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升迁就学曾国藩》在线阅读 > 正文 第61章 湘军,泡沫来了 (4)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升迁就学曾国藩》 作者:南浦云

第61章 湘军,泡沫来了 (4)

  想不到这帮八旗兵骄横到了疯狂的程度!败仗都打了,僧格林沁都死了,他们还以为自己“天下无敌”,嚣张跋扈。现在眼看淮军进了长沟集,把部队摆在他们前面,陈国瑞觉得这么一来,将来打仗立的头功要被淮军抢去,一怒之下,带着五百兵丁冲出济宁,进了长沟集见人就杀!

  这不是神经病嘛!好歹大家尊的是一个朝廷,吃的是同一碗饭。不说没抢你的功,就算真抢了,你也不能这么干呀!

  也该着陈国瑞倒霉,这次他碰上的是刘六麻子刘铭传。

  刘铭传,安徽合肥人,从小就是亡命徒,十来岁就杀过人,年轻轻就带着一帮人贩私盐,后来占山为王,名震一方,投靠李鸿章之后,他的部队就一直是淮军的头号精锐,再后来当了台湾巡抚,连法国人都被他打败了!

  就这么一个狠人。现在看陈国瑞欺到他头上了,刘铭传立刻带着淮军冲上来,把陈国瑞的五百人一围,杀了个干干净净!就留下陈国瑞一个人,然后给这小子弄到一个小楼上饿了三天三夜,直把他收拾得抱头大哭,跟刘铭传服了软儿,这才放走。

  从这件事以后,原来僧格林沁的部队见了淮军吓得一个个直尿裤子,再也不敢找碴儿了。可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这支淮军的凶悍程度丝毫不弱于湘军。

  这样的军队,曾国藩这位“超级大元帅”怕也指挥不动。

  6.摔个大跟头

  刘铭传跟陈国瑞死掐了一顿,虽然把陈国瑞给打服了,可是这件事毕竟影响恶劣,曾国藩也不敢再让刘铭传待在济宁了,就让刘铭传带着部队到周口去。

  问题是周口这边是兵家必争之地,位置重要——也就是说,比较危险。

  要是搁以前李鸿章指挥淮军的时候,刘六麻子这个狠家伙总是“越有艰险越向前”。可现在是曾国藩指挥部队,刘铭传觉得打了胜仗名声归老曾,打了败仗黑锅要淮军自己背,不划算,就给李鸿章写信商量这事儿。

  结果李鸿章告诉他两个字:装病。

  接到李鸿章的信,刘铭传咣当一家伙就“病倒”了。他一躺倒,他这支部队自然也就不能调动了。

  这下把老曾气得够戗!倔脾气大发作,写信给李鸿章,话说得挺硬:“咱俩啥关系?我指挥你的部队你还不放心,你说我能让你的手下吃亏吗?就算偶尔责备他们几句,不也是为他们好吗?以后你淮军的一切军事行动,我老曾都要自己做主,你要是有啥意见,可以写信跟我商量(不要阳奉阴违的),你看行不行?”看了这封信,李鸿章哑口无言,赶紧回信说:老师您别生气,以后淮军的事您看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要说曾国藩这一辈子,他确实不怎么玩虚的假的,总是正的、硬的、愣的。

  结果就应了那句话:“脚正不怕鞋歪”,因为他正、硬、愣,所以真跟别人争执的时候,一般人还真就争不过他。

  训完了李鸿章,刘铭传的“病”就好了,前线的淮军部队也“听话”多了。于是曾国藩率领湘、淮军各部队加上八旗残兵败将一起往上围,准备跟捻军见个高低。

  结果曾国藩很快发现,这个仗还是很难打。

  捻军很奇怪,平时不正经打仗,骑着马到处乱跑。而湘军淮军都是用同一个“训练大纲”练出来的,很喜欢“结硬寨,打呆仗”,结果战场上一个又快又滑,一个又硬又呆。捻军一跑,湘淮军都追不上,捻军一回头,就是一场恶战。而人家占着速度优势,打顺了就往死里打,打得不顺扭头又跑……打来打去,曾国藩这边连个像样的胜仗也打不出来。

  同治五年(1866)七月,捻军赖文光部冲过淮军的贾鲁河防线,摆出一副要和张宗禹部会师的架势,曾国藩赶紧调兵防堵贾鲁河一线,和捻军连打恶仗。结果捻军张宗禹、赖文光、牛宏升、任化邦所部最终还是得以会师,在八月十六日突破开封附近的防线,走了。

  这时候朝廷发火了。

  八月二十一日,慈禧太后把御史卢士杰的奏折转给曾国藩,奏折上说:朝廷对曾国藩这么器重,可这老家伙剿“匪”一年了,啥成绩也没有,倒把中原之地闹得民不聊生,根本原因就是他那套“防守运河”的战略计划定错了!

  对这种指责,曾国藩一向是不理的。这个老倔头子只要拿定了主意,肯定坚持到底,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可问题是战场情况仍然很不明朗。湘军淮军和捻军连番恶战,互有胜负,但可以看出,短时间内曾国藩是无法控制战场形势的。

  就在曾国藩剿捻不利、焦头烂额的时候,他们家里那个浑蛋曾老九又出来给他惹事了。

  自从攻下金陵后被曾国藩上奏解除职务,回家养“病”,曾国荃在家里躲了好长时间,也明白了当年曾国藩把他解职的一番苦心。后来曾国藩上阵剿捻,大权在手,曾国荃也得到了重用,被任命为湖北巡抚。于是曾老九就到“老坏蛋”官文手底下做事去了。

  官文这个人,手黑心毒,又贪又暴,起根儿上说,这就是个“坏人”!只有像胡林翼那样曲意奉迎,才能跟他和睦相处。可曾老九也是个又暴又倔的家伙,哪能跟官文处得好?现在这俩人一个总督一个巡抚,都在武昌城里待着,就整天明争暗斗,闹得很不愉快。后来官文干脆奏请朝廷给了曾国荃一个“帮办军务”的头衔,想让他出去打仗,滚出湖北。

  曾国荃当官的日子并不长,人又鲁莽,啥也不懂,弄不清“帮办军务”是个什么职位,就写信问他大哥,老曾就说了:帮办军务是个闲职,狗屁不顶,所以给你这个职位不算什么“恩典”,你不用上折子谢恩。但是也不要因此发脾气闹事,免得给人揪住小辫子……曾国藩这些话还没说完呢,浑蛋曾老九已经闹起来了。

  同治五年九月,曾国荃跟自己的侄子曾纪泽(曾国藩的长子)商量着写了个奏折,参劾官文!

  官文是满族重臣,是个主子!你一个曾国荃上奏参他,参得倒吗?

  奏折到了北京,慈禧太后一看,动起心思来了。

  曾国荃参官文,这是“奴才”在向“主子”挑战,是湘军首领在向朝廷示威!

  看来这帮湘军将领是欠收拾了。

  于是慈禧太后下决心好好整整这帮湘军头子们。

  但在整湘军这帮人之前,慈禧还是决定先安抚一下曾氏兄弟,就不阴不阳地下了道圣旨,把官文从湖广总督任上“调离”了。

  这样从表面上看,朝廷是给足了曾老九“面子”。

  紧接着,朝廷开始对曾国藩一骂再骂,御史们闲来无事,也都群起指责,专门找曾国藩的晦气。不久,湘军大佬陕甘总督杨岳斌(载福)、陕西巡抚刘蓉、广东巡抚郭嵩焘一个接一个被解除了职务,没几天,浑蛋曾老九也被解除了湖北巡抚之职。

  紧接着,已经在河北干了好几年的直隶总督刘长佑也被解职,而继刘长佑执掌直隶总督一职的,正是“老坏蛋”官文!

  直隶总督是“总督”之首,官文从湖广总督调任直隶总督,其实是升官了。

  到这时候,曾国藩终于明白朝廷的意思了……十月十三日,湘军、淮军都传来了“小胜”的消息。曾国藩就借机上奏,在大谈了一通部队调遣、人事安排之后,告诉慈禧太后,自己病了,而且是慢性病,短时间可能治不好,想请朝廷撤销他的官职和爵位,把他调走——退休也行。

  很快,圣旨来了,把老曾臭骂一顿!

  局势都这样了,你还不赶紧想办法好好打几个胜仗,还在这儿说什么调走!你走了,以后打败仗的责任谁负!

  一看圣旨,把曾国藩吓出一身冷汗——难道自己这次猜错了?

  结果事实证明曾国藩根本没猜错。就在慈禧太后下旨装模作样把他大骂一顿之后,很快又来了圣旨,命令曾国藩放下前线的事务,进京陛见。

  啥意思呢?

  要让老曾“退休”。

  这也就是曾国藩一直在猜想的:狡兔死走狗烹,太平天国没了,朝廷也就不要他曾国藩了……到了这种时候,曾国藩早已无话可说,只有去北京见皇上,见慈禧,得一批赏赐,听几句好话儿,然后解除职务,回家养老。

  就在曾国藩的“政治生命”已经到头,准备回家养老的时候,他的好学生——两江总督李鸿章站了出来,在最困难的时候拉了老师一把。

  这时候在前线跟捻军作战的主力是淮军,原本就是李鸿章的人。当年让曾国藩去前线指挥,是朝廷故意安排的,现在曾国藩走了,当然,李鸿章顺理成章地被派往前线指挥淮军。

  李鸿章一走,两江总督的职位就空出来了。这可是曾国藩坐了多年的位子呀。

  这个时候,如果李鸿章不吭声,那两江总督的职位给谁都有可能,就是不会给曾国藩。但李鸿章“吭声”了:两江离不开曾大帅!如果曾国藩不回两江总督任上,那前线湘军、淮军的粮饷肯定不能保证。没粮饷怎么打胜仗?

  太后,没有我的老恩师坐镇两江,剿捻这个事儿恐怕要拖很久哦……眼下慈禧太后要仰仗李鸿章和他的淮军呢,所以李鸿章说话是有分量的。

  见李鸿章开了口,曾国藩又惊又喜,自己也写了奏折,说:李鸿章说得有道理,我以前剿太平军的时候,多年没有成绩,后来当了两江总督,四年就成了大功。可见督抚实权对前线作战的部队是很重要的。现在前线每个月需要饷银四十万两,我愿意去江南帮着筹饷,至于让我当两江总督还是江苏巡抚,这我倒不在乎。

  当然啦,以曾国藩的声望地位,让他当“江苏巡抚”?那肯定不妥。只有总督一职才适合他。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慈禧太后终于决定:再把这头老倔牛使唤几天吧。

  于是曾国藩扔下前线的烂摊子,又担任他的两江总督去了。

  在剿捻一年多的时间里,曾国藩先后被朝廷骂了七顿,被御史言官参了五道,也真是够倒霉的了。

  按说老曾又有功,又懂事,慈禧太后没必要这么整治他吧,这是咋回事呢?

  时局变了,朝政变了,曾国藩的地位也变了。

  慈安、慈禧、恭亲王三人上台后,渡过了危机,控制了朝野,他们三个自己也发生了内斗。慈安一贯以静制动,稳守中宫,闲话不说,闲事不管,而慈禧却借机会狠狠打击了恭亲王,免去了他“议政王”的头衔儿。从此,恭亲王再也不能和两宫太后比肩了。

  而通过这次政治斗争,“两宫”之中以西太后慈禧为主的局面也基本确立了。

  这时候慈禧太后就开始进行下一个步骤:为自己和她那皇帝儿子培养一批亲信大臣。这批亲信大臣的名单上有左宗棠,有李鸿章,却没有曾国藩。

  左宗棠是个能人,本事特别大,对朝廷特别忠,而且出身很低——他本人连个举人都没考中过。像这样的臣子慈禧愿意用,因为他老实。

  李鸿章也是个大能人,而且年轻,这年才四十三岁,资历也比较浅:翰林出身,在安徽办团练失败投奔曾国藩,没立多少军功,被曾国藩以“人情关系”保举为江苏巡抚。在巡抚任上也不过才干了三年,打败了太平天国,直接就升了总督。

  能力出众,年富力强,资历不深,这样的人慈禧也喜欢用。

  可曾国藩跟他们不一样。

  从道光年间官拜从二品侍郎算起,曾国藩已经是个三朝老臣了。资历太老,立的功劳太大,人又太倔,对这样的臣子,慈禧太后打心眼儿里不喜欢,因为这样的臣子不好驾驭。

  所以慈禧就想让曾国藩赶紧“下去”,最好是提前退休,回家养着去吧。

  于是慈禧太后开始一而再再而三地挫折曾国藩,打击他,让他难受,让他待不住,意思就是想把这个老头子赶走。

  这一回要不是李鸿章出头替自己的老师说话,曾国藩就真的“被退休”了。但对老曾来说,以“败军之帅”的身份灰溜溜地回任两江总督,已经够他丢脸的了。

  不过话说回来,慈禧太后“修理”的不仅仅是曾国藩一个人,对准备重用的李鸿章,她也照样狠狠修理了一顿。

  因为李鸿章功劳也很大,实力更是强,手里握着精锐的淮军。虽然李鸿章没有造反的心,慈禧也信任他,可是像慈禧这样一个守着独生儿子的年轻寡妇,她最害怕的就是朝廷里的权臣欺负他们孤儿寡母,所以对李鸿章,用是可以用,但用他之前也要先收拾几顿,把他的“傲气”(不管李鸿章傲不傲,先假设他有傲气)打下去再说。

  于是在后面的“剿捻”战斗中,李鸿章也被慈禧坑得够戗。

w w w. xiao shuotxt. n 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南浦云作品集
升迁就学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