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小说 > 《异域孤军沉浮记》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0章 谁的利益(7)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异域孤军沉浮记》 作者:曹学思;屈庆伟

第30章 谁的利益(7)

  手下的功臣、军官们在训练、备战之余,生活也非常悠闲、奢华,反正有美国、台湾两个大老板伺候着,有商人和老百姓供着,有吃有喝,还怕什么?“人生似幻化,终当归虚无”,“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否?”社会变动,人生虚无,朝不保夕,生死难料,能乐不乐何时乐?

  近水楼台先得月,一些人吸上了鸦片,如钱运周、段希文就是瘾君子。他们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时间歪在火塘边吹大烟。在金三角招待客人抽鸦片,几乎成了一种礼节。当地大烟有两种抽法:一种是把生烟丝与生膏(生鸦片)掺在一起,填进竹烟筒点燃吸,跟吸水烟筒差不多,称“舵把筒”。另一种是从中国传来的吸法,就是比较考究地用烟具吸。先在烟灯上将生膏熬熟,用细铁钎挑出一个黏糊糊的烟泡在烟灯上烤,然后再放进铜烟枪上边转边吸。吸鸦片的人嘴唇一鼓一鼓地,就像生蛋的鸡屁股,喷出一股股蓝色烟雾;脸上表情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急迫、饥饿、贪婪渐渐过渡到满足和幸福。

  “丈夫只手把吴钩,欲斩万人头。如何铁石打成心性,却为花柔。请看项籍并刘季,一似使人愁。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杰都休。”(《金瓶梅》)看来,情色乃人之本性,无人可逃;须眉丈夫亦是“拜倒在石榴裙下”,埋葬了豪情壮志。缅甸妇女们则用她们的“筒裙”埋葬了残军军官们的勃勃雄心。“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此日遨游邀美女,此时歌舞入娼家。娼家美女郁金香,飞来飞去公子傍。”家属被体贴入微的“总统”先生接回台湾后,军官们便沉浸在异域的温柔乡里,“撑头活脑,久战熬场,同席偎软玉,停马傍温香”。

  “一身天地窄,唯有酒乡宽。”“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生活上的狂放往往是用来掩饰一颗惶恐不安的心。表面看来潇洒风流,骨子里却潜藏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忧。“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阮籍《咏怀》)家国,仕途,战争,死亡,生存,家乡,亲人,女人,美酒,这些厚重的字眼,使这些绑在战争机器上的军人情感处在一种异常矛盾复杂的状态中。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处在底层的普通士兵们的生活属于训练,劳作,卑微,牢骚,惩罚,流血,痛苦,死亡,像坤沙那样直接提拔的人和机会毕竟是少数,他们只能通过梦境回返家乡,弥补现实的不足。

  【旱季风暴】

  1953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正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农历又称小年。“每逢佳节倍思亲”,金三角的汉人官兵都沉浸在节日的浓厚氛围中。总部宣布放假,从泰国请来华侨京剧团演出,又从仰光拉来一个马戏班子助兴。在孟萨,汉人踩高跷、舞龙灯、放焰火、唱大戏,热热闹闹欢度元宵,连值班军人也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

  这天,一队缅甸士兵突然强行闯入汉军防区,与值勤哨兵发生交火,双方各有伤亡。下午,又突然出现大批气势汹汹的缅军,他们兵分多路直扑萨尔温江渡口,抢占制高点,飞机也出动助战,对汉军阵地进行轰炸。在孟萨,突然飞临的飞机扔下几颗炸弹,炸死几个业余演员和观众。麻痹大意的国民党汉人官兵这才如梦初醒,缅军又开始进攻了!

  原来,缅甸政府军利用国民党残军正在过传统节日的时机,精心策划了这次代号为“旱季风暴”的军事行动,对他们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围剿。这场战争,参战双方兵力近十万人马,是金三角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诚如李弥1953年被召回台北时向台湾当局递交的一份报告中所说,反攻云南失败后,在重返缅甸的一段日子里,美国中情局并没有马上放弃对他们的期待,仍然秘密向他们提供每月75000美金的经费接济,“迭嘱潜伏待机”,希望他们继续在云南方向发挥作用。但事实上他们已经很难如美所愿,再度采取军事行动对大陆构成威胁了。1952年1月,当李弥由台北返回曼谷时,美国驻台官员特别安排他绕道菲律宾美国空军基地,与中情局官员商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中情局给了李弥三个选项:第一,进击云南;第二,进入越南;第三,滞留缅甸。李弥只能选择第三项。而这无疑不是美国所希望的。到1952年4月,中情局便停止了对他们的全部援助。

  为了在缅甸存身,国民党残军不得不设法加强与缅甸国内反政府势力的勾结和合作。他们与缅甸境内克伦(Karens)族和蒙(Mons)族反政府武装建立联系,互换粮食和枪械,互相派员常驻对方,协同应付缅甸政府军的围剿,甚至试图结成联合对抗缅甸政府军的军事联盟。他们也支持因不满缅甸政府取消土司制度而持反政府立场的掸邦土司。他们还尝试在克伦族和蒙族的协助下向缅南发展,开辟海上补给通道。1952年9月,他们曾南下毛淡棉(Moulmein),与缅甸政府军发生正面军事冲突。1953年2月,他们又结集各方面力量,主动向缅甸政府军发动攻势,策应遭缅甸政府军围剿的克伦族武装,并试图打通南下的交通线。

  国民党残军在缅甸扩张势力和非法活动,给缅甸政府造成极大麻烦和极大威胁,缅甸政府视之为腹心大患。对于刚结束殖民统治仅数年的南亚小国缅甸来说,金三角就相当于事实上的“国中之国”,汉人军队的入侵日益成为国内局势动荡不安的根源。一位有影响的学者吴貌貌在报纸上撰文呼吁:“汉人军队已经严重威胁缅甸的国家独立和自由精神,并有重新引发国内战争和分裂的危险……他们占领大半个掸邦(金三角),征收税赋,参与走私鸦片、贩卖军火武器等等。他们的头子是李弥将军。种种迹象表明,某个西方大国在暗地里支持他,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我要指出的是,外国入侵者的存在不仅使缅甸主权受到侵害,而且鼓动那些从事分裂的民族主义分子向国家权威挑战。”

  一本伦敦出版的外交杂志披露:“缅甸政府默许国民党军队在其领土存在并经常骚扰邻国边境,这种暧昧态度激怒了北京共产党政府。北京政府多次通过外交途径进行交涉,敦促仰光政府采取强硬立场,驱逐国民党军队直至完全解决中缅边境安全问题……”

  其实西方观察家的判断是错误的。缅甸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两国于1950年6月8日建立外交关系。作为友好邻邦,国民党残军占领金三角,并将其作为反攻大陆的军事基地是不能被容忍的。问题是,仰光政府绝不是态度“暧昧”,不想把侵略者赶走,而实在是心有余力不足。上次围剿国民党残军,本该趁他们立足未稳,一举将其歼灭或者驱逐,没想到却大败而归。国家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实力问题。仰光政府为此痛下决心,不惜紧缩经济,节约粮食来换取子弹,拨巨款购买西方武器,针对国民党残军有备而战。

  国民党残军一再窜犯中国边境,北京政府决不会坐视不管。仰光政府担心,一旦共产党军队越境清剿,吃亏的自然还是缅甸人。历史上缅甸就是中国的保护国,13世纪时,忽必烈的两个大臣就灭了浦甘王朝;三百多年前,满清军队追击明朝最后一个皇帝,从云南追进缅甸也不走了。这些历史教训让缅甸人牢记了几百年。大国打仗,往往小国遭殃。所以与其让别人来打,不如自己动手摘除这个心腹大患。

  出于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又迫于反对党的压力,缅甸政府下定决心将国民党残军驱逐出境。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强大而且好战,经济实力在世界首屈一指,军事力量更是雄居世界第一,号称“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面积达到英国本土面积的数百倍。可是人口只有数千万的英国,要想有效统治如此广阔的殖民地,没有军队可不行。唯一的办法是招募和训练殖民地国家的本地人充当殖民军队。聪明狡诈的英国人还想出了一个非常绝妙的办法,这就是殖民地国家军队的中高级军官一律由英国人充当,当地人充其量只能担任低级军官。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殖民地军队内部永远不会产生有能力指挥百人以上规模作战的指挥官。数百年来,英属殖民地人民的任何反英叛乱活动,英国人都能够轻而易举地予以剿灭。英国人在印度和缅甸都是这样做的。

  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洗礼的印度与缅甸,分别在1947年和1948年先后独立,本国的军队也在同时组建。但是,这两个国家的军队也同样存在一个无奈的现象,这就是两国的政府军所有高级指挥人员都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历,这些挂着将军徽章的军官们,不仅个个缺乏战略思维,甚至连最基本的战役思想都十分幼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作战中,号称英勇善战的印度兵和缅甸克钦兵头脑里唯一知道的就是奉长官之命向前猛冲。所以才有上万缅甸国防军被李国辉两三千残兵败将打败的屈辱经历。

  仰光政府痛定思痛,汲取大其力战役失败的教训,这一次,用重金请来原英属印度国际军团,共8000余人,并调集本国克钦族民族军约4000名,缅军主力也倾巢出动,总兵力超过国民党残军数倍以上,分三路进攻,对国民党残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英属印度国际军团是专门替人卖命打仗的著名职业雇佣兵——“廓尔喀兵团”。廓尔喀人是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尼泊尔部落民族,以擅长狩猎搏击著称。1851年英国征召廓尔喀人当兵,把他们派到世界各地为英国女皇打仗,这就是“廓尔喀雇佣军”的由来。来自世界屋脊的廓尔喀人天生具有职业士兵的优良素质:服从命令,忠于长官,吃苦耐劳,坚韧勇敢。因为家乡喜马拉雅山实在太贫穷,他们把为西方人当兵视为人生最好的出路(世界上有两个民族是以当兵为职业的,一个是廓尔喀人,另一个就是俄国顿河草原的哥萨克人),尽管薪水比同等的白人士兵低三分之二,他们也毫无怨言;而且打起仗来从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在战场上为自己赢得了“最佳雇佣兵”的民族殊荣。

  英属印度国际军团指挥官丹尼尔上校毕业于英国皇家军事学院,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因为二战后印缅独立,英国总督撤走,原本驻扎在印度的英属国际军团便陷入无人过问的困境。雇佣军无所谓为谁而战,打仗是他们的饭碗,一旦离开战争就等于失业,陷入生存危机。

  这时缅甸人找上门来向他们许诺,如果打败或者消灭汉人军队,雇佣军将获得丰厚的回报,并可在金三角为他们提供一处长期营地。这对于丹尼尔来说,是一次占领市场的大好机会,消灭了英勇善战的国民党残军,就好比树立一个品牌,将来东南亚各国政府有麻烦,都会出钱雇佣他们,生意财源就会滚滚而来。

  丹尼尔上校对国民党军队不屑一顾,在二战中他们曾是中印缅战场上并肩战斗的盟军。那时名声不大好,装备落后,常常吃败仗的国民党军队,是英美盟军嘲笑和挖苦的对象。尤其是这些国民党残军,在大陆被共产党打得惶惶然如丧家之狗,竟然跑到金三角来撒野,缅甸政府居然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想到这里,丹尼尔上校两撇上翘的山羊胡动了动,咝地发出一声冷笑,牙疼一般。

  国际军团编制为六个旧式步枪营,由缅军负责提供空中掩护和炮火支援。他们是职业军人,训练有素,一律使用英制武器。廓尔喀士兵有尚武练功的传统,人人腰佩一柄闪亮长刀,一旦近战肉搏勇不可当。

  克钦族民族军是缅北克钦土司的军队。克钦人生活在缅北(上缅甸)山区,与中国境内的景颇族为同一族系。克钦兵是土司武装,俗称“山头兵”,按照部落传统,所有克钦男子都是战士,都有为土司打仗的义务。这些山头兵,视土司领地大小而定,队伍常常几百人到几千人不等。他们个个都是天生的好猎手,目光敏锐,身体结实,擅长爬山、攀援和在密林中穿行。他们赤足在刺丛中行走如履平地,还可以像猴子一样在大树上灵活地荡秋千,神出鬼没地开枪射击,或者像豹子一样凶猛地袭击敌人。

  在缅甸,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七十的缅族人,生活在谷物丰富、鱼虾成群的缅甸平原(中、下缅甸),而人数较少的克钦人被排斥在以缅族为核心的政府内阁之外,所以********常常激化。克钦人向中央政府要求自治,政府派兵围剿,土司就联合起来与政府军作战。结果政府军进剿失败,只好同意克钦自治,条件是山头兵必须服从政府征调,协助政府军作战。于是金三角就出现了这么一支外貌奇特的克钦远征军。他们光着膀子,头缠黑色头帕,皮肤油黑的胸前交叉斜挂子弹袋,肌肉隆起的肩头上挎着机枪。很多士兵脖子上都戴着银项圈,这是神灵保佑他们平安的传统饰物,下身不穿裤子而是打一条笼裾,除步枪外还习惯地挎着弓箭长刀。

  本来缅甸国防军与廓尔喀兵团、克钦族民族军三方约定,在汉人过春节的时候,发起闪击,将国民党残军一举全歼,但是由于纪律松懈的国防军姗姗来迟,进攻被延迟到大年十五那一天才得以全面展开。

  1953年3月(农历正月十五日),金三角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战争爆发了。无论是武器还是人数都占绝对优势的缅军,从南北两线向国民党残军发起攻击。李弥布置了三道防线——南线、北线、拉牛山——狙击敌人,自己则坐镇孟萨总部和曼谷遥控指挥。

  战斗开始了,克钦民族军的猎手们迫不及待地发起了攻击。山地丛林是他们展示才艺的最佳舞台,弓箭长刀,步枪、机关枪,在他们手里发挥到极致。这些像山猫一样灵巧的山头兵,像黑暗之神一样神不知鬼不觉突然降临在汉人入侵者面前,用冷枪毒箭或者寒光闪闪的克钦长刀,为自己的对手编织死亡的天罗地网,把遮天蔽日的森林和高山大壑变成了埋葬汉人军队的坟墓。他们巧妙利用地形进攻,时而从树后跃起,时而从看似不可逾越的悬崖绝壁攀援而至,用各种武器对敌人扫射,用古老的弓箭无声地干掉汉人哨兵,用长刀砍下敌人头颅。汉人甚至不知敌人来自何处,便倒地送命。

  孟浪一战,国民党残军一连人竟然在来不及抵抗的情况下被消灭,许多人还没有看清敌人就稀里糊涂丢了性命。接下来南版、昆信直至小龙寨,国民党残军都难以抵挡克钦兵的凶猛攻势。国民党残军风声鹤唳,只好丢掉阵地向萨尔温江东岸溃退。克钦兵首战告捷,前锋直逼地势险要的塔科渡口。

  几乎与此同时,南线战场的国民党残军也被英印国际军团打个措手不及。西岸阵地被雇佣军迅速攻破,许多官兵头天过节,尚未醒酒,就成了俘虏。国民党残军在上校丹尼尔鄙夷不屑的眼神和嘲笑声中兵败如山倒,强大的国际军团在短短一周内竟连克孟乃、兰柯、孟畔,扫荡国民党残军重要据点,然后从南线逼近水流湍急的苏庞渡口。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曹学思;屈庆伟作品集
异域孤军沉浮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