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何国松版-曾国藩传》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1章 附录(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何国松版-曾国藩传》 作者:何国松

第51章 附录(1)

  一、名人评论曾国藩

  曾国藩的字号很多,但一般人们都认为他字伯涵,号涤生,作为近代“中兴第一名臣,洋务运动领袖,圣相近代史之父”对其既誉之又贬之。以下是各家对他的评论。

  臣与曾国藩相从日久,相知颇深,灼见其立功之伟,胥本于进德之勤。其生平尽瘁报国,克己省身,器识过人,坚贞自矢,不特今世所罕观,即方之古贤臣,盖亦未遑多让。

  ——何璟(江苏巡抚)

  其平日办事,不分畦城。“其本身清俭”如寒素。其立身平实,不求立异。

  ——何璟

  曾国藩初入翰林,即与故大学士倭仁太常寺卿唐监徽宁道何桂珍讲明程朱之学,克己省身,得力有自。遭值时艰,毅然以天下自任,忘身忘家,置死生祸福得丧穷通于度外,其大端则在以人事君。晋接士类,能决其人之贤否。推诚布公,不假权衡,故人皆乐为之用。其过人之识力,在能坚持定见,不为浮议所摇。”

  ——李瀚章(湖广总督)

  查该故督臣调任畿辅两年,举贤任能,吏治为之清肃。他如治河练兵,次第筹办,皆有成效于地方利弊,切实讲求;纲纪渐立,废坠具修。其在任时,清理通省讼狱积案数万件;筹助天河水灾赈银二十万两,尤为人所难能。

  ——李鸿章

  师相动德名位,冠绝官僚。

  ——李鸿章

  文正公之为人,非一世之人,千载不常遇之也。

  ——吴汝纶(曾国藩之幕僚)

  窃尝综叙曾国藩之为人,其临事谨慎,劝应绳墨,而成败利钝,有所不计,似汉臣诸葛亮,然遭遇盛时,建树宏阔,则又过之;其发谋决策,应物度务,下笔千言,穷尽事理,似唐臣陆贽,然涉历诸艰,亲尝甘苦,则又过之;其无学不窥,默究精要,而践履笃实,始终一诚,似宋臣司马光,然百战勋劳,饱阅世变,则又过之。

  ——薛福成(曾国藩的幕僚)

  粤贼之发难也,起桂平,据金田,其事至微。及祸本既成,流毒遍于海内;两外患乘之,沸鼎滔天,区夏糜烂;此旷古所未闻也。当是时,公以绅士在籍,读礼家居,不操尺寸,虽不与闻军国可也。乃独以讨贼自任。由今观之,有若天所命焉。岂所谓笃生者乎?夫举兵犯难,折而不挠,是其勇也。拨乱反正,吊元元之命,是其仁也。开诚心,布公道,囊括天下之才,而各任其器能,是其明也。收成功于李公鸿章,是其智也。天津之役,揆量彼己,辱身以安君父,是其忠也。呜呼,可谓臣道之粹精,希世之人杰已!

  ——黎庶昌(曾国藩之四大弟子之一)

  公器量恢闳,望而知其伟人。生命趣舍是非,求信诸心,不与人为去就。而精鉴微识,一言一事,研核无遗。尤务规其大而见其远。在军,戈铤楼橹,短长尺度,躬自省量,无或苟者荣辱得失,无关其心;而未尝一念不周乎天下,一事不尽乎民隐。传曰:“为仁由己,”公无愧焉。

  ——郭嵩涛:(曾之至友)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

  ——左宗棠(曾之幕僚)

  ……文正将才,殆非由于天生,而为经验所养成者。皇太后以曾文正功在国家,乃赐以爵位,为崇德报功之举。然曾文正之高深,实未可以名位虚荣量之。其所以成为大人物,乃在于道德过人,初不关其名位与勋业也。综公生平观之,后人谥以“文正”,可谓副其实矣。

  ——容闳(曾之幕僚)

  曾文正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人物,同辈莫不奉谓泰山北斗。

  文忠绝命时,有私产四千万以遗子孙;文正则身后萧条,家人之清贫如故也。总文正一生之政绩,实无一污点。其正直廉洁忠诚诸德,皆足为后人模范,故其身虽逝,而名足千古。其才大而谦,气宏而凝,可谓完全之真君子而为清代第一流人物,亦旧教育中之特产人物。

  ——容闳

  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要其天资亟功名善变人也。始在翰林,艳举声律书法以歆诸弟。稍游诸公名卿间,而慕声誉,沾沾以文辞蔽道真。金陵之举,功成于历试,亦有群率张其羽翮;非深根宁极,举而措之为事业也。所志不过封彻侯,图紫光。既振旅,始为王而农行遗书,可谓知悔过矣。其功实方诸唐世王铎郑畋之伦。死三十年,其家人犹曰:“吾祖民贼。”悲夫!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章太炎(清末民初政论家、学者)

  曾左之伦,起儒农韦带间,驱乡里服耒之民,以破疆敌。宗棠又能将率南旅,西封天山。置其叛迹,则上度皇甫规嵩,下不失为王铎郑畋。命以“英雄”,诚不虚。

  ——章太炎

  曾文正公,近日排满家所最唾骂者也。而吾则愈更事而愈崇拜其人。吾以为使曾文正生今日而犹壮年,则中国必由其手而获救矣。彼惟以天性之极纯厚也,故虽行破坏焉可也;惟以修行之极严谨也,故虽用权变焉可也。故其言曰:“扎硬寨,打死仗”,“多条理,少大言。”曰:“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彼事业之成,有所以自养者在也。其能率厉群贤以共图事业之成,有所以孚于人且善导人者在也。吾党不能澄清天下则已,苟有此志,则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梁启超

  ……盖当时所处之困难,如此其甚也。功成业定之后,论者以为乘时际会,天独厚之;而岂知其停辛伫苦,铢积寸累,百折不回,而始有今日也?使曾文正毅力稍不足者,则其为失败之人,无可疑也。

  ——梁启超

  凡古来能成大事者,必其自胜之力甚强者也。泰两人不必论,古人不必论,请言最近者。

  曾文正自其少年有吸烟及晏起之病,后发心戒之。初常倔强,不能自克,而文正视之如大敌。必拔其根株而后已焉。彼其后此能歼十余年盘踞金陵之巨憝,正与其能歼十数年盘踞血气之积习同一精神也。曾文正在军,每日必填日记数条,读书数页,围棋一局……自流俗人观之,岂不以区区小节,无关大礼乎?而不知制之有节,行之有恒,实为人生品格第一大事,善觇人者,每于此觇道力焉。

  ——梁启超

  李鸿章之于曾国藩犹管仲之鲍叔,韩信之萧何也。不宁唯是,其一生之学行见识事业,无一不由国藩提撕之而玉成也。故鸿章实曾文正肘下一人物也。非李所及,世人既有定评:虽然曾文正,儒者也,使之当外交之中,其术智机警,或视李不如,未可知也。又文正深守知止知足之戒常以急流勇退为心,而李则血气甚强,无论若何大难,皆挺然以一身当之,未尝有畏难退避之色,是亦其特长也。

  ——梁启超

  李鸿章接人,常带傲慢轻侮之色,俯视一切,揶揄弄开之;惟事曾文正如严父,执礼之恭,有不知其然而然者。

  ——梁启超

  国藩之学,以义理为根底,而不为空言静独所泥;以身体力行为归,颇与颜李学派相近;以格物学礼为务,颇与顾亭林之通儒相近。礼者,典章制度,名物训诂,无所不赅,即经世之学也。国藩之所注在此。既已超于其师友,此道德勋名之所以被于天下。故不得以纯理学家目之也。

  ——萧一山(民国史学家)

  清之曾国藩氏,殆其人欤!曾氏值咸同之际,社会颓唐,百端倾欹,殆无亚于今日,赖其力行倡导,而风气为之转圜;虽尔时外患未炽,元气来凋,国力尚未长如今日,要非以彼坚苦卓绝之志,修己治人之方,则当时情势未可知也。故曾氏之事业是非姑勿论,其坚卓诚信,苦心孤诣,爱民恤才之伟大胸怀,则乎尚矣。

  ——胡哲敷(民国学者)

  我们纵观曾国藩的一生,自从道光晚年他在北京做“京官”起,便观察人才,留心时务,后来在咸末初年曾氏以一“在籍侍郎”,掌管军务,讲究“拙诚”,刻苦自励,一时湘军中人才辈出,形成一种新兴的势力,晚年间做了总督,对于自己的操守和刻苦的生活,仍不肯稍稍放松这种坚持的精神,便是他一生成功的原因。所以曾国藩一生,吾人除于他的为异族效力,不能不致其遗憾外,他的个人品行,做事方法,都值得我们钦佩和取法。

  ——蒋星德

  十多年的血战,太平天国方面失败了,清军终于获得最后的成功,这是什么原因呢?李秀成、陈玉成、石达开等,在智勇才略上岂不能和曾胡左李等比拟?也不过因为曾国藩等克己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造成一时的风气,获得民心的爱戴,所以终于获得最后的胜利罢了!

  ——蒋星德

  曾国藩从此不但与满清皇帝更亲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且与外国侵略者也结合在一起,厉行所谓“安内攘外”,终于将太平天国的革命火焰淹没在几千万人民的血泊之中。曾国藩的这个“事业”,使他成为百年来一切出卖民族的汉奸与屠杀人民的刽子手的开山祖。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县一个富农家的子弟,这一家人都有杀人的癖性。

  曾国藩在这一家人里尤为特殊,因为他不仅凶恶超人,而且还善于讲道德仁义来掩蔽超人的凶恶。

  曾国藩学得道学的虚伪,却不曾受束缚于道学的迂腐。事实上虚伪和残忍是结合在一起的,虚伪乃是残忍的一方面,这两方面正是曾国藩这个反动派代表者的特点。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何国松作品集
何国松版-曾国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