来的仗是越打越糟糕了。郭松林十二月初六大败,淮军在德安附近也吃了败仗,统领张树珊也阵亡了。这是东路的任柱、赖文光一部。西路的张逆(张宗禹)一部,十二月十八日在灞桥让陕西的军队大败,几乎全军覆没。捻匪如此凶悍,这实在是让我感到焦虑啊。

  我廿一日向皇上奏明正月初暂时回徐州,仍担任总督一职。正月初三接到谕旨。现在我定于正月初六从周家口出发,元宵节前后就能抵达徐州。我身体还好,但如果在徐州治理军务,就实在是不能够兼管地方事务,三月的时候我会再次奏请辞去总督一职。

  沅弟弹劾官相,皇上的使者也已经回到了京城,然而还没有见到对此次事件作出处分的明确公文;胡公已经被逐出了军机处。我们家位高名重,不该再做这种赶尽杀绝的事情。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任由它发展了。

  我做的书架样子,现在也送回去,可以在家里多做上十来个。因为它花钱不多,而且又结实,又精致。寒士的家里,也可以勉强做上一两个。我们家现在虽然鼎盛,但不能忘记了寒士家庭的好习惯,子弟们要竭力戒除骄傲和懒惰这两种恶习。戒除骄傲首要的是不能大声骂仆从,戒除懒惰首要的是不能晚起。我则是不忘当日蒋市街头卖菜篮的情景,而弟弟则是不忘当时竹山坳拖碑车时的景象。以前那个时候的辛苦境况,哪里知道将来会不会再遇到呢?自己该明白要谨慎啊!

  同治六年正月初四日(1867年2月8日)镇压太平军时的淮军士兵,身穿典型的“勇营”军服

  【精华点评】

  从古至今,骄傲的人多半没有什么好结局,轻则招人怨艾,重则恶德坏事。一般来说,傲者多是才华浅薄的,“傲人不如者必浅人”。恃才傲物者,往往自负、偏执,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和周围人相处良好。英国文学评论家撒缪尔·约翰逊曾说:“许多道德家都曾谈到,人的诸种恶行中骄傲为最,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出现,而又在极其繁复的伪装下隐匿,那种伪装好似掩盖月光的那层翳障,既是月亮的光辉,又是月亮的阴影,它虽可以把月亮藏匿起来叫我们看不见,又因藏匿得不彻底而叫月亮泄漏了自身。”所以,长于自省、自修的曾国藩自然不会看不出这一点,且他在这方面较常人看得更深、更远。他认为:“我们家现在虽然鼎盛,但不能忘记了寒士家庭的好习惯,子弟们要竭力戒除骄傲和懒惰这两种恶习。”在修养上,要宽厚含混,少讥评、少嘲讽。“戒除骄傲首要的是不能大声骂仆从”。

  【经典格言】

  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从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吾则不忘蒋市街卖菜篮情景,弟则不忘竹山坳拖碑车风景。昔日苦况,安知异日不再尝之?自知谨慎矣。

  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

  (1866年6月17日与妻子欧阳氏书)

  【家书】

  欧阳夫人左右:

  自余回金陵后,诸事顺遂,惟天气亢旱,虽四月廿四、五月初三日两次甘雨,稻田尚不能栽插,深以为虑。

  科一出痘,非常危险,幸祖宗神灵庇佑,现已痊愈,发体变一结实模样。十五日满两个月后,即当遣之回家,廿六月中旬可以抵湘。如体气日旺,七月中旬赴省乡试可也。

www/xiaoshuotxt/n e 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曾国藩作品集
冰鉴曾国藩家训曾国藩箴言曾国藩家书大全集经史百家杂钞曾国藩:冰鉴(全文及翻译)曾国藩家书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日记曾文正公嘉言钞左手挺经右手冰鉴曾国藩家书(原文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