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曾国藩修身经》在线阅读 > 正文 第7章 省身——修身之门(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曾国藩修身经》 作者:曾国祥

第7章 省身——修身之门(2)

  交友省信

  大抵人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入德之门。如觉天之待我甚厚,我愧对天;君之待我过优,我愧对君;父母之待我过慈,我愧对父母;兄弟之待我过爱,我愧对兄弟;朋友之待我过重,我愧对朋友。便觉处处皆有善气相逢。

  【译文】大致说来,人常怀有愧对的心情,便是承载福分的工具,踏入道德的门槛。譬如觉得天待我很厚,我愧对天;君王待我过于优待,我愧对君王;父母待我过于慈爱,我愧对父母;兄弟待我过于亲热,我愧对兄弟;朋友对我过于看重,我愧对朋友。这样,便觉得处处都有善气相逢。

  【简析】前面讲过怨天尤人必遇戾气,这里讲知恩愧已皆有善气。两相对照,更表明曾国藩善于对待自我。有些人以自我为中心,大有顺昌逆亡之意,殊不知一个小我,在大海中身价几粟。而曾国藩却与众不同,他将自己融入大海,抱着感恩大海之心,与大海和谐相处,这样自然处处善气降临。

  是夜思人之见信于朋友,见信与君父,见信于外人,皆丝毫不可勉强。如四时之运,渐推渐移而成岁功,自是不可欲速,不可助长。

  【译文】今天夜里,我想到一个人要被朋友所信任,要被他的君王、父亲所信任,要被众人所信任,都是丝毫不能勉强的。就好像四季的运转,顺次逐渐推移最后才到一整年,自然不是想快就快,要长就长的事情。

  【简析】见信于人是很难勉强求得的。因为是人道,只有遵循它,行之以渐推渐移,才是取得信任。曾国藩熟谙这种人道,遵循信德,所以能够在复杂的人事关系中游刃有余。这在今天,仍然值得做人办事来学习。

  以平日不见信于人,遂招此群疑众谤也。

  【译文】因为平日不被人相信,一旦有事就会招来大家的怀疑诽谤。

  【简析】曾国藩对待群疑众谤的态度,不责之于人,而省之于已,剖析自己在信用上出了问题,这种自我解剖的美德是他成就事业的法宝。

  孔子之所谓“巧令”,孟子之所谓“锯”①,其我之谓乎?以为人情好誉,非是不足以悦其心,试思此求悦于人之念,君子乎?女子小人乎?

  【注释】①铦:(tian)诱取。

  【译文】孔子所说的“巧言令色”,孟子所说的“言锸”,这是说的我吗?以为人都喜好称誉,不这样就不能够取悦他人的心,试想有这种求悦于人的念头,是君子呢?还是女子与小人呢?

  【简析】好誉是一般人的心理趋向,刻意求悦则是小人的作为。作为君子,一要宠辱不惊,无所谓好、求,二是多作自省,是否有孔子所指的“巧言令色”(《论语·学而》)?是否有孟子所指的“以言话之”(《孟子·尽心下》)?曾国藩一查,自己两者都有。既然有,就得痛改了。

  处众人中,孤零零若无所许可者。自以为人莫予知,不知在己,本一无足知也,何尤人为?

  【译文】处在众人之中,觉得自己孤零零的好像没有人认可。自以为是别人都不了解我,不懂得原因出在自身,本来就没有一点值得别人认可的,还怎么去怨别人呢?

  【简析】曾国藩也是凡人,也渴望人知,这本是正常之欲。但作为君子,应该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自己一无足知,何尤人为?看来,每一个烦人之事,忧心之理,曾国藩都以自省的宝剑一劈两断。

  小珊①前与予有隙,细思皆我之不是。苟我素以忠信待人,何至人不见信?苟我素能礼人以敬,何至人有慢言?且即令人有不是,何至肆口慢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若此,此辜余有三大过:平时不信不敬,相持太深,一也;比时一语不合,忿恨无礼,二也;龃龉之后,人反平易,我反岸然不近人情,三也。

  【注释】①小珊:指郑小珊,曾国藩在翰林院时的朋友,擅长医术,曾常为曾国藩及家人看病。

  【译文】郑小珊前些时跟我有点矛盾,仔细想来,都是我的不对。倘若我平时就拿忠正信实对待别人,哪至于不被人信任?倘若我平时就以礼敬人,哪至于人家口出傲慢的话语?况且,就是别人有不对,我会至于大骂绝词,忿怒不顾,几乎忘记了彼此的亲近关系吗?真像我说的这样,那我就有三大过错了:平时不守信用,心不诚敬,相互对立太深,这是一;等到有一句话不合心思,就忿恨,起来,不顾礼节,这是二;一阵嘴架之后,人家反而平和易近,而我却高傲得不近人情,这是三。

  【简析】与小珊之隙,僵持良久,曾国藩虽倔,但在父亲的启迪之下,自省的宝剑还是斩了下去。既然开斩,就索性一、二、三,连斩三剑,刀刀见血!

  与小岑①谭②,有不合处,自念一二知心亦复见疑,则平日之不自修,不见信于人,亦可知矣,可不儆惧乎?

  【注释】①小岑:指欧阳兆熊,字小岑,湖南湘潭人,曾国藩初到京城时二人同住一个旅馆,对生病的曾国藩百般照顾。②谭:通“谈”。

  【译文】与小岑闲谈,有彼此意见不合的地方,自认为数一数二的知心朋友也还对我有怀疑,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平素不自我修炼,结果不能取信于人,难道不应该以这点作为儆戒吗?

  【简析】与小岑之隙,远不如与小珊之隙那般深久,但所恨的是知心亦复见疑,更当断然斩去,并追索其根,乃自己平日之不自修,不见信于人。这等于斩了一刀还踏上一脚,置自己的错误于死地而后快。

  此身无论何处境遇,而敬、恕、勤字无片刻可弛。苟能守此数字,则无入不自得,又何必斤斤计划得君与不得君,气谊孤与不孤哉?

  【译文】不论自身处在什么样的境地,敬、恕、勤这三个字不可以片刻松弛。假若能守住这几个字,就随便到哪里都能有收获,又何必要去斤斤计较,君王的信任得没得到?朋友的情谊少还是不少?

  【简析】医治“不见信于人”,既要下泻药,也要上补药。自省自责可谓泻药,敬、恕、勤可谓补药。一泻一补,信德才可稳立。

  传道省习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①今兹。盖古人学成之年,而吾碌碌尚如斯也,不其戚矣!

  【注释】①洎:(ji)到,及。

  【译文】少年时没有发奋自立,岁月虚度以至于今日。想想已到古人学问有成的年龄,而我尚如此碌碌无为,心情何等悲戚!

  【简析】这是曾国藩三十三岁时写的《五箴》中的开头语,也是他立箴的原由。什么叫学问有成?“传道而习”就是有成。学了还能运用自如,这样的学才有意义,学了许多还是碌碌无为,就是无成了。曾国藩虽然没有今天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的科学理论,但他谨守曾子传道而习的遗训,也实属头脑极清醒的人。

  予思朱子①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而已。如未沸之汤,遽用慢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

  【注释】①朱子:姓朱名熹,字无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1130-1200年,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南宋时著名诗人、哲学家、教育家,理学之集大成者。

  【译文】我想起朱子的话:为学好比熬肉,先必须用大火猛煮,然后再用小火慢慢煨透。我平生学问上的功夫,完全没有用过大火猛煮,虽然略微有点见识,只是从悟性这个境界里得来的。偶尔用过功,也不过是优闲把玩而已,好比没有沸腾的汤,即刻便用慢火温煨,将会越煮越不能熟透。

  【简析】朱熹在《朱子语类》中有过“熬肉先须选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的话,这无疑是对的。传道而习,首先是对道要有深入的把握,对经典中所载之道,年轻时就要以猛火来攻,一鼓作气地煮熟,否则半生不熟,再长的慢火也是温不透的。道不透何以习之,这是传道而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寸衷微有郁积,总由中无所得,下学而不克上达,故世俗之见,尚不免胶扰于怀中耳。

  【译文】心里略微有些郁积,总是由于灵府中没有什么收获,不能将日常的学习升华到高深的智慧,所以世俗上的一些观点,总不免黏着似地困扰在胸前。

  【简析】从经典中学来之道,融会贯通了就升华到第二阶段,上达而获得智慧。这是第一阶段学道的延伸,也是习道的前奏,很关键的一着。

  欲求行慊于心,不外“清”、“慎”、“勤”三字,因将此三字,各缀数句,为之疏解。清字日:“无贪无兢,省事清心;一介不苟,鬼伏神钦。”慎字日:“战战兢兢,死而后已;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勤字日:“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继日。”此十二语者,吾当守之终身。遇大忧患,大拂逆之时,庶几免于尤悔耳!

  【译文】想求得行为举动都内心无愧,不外乎“清”,“慎”、“勤”三个字。于是把这三个字,分别连缀出几句,给它做简要的解释。“清”字是说“不贪且不争,事省心也清;只要不马虎,神鬼都钦敬。”“慎”字是说:“谦虚又谨慎,到死方休停,行若无结果,责己才聪明。”“勤”字是说:“手勤眼也勤,心尽力也尽,一路多努力,日夜向前行。”这十二句话,我一直坚守着它。遇到大的忧患,大不顺心的事时,就差不多能免去过多的遗憾了。

  【简析】前面谈及人概自概时,提到了“清、慎、廉”三个字,这里讲“清、慎、勤”三个字,并展开用十二句话来阐释。学道、习道也是修德,同样要欲清、事慎、身勤,做不到这三点,还会学而无成。

  读东坡“但寻牛矢觅归路”诗、陆放翁“斜阳古柳赵家庄”诗、杜工部①“黄四娘家花满溪”诗,念古人胸次潇洒旷远,毫无渣滓,何其大也!余饱历世故,而胸犹不免计较将迎,何其小也!

  【注释】①杜工部:姓杜名甫,字子美,712-770年,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后迁巩县(今河南巩县),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唐代伟大诗人。

  【译文】读苏东坡“但寻牛矢觅归路”诗、陆游“斜阳古柳赵家庄”诗、杜甫“黄四娘家花满溪”诗,想到古人的胸襟潇洒旷远,没有一点渣滓,这是多么阔大!我虽饱历世故,然而胸中还不免对世俗应酬有所计较,这又是何等狭小!

  【简析】以读诗为例,说明从学道中,应学得先贤的宽阔胸怀,有了宽阔胸怀,才能上达于智慧。

  余于古文一道,十分已得六七,而不能竭智毕力于此,匪特事务相扰,时有未闲,亦实志有未专也。此后精力虽衰,官事虽烦,仍当笃志斯文,以卒吾业。

  【译文】我对古人写作的法则,十分中已经得到其中的六七分,但不能做到用尽心智来写作,这不完全是琐碎事务的干扰,没有空闲时刻,也实在是心志没有专一。以后精力虽然衰退,公务虽然烦杂,仍然要定下心来致力古文写作,以完成我的事业。

  【简析】以作文为例,说明作文法则虽得十分之六七,但不能竭智毕力,迄今未写出满意的文章来,故被人讥为没有大文章的理学家,又是一个学而无成。这让曾国藩老而犹悔。

  文章阳刚之美,莫要于涌、直、怪、丽四字,阴柔之美,莫要于忧、茹、远、洁四字。惜余知其意而不能竞其学。

  【译文】文章的阳刚美,重要的莫过于涌、直、怪、丽四个字;阴柔美,重要的莫过于忧、茹、远、洁四个字。可惜的是,我知道它的意思,但不能深究这中间的学问。

  【简析】文章阳刚之美、阴柔之美,曾国藩虽知其一二三四,但还是未能竟其学,甚觉可惜。曾国藩的古文其实写得极好,不过他自我要求极高,认为没有惊世大作,妄为理学一辈子。

  温杜诗五古,爱其句法瘦劲,变化通于古文造句之法,憾吾能知之而苦于不能为之耳。

  【译文】温习杜诗中的五古,喜爱他句法的简洁劲挺,句法变化与古文造句之法相通,遗憾的是我能懂得一些,但苦于不能写出他那样好的五言诗来。

  【简析】杜诗瘦劲,曾国藩憾不能为。从他留给后人的诗篇看,确有杜诗风骨,唯不及杜诗变化通达、出神入化的程度。一般学道者往往以诗以文表达人生感悟,同时借以传道乃至习道,寄托士人的济世情怀。曾国藩留下的诗不少,称得上是晚清一大诗人,在他的诗作中,没有惜花伤月的哀叹,只有壮志未酬的感怀。

  谦谨载福

  日慎一日,以求事之济,一怀焦愤之念,则恐无成。千万忍耐,千万忍耐。久而敬之四字,不特处朋友为然,即凡事亦莫不然。

  【译文】天天谨慎,以求得事情完美,一旦怀有焦急的念头,则担心事情无成。千万要忍耐,千万要忍耐。久而敬之这四个字,不但对待朋友是这样,即便所有的事情也应是这样。

  【简析】待人接物,须多多谨慎。自己牢记在心,劝诫诸弟也时常提起。这次给沅弟的信,嘱咐要千万忍耐,算是苦口婆心。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必不能妥善。

  【译文】一旦焦躁,心绪必定没有那么好,办事必定不能那么妥善。

  【简析】这里还是给沅弟信中的话。沅弟围攻吉安,久攻不下,是哥哥又是主帅的曾国藩,正面晓之以利,反面陈之以害,对于急躁不安的沅弟说来,不能说不是一副镇静剂。

  谦之存诸中者不可知,其着于外者,约有四端:日面色,日言语,日书函,日仆从属员。

  【译文】谦字在人心中不容易洞察,但表现在外面的,大约可以从四个方面看出来:脸色、言语、书信、对待仆从人员。

  【简析】谦德形于外是表现在多方面的,曾国藩熟谙察人之术,凡见一人,一经接触,或观其色,或听其言,或审其文,或察其待人,即可知其德其性。换句话说,人要具备谦德,既要从内心培养,也需从外表的各个方面去修炼。

  星冈公日:“尔的官是做不尽的,尔的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满招损,谦受益’,尔若不傲,更好全了。”遗训不远,至今尚如耳提面命,今吾谨述此语告诫两弟①,总以除傲字为第一义。

  【注释】①两弟:指曾国藩三弟曾国荃、四弟曾国葆。

  【译文】星冈公说:“你的官做不尽,你的才能是好的,但是不能骄傲。‘骄傲自满必定招来损害,谦虚谨慎自然会受益处’。你如果不骄傲,就全面都好了。”祖父的遗训,隔的时间还不久远,至今还像提着耳朵当面叮咛一样。今天我郑重地叙述这段话告诫两位弟弟,千言万语,总而言之,以除掉“傲”字为第一重要。

  【简析】曾国藩进京时,祖父曾有一段颇为经典的教训之词,时隔近20年,曾国藩仍记忆犹新。面临高位,他依旧谦谨如初,并希望弟弟们同他一样,保持谦谨的好作风。

  居今之世,要以言逊为宜。有过人之行而口不自明,有高世之功而心不自居,乃为君子自厚之道。

  【译文】处在今天这样的世界上,重要的是以说话谦逊为好。有超过别人的作为自己不讲,有高于世间的功劳自己不居,这是君子自我培植忠厚必用的方法。

  【简析】谦德在任何时代都是珍宝,适逢战乱年代,传统道德遭到践踏,人们心中的道德标准已被搅乱,保持谦德更可宝贵。

  傲为凶德,凡当大任者,皆以此字致于颠覆。

  【译文】骄傲是恶烈的习性,凡是担当大任的,都因这个字而招致惨败。

  【简析】一般人骄傲,充其量是失去朋友,降低人格,而当大任者骄傲,则会招致颠覆,其危害之大,远甚于一般人。历史上赵括、马谡之辈,不都是因为傲德而败军丧命的吗?

  天下之事理人才,为吾辈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勿存一自是之见。

  【译文】天下的事理和人才,为我们不能深知,不及料到的很多,切莫存一点自以为是的想法。

  【简析】这段话很富哲理,为抑制傲德立下了理论依据,应当作为保持谦德的座右铭。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无论所指未必果当,即使一一切当,已为天道所不许。

  【译文】天地之间只有谦虚谨慎才是得到幸福的方法,骄傲就会自满,满了就会遭倾覆。凡是说话写字,讨厌人的俗气、嫌弃人的鄙陋、议论人的缺点、数落人的失败,都是骄傲的表现。别说指责的是不是都是真的,即使每样都确切,也已经是天道不会允许的。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曾国祥作品集
曾国藩修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