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和珅全传》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章 家世源流——什么样的家庭造就了和珅(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和珅全传》 作者:凡禹 和琳

第3章 家世源流——什么样的家庭造就了和珅(3)

  和珅之父常保有一个部下叫赖五,常保生前非常信任他,常保把自己家的官封地一直交给赖五代为打理。常保长年在外当官,赖五也趁机捞些油水,上缴的水银常常都不足额。常保也对此很少不疑、也从不过问。常保死后,赖五越发不像话,那十五顷的官封地就如赖五自已的一般,交给和珅家的租银更少了。

  和珅在此穷困之际,只得与仆人刘全同去一趟保定,本打算借些银两使唤。赖五见和珅到他家来,自然心知肚明。但表面上仍然以礼相待,置办酒席,对和珅、刘全假意热情。和珅知道他是父亲的旧部下,言语也颇为恭顺:“想当年家父对您不薄,现在父亲去世,我兄弟二人学费都没有着落,家中十几口人也都衣食堪忧,特来向您借些银两,寻求帮助,渡过难关。”和珅知道赖五此前就对税银有动手脚,知道他是个不爽快的人,没敢多说,提出筹款一百两银子即可。这个数字其实并不多,赖五管理这些土地多年,隐瞒没有上缴的也不止这个数。

  不料赖五仗着和珅年幼,真的耍起“赖”来。他借口这几年保定天气异常,旱涝不定,土地收成很少。再加上前几年乾隆帝南巡,保定百姓需要纳税捐银,这十五顷地的收入真的是少得可怜,租金无法按时收齐,根本落不下多少钱。赖五大言不惭地说:“少主人若要十两八两的,我赖五全家上下勒紧裤腰带也要凑齐。如今这一百两实在没有地方去筹啊。”

  和珅心中早就知道赖五会来这一套,也就不再客气,一一道出自己的想法:赖五代为管理土地多年,每年交给和珅家的银两谷物只有六七成,父亲死后更是又减了两三成。和珅全家念在旧情,一直没有追究。现在和珅兄弟急用银两,赖五只要还上旧账也就够了,却要这般推托。

  不料,赖五听了和珅的摊牌话,更加理直气壮了,不由得站起来大声说:“你的意思是我欺瞒你了?天不作美,旱涝不均,佃户们都是刁民,奸猾得很,租金也是能不交就不交。我也只是代为管理,我又能怎样?你要是真急用钱,把地买了得了。反正我是凑不出一百两银子!”

  在古代,卖地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意味着你是败家子。自古当官、经商的有钱了就买地作为家产。许多富人看准时机投资买地,广置良田,才成为的富豪乡绅;家境中落的,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动卖地的念头。总之,卖房子、卖地就等于败家,何况和珅的地是祖上传下来的官封地。赖五撺掇和珅卖地,分明就是趁火打劫,乘人之危,想霸占和珅的祖产。仆人刘全甚至要掳袖子要打赖五。赖五终于凶相毕露,索性把和珅主仆二人赶了出来。

  和珅知道和赖五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借钱更是没门儿。反正地是和珅家的,地契在我手里,有理走遍天下,于是一纸诉状递到保定府。谁知那赖五早就和保定知府沆瀣一气,那知府唇红齿白说和珅无理取闹,意欲勒索钱财。

  随行的刘全气得七窍生烟,只是喘着粗气,却一点儿办法没有。和珅反而冷静下来,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多说无益,转身就默默地走了出来。

  怎么办?弟弟和琳还在家里眼巴巴等着和珅筹款上学呢。所有人都在看他的笑话,他却借不到一个铜板,卖地?怎能对得起列祖列宗;不卖,自己眼看就要活不下去,更加对不起他们。

  如果死守这块田地,毕竟每年还有一些地租收入,虽然不多,但以后的基本生活可以保障。但是这样的话,读书就彻底无望了,自己再也不能得到一个学子出身,失去了向前奔的目标。把地卖了,至少可以有两年的读书费用,可这样自己岂不被戳断脊梁骨?继母更要毒骂自己,周围的人恐怕也会唾沫星子乱飞,不把自己淹死才怪,况且读书要是没有结果,自己岂不是更加难以生活?

  小小的和珅真的感到很无助,萧瑟的秋风中,他坐在满是落叶的台阶前,一脸的愁眉不展。天空,云卷云舒,风云正变幻莫测,和珅突然醒悟。祖宗的遗产难道只能够作为避免冻饿而死的遮羞布吗?自己如果不努力,早晚坐吃山空。人生在世,总要做一些响当当的大作为。与其留着地产浪费时间和精力,消磨自己的意志,不如索性卖掉,取得资本,投入到读书和打拼上!为自己博取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就在瞬息之间,和珅就拿定了主意。为了能够继续在咸安宫官学安心读书,考取功名,跳出依靠祖产浑浑噩噩度日的藩篱,和珅当机立断,决定卖地。刚满十三岁的和珅,放弃了半死不活的生存状态,为自己选择了一条通向光明而又布满荆棘的艰难跋涉之路。

  卖地的钱财,刚刚够和珅兄弟两年的生活费用,这足以保证和珅能够顺利完成咸安宫官学的学业。咸安宫官学尽是贵族子弟,大多不学无术、玩物丧志。天性机敏的和珅兄弟知道钱财来之不易,机会只有一次,更加勤勉刻苦。如同默默吐丝的蚕蛹,为自己的破茧成蝶做着准备。

  和珅的决定是大胆的,也是正确的,靠着卖地所得的银两,他与和琳在咸安宫官学的学业才不至于中断。在这里,和珅受到了很好的传统教育,为他日后为官能充分施展才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英廉赏识结亲家

  刻苦努力的和珅在咸安宫官学的优异表现,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他就是时任总管内务府大臣的英廉,英廉对和珅非常赏识,知道他志向远大,绝非池中之物。于是把心爱的独生孙女许配给了和珅。于是,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18岁的和珅时结婚,妻子为大学士英廉的孙女冯氏,英廉为其孙女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并亲自主持、操办了和珅与冯氏的婚事。这桩婚姻对和珅以后仕途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大学士英廉为何会把掌上明珠嫁给和珅呢?这就要从英廉说起。英廉,字计六,号梦堂。他家原来本姓冯,祖籍辽东,内务府包衣籍汉军镶黄旗人。雍正十年(1732年)中举,最初为笔帖式,从事文秘工作;后来几经升迁,官至淮安府同知、永定河道台、内务府主事、内务府正黄旗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户部侍郎、刑部尚书、正黄旗满洲都统、协办大学士、直隶总督、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等;同时他还任过《四库全书》正总裁的官职。可以说他是乾隆时期颇得皇帝青睐、信任的权臣之一,是当朝的大红人。

  他生前受人尊敬,死后连皇帝也对他表示尊重之意。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英廉病故,乾隆帝特赐白银5000两为其治丧,祀贤良祠,谥文肃。由此可见,英廉在乾隆朝始终为官,并身居显位,并没有受到他出身的影响。英廉为官清正廉明,政绩突出,而且名声极好,因此颇受乾隆帝的器重。

  英廉有一个儿子和儿媳是先他而去的,并留下了一个女儿。因为这个小孙女自幼失去双亲,作为祖父的英廉就对其格外怜爱,精心呵护、培养。待到长大成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英廉为了给她挑选一个理想的佳婿,使其后半生免受凄苦,确实费了一番苦心。他要为孙女找一个既品行端正,又年轻貌美;既才气出众,又善解人意,将来有所作为的才貌双全的好后生。他慧眼独具,最后选中了和珅。

  我们说了很多和珅的聪明机智,未曾提及相貌。其实和珅确实是难得一见的美男子。他是一个英俊青年,一表人才,百里挑一,讨人喜爱。在《秦鬟楼谈录》中,描写他“躯干如中人,面白皙而事修饰,行止轻缳,不矜咸仪,言语便给,喜欢诙谐,然性机敏,过目辄能记诵,每有所言,皆能悉举其事之本末。”总之,他是一位外表英俊,才华横溢,能言善辩,办事干练,才能出众,人见人爱的后起之秀。由此可见,英廉不仅善于施政,更是一个颇有眼力和远见的人。正是看到了和珅的光明前途,因此他决心将心爱的小孙女许配给他。

  和珅与冯氏结为伉俪后,两人相亲相爱,感情甚笃;夫唱妇随,比翼双飞,彼此相约百年合好,白头到老。这种真挚的感情,从嘉庆三年(1798年)冯氏去世时,和珅所表现出来的沉痛、悲伤与落寞的心情,就可以略知一二。

  冯氏去世当年,和珅曾为妻子冯氏一连作了六首“悼亡诗”,可见对其感情之深,思念之切。其中一首写道:

  结缡三十载,所愿白头老。

  何期中道别,入室音容杳。

  屏帏尚仿佛,经卷徒潦倒。

  泪枯挽莫众,共穴伤怀抱。

  游川分比鳞,归林叹只鸟。

  追思病时言,尚祝余足好(时余足疾复作)。

  犹忆含殓前,不瞑心未了。

  自此退食馀,谁与伴昏晓。

  从以上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和珅与冯氏夫妇结婚三十余年间,彼此关系一直很融洽,以致和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难以相信冯氏的离去,就连她说的话也都言犹在耳,难以忘怀。

  ?与冯氏结婚不仅使和珅获得感情上的慰藉,更重要的是英廉此后对和珅的赏识与提携,为和珅仕途飞黄腾达创造了宝贵的条件。和珅获得的第一个有实权的职务是户部侍郎,而户部尚书正是他的太岳父英廉;和珅到云南查办李侍尧一案,是太岳父英廉等人负责查抄李侍尧在京财产的;和珅获得的户部尚书一职务,又是太岳父英廉升任大学士后留下的,其中联系耐人寻味。总之,太岳父英廉是和珅进入仕途的提携人和领路人。他对冯氏的感情深厚,也不无这方面的原因。

  ?婚后的和珅更是春风得意,一是自己娶到了冯氏这样的娇妻,二是庆幸能够得到英廉的垂青,自此更是勤勉读书,准备考试,为入仕争取资本。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凡禹 和琳作品集
和珅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