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明朝大佬戚继光》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8章 练兵(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明朝大佬戚继光》 作者:阿喜

第38章 练兵(2)

  其实戚继光说了那么多就表达一个意思,不要浪费纳税人的钱,但他不这么说又不行,因为言简意赅意境深远的话这群庄稼汉根本领会不了。

  只是戚继光并没有想到,他这段并不精彩的讲话却成了以后兵家的范本,尤其是近现代中国军队,在新兵入伍都会开展这么一通讲话,并且还把讲话稿下发士兵,让其系统学习,这就是现代军事政治教育的一个启蒙范本。

  训完话了,就是让士兵铭记基本的号令。

  当时的明军最多就是万金油滚刀肉,任你赏罚打骂,说服教育,就是一个字应付你一生——混。当真是油盐不进、百毒不侵。

  所以戚继光的军训课简明扼要:“我今在军中,再无一句虚言与你说,凡出口就是军令,就说的差了,宁任差误底,决不改还。”

  这种简洁明快的令行禁止是建立在将领的绝对自信上,戚继光要的就是士兵的绝对服从,你可以不信命,但不能不信我!在这只军队中,我戚继光就是所有人的命。

  在古代军队中,号令只是对亲兵传递,行军打仗最主要的通讯工具还是旗帜和锣鼓。

  于是他也对部下阐明了金旗锣鼓的重要意义:“凡你们的耳,只听金鼓,眼只看旗帜;若旗帜金鼓不动,就是天神开口说要如何,也不许依从。如擂鼓该进,就是前面有水有火,若擂鼓不住,便往水里火里也要前去;如鸣金该退,就是前面有金山银山,若金鸣不止,也要依令退回。肯是这等,大家共作一个眼,共作一个耳,共作一个心,有何贼不可杀,何功不可立?”

  好了,理论上的东西讲授完毕,剩下就是如何保证把教学成果转化为战斗力了。

  倭乱横行,戚继光没时间和这些义乌农民高风亮节,只能先礼后兵!为了确保自己的要求能全部实现,戚继光用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杀!

  好了,假设你是追星一族,仰慕戚大帅的威名而加入戚家军,经过了层层面试之后终于顺利入伍,那么,别急着开心梦想着去杀倭寇,先仔细踹量一下在见到鬼子之前你有多少次机会变成鬼吧。

  平时操练装病偷懒的,杀!丢失兵器的,杀!你要是鸟铳手,演习或实战中队长没下命令你就走火开枪的,杀!要是队长徇私隐瞒的,一起杀;你要是负责保护鸟铳手的近战兵,若鸟铳手阵亡,你将被斩首偿命;

  听着头大了吧,别急,这才刚开始。

  凡是临阵退缩,允许甲长割兵耳,队长割甲长耳,哨官哨长割队长耳,把总割哨官哨长耳。收兵回营,查有耳者,斩;一人退却则一人被斩首,全队退却则队长被斩首,队长殉职而全队退却则全队被斩首;埋伏作战,遇贼不起及起早者,队长斩,各兵捆打。当然,不服上官,令不行,禁不止,杀平民冒功、奸淫妇女更是斩首。

  此外,行军途中你尿急离队,割去耳朵;站军姿的时候喧哗议论,捆打四十;训练还有考核,凡是成绩在中下的,捆打;凡兵逃走,同队之人一起挨打。平时除了统一唱军歌,不允许任何娱乐,更不许拉家常煽动乡愁,至于喝酒大牌逛窑子等大明政府军的特长节目更是一旦以身试法,必被五马分尸的。

  其实兵法严苛,并非戚继光首创。

  战国时兵家奇书《尉缭子》,位列中国古代着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这部奇书通篇就宣扬一个观点:欲代强兵,需施重刑。书中鼓吹说:“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杀十三者,力加诸侯;杀十一者,令行士卒。”请注意,这里杀卒指的不是杀敌人的士兵,而是杀自己的士兵。所以像白起、项羽等杀降大户都算不上“威加海内”的绝代枭雄。

  隋朝开国第一名将越国公杨素,每次打仗前都要故意挑错,帐前当场斩兵斩将,“多者百余人,少不下十数”,自己却“流血盈前,言笑自若”。两军对阵,他从不指挥整军压上,而是先派个一二百人上去厮杀,务必要求取胜,不能取胜而败下阵来的,无论剩下多少人,全部斩首。继而再派几百人上去厮杀,如前而战,不能取胜的再全部斩首,直到取胜为止。

  因此杨素的部下对他极其敬畏,作战时皆抱必死之心,所以杨素戎马一生未尝败绩,伐陈时致使“江海无波”,以至于陈人见到稳坐大船上威风凛凛的杨素不禁感叹:“清河公(杨素)即江神也!”

  千万不要以为一个杀字就能诠释杨素这样的千古名将,一味嗜杀,早晚被杀。

  所以严酷如杨素,对随他征战的将士也“微功必录”,哪怕砍了一个人,抓了一匹马,也主动上奏皇帝请功封赏,跟着杨素混,虽然杀机重重,却有大把机会出人头地,这对渴望封侯拜将改变命运的下层军士具有天大的吸引力。

  这个世界,不怕拼命,只怕平凡,所以杨素在隋朝军中威望之高,气冲泰岳,深受将士爱戴。

  戚继光也是一样,你要犯错,必受重罚,你要立功,必有重赏。

  领导力的四大境界境界一:员工因为你的职位而服从你;境界二:员工因为你的能力而服从你;境界三:员工因为你的培养而服从你,他们感恩于你对他们的尊重、培养和付出;境界四:员工因为你的为人、魅力、风范而拥戴你。一般管理者做到境界三已属难得,境界四则需要拥有深厚的领导技能。

  戚继光的职位能力自不必说,不但这群义乌矿工心悦诚服,连胡宗宪、俞大猷这样的天纵奇才都自叹弗如,再说下戚继光是如何培养他的将士吧。

  在戚继光的手下,虽然被打被杀的机会大把,但立功升职的机会更多。

  每次战后,戚继光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大帐中记下立功人员名单,向朝廷请功。即使败了,作战不力,有功之人依然重赏。加上上司胡宗宪对戚继光恩宠有加,本人又是个出了名的爱生活会享受的能干事的贪官,所以每次戚继光申报的立功人员,他都加倍赏赐。

  戚继光后来的老板谭伦和张居正,更是对戚继光言听计从呵护备至,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戚继光军中保举出来的将官无数,有据可查的义乌人任千总以上武官的就有一百四十多名。

  所以戚继光的部下将士都像被极端教义洗脑了一样,视部队纪律为无尚荣光,一打仗悍不畏死,不打仗嗷嗷直叫。

  再说说领导力的第四境界,戚继光的魅力风范吧。

  戚继光说过:“夫将者,腹心也;兵者,手足也。”他是真心的心疼这些和他出生入死的将士。

  哪个士兵家里有红白事,他都让亲兵以他的名义置备礼物,戚继光从军三十年,从无例外。

  但这仅仅是初级关心,对将士而言,让他们活着才是最大的关心,于是戚继光每逢对敌,都要把自己的脑细胞累死一批,为得就是以最少的伤亡换取最大的胜利。

  戚继光周密而细致。在他指挥部队投入战斗以前,他习惯于把各种条件以及可能发生的情况反复斟酌。一些事情看来细小,却都在他的多方思量考虑之内,例如士兵在遇到敌人之前以小便为名企图脱队,或是情绪紧张而喉干色变。他还为火器规定了一个保险系数,有多少不能着火,又有多少虽能着火而不能给敌人以损害。他认为一个士兵如果在作战时把平日所学的武艺用上10%,可以在格斗中取胜;用上20%,可以以一敌五;要是用上50%,就可以纵横无敌。这种考虑丝毫也不是出于悲观怯懦,而是战场上白刃交加的残酷现实,迫使一位高级将领决不能姑息部下,也决不能姑息自己:在平日,他要求士兵作一丝不苟的训练,那怕伤筋断骨也在所不措;在临战前,他就要求自己绞尽脑汁,以期准确地判断形势。

  在临阵前的两三天,戚继光就要求侦察连每隔两小时报告一次敌情。他使用的地图用红黑两色绘制,一目了然;如果有可能,他还让人用泥土塑成地形的模型。他的部队中备有每月每日日出和日没的时间表,当时虽然还没有钟表,但他用一串740个珠子的捻珠作为代用品,按标准步伐的时间一步移动一珠,作为计算时间的根据。能够作这样精密的考虑,就几乎没有任何因素不在他的掌握之中你觉得那群乡下汉子看到自己的主帅为了将士的性命战争的结果如此殚精竭虑,内心充满的会是什么呢?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弥漫整个戚家军的营房。

  就这样,纪律有了,士气有了,训练有了,看似一个威武常胜之师该有的一切都有了,但戚继光内心还有一个深深的隐忧,他知道,只有把这个东西彻底革除,自己的部队才能真正的对抗穷凶极恶的倭寇。

  在揭秘戚继光担忧的东西之前,还是照例讲个故事吧。

  一将军拿出收藏的珍宝古玩欣赏把玩,不小心差点把一玉杯打碎。幸亏他手快抓住了滑下的杯子,但已满头大汗了。待他定下心来想:“我出死入生从没害怕过,为什么一只小小的杯子就让我惊吓成这个样子?”他思索良久,还是决然把那只玉杯打碎了。他顿悟,贪恋之心比冲锋陷阵更危险,更恐怖。

  对,没错,戚继光此刻要破除了就是将士内心的贪念。

  一切都在变,只有人性没有变。

  贪念孕育在人性之中,让人全然无贪,就像让男人不好色,让女人不虚荣一样,是反人类的。

  即便老实如义乌农民的这群人,骨子里最朴实的参军信念也是升官发财,在戚继光那里,晋升通道已经打开,只要你肯奋勇杀敌,当官是迟早的。

  剩下的只有钱财了,如何保证部下为了钱财去拼命而不要有了钱财就惜命呢?戚继光经过反复思索,在两个环节上进行了技术处理。

  第一个,争首级。

  自秦朝开创“首级爵”军功制度后,历朝历代,打仗都是以敌人首级论功,砍的脑袋越多,奖励越多。所以项羽自刎乌江,为抢他的首级,汉军自相残杀死伤数十人,最后得到首级和躯干的五个人全部封侯。明代打仗也是以首级论功,所以战场上士兵个个剃头高手,常常出现一个鬼子倒下了,几十个明军上去抢脑袋的闹剧,更有甚者,直接砍了百姓的脑袋去浑水摸鱼,比鬼子还倭寇。

  戚继光为了避免军中争首级而贻误战机,立了一条雷打不动的军规,斩获一个首级奖励三十两银子,不用换算你也知道这是非常丰厚的赏赐。为了防止士兵争功,戚继光规定打倒敌人后,不许站住“顾恋首级”,只管继续杀去,只留一个短刀手在后面割首级,打完仗银子人人有份。三十两银子具体是这样分的:冲在最前面的士兵分二十两,砍首级的兵二两,每个鸟铳手二两,其他的兵分一两,伙头兵五钱。

  连做饭的都有钱分,皆大欢喜,全军和谐。

  第二个,抛财物。

  当时的战场上,倭寇有个壁虎断尾的保命绝招百试不爽:一旦被官军追入绝境,倭寇便把抢来的财物四处乱扔,官军见了势必哄抢,倭寇乘机逃生。

  但这一招到了戚家军身上,却如同抛媚眼给熊瞎子看,你这边才抛完财物,那边戚家军追得更凶,对地上的财帛看都不看,提着长枪大刀找你玩命。

  之所以这样,因为戚家军信任戚继光,戚继光做了一项庄重的承诺,遇见财物,只留一个人收拾看守,打完仗后也绝不上报朝廷,大家均分。

  在合理解决了财物分配的利益划分后,戚继光终于确信,这只军队可以出征了。

  武书总要《尉缭子》中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神格化的将领形象。“夫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主于后,无敌于前。”为将者一旦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自然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是“一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戚继光当然就是这样一个神话般的将领,而经过他的调教,这群农民兵也便成了天兵下凡,

  似铁如山的纪律、艰苦卓绝的训练、赏罚分明的规则、饱满高亢的热情,再加上自己天才的指挥艺术,这是一支将彻底埋葬倭寇的军队,于是戚继光下令全军列队,向着战场狂奔,就这样四千勇士,表情肃穆,军容齐整,高唱军歌,奔向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阿喜作品集
明朝大佬戚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