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锦州之恋》在线阅读 > 正文 F章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锦州之恋》 作者:邢军纪

F章

一份紧急情报・富民强市大讨论・谁说不管就是市场经济・六去凌海

  1994年1月24日,《辽宁日报》第一版刊登一篇文章,题目叫《朝阳三喜》。这三喜是:

  人均收入超全国平均线;首次实现粮食自给有余;提前两年达到"八五"目标。朝阳--辽西地区一个经济落后,被列为全国十大贫困地区之一的城市,近两年打了翻身仗。1993年,朝阳市农村人均收入实现903元,比全国平均农村人均收入的860元高出43元,率先把全国十大贫困地区的帽子甩进了渤海湾。它的粮食总产达到12.3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32%,比历史最高的11亿公斤还高出11%,全市农民人均占有粮食500公斤。1993年,朝阳市生产总值由1992年的44.17亿元增加到6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增加到113.7亿元,提前两年完成了"八五"计划指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均居全省前例。

  朝阳,在辽西5市中,一直是挺不起腰杆的小弟弟,在老大哥锦州市面前,总是个穷亲戚的形象。多少年过去了,人们并未把它当回事,年复一年,它都在那里瑟缩着,没有大的作为。

  可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两年功夫,它就突然跃起,给人一个精彩的亮相,甩掉了贫困帽子,轻轻松松,谈笑间换了天地。

  张鸣岐特意把这张报纸剪了下来。这是一份紧急情报。一纸动员书。

  在市常委会上,张鸣岐说,这几年,锦州改革开放的成绩不小,但总的来说,步子迈得不算太大,和省内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是明显的。目前,这差距是越来越大,和落后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小,追兵越来越近。我们锦州的日子不好过呵。锦州占有天时地利之便,自然资源丰富,历史上是有名的富庶之乡,为什么落到这份田地?我们为什么"有优无势?"

  张鸣岐的诘问在锦州的天空上掠过一道闪电,使锦州开始警觉。

  锦州开始处于一种超常的气氛之中。

  在一家企业,张鸣岐动情地说,有一次我从外地回来,打电话让人去接,一出火车站,看见一大溜小汽车,连公安局的警车也开来了,我的心一下子沉下来了,我感到难过。这就是锦州,这就是中国。一个小小的市委书记,就这样兴师动众,至于吗?为什么大家的注意力和兴奋点都集中在这方面,不去考虑考虑我们锦州?很显然,去接的各单位领导心情各异,很复杂。我认为,错不在下边,而在萧墙之内,也就是在于我们领导。领导喜欢什么,提倡什么,下边就干什么。那一次,我发了火。坐在车里看到锦州围观车队的老百姓,我觉得像坐在针毡上,难受哇,觉得对不起锦州的老百姓。锦州搞成这个样子,你风光什么?威风什么?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车队去接我了。

  张鸣岐对市委办公室的干部说,从材料上看,从字面上看,咱们锦州市人均收入要比朝阳高出许多,但是,我不相信。长期以来,我们搞虚的、假的,所以我主张要想知道群众的收入情况,得去看群众的饭碗。咱锦州为什么上不去,也得亲自下去调查研究一番,看看到底为什么?

  锦州被一道闪电击中了。

  锦州没有雨季。它处于长期的沉闷干旱之中。人们都引颈仰天,觉得要有一场好雨要下。进行一番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张鸣岐说话了--

  1994年2月1日,张呜岐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说:

  锦州为什么"有优无势",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思想解放的力度不够。"一左二旧"等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仍是本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改变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小农思想,形成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我们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被击中的锦州开始引颈长啸。锦州开始感到危机--

  《锦州日报》记者陈素月写了一篇《甲戌夏的主题:破"茧"》,最能代表锦州人的心情:

  甲戌年把"荣"和"乱"两个字紧紧系在一起,无遮无掩地摊露在暑季。

  栉比的店铺、纷繁的招牌、拥塞的摊点、挤挤挨挨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简直要把锦州城胀破;就业、医疗、住房、物价......难题一个接着一个,个个较劲叫真,烫手灼人,也简直要把人心撑破。

  老天爷偏偏火上浇油,早早地就烤着,烘着,下雨前又憋着、闷着,好像存心要让人体昧体味旧态饱和的滋味,从而从中悟出点什么。

  是该悟出点东西来,是时候了。

  一个十分珍贵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正大步向这块土地走来,而这里的许多人却对此尚无清醒的知觉。

  前不久某报载:今年1月以来,京城五星级大饭店的总统套房出租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还不时发生排队等房现象。据资深的饭店经理介绍,这是从未有过的现象。下塌总统套房宾客的70一80%都是世界著名企业界人士......中国大饭店的两套总统套号就接待了21位外国企业家,比去年同期增长62%,香格里拉饭店730个房间接待了3300位商务客人,其中1/3是世界大公司的老板和他们的随行人员,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7%......

  这意味着什么?

  西方的"黄金潮"正汹涌而来,不光是冲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更是冲着一个新目标--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地图上明明白白标识着辽宁、河北、山东、北京、天津五省(市)。而迄今下达的宣传径,却清清楚楚地统称七省(市、区),外加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据说,后二老县硬.

  与"挤"字枢呼应的,是自上而下紧锣密鼓的"抢"字--为10月在北京举办的"环渤海地区中外经济技术合作招商洽谈会"作最充分的准备。

  国际舆论一致认定,以这一重大举措为标志的中国第三次开放浪潮,将以更诱人的利润,更壮阔的前景,吸引全球大批的资金和技术滚滚而来......

  能涌入锦州多少?

  日程表在锦州也已排出:继前些时送走中央"环渤海世纪行"记者团的主要撰稿人,又将陆续接待中央及省的4个中外记者采访团、中央电视台及各省电视台联合采访团;紧接着,是国际台"辽宁省特别节目·锦州专题"的开播、美国《侨报》的专版,香港《大公报》的专版......时下,为北京那个洽谈会布置的各项工作正在逐一展开。

  脚步咚咚作响,也很紧凑。然而......将在北京展示的那个锦州,可以是一个满怀激情迎接新浪潮的灿然形象;而一旦浪潮真的涌来时,锦州真能以豪爽热情张开双臂吗?且从本来的意义说,开放的动力在内不在外,没有内在的吸引力,外在的垂青如何落地?

  个别事例不足以作出整体性的结论,但迟钝和冷漠却带有相当的普遍性:锦州和锦州人尚未突破旧囿的禁锢,机敏和热情自然难以充分释放......

  破"茧"而出,势在必行。否则,即使名副其实地"环渤海",也未必不会被挤兑出来。

  一语中的,锦州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便会被别人反客为主,把它挤兑出环渤海经济圈,成为凄凄惨惨的可怜角色.。

  张鸣岐找到宣传部长、市常委郑治国研究如何启动锦州问题。张鸣岐办公的地点是在楼上,郑治国办公的地点是在他的楼下。按常理,张鸣岐可以把郑部长请到他的办公室,但张鸣岐不是这样,他若谈工作,总是到属下的办公室,他不想麻烦别人,这是他的一个习惯。

  郑治国部长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曾经当过县委书记,又在市里工作多年,搞宣传工作颇有经验。张鸣岐经常和他交谈,研究新形势下的一些理论问题和新的情况。不久前,宣传部请国务院社会经济发展中心农村部部长陈希文来锦州讲"农村改革和发展问题",郑部长把这个安排告诉了张鸣岐,张鸣岐听说后非常高兴。他说,你这个宣传部长抓得好,新形势下,理论并不是没用,宣传工作也不是没用,而是越来越有用。目前,确实有新情况需要研究,不能吃老本。以前有许多理论已经不适合市场经济,应该用新的理论来武装干部的头脑。我们不能光用两只手干活,还要运用我们的大脑,把许多迷点、盲点弄清楚,理论上阐述明白,这样工作就有支撑点了。当时基层干部都很忙,抽调上来听课不容易,而且面大点多,最远的要300多里。这样兴师动众来学习行吗?值得吗?

  张鸣岐拍板:行,磨刀不误砍柴工,再忙,也要抽上来学习。

  陈希文一共讲了九讲。张鸣岐对郑治国说,我也想听,只是有别的事实在脱不开身。你把所有的讲话都录下来。我住单身,晚上我可以听......

  郑治国说,张鸣岐同志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这和他热爱学习有很大关系。有一次,我们请辽宁大学吴秉安教授来讲民俗学,他听说后,第一个来听课。到讲课地点一看,一个人也没有,就又回去了。原来那天讲课时间往后推迟了半个小时。等他又来时,课已经上了,他悄悄地在后边找了个座位,认真地听讲起来,并且很认真地做笔记......那天我们都在前排。正在听时,主持会场的王光过来给我说,张书记来了,是不是请他到前边来?于是就请他。他摆手说,我是来学习的,那都一样。一直坐在后面听完课。听完课后,他给我说,民俗学作为一种文化,是一种资源,它对我们开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太重要了......

  张鸣岐这一次找郑治国是想让宣传部门为经济工作鸣锣开道,并且要把开场锣鼓敲得越响越好,让锦州从睡梦中醒过神来 这就是锦州市大规模的"富民强市"大讨论的最初企划。

  在此之前,张鸣岐在市委七届七次全会上第一次提出"富民强市"的口号。

  此时是1月中旬。

  1月17日,郑部长召集所属各处,特别是宣传处和新闻处,开始布置任务,筹划全市大讨论,立即分头调查,收集情况。

  调查的侧承点有两个:一,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二,需要破除哪些观念。

  春节刚过,宣传部的同志便踏着积雪,兴冲冲地分赴各县区调查了解去了。

  宣传部的同志许久没有这样的积极性了。

  张鸣岐对宣传部的看重,使这些文人秀才们又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张鸣岐告诉他们,他们仍是不可或缺的。

  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3月初,宣传部形成了文字方案,提出了"解放思想、富民强市"的最初雏形。

  这时正是谷雨时节。

  锦州大地已经开犁播种。就等一场好雨了。

  4月26日,锦州市委以锦委1994(6)号文件下发,拉开了全市"解放思想、富民强市"大讨论的序幕。

  锦州被突如其来的聚光灯照亮,不少人还睡眼惺忪。长时期对计划经济的眷恋使他们仍处于似醒非醒状态。他们对催征的战鼓是闻之已久了,那是出工不出力,空山不见人,只闻鸟语声的旧日鼓声,他们习以为常,并带有明显的厌恶表情,所以,他们漫不经心。

  他们没有意识到一个巨大的思想物体正在锦州上空慢慢溅落,它将会对锦州的经济未来发生几何等级式的巨大变化。

  它不是天外来客,它就是当下最先进的市场经济思想。它在上空盘旋,要寻找最适合它发育的地域着陆。

  锦州的气氛还不热烈,它在云空中迟迟不愿下来。

  5月18日至1 9日,锦州市又召开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进行第二次启动。张鸣岐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说:当前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今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新阶段,改革的措施出台最多,涉及面最广,改革的深度、力度、难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从我市来看,各项改革措施正在并将陆续出台。这些改革既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也是利益关系的调整。一些人在理论上的困惑、观念上的不适应、心理上的不平衡,将伴随着改革措施的出台而突出地反映出来。要使全市干部群众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就必须靠宣传思想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氛围、理论指导和思想保证,我市作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作为辽西中心城市,在对外开放上虽然有了良好的开端,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还不高,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与省委"建设辽西走廊外向型经济带"的要求差距甚大。要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扩大锦州在国内外的影响,迫切需要宣传思想工作为其鸣锣开道......

  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开了两天,张鸣岐又做报告又参加讨论,一分钟也没有缺席。郑治国部长非常感慨地说:我在锦州工作了13年,每开宣传工作会议时,没有一个市委书记从头到尾听到底的。张鸣岐书记是第一人。

  锦州市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张中富说,从大讨论的启动阶段便能看出张鸣岐的工作作风,他像是谙熟棋道的围棋高手,棋风慎密细致又章法老道,刀刀见血,步步领先,确实高人一着。

  就在第二次启动之后,张鸣岐书记又指示宣传部发动了第三次启动。就象战斗前的布署一样,一层一层分工,保证层层落实,真正起动。

  尤其是全市5大新闻单位,《锦州日报》、锦州电视台等等,都由领导亲自坐阵,用最好的版面,拿出黄金时间,指派最好的记者采写,把锦州的气氛搞得浓浓烈烈。

  经过三次启动,锦州精神起来了。

  盘旋在锦州上空的思想物体,终于着陆了,破云之日,竟是一场如琼似浆的甘霖!

  犹如大雨之后,锦州顿时鲜润如染--

  一位退休老工人如是说:解放思想、富民强市这个口号反映了群众的呼声,与老百姓贴心,这么搞,锦州才有希望。

  凌海市委书记薛恒如是说:这次全市范围内的解放思想、富民强市大讨论,再一次使凌海如沐春风,无疑会使凌海的工作出现一个新的飞跃。我们要把解放思想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总开关,通过解放思想,再找差距,重理思路,促进凌海工作再上新台阶,从而达到富民强市的目的。

  黑山县委书记李克明如是说:市委决定开展大讨论,这是一项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重要举措。开展大讨论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思想解放的需要,是促进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必将对全市上下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必将加快实现富民强市宏伟目标的步伐。

  仅6月份,锦州5家新闻单位编发"大讨论"的稿件就多达330多篇,其中头条新闻90多篇;该月份大讨论稿件占新闻稿的15%;占头条新闻40%左右;市直机关70%在新闻媒介中作过大讨论的报道;每天5家新闻单位收大讨论稿件约25-30篇左右......

  按照计划,锦州市富民强市大讨论第一阶段在7月底结束,这是思想发动阶段;第二阶段是查摆问题,理清思路阶段,这一阶段要在9月底完成;第三阶段是制定措施,抓落实阶段,要在年底完成。

  张鸣岐点亮了"富民强市"大讨论的火炬。像真正的星星之火那样,把锦州市300万人民的热情之火点燃起来了流火7月,当笔者来到锦州时,富民强市的大讨论并未因张鸣岐的去世而中断,它已经挂在锦州市普通老百姓的嘴边,成为街谈巷议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已深入人心。而深入于心的火星不会熄灭的......

  有人说,市场经济就是个人主义,就是各顾各。既然一切都由"市场"管了,政府靠不得了,党也靠不得了,就只能靠个人啦。

  有些领导也认为,这下就轻松了,既然一切都托付给市场经济了,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歇歇脚,溜溜腿了。

  张鸣岐说:谁说不管就是市场经济?这是一种曲解和误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发达,企业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孤军深入的局限性会越来越明显,它的本位性和偏狭性使它们很难从宏观上去考虑问题,这就更需要我们从宏观上加以调节、指导、预测。我们不是无事可干,而是更有事可干。

  谁说市场经济就是各顾各?那亏损单位的工人怎么办?当然,企业破产并不是洪水猛兽,是向市场经济国际惯例发展的重要一步。我们也决不保护落后。但是,谁敢说我们的工人阶级落后?我们之所以是共产党,之所以说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我们不能对一切放任不管。要有一个巨大的意志力量去导引一切。

  下面是笔者采访曾经丢了饭碗又找到饭碗的一位工人的谈话录音:

  (8月1日下午,从长城宾馆刚出门,便见一彪形大汉蹬着神牛由北向南而来,我招招手,他吱一声停在我面前。这是一个约二十六七岁的年青人,身高约一米七五左右,体重却在200斤上下。他的三轮车似乎要比别人大一号。)笔者:师傅,我是外地来的,想到锦州热闹的地方去看看,咱们也顺便随便聊聊......

  神牛工人:你是当兵的吧?笔者:你怎么知道?

  神牛工人:我看着你这人,气质、神态上,嗯,很像......笔者:八九不离十吧,是当兵的。

  神牛工人:来锦州出差,还是旅游?

  笔者:来采访。写你们张鸣岐书记......

  神牛工人:是吧!那我今天的车钱不要了,我免费服务,你要到那,我送你到那!

  笔者:你们对张鸣岐看法咋样?

  神牛工人:那还用说!像张书记这样的干部往那找去?为老百姓把命都搭进去了,真是好人哪。

  笔者:你见过他吗?神牛工人:没有。笔者:没见过你怎么说他好呢?

  神牛工人:毛主席、周总理老百姓有几个人见过?那老百姓咋就说他好呢?老百姓的话错不了......

  笔者:你过去做什么工作?神牛工人:在陶瓷厂当工人。笔者:干啥?

  神牛工人:做碗、盆......

  笔者:工厂咋样?听说......神牛工人:全完了。

  笔者:那你怎么办?

  神牛工人:还是咱张鸣岐好,他访问咱失业工人,看到咱这些人连起码的维持生计的能力也没有,就给我们想了许多办法......

  笔者:都什么办法?

  神牛工人:你晚上到大街上瞧瞧,锦州满大街都是摆摊的、卖衣服的、卖冰棍的、卖日用百货的、卖针头线脑、卖文化用品的,不图个啥,就图个十块八块的,这些原来全是工人啊,工厂一倒闭,咋办,能挣一个是一个。还有这满大街的神牛......

  笔者:一辆神牛多少钱?

  神牛工人:一千多吧,现在又贵了,得一千三四百块钱

  笔者:你这车我看比一般的车大呀?

  神牛工人:可不,我块大。我是特制的,自己焊的,咱是工人阶级嘛!别人的都是买的......

  笔者:那也挺贵的。

  神牛工人:是呀,有的工人真是连车钱都掏不起。笔者:张书记咋帮你们?

  神牛工人:这照不好弄哇,以前我们想蹬还蹬不了,发照单位尽卡你,你想办,他揩油。张鸣岐找到有关部门说,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工人还得发生活费呢,我们得给"放假"工人一条生路,凡是真正亏损单位的工人,一律优先发放,从速从快......

  笔者:现在锦州神牛共有多少辆?

  神牛工人:得有四千多辆吧,可能不到五千辆。笔者:大部分是失业工人吗?

  神牛工人:是的。前些天我们的队伍还新扩大了三个半边天拉神牛...... '

  笔者:女的?

  神牛工人:可不咋的?电视上都报道了。笔者:女的拉......有点太那个了吧。

  神牛工人:那啥办法,这都是有特殊原因的。有的是男人有病,有残,有的双职工都失业了......

  笔者:拉神牛挣钱多吗?

  神牛工人:一天能挣10多块钱,有时也能挣20多块钱

  笔者:那比当工人还要多一些呢。

  神牛工人:基本上能顾上我自己。可是我一个人吃得也多,吃得稍好点也得四五百块钱。可是有家有业的人就不行啦。

  笔者:大家都认为拉神牛谋生还可以,所以就都往这道上挤,现在拉神牛的是不是太多了?

  神牛工人:你放心,张书记一死,就没人操这个心啦。那些部门给打球一样,来个"关门",没几天就冷清了、。现在就已经停发执照了......

  笔者:你们对张鸣岐的死咋想的?

  神牛工人:锦州人跟掉了魂一样,唉,锦州人没福气呀!笔者:好,到站了,谢谢您,小张师傅,给您钱......

  神牛工人:不要不要,您是来写张书记的,我们请还请不来呢,我们得谢谢您呢......

  (神牛工人小张师傅在大街上给我拉扯起来,许多人前来围观。笔者非要给,他非不要。众人原以为是因价钱不公引起的争执,那知正好相反。众人便颇感稀罕。一问端底,便都站在小张师傅一边,连声说:那是那是,这钱是不能收!)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鸣岐认识了沈阳市飞龙医药保健品集团公司总裁姜伟。

  姜伟很年轻。他创办的飞龙集团也很年轻。

  但是,这个年轻的企业却在全国拥有颇高的知名度,成为全国医药行业真正的龙头,万王之王。

  1993年,飞龙集团产值8.7亿元,创利润两个亿。它的拳头产品"延生护宝液"遍撒祖国大地,像神话中的琼浆玉液那样滋润着华夏民族。不仅如此,它还远销韩国、日本、美国、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飞龙飞龙,飞来飞去一条巨龙。

  姜伟和张鸣岐也是在飞来飞去时认识的。

  当张鸣岐得知眼前的年轻人就是飞龙的总裁时,他拍着姜伟的肩膀说:你干得不错,祝贺你。希望你去锦州投资发展。锦州可是好地方,'是个能干大事业的好地方......说起锦州,张鸣岐很缠绵,很多情。

  姜伟早知道张鸣岐的政绩,他是沈阳人.,沈阳人谁不知道禅让的原副市长?姜伟更知道他的人品。他看着张书记真诚率直的眼睛,觉得那乌黑的眼睛就是飞龙应该着陆降落的三千里沃土。那是飞龙最可靠的保障。

  他们一见如故。

  就是这一秒钟,姜伟觉得他们已相识了许多年许多年。他们成了朋友。

  春节期间,张鸣岐住院了。

  姜伟听说后,便去医院看他。在病室,姜伟出于医生的职业习惯,随手拿起他床头的病志,看到上面记的密密麻麻全是病症:严重糖尿病,4个加号,心律不齐,胃病,脉管炎,腰问盘凸出......但姜伟明白,这是一个永远不会屈服于病魔的人。他有着坚强的骨骼和不屈的灵魂。飞龙需要精神,需要在坚强的灵魂中寻找支撑点,飞龙需要时代精神。姜伟明白。他找到了。

  于是他决定在锦州投资兴建"锦州飞龙名品商城"。

  就在姜伟驱车赶到锦州时,正是张鸣岐刚刚拖着开刀未久的病体从山上救火回来的第二天,他的腰部仍渗着血水,脸色非常疲惫。听说姜伟来了,他又不顾劳累又特意会见了他。

  姜伟在回忆文章《音容笑貌今犹在》中这样写道:

  第二天,我们接到通知,鸣岐书记听说飞龙集团要在锦州投资办企业很高兴,因上午召开紧急常委会,又有几个重要谈话,让我们中午11时50分到市委等他。我们11时40分准时赶到市委接待室,鸣岐书记的办公室里人员出出进进,他还在紧张地工作。"他是铁人吗,刀口上还渗着血啊!"我心里想,一会儿,鸣岐书记送走客人,一只手扶着腰部伤口,吃力地走进接待室。我们谈的话题很广,从这次飞龙投资,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搞活大中型企业到振兴锦州经济。谈到锦州,鸣岐书记顿时精神振奋,他说,位于辽西走廊的锦州,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加速发展锦州经济,将会在辽宁形成大连、沈阳、锦州三角形经济支撑的格局,发挥三个经济中心的互补作用,对发展辽宁经济有着重大意义。除了说话时因腰部疼痛面部不时显出痛苦的神情外,他还是那样坦诚、自然。鸣岐书记还没吃午饭,我们不时地看表,不再忍心延长这既愉快又为难的谈话,12时20分,12时30分,12时40分,我们三次起身告辞都被他拒绝了......

  晚上,我们要离开锦州,市里给我们设晚餐送行。6时,客人都到齐后,晚餐开始了。6时40分,我猛然看见门外艰难地走进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鸣岐书记来了!"我几步迎上前,埋怨道:"您身体不好,这么晚了还来。""飞龙来锦州投资,我哪能不来送送。""腰疼坐不下,我看一眼就走。"我搀扶着鸣岐书记走到门口,送上车,一再叮嘱他注意身体。鸣岐书记把手伸出车窗,一再嘱咐我们:"好好干,大胆地往前闯,要敢于冲进国际市场。"

  车开走了。谁曾想到这竟是我们的永别......

  如今,姜伟的飞龙已经在锦州扎下了根。锦州地傍渤海湾,这里将会成为它的第二故乡。这里的海湾将是它的梦幻--冲进国际市场的理想之梦的制造地,它将会从这里冲天而起,跃上太平洋的上空,飞翔于大西洋、印度洋的云空里......

  --这就是张鸣岐为锦州引进投资的一个故事。他有许多这样的故事。

  他有许多朋友,国际友人、客商、国内企业界的朋友,他们知道张鸣岐在锦州,都蜂拥而来。为他的真诚,为锦州灿烂的未来......

  锦州开始变了。

  薛恒命里注定要和张鸣岐生死相依。

  薛恒是辽宁绥中人。1955年10月3 日出生。和张鸣岐整整相差10岁。两个人都是10月份生日。薛恒20岁时就是一个公社的团委书记,以后又被任命为公社的党委副书记,县的卫生局副局长,共青团锦州市团委副书记、书记、黑山县常务副县长、锦州市土地局副局长、局长。

  1992年年底,他来到锦县任县委书记。

  1993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锦县,设立了凌海市。薛恒任凌海市市委书记。

  他和张鸣岐都是团干部出身,且都曾在省委党校大专班学习。

  张鸣岐到锦州7个半月,竟去了凌海市6次。凌海市在锦州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1993年,凌海市工农业总产值达27亿5千万元,比92年增长33.8%。农村人均收入达1300元,比去年增长14.3%。

  凌海市是锦州的龙头,龙头往那去,龙身就往那跟。因此,张鸣岐便常去凌海。

  第一次去是去年12月18日。

  那天是庆祝凌海撤县改市。那次,张鸣岐书记说,建市并不是目的,而是把工作做好,要抓住新的机遇,开创凌海历史的新纪元。

  那些话至今还响彻在凌海市干部群众的耳中,就像渤海每天的潮汐,久久不息。

  然后是救火。然后是春播。然后是看水源。锦州市吃的水都由凌海供给。那天张鸣岐书记说,吃水不忘打井人,便去水源处看望工程技术人员。他到井台上,看旋工人员在井下劳作,便不由分说便哧溜滑到井底看望他们,弄得一身泥水。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又把市里陪同他的干部都赶走,却把工程技术人员都请了去,和他们吃了一顿午餐。张鸣岐极少请人吃饭,而这次却亲自斟酒,把一杯杯酒敬给那些高工和工人师傅们。

  每杯酒里都盛满了他真挚深厚的情意。然后就是那次风灾去凌海。

  然岳就毽这次火水 7.13大水。

  他曾给薛恒约定,他要以凌海为试点,长期扎下来,搞一个全面调查,取得经验后,再指导全市各县的工作。

  他已经把调查的题目给了薛恒。内容是:一、海上开发问题。

  凌海有近百里的海岸线。它是养殖对虾,海蜇的极好场地。从1992年以来,水产生产却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灾害。一种类似传染病毒的东西可以使数千公顷的水产对虾死亡殆尽,至今病因不明。要组织科技人员集中力量攻下这个难关,把对虾养殖抓上去。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淡水养殖和贝类养殖面积,形成海上陆地双开放,并积极开展远洋捕捞,让我们的船队到太平洋深处搞开发去!

  二、乡镇企业发展问题

  这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乡镇企业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规模小,二是科技含量不高,三是发展速度不快。要贯彻"放手发展、梯次推进、优化结构、节约经营、合理布局、注重效益"的原则,重点向资源开发型、加工配套型、外向型、高科技型和服务型方向发展,要在提档升位上下功夫,还要把它引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这就是一内一外的发展构想:向内就是到市区兼并、租赁、收买濒临死亡的国有企业,来个小鱼吃大鱼;对外就是引进外资外企搞中外合资,或是走出去到发达国家门口做买卖......

  三、推广股份制问题

  要想走出去,把视点放在国际市场的天秤上,就要积极推广股份制。要把重点放在乡镇工业、农事企业、实现资金、设备、技术、土地、劳力等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要鼓励农民以承包的土地、果树、山林以及自己的劳务、资金、技术入股,刨办殴份合作制农场、果园、林场和贸工农一体化企业.实现农村经济由计划经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一一这些都是他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他心中的设想和计划。

  他有许多许多绮想和计划。

  他还要抓义县。义县是全国贫困县之一。多年来,义县人以穷自居,对外宣传说穷,向上汇报说穷,把穷说得有理,把穷说得理直气壮。多年来,义县躺在穷字上只等国家救济。张鸣岐说,义县怎能一个穷字了得?义县的志气哪去了?义县的优势哪去了?义县人现在已经猛醒了,它们说: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摘掉贫困的帽子搞市场经济,它们已构勒出要把义县造成林果、畜牧、工业大县和辽西物资集散地的宏大构想......

  他还要抓北镇......他还要抓黑山......这些都是他的梦。然而他却永远留在了凌海。

  因为凌海是入海口。不管是义县、北镇、黑山,它们土地上的每一条河流都要经过这里流向大海......

  大海,蔚蓝色的大海在召唤锦州!T.xt.小..说...天.堂wWw.xiAoshUotxt.net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邢军纪作品集
锦州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