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4章 免费时代(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作者:周鸿祎

第14章 免费时代(3)

  硬件免费之后,如同免费的软件一样,不再是一个价值链里唯一的一环,而是变成了第一环,变成了厂商和用户之间交互的窗口,变成了厂商与用户沟通的桥梁。用户用了我的冰箱、开了我的车、看了我的电视之后,我们还能不断地给他提供其他的服务来赚钱。

  硬件免费,我认为不会立马发生,但在下一个5年会看到这个趋势。今天,在互联网上凡是懂得免费之道的企业,都会比较容易在这次新的浪潮中弯道超车。

  什么是互联网化?

  有一年,我面试一个应聘的副总,是从一家传统产业里来的。到最后,我问他有什么问题需要问我的。他问:你们360为什么做免费?为什么要让别人不赚钱呢?这句话把我给问住了,这说明传统行业内的很多人对免费还没有一个好的认识,认为免费就是打价格战,就是搅乱市场。

  实际上,在互联网上免费是常用的策略。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在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上,微软原来一套要收20美元,谷歌把手机操作系统免费了,还开源了,那是不是违反了反倾销法?今天有很多公司在做智能手机,在做硬件,但如果你不能从互联网的思路来看免费,那么第一关你就过不了。如果你对互联网的模式都不了解,那怎么还谈得上创新?很多传统企业看互联网,觉得互联网是一种销售渠道,互联网营销就是炒作,潜意识里只是把互联网当作“器”来用,这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

  所以,虽然很多企业在讲转型互联网,但什么是互联网化,他们根本不理解。在我看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内,硬件的互联网化分为以下“四化”。

  第一是商业模式互联网化。《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早就预言说,未来的硬件一定是免费的。当然,达到硬件免费需要一个过程,在中国更是如此。但硬件价格降低,向零利润方向发展,至少在美国这样的互联网发达国家已经成为趋势。虽然移动终端的利润趋近于零,但通过内置的各种增值服务,同样可以建立起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

  第二是产品体验互联网化。过去的手机主要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的,内置的游戏也非常简单。但现在,智能手机就是一部小电脑,用户频繁地下载软件,而且软件也像在个人电脑上一样很快地进行更新。因此,智能手机像个人电脑一样,越来越注重用户体验。与硬件厂商相比,互联网公司能更好地把握用户对产品体验的需求。

  第三是市场推广的互联网化。传统的手机推广方式通过卖点策划和大量的广告投放,达到吸引用户、接触用户的目的。现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产品的推广要基于好的产品体验,依靠口碑进行推广传播。作为新媒体,互联网的SNS特点打乱了传统广告对人群的划分方式,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推广方式。

  第四是产品销售的互联网化。互联网既是媒体传播平台,也是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是扁平化的销售模式,压缩了中间渠道的沉淀成本。

  我举一个智能设备互联网化的例子。现在平板电脑非常热,做个人电脑的传统巨头都纷纷进入这个市场,但是它们无论怎么做平板电脑,都赚不到钱。为什么?因为在传统的个人电脑商业模式里,这些个人电脑巨头是通过卖电脑赚钱,微软是靠卖操作系统赚钱。但是,到了互联网世界里,一切都变样了,横空出现了一个亚马逊,出现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因为亚马逊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它不是靠卖平板电脑赚钱,对亚马逊来说,平板电脑只是一个入口,是一个互联网企业和用户之间交流的窗口,是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承载平台。只要用户使用了亚马逊的平板电脑,亚马逊就通过平板电脑把用户给锁定了。用户可以用平板电脑在亚马逊上买东西,亚马逊即使不靠卖平板电脑赚钱,一年算下来光靠卖东西也能挣很多钱。当然,目前亚马逊也没做到硬件完全免费,不过这是未来的趋势。如果每台平板电脑让亚马逊亏50美元,但锁定一个用户能让亚马逊一年挣回100美元,我认为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免费”,只要是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卖。这样一来,其他的厂商根本没有办法跟它竞争,因为其他的厂商必须要靠卖硬件赚的利润,亚马逊全都免去。而且,亚马逊服务还很全面,有软件商店、音乐下载、视频仓库,对于硬件厂商来说,建立这一套价值链很难。今天,不管硬件还是软件,免费都是互联网里很重要的一种力量。

  免费是一种颠覆性的力量

  免费的本质是什么?是对商业模式的颠覆。马云最早搞电子商务,宣布淘宝免费开店,而他的竞争对手eBay是要收开店费的。既然淘宝免费开店,在eBay上的卖家都觉得不开白不开,不管淘宝有没有流量,也愿意把店在淘宝上复制一家。最后,淘宝通过免费汇聚了大量的卖家,有了卖家就有了买家。最初宣布免费的时候,我想马云未必想清楚了怎么靠免费来赚钱。本来他想收费,但腾讯的拍拍网虎视眈眈地准备抢淘宝的卖家,所以他三年免费之后,不得不说继续免费,永远免费。最后,当中国几乎所有的商家都到淘宝上开店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现象?你搜一种卫生纸,都会出来1万个结果。你免费开店没问题,但你如果在搜索结果里要排在前面,那就要交增值服务费。淘宝今天也成为中国最挣钱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实际上通过免费的模式创造了一种新的收入模式。如果淘宝不免费,我相信它既无法战胜eBay,也发展不出这样的收入模式。

  因为eBay是收交易费的,因此特别担心买家和卖家共谋,严格规定卖家不许留自己的手机,不许留信箱地址。而中国人的购物习惯是不直接交流就没有安全感,但直接交流的话淘宝收不到交易费,于是淘宝就把交易费也免了,买家卖家联系越多越好,还做了一个淘宝旺旺的聊天工具来撮合交易。这样,淘宝又有了一个即时通信工具。

  既然全都免费了,那就好事做到底。淘宝提供了一个方便交易的支付手段,为了解决信用的问题,支付宝又创造性提出,比如可以买家拿到货再通知付款,所以回过头支付宝又促进了淘宝的交易。以马后炮的角度来看,淘宝又高瞻远瞩,成功布局了互联网金融。

  免费具有一种颠覆性的力量,它会破坏传统的商业模式,同时又建立新的价值体系。当年,我带领360进入互联网安全领域的时候,我们都是一帮不懂安全的人。我们就像蛮牛冲进了瓷器店,或者说乱拳打死老师傅,不懂安全软件市场的游戏规则,觉得杀毒软件是每个人都需要的,那么多的木马病毒、欺诈网站,大家还要花钱交保护费,这肯定不对,应该免费干。

  确实,当时免费后,我们也是在探索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我当时高瞻远瞩,想清楚了以后的商业模式吗?实话说,当时我们也不清楚,就觉得免费可能是比较容易吸引用户的方式。有的时候你跟用户讲自己的技术好,用户听不懂。你跟用户讲自己的产品好,但用户不试用的话,怎么知道你的产品好?于是,我们就决定永久免费,终身免费。

  今天,这些杀毒厂商终于明白过来免费安全是大势所趋。当年那些没有跟进的厂商,基本上都歇菜了。跟过来的厂商虽然还不断骂我们,但他们的所有模式都跟着360学。免费之后,整个市场的规模比原来扩大了100倍,也终于有实力与国外的安全公司相抗衡了。

  互联网的转型与跨界

  很多人问我一个问题:免费之后怎么办?我的回答是,一定要延长自己的价值链。打比方说,你卖手机都不赚钱了,那你一定要在手机里留下赚钱的东西。比如,如果你想通过手机里的游戏赚钱,那你要把自己定位成游戏运营商,而不再是一个手机销售商。再以360为例,如果360只做杀毒软件,那把免费杀毒做得再好,商业模式都是不完整的,所以360就在浏览器基础上做搜索、做游戏,进入到搜索领域和游戏领域,360就必须要懂搜索,懂游戏运营。

  最近互联网特别流行跨界,看起来很时髦,其实都是被逼的。过去大家都是自己卖自己的东西,所以不需要跨界。比如,以前电视机厂商竞争,无非是比屏幕大小,比清晰度,比价格,虽然时时有价格战,但终究不会跌破成本卖电视。但一帮做互联网的人闯进来,他们不把卖电视机当作一门生意,而是把电视机往零利润,甚至往亏本里卖。那怎么赚钱?他们把电视机很便宜地卖给用户,然后每年收几百元给用户提供丰富的影视节目。换句话说,他们很便宜地卖电视机,是为了汇聚用户群,在此基础上依靠收费服务赚钱,而电视机成了他们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接口。像传统的电视机厂商要与他们竞争,在电视机价格上肯定干不过,只能与他们比拼整合影视资源的能力,这就逼迫传统厂商去转型、去跨界。

  传统厂商向互联网转型,最容易忽视用户体验。传统厂商做生意,都是一锤子买卖,通过策划卖点、投放广告、渠道推广等,不管怎么吹嘘,都是把货卖出去,把钱收回来,之后再也不愿意跟用户打交道了,因为用户一来不是换货退货,就是要修理,都是要增加成本的。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你把产品卖给用户,你跟用户之间的关系才刚刚开始。因为产品本身不赚钱,甚至亏损,所以你得靠互联网服务赚钱。这个时候,你会希望用户最好天天泡在你的产品上,用你的服务越多,你的收入就越多。如果你的用户体验不好,他们就会很快流失到别人那里去。这时,你会发现用户体验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但是,怎么才能实现跨界、成功转型呢?难度还是挺大的,成功案例真的也不多,但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内部培养容忍失败、鼓励创新的文化。公司应该建立一种机制,把公司的年轻人、中下层变成创新的主体。比如,公司的客服人员每天都在跟用户打交道,他们比公司其他人更早、更多地知道用户在抱怨什么,所以应该鼓励他们成为改进产品体验的创新源泉。我不赞成企业大张旗鼓地搞创新,非要巨额投入资金,非要设立创新研究院,非要做一个整套的创新战略。我觉得休克式疗法的创新很难成功,我主张把创新从神坛上拉下来,从一些细微点上进行持续创新,这样反而更有效。

  第二,通过合作培育突变的基因,短时间内获取不具备的能力。转型就像从一个基因的物种向另一个基因的物种进化,最后能从水里的变成岸上的非常稀少。我觉得要想跨界,合作非常必要。合作就像外部来了一个刺激,会导致基因突变,让自己短时间内获得不具备的能力。否则,靠自己的摸索,像自然界中漫长的进化一样,可能要十年二十年也不见得懂互联网。所以,通过与互联网公司杂交,生出一个怪胎,这个怪胎有传统厂商的基因,又有互联网公司的基因,它可能会通过碰撞、矛盾、妥协,让企业获取之前并不具备的能力,让转型的路走得更通畅。

  为什么我不看好智能手表?

  最近有一个趋势很热,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可穿戴设备”。谷歌推出了谷歌眼镜,现在苹果又要出手表,一下子弄得整个行业都很激动。于是,大家都在说,可穿戴设备是一个新的趋势,是一个新的潮流,是行业发展的未来。

  你说可穿戴设备是不是机会?用正确的废话来讲,它一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我们可以看到,最早的上网设备从个人电脑到平板电脑到手机,都是智能设备,都能够和互联网、云端的数据发生交互,越来越多的设备将互联在一起,互联网将无处不在,这一定是未来的趋势。

  但是,即使这是趋势,这里面一定就有你的机会吗?我看到很多公司在可穿戴设备上存在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价格。在美国,一个东西卖99美元,这是一个挺便宜的价格。但是,换算成人民币,这就是600元,在中国就不是一个便宜的价格。在中国要做一种可穿戴的智能设备,必须满足中国最广大的草根用户的实际需求,价格必须是他们能接受的。

  今天不少公司模仿苹果要做手表,我给的建议都很直接。今天很多男人戴表不是看时间,更多是为了彰显身份,或者当作一种装饰品,或者追赶一种潮流。所以,现在手表只剩下一个功能,就是潮流。但是,实话说,中国的企业不管大小,不管是不是高科技企业,都不具备制造时尚的元素,不具备引领潮流的能力。你不可能做出一款手表来,就达到百达翡丽的高度,也不可能像苹果一样引领潮流。

  中国企业做手表,一定是功能导向的,不管什么东西,觉得好就往里头加,短信、日历、天气预报、微博、微信什么的,肯定都少不了。但你手表的盘面很小,电池的续航能力又不够,想在手表上查看个什么东西,还不如从兜里掏出手机直接用更方便。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便利性上,手表都不如手机更具有竞争力。所以,我觉得,智能手表除了戴着装酷,没有太多作用。

  再说,今天的手机已经不再把打电话作为最主要的功能了,而是娱乐的功能,是玩游戏的设备,是上网的设备。大家都有体会,当你看惯了5寸的大屏幕,再让你看一个4寸的小屏幕,它就是土豪金,你也不会想买。所以,有些可穿戴设备看起来是机遇,但对于中国公司来说实际上是陷阱。它会让你花很多的精力和金钱,但是消费者不会为它埋单。所以,中国企业做可穿戴设备,首先要问自己到底解决了用户的什么问题,用户凭什么买你的产品。

  第二个误区,有些小公司做一款智能硬件,认为增加了功能,就增加了附加值,就可以谋取高额利润了。错了,今天互联网带来的最大颠覆,就是在未来5年,它会改变硬件的整个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前文说过,硬件走向零利润甚至免费的趋势,早被凯文·凯利预言了。他在《技术想要免费》的文章里说:“在未来(至少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所制造的一切几乎都将免费,包括冰箱、滑雪板、激光投影机、服装等等。实现的前提,是这些东西融合在网络节点中,成为网络服务的载体。”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周鸿祎作品集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