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升迁就学曾国藩》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9章 湘军,泡沫来了 (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升迁就学曾国藩》 作者:南浦云

第59章 湘军,泡沫来了 (2)

  二十九日,曾国藩再次上奏朝廷,请求把广东提供给他的每月十万两银子的厘金停掉。

  这笔钱,是曾系湘军军饷的主要来源,这笔银子要是断了,那曾国荃的吉字营就一点饷银也拿不到了。

  这个奏折太狠了!停掉这笔银子,等于告诉朝廷,曾国藩已经下了决心要裁撤他的嫡系部队吉字营。

  真心裁撤,绝非装蒜!

  曾国藩上奏请求停发广东厘金,让慈禧他们几位大喜过望。因为裁军可能是骗局,可“停发军饷”这个事儿朝廷能做主。曾国藩现在提出不要军饷,那裁军也就假不了了。

  当然,高兴之余,北京城里这几位也没忘了跟老曾客气客气,下旨说:别呀!你立了这么大功,我这边倒停你的军饷,不合适!这样吧,以后这笔钱七成停发,剩下三成还是每月如数发给你。

  对此,曾国藩的态度非常坚决。

  不要!真的不要!您一两银子也别给我,广东的银子全留给广东省吧。

  见曾国藩是这个态度,慈安、慈禧、恭亲王相视而笑。

  嗯,这个老曾,蛮懂事的。

  要说懂事,曾国藩的“懂事程度”超出了两宫太后的预期。也不等朝廷进一步的指示,自己就下手裁军,迅速把两万五千乡勇打发回家去了。

  当然,这些“恶鬼”乡勇毕竟有功于朝廷,朝廷也不能“亏待”了他们。在裁撤乡勇的时候,把以前拖欠的所有军饷都一次补齐了。同时,恶鬼们抢劫的财物、掳掠的妇女,朝廷也都睁一眼闭一眼,假装没看见,任由他们带回湖南老家。

  于是这些“山民”出身的豺狼们揣着卖命挣的、打仗抢的银子,捆着从金陵城里掳来的女人高高兴兴回老家去了,从此面朝黄土背朝天,重新变成了一群木讷愚昧的土鸡瓦犬。

  唉,这些毫无价值、毫无意义、毫无尊严的生命啊,他们到底是可恨,还是可怜?

  除了这回一次裁撤两万五千人,后来老曾又陆续把吉字营“裁撤”了几次,剩下的部队也都送给别人“养活”去了。

  奇怪,吉字营是曾国藩的嫡系部队,为什么老曾对它这么狠?好像有仇似的。

  这不奇怪,因为曾国藩很不喜欢“吉字营”。

  原因就不必解释了,像吉字营这样一支部队,我想全世界没有一个人会对他们表现出一丝好感。

  曾国藩能对吉字营表示出强烈的厌恶,并毫不犹豫地遗弃了这帮“恶鬼”,说明在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做了这么多残忍的事之后,老曾的内心深处仍然保留着人性。

  裁完吉字营还不算,十月二十二日,曾国藩又上奏:现在江苏没有仗打了,可江西那边还有战斗,所以请求把自己的精锐部队——鲍超的霆军交给江西巡抚沈葆桢指挥,到江西去打仗。另外,既然鲍超去了江西,江西方面要养这支部队,花钱就多了,所以臣请求把江西的那一半厘金还给江西省,让他们拿这笔钱养活霆军吧。

  江西省的一半厘金,是去年曾国藩拼着得罪慈禧太后,用了“撂挑子”的狠招儿硬抢回来的,可现在他主动提出不要了。原本慈禧太后为撂挑子的事儿挺生曾国藩的气,现在气也消了。

  江苏不打仗了,曾国藩就钱也不要了,兵也不要了。看来老曾上次闹脾气并不是为了私利,而是完全出于公心。

  既然如此,原本秋后要算的“账”,干脆也就别算了。

  鲍超是老曾最贴心的亲信大将,霆军的战斗力比吉字营还强,可老曾一句话,把鲍超送给自己的“政敌”沈葆桢了。

  至此,曾国藩已经两手空空,再也不是什么“湘军大帅”了。到第二年奉旨去剿捻军的时候,这个曾经指挥几十万大军的湘军统帅,手里能够调动的湘军部队总共只剩下六千人了。

  3.湘军大帅寻恩仇

  就在曾国藩不遗余力大肆裁撤吉字营的时候,忽然传来一个消息,他最好的朋友左宗棠上奏告他的“刁状”了。

  原来吉字营攻克金陵的时候,洪秀全的儿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李秀成保护着冲出城去。虽然李秀成自己最终没有走脱,可幼天王却顺利逃出了险境。

  对这件事,曾家哥儿俩也隐约知道。

  因为满城里找不到幼天王的影子,曾老九当然要极力追查,结果得到消息,幼天王是跟李秀成一起冲出城的,曾老九赶紧来问李秀成,而李秀成为了掩护幼天王,硬说这孩子已经被湘军的追兵所杀,死在半路上了。

  这时候李秀成正对曾氏兄弟摆出一副“顺从”的架势,问什么说什么,以此引诱曾国藩中计。而李秀成表面上的顺从使得曾氏兄弟相信了他的话,认为幼天王已经死在出逃的路上。

  但这样一来,功劳就没了。

  因为吉字营的兵把幼天王“杀”了,却没“献上”尸体,那“斩杀幼天王”的功劳就没法上报。结果曾国荃脑子一热,居然编了个瞎话,说幼天王在金陵城里“自焚而死”!

  这不是胡闹吗!要不说曾老九这人浑蛋呢……就在曾国荃上报幼天王“自焚”之后不久,在浙江的左宗棠也听到消息,说幼天王已经逃到浙江,先到了广德,又去了湖州,之后可能逃到江西去了。于是左宗棠一边给曾国藩这个两江总督写信,通报此事,同时给朝廷上了奏折,说幼天王跑了。

  一看奏折,慈禧太后不高兴了。

  这就不像话了!不是说幼天王已经“自焚”了吗?怎么又跑到浙江去了!幼天王虽然是个孩子,可他身份特殊,非同小可!这么大的事儿,你曾老九拿着当儿戏啦!

  于是慈禧下旨,让曾国藩对金陵围城不力的责任人严加惩办!办谁?

  当然是办曾老九了。

  到这时候,曾国藩必须咬着牙保护自己的弟弟,否则曾国荃很可能被朝廷一棍子打死!

  于是倔头倔脑的老曾上奏朝廷:吉字营兵力太少,而金陵城太大,所以杀进金陵之后,吉字营人人都在拼命巷战,根本没人把守炸开的城墙缺口,所以没法“惩办责任人”。

  老曾这么说,等于是仗着战功跟朝廷硬抗,瞪着俩眼死不认错,咬着牙根保护自己的亲弟弟。

  紧接着曾国藩又拿左宗棠说事儿,说老左攻克杭州时,十多万太平军突围而去,朝廷倒不去治左宗棠的罪,现在自己这边不过逃掉了几百太平军,朝廷就要严惩责任人……那要是攻克金陵的时候,太平军把金陵城十三个城门一起打开,每个城门都冲出去几百人,连李秀成也跑掉了(而不是被吉字营逮住了),怎么办?

  要是这样,你朝廷打算怎么惩办?是不是要把我们曾家兄弟俩全给收拾喽?

  这道凶巴巴的奏折,还真把慈禧太后这个“小寡妇”给唬住了。后来,朝廷那边也就不再提此事了。

  但曾国藩在官场混了二十多年,经历过数不清的风浪,深知世道险恶,人心难测。现在朝廷对他和曾老九正在猜忌,虽然老曾着急忙慌地裁撤了吉字营,可毕竟裁军的事还没完成,朝廷对他也就不可能完全信任。这次自己为了保护亲弟弟,又跟慈禧太后硬碰硬,慈禧表面上是不吭声了,可心里一定不痛快。幼天王这事日后不“发作”便罢,一旦发作,弄不好就可能变成一场大祸!

  于是曾国藩凭着自己的政治经验作出一项出人意料的决定,也没跟曾国荃商量,就在八月二十七日上了折子,说曾老九得了重病,需要回老家调养,请求朝廷免去他浙江巡抚的差事,让曾国荃回乡“养病”。

  这份奏折不但大出曾老九意料,连北京城里的慈禧他们“那一帮”都觉得惊讶。

  但现在慈禧他们正防着曾氏兄弟,老曾忽然提出让曾国荃解职回乡,正合了这帮人的心意,立刻就准了奏。

  得!曾国荃忽然被自己的亲哥哥给“收拾”得削职为民了。

  这一家伙把曾国荃这个浑蛋小子给气得,差点儿当场就爆炸了!

  几天后,曾国藩离开安庆,把两江总督衙门搬进金陵。

  这会儿曾老九已经被解除了职务,可人还没走。一见大哥进了金陵,他的浑蛋脾气上来了,当天宴会上当着满堂宾客指着鼻子数落曾国藩——你当大哥的就这么对待自己的亲弟弟!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喝完水就往井里撒尿,吃完饭就往锅里扔沙子,病刚治好你就打大夫……连说带骂,连骂带哭,把个曾国藩整得下不来台。

  就在“浑蛋”曾老九骂完大哥之后不几天,九月底,幼天王在江西被沈葆桢帐下的湘军大将席宝田俘获!

  江西巡抚沈葆桢,早就跟曾国藩闹翻了脸,跟仇人似的。

  而沈葆桢和左宗棠的关系一向很好,因为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女婿,而左宗棠早年在林则徐幕府里做过事,所以老左和老沈早就是朋友,一向也处得不错。

  事实上此时的左宗棠和沈葆桢已经结成了朋友兼搭档,后来两个人一起合作了多年,也确实做出了很大一番事业。

  现在沈葆桢逮住了幼天王,无异于左宗棠揪住了曾氏兄弟的小辫子。于是沈葆桢和左宗棠一唱一和,上奏朝廷,请求把幼天王押送北京。一来向朝廷请功领赏,二来要让曾氏兄弟结结实实地出一回洋相。

  真是幸亏呀!就在几天前,曾国荃刚刚被自己的大哥奏请解职了。

  曾国荃又有功劳,又有苦劳,现在又解了职,闲人儿一个,加上他大哥曾国藩那么大的功,那么大的名……你说朝廷还好意思去处分曾老九吗?

  于是慈禧太后下旨:太平天国已经失败,幼天王不过小菜一碟儿,不必押送北京,在江西杀了算了。

  而对曾国荃呢?一句话也没提,把他放过去了。

  亏得曾国藩经验足,下手快,否则要是再晚一个月,让幼天王这件大事砸在曾老九身上,估计这小子后半辈子都爬不起来了。

  做好做歹,曾国藩这边总算摆脱困境了。可回过头来,咱们得问问左宗棠。

  老左!曾国藩跟你可是多年的朋友,当初你落难,要死,是人家上奏保了你,又给你军权,又推荐你当浙江巡抚,前前后后拉了你“三把”,没有曾国藩,能有你的今天吗?可你看你现在这左一下右一下的,干什么呢!做人不能做成这样吧!

  其实左宗棠的所作所为,是有深意的。他这样做是在保护曾国藩,同时也在保护老左自己。

  早年湘军从瓦解到恢复,由弱变强的时候,就有“三大帅”一说,这三大帅就是老曾、老胡、老左。现在胡林翼没了,湘军又出了新“三大帅”,老曾、老左、李鸿章。

  从这么看来,只要一说起湘军,提曾,就带着“左”,提左,就带着“曾”,曾左两个字,那是怎么都分不开了。

  现在正是“狡兔死,走狗烹”的非常时期,曾左两人要是挂在一起,那朝廷肯定会加倍猜忌,这么一来,曾国藩、左宗棠,谁也落不着好!要想两个人都得到朝廷的信任,那就只有一个字儿:掰!

  左宗棠一次一次找曾国藩的碴子,一次次欺负他,指责他,就是在做给朝廷看。

  皇上、太后、恭亲王,你们看见了吧,我跟曾国藩关系处得很僵,已经翻脸啦,以后“湘军三大帅”再也走不到一块儿啦,你们就不必再多心了吧。

  对左宗棠的一番苦心,曾国藩是否了解呢?

  不得而知。

  如果曾国藩明白了,那他以后也就不会再和左宗棠联系了——不然,那不是找着让朝廷怀疑他吗?

  如果曾国藩没弄明白左宗棠的意思,以他那个倔脾气,一旦恨上左宗棠,就再也不会原谅他了。

  也就是说,曾国藩明白也罢,不明白也罢,总之左宗棠替老曾(当然也是替老左自己)做的这步安排,都肯定能达到目的。

  4.找死的王爷

  就在曾国藩在金陵城里拼命裁军的时候,一支以前不太被人重视的力量——捻军,忽然发展壮大起来了。

  捻军的前身“捻党”,早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出现,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各地都有他们的势力。但因为天下没有“大乱”,朝廷力量强,所以捻党只能以小规模分散活动,不能形成气候。

  自从太平天国起义彻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各地的捻党也开始公开活动。尤其是安徽等地,凡是太平军所过之处捻党大兴,集结而成捻军,与清廷抗衡。

  当湘军猛攻金陵的时候,太平军西征军在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率领下回援,可是还没赶回金陵,城池已失。结果这支太平军失去了目标,士气低落,在黑山渡一战几乎全军覆没,扶王陈得才自杀,只剩遵王赖文光和手下的几千人马。

  面对危局,赖文光及时联络了捻军首领张宗禹、任化邦、牛宏升等人,又重新组建起一支新部队,举起反清大旗。

wWw:xiaoshuotxt?netTxt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南浦云作品集
升迁就学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