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曾国藩大智慧》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2章 曾国藩大智慧2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曾国藩大智慧》 作者:任宪宝

第22章 曾国藩大智慧21

  所以说,解决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和。左宗棠讲,“家庭之间,以和顺为贵”。这个和,就是看你是否尊重他人的独立性,是否理解并宽容他人的性格、兴趣和观念。这个和,不是说你应在矛盾产生时才讲,而是在你平常的生活中就自然而然地这样做。

  夫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是最核心的关系,这种关系处理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家庭的其他关系,夫妻不和睦,往往导致婆媳不和,父子反目。那么该如何对待夫妻关系呢?当然你首先得爱她、关心她、体贴她,不要计较她的爱,爱情是最脆弱的,你越计较,爱情就越稀少;在家庭中,你创造的爱越多,你获得的爱也将愈多;你越吝啬你的爱,你获得的爱就越少。

  其次,在矛盾产生后,应该冷静,尽量减少过激行为的发生,不要动不动就喊离婚。在世界上,谁怕谁呀!当然这也可能是愤极之辞,正因为如此,它才最刺痛人心。有人离婚,不是不爱对方,甚至她找不到他以外的更爱的人,但由于出言伤人,酿成苦果。他呢?也应反省自己,即使道理在自己一边,也不妨给她一个台阶,也许她就因为你有这等气量而更加爱你。

  还有一个小办法,但很灵,那就是当天的矛盾当天解决。荀子讲,无宿问,说的是学习碰到疑难,当天解决,不要过夜。解决夫妻矛盾这个办法也很好,有什么纠纷,当天解决,不要等它过夜。有人喜欢打“冷战”,耗它十天半月,然而问题并没有解决,一有新矛盾,旧的问题就会风助火势,激化矛盾。

  有人生活了一辈子,也找到了一些适合他们的解决方式,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应以“和为贵”。3虚怀若谷,恪尽职守

  原文

  为治首务爱民,爱民必先察吏,察吏要在知人,知人必慎于听言。魏叔子以孟子所言“仁术”,“术”字最有道理。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即“术”字之解也。又言蹈道则为君子,违之则为小人。观人当就行事上勘察,不在虚声与言论;当以精己识为先,访人言为后。

  译文

  从事政务,首先在于爱民,爱护人民必须先督察官吏,察访官吏要点在于知人,而知人必须慎于听取言论。魏叔子认为孟子所说“仁术”中,“术”字最有道理,耐人寻味。喜爱一个人却能知晓他的短处,厌恶一个人却可以看见他的长处,就是“术”最好的解释。又说遵行大道、顺应时势的就是君子;违反大道、只谋私利的就是小人。观察一个人应当从他具体行为上去勘察,不在于虚假的名声和浮夸的言论。应当以提高自己的识见能力为先,访察别人的言论在后。

  原文

  古人修身治人之道,不外乎勤、大、谦。勤若文王之不遑,大若舜禹之不与,谦若汉文之不胜,而“勤谦”二字,尤为彻始彻终、须臾不可离之道。勤所以儆惰也,谦所以儆傲也,能勤且谦,则大字在其中矣。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勤”字;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谦”字。吾将守此二字以终身,傥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者乎!

  译文

  古人修身治国的方法,不外乎“勤于政事、胸怀广大、谦虚谨慎”几点。勤于政事如同文王那样,胸怀宽大如同舜禹那样,谦虚谨慎如同汉文帝那样。而勤于政事、谦虚谨慎两点,更要从始至终地贯彻到底,一刻也不能背离。勤于政事可以使懒惰的习气警醒,谦和谨慎可以警惕骄傲情绪滋生。能够勤劳、谦和,那么胸怀宽广自然在其中了。古往今来,圣贤豪杰,哪怕奸雄,只要想自立于世,不外乎也是一个“勤”字。能够通晓千古的真理大道的,不外乎一个“谦”字。我将终身遵守这两个字来行事,就是所说的“早晨听到了人间至理真谛,晚上死了也值得了”呀!

  原文

  国藩从宦有年,饱阅京洛风尘。达官贵人,优容养望,与在下者软熟和同之象,盖已稔知之,而惯常之积不能平,乃变而为慷慨激烈、斩爽肮脏之一途,思欲稍易三四十年来不白不黑、不痛不痒、牢不可破之习,而矫枉过正,或不免流于意气之偏,以是屡蹈愆尤,丛讥取戾,而仁人君子固不当责以庸之道,且当怜其有所激而矫之之苦衷也。诸事棘手、焦灼之际,未尝不思遁入眼闭箱子之中,昂然甘寝,万事不视,或比今日人世差觉快乐。乃焦灼愈甚,公事愈烦,而长夜快乐之期杳无音信。且又晋阶端揆,责任愈重,指摘愈多。人以极品为荣,吾今实以为苦懊之境。然时势所处,万不能置事身外,亦惟有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而已。

  译文

  我踏入仕途已有好些年了,看够了京城的境况风气。那些达官贵人、显要人物,特意显示出从容宽宏的气派来提高声望,对待部下姑息纵容,一团和气,这种现象我久已知道并熟悉。但自己多年养成的惯常禀性,不仅没因此磨平,反而越发变得慷慨激烈。惩治迂腐恶象这一途径,心里本想改变一下社会三四十年来形成的不白不黑、不痛不痒、牢不可破的坏风气。不过,纠正偏差难免超过应有的限度,有时更不免出现意气用事的偏颇,因此经常招致深重怨恨,被一些人讥讽而自取其罪。然而,真正有道德的君子本不应责备他人没恪守中庸之道,还理当同情体谅他被激发而起来纠正恶俗的苦衷啊!许多事都难办、焦灼万分的时候,没有不想着干脆眼一闭,睡到棺材里躲避算了。舒舒服服地休息,什么事也不管,也许比今日活在人世间更快活。于是变焦虑的愈多,公事越繁乱,而快乐死期却杳无音信。况且又晋升为大学士,责任更重,被人指责评议的地方也越多,别人以官至极品为荣耀,我现在真把它当作痛苦,懊恼的境况,但处在这种形势之下,又万万不能置身事外,也只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罢了。

  曾氏体悟

  勤敬之于政务,首要的是治民;而治民的第一要义是爱民。做官的人,首先需要有政见或者施政纲领,那是对整个时局的看法,对自己所领导的部门基本构想和设计;这见解或者从历史中来,或者从经验中来,或者从部属中来,但不能没有见解。官越大就越需要有见解,那是他的行为守则、思维准则和施政原则。

  早在曾国藩做京官的时候,对于内忧外患纷陈迭至的原因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困惑不解中他涉猎了魏源的《皇朝经世文编》、《圣武记》,以及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著作,自然地把对西方的了解和中国的现实联系起来。曾国藩从中寓悟到,必须经历一个自上而下的大改革,才能使江河日下的清王朝振作起来,以重新恢复到康乾时代的太平盛世。改革的切入点应是整顿吏治,改变全国官场风气,以应时变。为此,他先后上呈《应诏陈言疏》、《备陈民间疾苦疏》、《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痛陈对统治危机的忧虑,阐述吏治弊病的极度严重,尖锐地指出:现在官场“大率以畏葸为慎,以柔靡为恭”。京官办事的通病有两种:退缩与琐屑。

  曾国藩认为,理想而又称职的政治家应具有以下品格:

  一是责任。就责任方面而言:无论为人君,为督抚,为州县之官,均负领导社会,转移风气,培养人才之责任,这在曾国藩的“应诏陈言疏”中固可知之,于其所作之“原才篇”中更可知之。他尝致官文书云:“弟与阁下均居崇高之地,总以维持风气为先务。”亦足见曾国藩理想中之政治家当负有维持风气之责任。

  二是道德。就道德方面言:欲领导社会,转移风气,必当律己以严,以身作则。此于曾国藩之“应诏陈言疏”中既可知之,于其所作之“原才篇”中更可知之,其复李希庵函云:“今天下大乱,人人皆怀苟且之心,出范围之外,无过而问者焉。吾辈当自立准绳,自为守之,共约同志者共守之,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耳!”足见曾国藩理想中的政治家应当具备律己以严的道德。

  三是才具。就才具方面而言:既抱淑世之心,当有用世之具。“才须学,学须识”,曾国藩既称述武侯之言,“取人为善,与人为善”,曾国藩复乐道孟子之语。盖舍多学而识,无以成其才;舍集民广益,无以长其智。既无用世之才具,空抱救世之热忱,于事终无所济。曾国藩生平虽好以德取人,亦兼顾才识。如复左宗棠函云:“尊论人才惟好利没干两种不可用,鄙意好利中尚有偏裨之才,惟没干者,决当摒斥。”而“原才篇”亦云:“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故曾国藩理想中之政治家当有用世之才具。

  四是态度。就态度方面而言:于曾国藩所谓“广收,慎用,勤教,严绳”,已可知其大概。盖自古官箴,为清慎勤;曾国藩亦尝以此自勉,并曾作三字箴。其清字箴曰:名利两淡,寡欲清心,一介不苟,鬼伏神钦。慎字箴曰:战战兢兢,死而后已,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勤字箴曰:手眼俱到,力求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继日。

  曾国藩的勤敬精神在他治军方面有深刻的体现。曾国藩十分重视湘军的纪律教育,力争以湘军形象改变老百姓心目中“兵不如匪”的看法。曾国藩说:“担心民心一旦失去,不可挽回,誓欲练成一旅,秋毫无犯,以挽民心而堵塞民口,每逢三八操演,集诸勇而教之,反复开说至千百语,但令其无扰百姓。自四月以后,间令塔将传唤营官,一同操演,亦不过令弁委前来,听我教语……国藩之为此,盖欲感动一二,希望其不扰百姓,以雪兵勇不如贼匪之耻,而稍变武弁漫无纪律之态。”目的在于,要在精神上唤起兵勇的自觉,以对抗太平军。曾国藩苦口婆心,开诚布公,劝导士兵严守纪律,爱护百姓。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任宪宝作品集
曾国藩大智慧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睡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