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文学名著 > 《史记注释翻译》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0章 孔子世家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史记注释翻译》 作者:司马迁

第10章 孔子世家

  本篇导读

  按照《太史公自序》的观点,《世家》的主人公是那些辅弼天子的人物。司马迁主张凡能成为天子、诸侯而使家世长远存续者,自有其缘由。他认为这样的家族之所以长久延续,其祖先曾经对人民有功劳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另一方面,有功德的人也自然由此被承认具有可以成为世家的资格。孔子虽然并非诸侯而仅仅是个士大夫,但从孔子为天下制法、传六艺于后世的意义上,司马迁撰写了《孔子世家》。

  《孔子世家》记述了孔子从幼年家贫、入仕由得志到不遇,周游列国宣传主张,归而教学、整理经典等几个阶段,勾勒了孔子七十二岁的一生。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hé)。纥与颜氏女野合1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yú)顶2,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3,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4,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5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注释

  1 野合:不合礼仪的婚配。

  2 圩顶:头顶凹陷。

  3 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的两种礼器。泛指礼器。

  4 殡:死者入殓后停柩待葬。五父之衢:曲阜城里的街道名。

  5 诲:教导,告知。

  译文

  孔子生于鲁国昌平乡的陬邑(山东曲阜东南)。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与颜家的女儿野合而生孔子。在尼丘山祈祷之后而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降生,由于一出生头部呈中间凹四面高形状,因而取名叫丘,字仲尼,姓孔。

  孔丘出生不久叔梁纥死了,埋葬在防山。防山在鲁的东部,孔子之所以不知道父亲的坟墓在哪儿,是因为母亲讳言此事。孔子幼年做游戏,常常陈列各种祭器,设立礼制仪容。孔子的母亲死时,孔子就把她的灵柩停放在五父之衢,大概出于谨慎的缘故吧。陬邑人挽父的母亲告诉了孔子父亲的墓地,然后孔子才把母亲的灵柩运往防山合葬。孔子要绖(dié)1,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chù)2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3,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4,循墙而走5,亦莫敢余侮。(zhān)6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恭如是。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注释

  1 要:通“腰”。绖:古代丧服所用的麻带,扎在头上的称首绖,缠在腰上的称腰绖。

  2 绌:通“黜”,排斥。

  3 三命:一命为士,再命为大夫,三命为卿。兹益:越发。兹,通“滋”,更加。

  4 偻:躬身。伛:弯腰。俯:低头。均为曲身以示谦恭的样子。

  5 循墙而走:言不敢行于路中,谨慎的样子。

  6 :稠粥;煮稠粥。

  译文

  孔子腰系丧服的麻带,季氏设宴款待士人,孔子前往参加。阳虎排斥说:“季氏宴请士人,可没敢请你。”孔子因此退出。

  孔子十七岁的时候,鲁国大夫孟釐子病重得快要死了,告诫他的儿子孟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他的先祖在宋国灭败。他的祖先弗父何开始享有宋国,却让给了宋厉公。到了正考父这一代,辅佐戴公、武公、宣公,三次接受命令,一次比一次谦恭,所以鼎上刻的铭文说:‘第一次受命时曲身而受,第二次受命时弯腰而受,第三次受命时俯首而受。走路顺着墙根走,也没人敢辱慢我。用这个鼎煮稠粥,用这个鼎煮稀饭,我们可以糊口度日。’他如此谦恭。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不当政,也必有显达之人。难道他不是显达之人吗?我死了,你一定要去拜他为师。”孟釐子死后,孟懿子和鲁国人南宫敬叔前往孔子处学礼。这一年,季武子死了,平子接替即位为卿。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1,料量平2;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3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4,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5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6焉。注释

  1 史:小吏。

  2 料量:称量。平:平允,公正。

  3 反:返回。

  4 长九尺有六寸:关于春秋尺的长度目前学界尚无定论,但根据已出土的商尺长十五点七八厘米,战国尺长二十三点一厘米,若以当时一尺长约二十厘米推算,孔子身高在一百九十厘米上下。

  5 竖子:童仆。

  6 进:进仕。

  译文

  孔子家贫而且身份低贱。长大之后,曾经当过季氏的小吏,出纳公平;也曾任司职(掌管畜牧)之吏,使畜产繁殖。于是做了司空。后来离开鲁,在齐受到排斥,在宋、卫受到驱逐,受困于陈、蔡之间,于是返回鲁。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并感到奇异。鲁又很好地对待他,于是返回鲁。

  鲁国南宫敬叔对鲁君说:“请让我与孔子到周去。”鲁君给他一乘车、两匹马、一名童仆一起到达周请教礼仪,大约此时见到老子。告辞离开时,老子为他送行说:“我听说富贵的人送别时赠财物,仁德的人送别时赠言语。我无能为富贵者,权且借仁人之号,送你几句话吧。人都说:‘聪明深察的人接近于死亡,因为他好议论别人。博学善辩、见多识广的人危害自身,因为他揭发他人之恶。作儿子不要考虑自己,作臣子也不要考虑自己。’”孔子自周返回鲁,从此弟子中做官的逐渐多了起来。

  桓子嬖臣曰仲梁怀,与阳虎有隙。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醳(shì)1之。阳虎由此益轻季氏。季氏亦僭2于公室,陪臣3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定公八年,公山不狃不得意于季氏,因阳虎为乱,欲废三桓之適4,更立其庶孽5阳虎素所善者,遂执季桓子。桓子诈之,得脱。定公九年,阳虎不胜,奔于齐。是时孔子年五十。注释

  1 醳:通“释”,释放。

  2 僭:超越本分。

  3 陪臣:重臣。此指季大夫的家臣阳虎。

  4 三桓:桓公子孙之孟孙、叔孙、季孙。適:通“嫡”。

  5 庶孽:妃妾所生之子。

  译文

  桓子的宠臣叫仲梁怀,与阳虎有嫌隙。阳虎欲驱逐仲梁怀,公山不狃(姓公山,名不狃)制止了他。那年秋天,仲梁怀越发骄横,阳虎抓捕了仲梁怀。桓子发怒,阳虎因此囚禁了桓子,与他订盟约而后释放了他。阳虎由此更加轻视季氏。季氏也僭越公室,陪臣(阳虎)执掌国政。如此,鲁国自大夫以下都僭越职守,偏离正道。所以孔子不做官了,隐退而整理《诗》、《书》、《礼》、《乐》,弟子众多,也有来自远方的,都来这里求学。

  定公八年,公山不狃失宠于季氏,凭借阳虎势力作乱,欲废除三桓的嫡子,改立阳虎平素关系密切的三桓庶子为继承人,就逮捕了季桓子。桓子骗过他,得以逃脱。定公九年,阳虎没有取胜,逃奔齐国。这时孔子年五十岁。

  公山不狃以费1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弥久,温温2无所试,莫能己用,曰:“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3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4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然亦卒不行。

  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注释

  1 费:费城,今山东。

  2 温温:润泽。

  3 傥庶几:或许。

  4 徒:空。

  译文

  公山不狃凭借费(山东费城)背叛季氏,派人召请孔子。孔子修道已久,修养润泽而无处施展,因为没有人起用自己,说:“周文王、武王起于丰、镐而成王业,今费城虽小,或许我的志向可以实现!”意欲前往。子路不高兴,阻止孔子。孔子说:“人家之所以招我去,难道没有任何理由吗?如果能够用我,周之道将会在东方得以实现!”然而,最终未能成行。

  后来定公叫孔子作中都(山东汶上)宰,一年之后四方诸侯都以他为榜样。孔子由中都宰升到司空,又由司空晋升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1。夏,齐大夫黎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2。孔子摄相事3,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4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5。孔子趋而进,历阶6而登,不尽一等7,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8。景公心怍9,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10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注释

  1 及:与。平:成。意为与齐和平友好。

  2 乘车:日用的车驾。好:无戒备。

  3 相事:代理相礼之“傧相”。

  4 会遇之礼:相会的礼节,指简略的礼节。

  5 鼓噪而至:一说欲劫持鲁君。

  6 历阶:一步一级。古礼登阶应每登一阶并一下脚,此时因事态紧急,没有并脚。

  7 不尽一等:还有一层台阶没有上完就发言,极言情势紧急。

  8 “则左右”的主语为舞者,一说为孔子。

  9 怍:惭愧。

  10 营惑:迷惑。

  译文

  定公十年(前五○○年)春,鲁国同齐国和好。夏天,齐国的大夫黎对齐景公说:“鲁国重用孔丘,势必危及齐国。”于是派人告知鲁国,举行友好会见,地点在齐国的夹谷(山东莱芜)。鲁定公姑且乘日常的车辆前往。孔子这时代理相的职务(掌会晤之职),说:“我听说办文事必有武的准备,办武事须有文的准备。古代诸侯出国境,必须带齐必要的文武官员,请您让左、右司马同往。”定公说:“好。”左、右司马都带上了。与齐侯相会于夹谷,会场修筑了坛位,有三层土阶。双方以会晤礼节相见,拱手揖让登坛。献酬之礼完毕,齐国的有司快步进前说:“请求演奏四方的乐舞。”景公说:“好。”于是一群手持旍旄(装饰长羽毛的大旗)、羽袚(以雉羽装饰的舞具)、矛、戟、剑、拨(长盾)的舞者鼓噪而来。孔子快步进前,一步一蹬地登台,还未登上最上面一层台阶,便举衣袖道:“我们两国君主在进行友好会见,怎么在此演奏夷狄的乐舞呢!请有司让他们回去!”有司让他们退下,未果,就左右环顾晏子和景公,齐景公自己也觉得理亏,挥手让那些人退出。过了一会儿,齐国的有司又快步进前说:“请求演奏宫中乐舞。”景公说:“好。”歌舞艺人和侏儒嬉闹前来。孔子快步进前,一步一蹬地登台,还未登上最上面一层台阶,便说:“匹夫惑乱诸侯视听,论罪当杀,请让有司执法!”有司当即施刑,斩其手足。齐景公一看,大为震恐,知道自己的道义不足。回去后非常害怕,对群臣们说:“鲁国是用君子之道辅佐国君,而你们只会用夷狄之道教于寡人,让我得罪了鲁君,如何是好?”有司上前说:“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表示悔改;小人有了过错就用粉饰来谢罪。您如果心里真过意不去,那就用具体行动来表示道歉吧。”于是齐侯把从前侵占的鲁国的郓、汶阳、龟阴的田地还给了鲁国以表示认错。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1’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yù)羔豚者弗饰贾2,男女行者别于涂3,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注释

  1 贵下人:尊重下人。

  2 粥:通“鬻”,卖。饰:虚假。贾:通“价”。

  3 涂:通“途”。

  译文

  鲁定公十四年(前四九六年),孔子五十六岁,由大司寇代行相职,喜形于色。门人说:“听说君子见祸事来临不畏惧,有了福事不喜悦。”孔子说:“确有此一说,但不是还说‘以居高位却能尊重下人为乐’吗?”于是诛杀了扰乱鲁国政务的少正卯。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鲁国那些贩卖羊羔、猪的人不虚设价格,走路时男女各行其道,路不拾遗。四方来客,不去求有司,也能各取所需而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曰:“请先尝沮1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2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3而舞《康乐》4,文马5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6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7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8矣。”孔子曰:“鲁今9且郊,如致膰10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11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12,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注释

  1 沮:阻止。

  2 庸:岂,难道。

  3 文:彩色交错。文衣:华丽的衣服。

  4 康乐:舞曲名。

  5 文马:毛色有文采的马。

  6 女乐:歌舞伎。

  7 周道:遍于道路,绕城道路。

  8 行:离去。

  9 今:即将。

  10 膰:祭祀用的熟肉。

  11 膰俎:盛膰肉的祭器。

  12 谒:请求。

  译文

  齐人闻此而恐惧,说:“孔子继续为政的话鲁国必成霸业,称霸则我国领地离得最近,我们将最先被兼并。何不现在就献地给他们?”黎说:“请先尝试着阻止孔子;阻止无效再献地,难道还晚吗!”于是选齐国美女八十人,都穿上华丽的衣服而让她们跳《康乐》舞,又选了毛色有文采的马三十驷(一驷为四匹),赠送给鲁国君主。齐人将女乐、文马排列于鲁城南的高门之外,季桓子身着便服去看了两三次,将要接受,就请鲁君去绕城的道路巡游,终日去观赏女乐、骏马,怠慢了政事。子路说:“先生可以离开这个国家了。”孔子说:“鲁将要举行郊祀了,如果把祭肉分给大夫的话,那么我还可以留下。”桓子最终接受了齐的女乐,连续三日不理政务;郊祀时又未将祭肉及俎器分给大夫。孔子于是离去,住宿于屯(鲁南的地名)邑。师己为他送行,说:“先生没有罪过。”孔子说:“我咏唱一歌可以吗?”便唱道:“那妇人之口,可以让人出走;那妇人之请,可以使人死亡。也许我会优哉游哉地度过终生!”师己返回,桓子说:“孔子留下什么话吗?”师己如实禀告。桓子喟然叹说:“先生是因为群婢的原因才怪罪我的!”

  孔子遂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

  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

  去即过蒲。月余,反乎卫,主蘧伯玉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1,出,使孔子为次乘2,招摇3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过曹。是岁,鲁定公卒4。注释

  1 参乘:同车陪乘。

  2 次乘:第二辆车。

  3 招摇:炫耀,张扬。

  4 鲁定公卒:前四九五年,是年孔子五十七岁。

  译文

  孔子于是到了卫国(都城即今河南濮阳),以子路妻子的兄长颜浊邹为主人,寄宿于他家里。

  孔子将要到陈国去,经过卫国的匡邑(在今河南长垣),颜刻作为仆从,用鞭子指点着说:“从前,我进城时,就是从那个缺口进去的。”匡邑人听见此话,以为是鲁国的阳虎。阳虎曾对匡邑人施暴,于是匡人就把孔子围困起来。孔子的相貌很像阳虎,一连被围困了五天。

  离开匡邑就到了蒲(在今河南长垣)。一个多月后,返回卫国,寄宿于蘧伯玉家。过了一个月有余,卫灵公外出,他和南子夫人同坐一辆车,让宦官雍渠同乘,而让孔子坐在第二辆车子上,招摇过市。孔子说:“我没见过谁能爱好德行像喜爱美色那样的。”于是他感到羞耻,就离开了卫国,到曹国(都于陶丘,即今山东省定陶西北)去了。这一年,鲁定公去世了。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1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sǎnɡ)2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3若丧家4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5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注释

  1 拔:通“跋”,践踏。

  2 颡:上额。

  3 累累:不得志的样子。

  4 丧家:一说无家;一说逢丧事之家。

  5 末:末节,不重要。

  译文

  孔子离开曹国到了宋国,在大树下与弟子们演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杀孔子,派人毁坏了那棵树。孔子只好离去。弟子说:“快点走吧。”孔子说:“上天赋予我德行,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孔子到达郑国(此时都于新郑,即今河南新郑),与弟子们走散了,孔子独自站在外城的东门。有郑国人对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帝,他的脖子像皋陶(舜的臣下),他的肩膀像子产(郑的大夫),然而自腰以下比禹矮三寸,萎靡不振的样子像一条丧家狗。”子贡如实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欣然笑起来,说:“他所形容我的相貌并不重要,但他说我像丧家狗,可真对极了!对极了!”

  孔子遂至陈,主于司城贞子家。

  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强,更伐陈,及吴侵陈,陈常被寇。孔子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1,进取不忘其初。”于是孔子去陈。

  孔子遂适卫。

  灵公老,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喟然叹曰:“苟有用我者,期月2而已,三年有成。”孔子行。

  夏,卫灵公卒,立孙辄,是为卫出公。六月,赵鞅内3太子蒯聩于戚。阳虎使太子4,八人衰绖5,伪自卫迎者,哭而入,遂居焉。冬,蔡迁于州来。是岁鲁哀公三年,而孔子年六十矣。注释

  1 狂简:志向高远而处事疏阔。

  2 期月:一年。期:一周期;一年十二个月为一周期。

  3 内:通“纳”。

  4 :丧服。去冠,以麻布裹头发。

  5 衰绖:即“缞绖”,亦即丧服。

  译文

  孔子就来到陈国,寄宿于司城贞子家。

  孔子在陈国住了三年,逢晋与楚争强,更相伐陈,吴也侵陈,陈国经常遭到侵略。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的这些弟子虽志向远大,处事疏略,但积极进取,不忘其初。”于是孔子离开了陈国。

  孔子就到了卫国。

  卫灵公老了,疏于政务,不任用孔子。孔子喟然叹息说:“如有人用我,一年见效,三年成功。”孔子离去了。

  夏天,卫灵公去世,拥立其孙辄,就是卫出公。六月,赵鞅将太子蒯聩接入戚邑(卫国的地名)。阳虎让太子穿上丧服,派八人穿丧服,假装从卫都来迎接太子,哭着进入戚邑,就在那里住下了。冬天,蔡国迁都到了州来(即下蔡,在今安徽凤台)。这一年是鲁哀公三年,孔子时年六十。

  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1。”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2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注释

  1 冉求:字子有,孔子的弟子。

  2 斐然:很有文采的样子。

  译文

  秋天,季桓子病重,乘辇车望见鲁都的城墙,喟然哀叹说:“过去这个国家几乎兴旺起来,因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未能振兴。”他回头对继承人康子说:“我死了,你一定会做鲁国的相国,你做了相国之后,一定要召回仲尼。”几天后,桓子去世了,康子接替了他。葬礼完毕,就要召回孔子。公之鱼说:“当初我们先君因为任用他没能善始善终,所以才遭到了诸侯的讥笑。如今又要用他,如果再不能善始善终,又要惹得诸侯讥笑。”康子说:“那召谁来好呢?”公之鱼说:“一定召请冉求。”于是康子派使者去召请冉求。冉求准备前往,孔子说:“鲁国人召请冉求,不会小用,将要大用的。”这天,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的这些弟子虽志向远大,处事疏略,都能下笔成章,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引导他们才好了。”子赣知道孔子想回鲁国,送冉求时,就告诫说:“你受到重用了,一定要把孔子接回去。”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1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2。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yùn)3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4矣。”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注释

  1 设行:施行。

  2 兴:起,立。

  3 愠:含怒,怨恨。

  4 滥:乱。

  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哀公六年,前四八九年,孔子六十四岁),吴国攻打陈。楚国救陈,驻兵于城父(在今安徽亳州东南)。听说孔子这时在陈、蔡两国之间,楚国派人去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去拜见。陈、蔡两国的大夫商量说:“孔子是贤人,他所针砭的都能切中诸侯弊病。至今久居我们陈、蔡之间,诸大夫所为都不合乎仲尼的主张。现在楚国是大国,来请孔子。如果孔子在楚国被重用,那陈、蔡两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串通起来发役徒把孔子围困在野外,使其不得离去,断绝了粮食。随从病倒,站不起来。孔子却讲诵、弹唱不已。子路怨怒地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固然也有穷困之时,但不会像小人那样遇到穷困就乱来。”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楚国去。楚昭王派兵来迎接孔子,孔子才幸免于难。

  其明年,冉有为季氏将师,与齐战于郎,克之。季康子曰:“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1之乎?”冉有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曰:“孔子何如人哉?”对曰:“用之有名;播之百姓,质诸鬼神而无憾2。求之至于此道,虽累千社3,夫子不利4也。”康子曰:“我欲召之,可乎?”对曰:“欲召之,则毋以小人固5之,则可矣。”而卫孔文子将攻太叔,问策于仲尼。仲尼辞不知,退而命载6而行,曰:“鸟能择木,木岂能择鸟乎!”文子固止。会季康子逐公华、公宾、公林,以币迎孔子7,孔子归鲁。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注释

  1 性:生。

  2 用:施行。播:施行。质:对质,验证。

  3 累:重迭。社:地区单位。一说方圆六里为一社,一说二十五家为一社。

  4 利:贪爱,喜好。

  5 固:嫉妒。

  6 载:车,此用为登车。

  7 逐:依次;一个挨着一个。币:贽也,聘迎之礼品。

  译文

  第二年(时孔子年六十八岁),冉有为季氏统领军队,在郎邑(鲁的郊外)与齐国作战,取胜。季康子说:“您的军事指挥才能,是学来的呢,还是天生的呢?”冉有说:“是跟着孔子学的。”季康子说:“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呢?”冉有说:“凡事,要施行的话必须符合名分;要让百姓施行的话,则须验证于鬼神而无遗憾。像我冉求所做的这些事情,您即使拿出数千社的封地,孔子也不会喜欢的。”季康子说:“我想召请他,可以吗?”回答说:“您要召请他,不要以小人之心嫉妒,就可以了。”卫国的孔文子准备攻击太叔疾,向仲尼请教策略。仲尼推说自己不知道,退出后叫大家登车离开,他说:“鸟能够选择树木,树木岂能选择鸟!”文子坚决请他留下。适逢季康子依次让公华、公宾、公林带着礼物来迎接孔子,孔子便返回了鲁国。

  孔子离开鲁国共计十四年,终于返回鲁国。

  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1,则枉者直。”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2《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mù)3,编次其事。故《书传》、《礼记》自孔氏。注释

  1 举:取。错:通“措”,放置。诸:兼词,“之于”的合音。枉:邪曲。

  2 序:编次。

  3 缪:通“穆”。

  译文

  鲁哀公请教政务,孔子答曰:“为政重在选好臣下。”季康子请教政务,回答说:“举用正直的人,将其置于不正直的人之上,那么不正直者也会变为正直了。”康子担心盗贼,孔子说:“如果您不贪图财物,就是奖赏其他的人去行窃,他们也不会去做的。”然而鲁国最终未能任用孔子,孔子也不谋求做官。

  孔子的那个年代,周王室衰微,礼乐废坏,《诗》、《书》残缺。孔子追究夏、商、西周三代的礼乐制度,依次编订《书传》的篇章,上起唐尧、虞舜之际,下至秦穆公,按照时代编辑了历史事件。所以《书传》、《礼记》都是孔子编订的。

  孔子语鲁大师1:“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2,纵3之纯如,皦如,绎如4也,以成5。”“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6。”

  注释

  1 大师:鲁国的乐官。大,同“太”。

  2 翕如:收敛的样子。一说盛大的样子。

  3 纵:发,放。

  4 纯如:和谐的样子。皦如:清晰的样子。绎如:连续不绝的样子。

  5 成:奏完一曲。

  6 《雅》、《颂》既是《诗经》内容的分类,也是乐曲的分类。

  译文

  孔子告诉鲁国乐官太师说:“乐律是可以知晓的,演奏开始时收敛,音响发放之后和谐、明快、清晰,一首乐曲由此完成。”又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而后开始审订乐曲,使《雅》、《颂》各得到其原有的曲调。”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1,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2,故曰“《关雎》之乱3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4孔子皆弦歌5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6。

  注释

  1 礼义:即礼仪,指典礼仪式等。

  2 衽席:即床席,代指男女情爱。

  3 乱:乐曲末后之总章。《关雎》是《诗经·国风》的第一篇,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相互求爱。

  4 三百五篇:《诗经》作品的总数。

  5 弦歌:依琴瑟而咏歌。弦:琴瑟;歌:依咏诗。

  6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一说指《诗》、《书》、《易》、《礼》、《乐》、《春秋》。

  译文

  古代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到孔子时,他删去重复的,选取那些可以用于礼仪的,上古采自殷契(商人远祖)、后稷(周人远祖),中期述及殷、周的兴盛,直至周幽王、周厉王礼乐的残缺。还以男女情色的诗作为首篇,所以说“以《关雎》的总章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能把它们依琴瑟而咏歌,以求配合《韶》(舜时代的音乐)、《武》(武王时代的音乐)、《雅》、《颂》的音调。礼乐由此可以知晓而被称述,以此完备了王道,完成了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tuàn)》、《系》、《象》、《说卦》、《文言》1。读《易》,韦编2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3矣。”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注释

  1 《易》:占卜书。《彖》、《系》、《象》、《说卦》、《文言》都是对《易》的注释。

  2 韦编:穿联简册的皮条。

  3 彬彬:文质兼备的样子。

  译文

  孔子晚年喜读《易》,为《彖》、《系》、《象》、《说卦》、《文言》作序。他反复阅读《易》,以致三次弄断竹简的皮编绳。他说:“再给我数年时间,我对于《易》从文辞到义理就会有更全面的领会了。”

  孔子以《诗》、《书》、《礼》、《乐》为教材进行教授,弟子大概有三千人,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人。像颜浊邹那样,受过孔子一定程度教诲的人就更多了。

  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是在鲁哀公十六年(前四七九年)四月己丑这一天去世的。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1,景行(hánɡ)2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3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4,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5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注释

  1 止: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确定语气。

  2 景行:大道。比喻高尚的德行。景,大;行,道。

  3 祗:敬也。

  4 布衣: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

  5 折中:亦作“折衷”,即取正,用为判断事物的标准。折:判断;中:正。

  译文

  太史公曰:《诗经》有言:“高山让人仰望,大道让人行走。”(《小雅·车辖》)是说即使不能到达,也让人从内心向往着前进。我读孔子的书时,想见到他的为人。我到过鲁国,参观过仲尼的庙堂、车子、衣帽、礼器等,儒生定时到孔子家中演习礼仪,我怀着敬意徘徊忘返。天下的君主以及贤人众多,在世时则荣耀,死后则销声匿迹。孔子是一位平民,至今已传十几代了,学者都宗仰他。自天子王侯起,中原各地讲《六艺》的人都以孔子的言论为标准,可称得上是位圣人了!

  赏析与点评

  “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执政者向文士请教政务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孔子对鲁国公卿的这段回答犀利地告诫他们:执政的关键在端正君、臣、民的关系,而三者之间的关键又在于君,执政者任用邪恶则正直受排斥,执政者贪欲旺盛则民为盗贼。忠言逆耳,听不进逆耳之言的执政者,自然“不能用”进忠言者。历代如此,史有明鉴!

ww w . xia oshu otxt.NE 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司马迁作品集
史记白话文txt版白话史记史记(史记白话文)史记三家注史记注释翻译史记全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