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桃花庵下桃花仙—唐伯虎》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4章 无花无酒锄作田 (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桃花庵下桃花仙—唐伯虎》 作者:李连利

第14章 无花无酒锄作田 (2)

  例如在《唐伯虎轶事》卷二《遗事》“外纪”条中就记载着:“伯虎与张梦晋、祝允明皆任达放诞,尝雨雪中作乞儿鼓节,唱莲花落,得钱沽酒此乐惜不令太白知之!”

  海内知音祝允明

  唐伯虎之所以能够取得多方面的成就,他的引路人祝允明功不可没。唐、祝的相识是从唐伯虎与沈周学画时开始。可以说,在唐伯虎的众多朋友中,生活事业上的第一个朋友是文徵明,精神上的第一个朋友则是祝允明。

  祝允明(1460年-1527年)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乃是“吴中四大才子”中叔叔辈的人物,年长唐伯虎和文徵明各11岁、徐祯卿20岁。

  祝允明出身于官宦之家,家里人七代为官,被人称为“魁儒家庭”。外祖父徐有贞曾帮助被瓦剌在土木堡生擒的明英宗复辟,并且力主杀害大忠臣、民族英雄于谦。虽然他位高权重,但在人们的眼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官声太差的他使得后代子孙都要遭受天下人白眼。因为有这样的家庭背景,文徵明在官场上很不如意。

  祝允明在诗书画等方面最擅长的是“书”。他的外祖父徐有贞虽然是奸臣,但书法却非常好,行草天下闻名。祝允明受其影响,对书法也很痴迷,在书法上的取得的成就也很高。正如著名的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在《艺苑危言》中所说“天下书法归吾吴,祝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徵明、王贡士宠次之”,他的书法是当之无愧的“国朝第一”。

  另外,祝允明生母16岁时病故、父亲祝瓛和祖父祝颢在其24岁时先后去世。这就使他少人管束,性格无拘无束,在四大才子中是位“老顽童”式的人物。

  唐伯虎的思想受祝允明的影响很深。尽管唐、祝两人都是恃才傲物的才子,祝允明的某些行为比唐伯虎还要狂放。武有许褚裸衣战马超,文有祝允明裸体书法。祝允明可比许褚脱得彻底,许褚是裸上衣,他却是裸全身。

  某年夏,热浪让人恨不得脱去所有束缚物。然而由于世俗理念的限制,每个有头有脸的人都不敢如此作为,在下人面前仍然要长袍头冠整齐。祝允明则不然,他在自己的书房赤条条地手握大笔,挥汗作书。而这时来拜访他的唐伯虎因为两人是好朋友,便没让人通报径直进入了他的书房。

  唐伯虎猛然见此情景,也大吃一惊。啊啊了半天,见祝允明并不理睬,时而做沉思状,时而做疯狂状手舞足蹈抓耳挠腮,光臀四动煞是让人喷饭。祝允明因为太认真了,墨汁时不时地点到身上。突然间,祝允明不知为何将毛笔送入了口中。“哎呀!”祝允明大叫一声,满嘴黑墨。唐伯虎见状哈哈大笑。

  祝允明猛听到后面有人,下意识地捂住隐秘之处,回头一看是唐伯虎,先是尴尬地一笑,其后索性张开了手。

  “子畏,你笑什么!有啥可笑的?”

  “笑你一丝不挂,无衣无褐,何以卒岁?”①“哈哈,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②二人说罢,搂着肩一起谈书法艺术去了。

  这就是唐伯虎和祝允明的关系,二人在一起不必拘泥于礼教。正是祝允明在日常生活中对唐伯虎的影响,唐伯虎世俗的心态里才有了不一样的天空。

  六指的劝诫

  唐伯虎与祝允明相交后,迅速被其带“坏”。唐广德夫妻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因为,祖上的荣耀,现实的境况,夫妻二人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到了唐伯虎身上。三五代身居“民之末端”的商,而祖上则是身居“五民之首”的官。自责百年的唐家,一出生就将其视作改换门庭、重归官宦之家的希望。

  祝允明总是劝说唐伯虎,人生在世转瞬即逝,白驹过隙下人的生命太过短暂和虚弱。既然人生短暂,怎么能不好好地生活。即使你的心怀万丈雄伟,就算你想出人头地,但也不能把自己固定在小的天地里,一定要多多地出去走走。因为,常把自己固定在一个小的天地里,就会使自己眼光短浅,心胸狭窄。

  唐伯虎自幼被视作神童,而祝允明刚一出生就被人视作灵慧之人。其原因很简单,他是个“六指”。这个人在文学艺术道路上确实是牛人。“五岁能作径尺大字”。可以说论书法,他是天下第一。但其思想却也特别怪异。因此在祝允明的带动下,唐伯虎既迅速有了“行为乖张”的称号,又迅速结识了其他文人义士,例如文徵明、都穆、杨循吉等。因为和文徵明相识,唐伯虎也自然认识了文徵明的父亲文林,文林立刻对其产生了好感。一班好友在一起非常快乐,那时的唐伯虎并非后世的唐伯虎那样不符礼教。至少相对于其他才子,他还不算太过离谱。

  但这些怪异的行为,在他的父亲母亲眼中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因此,不住催促他考取功名。唐伯虎便在父母的催促下于16岁参加童子试,一举夺得“秀才第一”的雅号。

  考试成功的唐伯虎,立刻受到了乡亲们的夸耀、朋友们的羡慕。但他没有再接再厉,而是渐渐地又开始经常出去和朋友们聊天喝酒、吟诗作对。渐渐地又再次荒废了功课。偏巧此时,邻居家的兄弟中了举人,那风光劲儿更使得唐广德夫妇百爪挠心般的生气着急。为了能让唐伯虎收心,他们迅速地在唐伯虎19岁的时候为他成了亲,娶了徐延瑞徐秀才的二女儿为妻。

  成亲几年,唐伯虎的乖张气仍然没有消融,唐广德夫妻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毕竟已经娶妻了,总不好再像管教小孩儿那样管。而这时,令他们非常反感的祝允明却突然转变了。

  祝允明在此时也不知道哪根儿筋儿转了,也开始撺掇唐伯虎考取功名。唐伯虎当时也非常纳闷儿,心想:这六指是怎么了?跟往常大不一样呀。不久,唐伯虎得知祝允明竟然又参加了考试,并于1491年乡试成功,1492年会试成功,被封为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这着实让唐伯虎吃了一惊。而之前,他也经历过数次科考,但总是抱着无所谓的心态,不想这次他竟然努力了。

  得知消息的唐伯虎,为之一震。便开始了新一轮的奋发图强。然而,就在他按照父母的理想奋进的时候,1494年家中连遭变故——父母妻儿妹妹五亲相继而亡,七口之家变成了两口之家,唐伯虎顿时乱了方寸,无心科举。正在这时,祝允明来信劝他努力考取功名以让五亲得以欣慰。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唐伯虎决定豁出命去也要考上进士。这段时期他的精神状态,可以从日后写作的《白发诗》窥知。

  清朝搅明镜,元首有华然。

  怆然百感兴,雨泣忽成悲。

  忧思固逾度,荣①卫②岂及哀。

  夭寿不疑天,功名须壮时。

  凉风中夜发,皓月经天驰。

  君子重言行,努力以自私。

  此时的唐伯虎因亲人的离去极为悲伤。作为一名父亲,笔者非常自信地揣度:尽管,他没有为儿子的死做诗纪念,在他的内心,想必此痛之大,大到不敢触及的地步。对于妹妹的死,他也是抱有无尽的歉意。父母妻儿死后,想必是家中极度缺钱,毕竟丧葬费是一大笔钱。平时不理家务的唐伯虎,也确实没有能力把持家庭,便草草地把妹妹嫁了出去,得了一大笔彩礼钱。哪知不到半年,妹妹就因为难以忍受丈夫的胡作非为上吊自杀了。

  可以想见,一连串的打击使他极度的自责、后悔、悲伤。清晨起来梳洗却发现镜中的自己白发已然多半,不禁百感交集伤心得大哭一场。如果长期的这样悲伤,伤害了血液循环,阻碍了气息流动,那么我也快死了。

  哎,命也,命也。不要再疑惑是不是老天爷在捉弄自己,还是赶紧趁着时光考取功名吧。凉凉的夜风吹动我的白发,抬眼望着亮亮的圆月,我不禁慨叹:只有符合天道才可长久。君子要谨记自己的作为,把过往曾经自己的宏愿实现。

  唐伯虎想到父母对他的期望,他决定痛改前非,向科场之路进军。然而,天不遂人愿。起先是弘治十年(1497年)监察御史方志到江南视察教育工作,而方志是位卫道士,主张“先德行,后艺文”的道学先生。听说了唐伯虎、张灵二人的劣迹之后,扬言这二人绝不录取。果然,在此后的“预考”中,二人都名落孙山。若不是文林、文徵明的帮助(方志最终将唐伯虎放在了最后一名,张灵因为没有人脉仍然落榜),唐伯虎根本就无法进行乡试。

  其后,乡试完毕后又因为自己太过招摇,险些命丧南京。再之后便是科场弊案,一连串的打击使得唐伯虎与当初的誓言越来越远。当南昌之行断了最后的功名之路后,唐伯虎彻底绝望了。

  当人生来到末年的时候,唐伯虎又写了一首《白发》,其词曰:

  白发日较短,吾生行衰暮。

  囊无神仙药,此世安得度。

  灭没光景促,人生草头露。

  年少轻前途,老大戒末路。

  踵下扫陈迹,结履学新步。

  奔波敢自恕,五十舜犹慕。

  大孝终立身,匪犹官资故。

  黾勉达巷①旨,庶不忝吾父。

  哎,白发越来越多了,我的生命已经接近尾声。可惜呀,我没有神仙药让自己成为不老之人,更不可能飞升成仙。我能够存活在世间的时间越来越短了,就好像一个人在急切地催赶着我“你快死了,你快死了”,我看到了我坟前的枯草,那将是我最后的家。哎,年少时我狂勒不羁认为前途光芒无限,可如今的我却要经常告诫自己不要走上穷途末路……可以说,在人生暮年,唐伯虎对自己的现状非常不满,不满的原因就在于最后两句话:为了达到父亲的期望(巷旨)我已经非常勤勉地做了,可惜作为平头百姓的我实在觉得对不起父亲。

  由此可见,唐伯虎的功名心由来很明确:为了父亲。

w w w/xiao 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连利作品集
桃花庵下桃花仙—唐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