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曾国藩修身经》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9章 善思——修身之父(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曾国藩修身经》 作者:曾国祥

第19章 善思——修身之父(2)

  【译文】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君子,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晓事,今日是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晓事,明日就是小人,寅时公正光明,寅时是君子,卯时存阴暗私心,卯时就是小人。

  【简析】君子与小人是人品的两个极端,中间以知人晓事、公正光明与否为纽带,具者君子,失者小人。先具而后失,君子会变为小人,先失而后具,小人也可以变为君子。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变化的,这个观点符合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对于识人、用人和育人都有重要意义。

  位愈高则誉言日增,箴言愈寡;望愈高则责之者多,恕之者少。

  【译文】地位愈高,夸誉的话就一天天增多,规劝的话就一天天减少;声望愈重,指责的人就多,宽恕的人就少。

  【简析】位之高低与誉毁箴恕也息息相关。位高望重是好事,但也是坏事。箴者少,是险事;责者多,是难事。战战兢兢者才会誉不骄,责不馁,不会走向反面。

  倘使根株不稳,柱梁不固,则一枝折而众叶随之,一瓦落而众椽随之,败如山崩,溃如河决,人多而反以为累矣。

  【译文】倘若根与干不稳当,柱与梁不坚固,一枝损折,众叶就会随着损折,一片瓦坠落,众椽就会随着坠落,像山崩一样地失败,像河决一样地溃流,人多就反而是拖累了。

  【简析】人要立住根基,一个团队也要立住根基。根基稳固,前景才光明;根基不稳固,山崩河决的危机时刻都有爆发的危险。在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中培植好根基,把守住根基,至关重要。

  至于千羊之裘,非一腋可成,大厦之倾,非一木可支。

  【译文】至于千张羊皮缝就的大袍,不是一个腋窝的羊皮所能成就的,一座大厦的倾倒,不是一根木头可以支撑的。

  【简析】世上的事之所以办得漂亮或办得糟糕,多应从体制与人事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人与体制的关系,也是一种复杂的交互关系。人固然重要,体制更重要。未建立起合理且稳定的体制,光有一两个精英,终为一腋一木而已。

  讲阔大者,最易混入散漫一路。遇事颟顸①,毫无条理,虽大亦奚足贵?

  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则器局宏大,无有流弊者耳。

  【注释】①颟顸:(mangan)糊涂而马虎。

  【译文】讲求局面阔大的人,最容易走向松散漫衍的地步。倘若遇事糊涂,毫无条理,即便局面阔大,又有什么可贵的地方?上下尊卑井然有序,才可以顺畅长久地运行。这才算得上器局宏大,没有流弊。

  【简析】要办成大事,既要宏观规划,又要微观管理,光讲阅大而散漫无序,不足贵。为帅者两者都必须具备。曾国藩深知此理,这里又谆谆告勉沅弟,嘱他重视等差不紊这个方面。

  功效之道

  农夫之服田力穑,勤者有秋,惰者歉收,性也;为稼汤世,终归焦烂,命也。爱人、治人、礼人,性也;爱人而不亲,治人而不治,礼人而不答,命也。

  【译文】农民尽自己的力量种田,勤劳的便有好收获,懒惰的便歉收,这就是性;在天旱年月种庄稼,到头来终归焦烂无收,这就是命。爱护别人、治理人群、礼貌待人,这就是性,爱护别人但别人却对你不亲,治理人群但没有治好,以礼待人但人却不回应你,这就是命。

  【简析】性与命的关系前已有述,这里又提出来,从功效关系出发,对性作深入一步的论证,指出功效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减少对于命的依赖。

  大抵事机之转,其始赖一二人者,默运于深渊微莫之中,而其后,人亦为之和,天亦为之应。

  【译文】大凡事机的转变,它开始时靠着一两个人默默地在深入细微的情景中努力,到了后来,人也为他唱和,天也为他呼应。

  【简析】命也是可以争取的。在历史的重大转折关头,先知先觉者的默默运作,终使人知天应。这就是效了,曾国藩办湘军,兴洋务就是默默运作而人和天应的最好例子。

  事断不可求速效,求速效必助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只要日积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终久必有豁然贯通之候,愈欲速则愈锢蔽矣。

  【译文】办事断然不可求速效,想求速效就必定会拔苗助长,不但没有益处,反而有害处。只要日积月累,如愚公移山,最终必定有豁然贯通的时候,愈想求快就愈会感到受禁锢遭窒息。

  【简析】尽性而知命,问耕耘而不问收获,是一种心态,有这种心态就有愚公移山的恒心,没有这种心态就会急于求成,最终则欲速不达。

  天下之事,有其功必有其效,功未至而求效之遽臻,则妄矣。未施敬于民,而欲民之敬我;未施信于民,而欲民之信我;卤莽而耕,灭裂而耘,而欲收丰穰①十倍之利,此必不得之数也。

  【注释】①穰:(rang)庄稼丰收。

  【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功夫就必定有效果,功夫未到却求效果很快到来,那是无知。没有尊敬民众,却希望民众尊敬我;没有信任民众,却希望民众信任我;用鲁莽的方式耕种,用粗暴的方式耘田,却希望得到十倍的收获,这些都是必定得不到的。

  【简析】相信有其功必有其效,就会精耕细耘,换句话说,不精耕细耘,功未致必效不临。曾国藩从他治理湘军敬民信民的实践中深感功效相应这个道理,对于我们办一切事业都具有普遍意义。

  为学既久,则道业可成,圣贤可到;为治既久,则教化可行,尧舜可至。若是之类,莫不由积日累久而后至,固非骤而及也。

  【译文】治学长久,学业才可望有成,圣贤榜样才有可能接近;治政长久,教化才可望实行,尧舜时代的风气才可望到来。像这一类情形,没有不是在日积月累的工夫之后才能获得,决不是骤然之间便可达到的。

  【简析】曾国藩一生为学为治,百千感慨之中,恒功而效相随的感慨最深。

  所以他不怨天不尤人,潜心为之,反而事事皆成。

  君子之用功也,如鸡伏卵,不舍而生气渐充;如燕营巢,不息而结构渐牢;如滋培之木,不见其长,有时而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但知所谓功,不知所谓效,而效亦徐徐以至也。

  【译文】君子的用功,好比母鸡伏在蛋上,日夜不舍,于是生气渐渐充实到了蛋中;好比燕子经营窝巢,天天不息,于是窝巢结构逐渐牢固;好比培植树木,似乎看不到它在生长,但到时它却长大了;如有来源的泉水,昼夜不停,盈满前面的坑坑坎坎后再流进江河,最后归于四海。只知道去用功,并不去时时计较它的效果,而效果也就慢慢有了。

  【简析】为了说明功效相随的道理,曾国藩不仅举了很多例子(如教民、信民,圣贤到、尧舜至),还打了许多比方(如鸡伏卵、燕营巢、人培木、泉归海),言者运之于掌,闻者融之于心。

  程子日:“修养之所以引年,国祚之所以祈天永命,常人之至于圣贤,皆工夫到这里,则自有此应。”此言有真积力久之功,而后有高厚悠远之效也。

  【译文】程子说:“修养能延长寿命的原因,国家的寿命能够长久的原因,常人能修成圣贤的原因,都是工夫到了这一步,就自然有这样的效应。”这话说的是真正有积累的工夫,而后便有高厚悠远的效果。

  孟子日:“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其谓人日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此言不俟功候之至,而遽其速效,反以害之也。

  【译文】孟子说:“宋国有一个忧虑田里禾苗不长而去拔高它的人,他对人说我已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赶快去看,发现禾苗已经枯槁了。”这说的是不等火候来到,而强行加快速度来求得效果,反而害了它。

  苏轼日:“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岁而能没矣。北方之勇者,生不识水,问于没水,而求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以言不知致功之方而但求速效,亦反以害之也。

  【译文】苏轼说:“南方有很多潜水的人,每天与水居住在一块。七岁便能在水中行走,十岁就能浮在水面,十五岁还能潜伏在水中。北方有个勇敢的人,生来不识水性,询问潜水这事,想求取潜水的方法。他用别人所教的方法到河里去试验,没有不被河水淹溺的。”这话说的是不懂得用功的方法,只求获得速效,反而会害了他。

  【简析】这篇较长的笔记中,例证、喻证之方皆用,为了进一步将道理说透,又用引证之法。程子从正面说,孟子从反面说,苏轼从正反两面说,三位先贤在儒学史上都享有极高地位,说服力也极强。

  急于求效,杂以浮情客气,则或泰山当前而不克见。

  【译文】急于求得成效,又将虚浮骄傲的气性夹杂在其中,这样就是有泰山在面前都可能看不到。

  【简析】泰山如此庞然大物,为何还有眼不识呢?谜底就是心浮气傲。为什么会心浮气傲呢?谜底又在急于求成。看来,功效之道势在必学。

  明强之道

  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辨、行五才,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

  【译文】要担当大事,全要在明强两个字上下工夫。《中庸》中的学、问、思、辨、行这五个方面,主要归结为使糊涂的弄明白,使柔弱的变坚强。

  【简析】沅弟本性倔强,但十余年来,曾国藩反复以稳健平实之气相劝,使他倔强之气收敛了许多。如今沅弟事业又处艰难,曾国藩认为这时反而应当倔强,所以又以明强相劝。

  莅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明有二:日高明,日精明。同一境而登山者独见其远,乘城者独觉其旷。此高明之说也。同一物而臆度者不如权衡之审,目巧者不如尺度之确。此精明之说也。

  【译文】临事把明字作为第一等重要。明有两层意义:高明,精明。同一个环境,登山的独能看到它的远处,登城楼的独能看到它的宽处。这就是高明的意思。同一种物体,心里的揣度不如用秤称量的精审,目光的锐利不如用尺度量的准确。这就是精明的意思。

  【简析】明有高明、精明之别,各有各的长处和用处,领袖人物不能仅仅高明,还要精明。高明使其见识卓远,精明使其莅事踏实。

  好问若买显微之镜,好学若舂上熟之米,总须心中极明,而后口中可断。

  能明而断谓之英断,不明而断谓之武断。武断自己之事,为害犹浅;武断他人之事,招怨实深。惟谦退而不肯轻断,最足养福。

  【译文】喜欢询问如同买来显微镜,爱好学习好比舂捣出熟透的谷米,总得心里面很明了,而后口中才可说出决断的话来。对事物能了解明白再做决断,就叫英断,不明所以然,稀里糊涂就做决断,就叫武断。武断自己的事,产生的危害还不大;武断他人的事,招致的怨恨就很深了。只有谦虚退让而不轻易下决断,才足以保住福分。

  【简析】曾国藩摸了摸自己和诸弟的资质底儿,本来的天分都不是很高,很难称得上高明,但通过不懈努力,可以做到精明。所以一直鞭策勉励自己和诸弟勤奋学习,以好学好问求得学问,求得精明。尤其是澄弟,力劝他切莫做不明而断的事。

  愚民无知,于素所未见未闻之事,辄疑其难于上天。一人告退,百人附和,其实并无真知灼见;假令一人称好,即千人同声称好矣。

  【译文】普通人没有见识,对于平日未见未闻的事情,就怀疑它有如上天一样的困难。若有一个人表示退出,便有一百个人附和,其实并没有真知灼见;假使一个人叫好,就会有一千个人同声叫好。

  【简析】领袖人物站在高明、精明之处制定的方略,普通群众一时不知底细,这时就要正确引导,尤其是正面引导,使大家既不盲目自信,又不畏难自卑。曾国藩不仅自己高明、精明,还要让他的下属也高明、精明,这样,其战斗力或执行力不就大幅提升了吗?

  盖人禀阳刚之气最厚者,其达于事理,必有不可掩之伟论;其见于仪度,必有不可犯之英风。哙①之鸿门披帷拔剑割彘②,与夫霸上还军之请,病中排闼③之谏,皆阳刚之气之所为也,未有无阳刚之气而能大有立于世者。有志之君子,养之无害可耳。

  【注释】①哙:(kuai)? -前189年,姓樊名哙,泗水沛(今属江苏)人,汉王刘邦军中的重要将领,封舞阳侯。②彘:zhi,猪。③排闼:推开门。闼,(ta)门。

  【译文】凡人禀承阳刚的气性最厚实时,他在处理事情上必有不可掩抑的宏伟议论,他在仪表风度上必有不可侵犯的英武风度。樊哙在鸿门宴上披帷拔剑割猪腿,与还军霸上的请求及病中破门规劝高祖,都是阳刚的气性所支配的,没有缺乏阳刚的气性却对世间能有大影响的。作为有志向的君子,培养阳刚的气性是没有害处的。

  【简析】曾国藩盛赞汉营樊哙,表明他内心崇尚阳刚之气,以祖传的这种倔强基因自负。一个生性并不很聪明的人能成为晚清大理学家,一个只能舞笔弄墨的文官能成为湘军大统帅,这种倔强精神是起了重大作用的。

  强字原是美德,余前寄信,亦谓明强二字断不可少。弟强字须从明字做出,然后始终不可屈挠。若全不明白,一味横蛮,待他人析之以至理,证之以后效,又复俯首输服,则前强而后弱,京师所谓瞎闹者也。

  【译文】强字本是美德,我先前信中,也说过明与强两个字绝对不能缺少。

  但强字必须从明字中做出来,然后才能始终不屈服。若完全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味横蛮,等到别人用真正的道理来折服,用日后效应作为证明,这时再俯首认输,变成先强而后弱,京师将这种人称为瞎胡闹。

  【简析】明是强的前提,强应从明出,否则就是横蛮,就是瞎胡闹。明与强一经结合,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

  【译文】至于倔强两个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都必须有这两个字贯注在其中。否则,就会柔靡而一事无成。孟子所说的至刚,孔子所说的贞固,都是从倔强两个字做出来的。

  【简析】倔强不仅是曾国藩的祖传基因,也是儒家的基本义理,二者加之于曾国藩身上,表现得更加淋漓,曾国藩自己也倍加珍爱。今天我们提倡发愤图强、只争朝夕,与儒家贞固、至刚,是一脉相承的。

  集思广益本非易事,要当内持定见而六辔①在手,外广延纳而万流赴壑,乃为尽善。

  【注释】①辔:(pei)驾驶牲口用的缰绳。

  【译文】集思广益,本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重要的是内心要持有定见,套住群马的缰绳要紧握在自己的手里,对外要广为延纳众说,像千万条溪水流向大壑,这样才更有好处。

  【简析】要使集思广益不变成优柔寡断,就要同时内持定见而六辔在手。当年曾国藩投笔从戎而定东南半壁,今天国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都是内持定见并辅以集思广益结出的丰硕之果。

  平实之道

  凡高明者,欲降心抑志,以遽趋于平实,颇不易易。若能事事求精,轻重长短,一丝不差,则渐实矣;能实则渐平矣。

  【译文】凡是高明的人,想压抑他的心志,使他很快走上平实,颇为不易。

  若是事事求得精确,做到轻重长短一丝不差,则渐渐就踏实了;能踏实也就渐渐平稳了。

  【简析】讲功效、明强、平实,都是在讲尽性。曾国藩办湘军兴洋务,在宏观上高明,在微观上精明,论精神倔强,论作风平实,所以能办成,能兴起。

  苟善治民,必见其所居民悦,所去民思;苟善治军,必见其有战则胜,有攻则取。若不以目所共见者为效,而但凭心所悬揣者为高,则将以虚薄为辨而贱名检,以望空为贤而笑勤恪。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曾国祥作品集
曾国藩修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