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出征日志》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1章 航天精英,祖国为你骄傲(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出征日志》 作者:吴川生

第11章 航天精英,祖国为你骄傲(1)

  是祖国和人民把我送上太空,我们每个人都代表着集体。

  ——杨利伟

  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

  ——“神舟”五号航天员梯队

  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这几个人的名字是联系在一起的。人们熟悉他们,也感谢他们,因为他们三人都是“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梯队的成员,最终由杨利伟完成了气壮山河、腾飞九天的壮举。

  “神五”任务完成后,杨利伟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晋升为正师职航天员,授予大校军衔,航天员等级由三级晋升为特级。面对这种种荣誉,面对鲜花和掌声,他谦虚谨慎,平常依旧。他说:“是祖国和人民把我送上太空,我们每个人都代表着集体。”

  出于对英雄的培养和发挥其更重要的作用,组织上任命杨利伟为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分管航天员选拔训练和医监医保工作。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一方面仍然坚持参加航天员训练,另一方面,认真主持分管工作,献计献策,发挥作用。“神六”任务要实现两人多天飞行,与“神五”任务相比增加了许多操作和科学实验,为确保成功,对航天员的操作训练及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训练工作中,他给航天员提出了“操作零失误”的目标,勉励大家刻苦训练,把每一个操作、每一项工作、每一次太空生活的自我管理搞扎实、搞认真。为了提高航天员训练的质量,利伟从“源头”抓起,提出了航天员教员资格认证的工作要求,这对于提高教员的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备战“神六”的紧张工作中,他同时还指导并参与了航天员选拔训练方案的制订和飞行操作程序的编写等工作。

  利伟没有参加“神六”任务航天员的选拔,他说:“全体航天员都具备执行任务的能力,选拔更多的人执行任务比一个人执行任务更重要。”从太空返回后,他常常同各个系统工程人员座谈,讲述自己在太空的感受和所见所闻,对飞船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提出了宝贵意见。因为他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而且又是乘坐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飞船,因此,这些感受、建议及意见,对于提高飞船、火箭的安全可靠性,增强飞船的舒适性,以及保证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工作,改进训练方法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关系统认真地采纳了他和战友们的意见,像妇女绣花似的改进、完善各种设备,使航天员在飞船里的生活、操作等更方便、更周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人性化设计的理念。载人航天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积累、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历史。每一次航天活动都是后一次载人飞行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从这一点讲,它的重大意义远远要比选拔哪一位航天员进入太空更重要、更伟大,利伟也为“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后,港澳刮起了“杨旋风”。杨利伟还到过美国、加拿大、奥地利等国,所到之处都受到海外各地华人及外国朋友的热烈欢迎,所产生的影响和威力,有人说不亚于一颗“原子弹”!由此一股强烈的爱国虽说母亲也到北京住住,但老家也有一大摊事,她与海胜分多聚少。如今,母亲躺在病床上不省人事,海胜多想在母亲的身边尽尽孝心呀,可是,航天员年度大体检和“神六”航天员选拔任务也需要参加,他身不由己啊!几天后,海胜返回了北京,他的妻子聂捷琳利用休假留下来伺候婆婆。这位出生于江西南昌的儿媳为婆婆端屎端尿,擦洗身子,医院的医务人员还将她误认为亲生闺女。在捷琳近一个月的精心护理、日夜陪护下,老人家终于熬过了危险期,十几天后醒来了,脑子还清楚,但不能说话了。家乡人民为支持国家的载人航天事业,也出于对航天员的关心,把海胜在外打工的弟弟聂新胜安排到镇上企业工作,市、镇领导告诉他,暂不上班,全力照顾好母亲。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一年来,母亲有新胜的伺候,才使海胜能全身心地投入备战“神六”的紧张训练。

  弟弟说:“他尽忠,我尽孝!”

  哥哥说:“没有家乡的父老乡亲,我不可能有今天!”

  翟志刚,这位“神舟”五号任务首飞梯队的航天员,在那次任务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这位浓眉大眼、果敢刚毅的东北汉子是怎样面对“神五”的“备份”,面对母亲病逝的巨大悲痛,面对“神六”选拔的重新洗牌,面对确定飞行乘组新的考验的呢?在执行“神六”任务前,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记者王志与他作了一次面对面的访谈、心与心的交流,使我们能够解读翟志刚及中国航天员。

  记者:“当时你和聂海胜两个人,备份一直备份到座舱口,你们俩一直挥手,跟所有记者、媒体和大众见面,你们的笑容很灿烂,但是你们的心情呢?”

  翟志刚:“应该说为杨利伟捏一把汗,这是当时真的心情,很难考虑到他上了我不上,没有机会想,也没有时间想这些东西。首先咱们安排的场面热烈,也非常感人,作为我跟聂海胜在杨利伟的后面,真的就是祝福。他不是拿荣誉去了,也不是受奖去了,也不是立功去了,他是去执行任务了,是代表我们去执行任务,任务很艰巨,充满着危险,也很光荣。”

  记者:“‘神五’任务后,您母亲的病逝对于您从事这个职业来说,有什么样的影响?”

  翟志刚:“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我母亲。我生长在农村,几次因学费问题都不想再上学了,母亲因此发了火。她靠卖瓜子把我供出来,她的恩情我永远也忘不了。我从事航天员这个职业,我母亲感到一种欣慰;‘神五’我能够进入梯队,对我母亲也是一种报答。”

  记者:“正因为你母亲对你来说那么重要,你怎么能使自己从失掉母亲的悲痛当中抽身出来,又返回你的训练中?”

  翟志刚:“母亲不在了,怎么报答这种养育之恩?只能通过我努力工作。如果说我做出了一点成绩的话,与我母亲对我早期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我母亲是很实在很实在的人,她说,无论干什么就得干好,不能让别人说出什么来,这就是标准。”

  记者:“3个组有不同的特点,但是‘神六’飞船只有一艘,你认为3个组哪个组最适合?”

  翟志刚:“我感觉到我们虽然是6个人,但是在竞技场上就好像一个组一样。在拼什么呢?

  在拼实力。但是作为3个组来讲,就是怎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怎么样能把这个高度再往上升,绝不能指望别人失误,归根到底,到最后飞行我们又成为一个集体。”

  记者:“如果这一次没上,还会参加下一轮的竞争吗?”

  翟志刚:“不光是‘神六’,‘神七’如果仍然擦肩而过,‘神八’还会继续努力的,永远会努力下去!”

  说得多好啊!“神舟”五号梯队的3名航天员,杨利伟、聂海胜已上过天,而翟志刚呢,“‘神七’如果仍然擦肩而过,‘神八’还会继续努力的,永远会努力下去!”这就是中国航天员的胸襟和品格!此时此刻,我想起了陈炳德部长的一句话:“上与不上,你们都为国家作出了贡献,都是光荣的,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

  选择了就义无反顾

  ——“水乡之龙”费俊龙

  1990年的夏天,开往大西北的69次特别快车在兰新铁路上飞驰。

  卧铺车厢里,坐着一位北京姑娘,留着短发,穿着碎花的职业套装,一路上总是把眼光投向窗外,不时露出惊讶、喜悦的神情。

  姑娘叫王洁,她就是费俊龙的新婚妻子。

  王洁的父亲原是一名军人,20世纪50年代初集体转业到航天部一院,从此开始从事航天事业。王洁的母亲为了支持丈夫工作,从北京城里的阜成门搬到南郊,王洁就是生长在这样一个航天人的家庭。

  从出生到念大学,王洁都在大都市里生活,大专毕业后分到北京一家工厂当统计员。1988年夏,她随母亲回老家江苏昆山探亲,经人介绍认识了费俊龙。

  见面的那一天,小费穿的是的确良军裤和一件旧T恤衫,脚上蹬了一双白胶鞋。这平常的装扮还不算啥,关键是这位第一次见面的男青年剃了一个光头!这和尚不是和尚,军人不是军人的装扮,可想在姑娘心中的得分怎样了。

  “别人见面都穿好衣服,你怎么这样?”王洁有点责怪地小声问俊龙。

  “你是看我的人,又不是看我的衣服。”费俊龙回答得挺干脆。

  “年轻人怎么剃光头?”

  “当兵的剃光头好洗头。”

  眼前这个男人真是个不喜欢穿着打扮的实在人,连说话都不转弯。

  就这样,这对年轻人虽然初次见面却有别样的感觉,在心底都播下了爱的火种。他们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大西北,靠鸿雁传书,互赠照片,体味着爱情,依恋着对方。1990年春节,他们幸福地结合在一起。

  俩人的婚礼,不要说同当代年轻人比,就是同当时年轻人比,也显得简单寒碜了一些。

  新房就在王洁的家里,一间小屋四周贴满了费俊龙自己动手剪的熊猫、小白兔等各种动物,一张剪纸的“珠联璧合”贴在墙壁中央,这一招一式无不反映出男主人的灵气。小屋既简单又温馨,是一对新人相互爱慕的见证。

  想到这儿,王洁的脸上露出了绯红,上车已两天两夜了,但她丝毫没有倦意。望着窗外连绵巍峨的祁连山,广阔平坦的戈壁滩,星星点点的绿洲,一尘不染的蓝天白云,姑娘的心早已飞向她向往的地方——张掖。

  列车稳稳地停靠在站台上,姑娘急忙下车,盼望着那魂牵梦绕的场面。谁知站内站外竟没有俊龙的身影,这可把王洁给急坏了,她不知道俊龙单位的名称和电话号码,独自一人找谁去?

  几天来的好心情此刻全没了。

  “俊龙一向很精细,今天怎么了?”一股埋怨的情绪涌上心头。没办法,只得自己问路了。

  车站对门有个邮局,旁边有个军人服务社,王洁拖着行李走进服务社,问一个老师傅:“附近有航校吗?”

  “没有。”

  “有没有飞机场?”

  “有个飞机场。”

  这下好了,总算问到飞机场。

  电话打到了一大队,俊龙的战友在电话里还开玩笑:“嫂子怎么不过来,你什么时候来张掖?”

  “我已经到张掖了!”听到这话,战友们都十分惊喜,赶紧找俊龙接站。

  “你来这儿怎么也不打个招呼?”俊龙还以为王洁要给他个惊喜。

  “两天前就发电报了。”

  结果,两天前发的电报3天后才收到,怨谁呢?

  看见俊龙脸晒黑了,也瘦了,忙这忙那的,王洁想起他许多的事情——俊龙的老家在江苏昆山巴城镇。镇边就是碧水如镜的阳澄湖,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的人们多以养殖为生,形成了阳澄湖驰名中外的“三鲜”:大闸蟹、虾和鳊鱼。

  昆山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在这里曾诞生了我国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顾炎武,孕育了“百戏之祖”的昆曲,完整保存着享有“中国第一水乡”美誉的千年古镇周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吸引着中外投资者。改革开放的今天,昆山插上腾飞的翅膀,一跃进入全国“百强”县首位。

  俊龙的父亲是个文化人,高中毕业学医到了县医院,以后又在丝织厂、自来水厂工作。改革开放后,长江三角洲乡镇企业大发展,他到了一家企业当厂长。

  俊龙的母亲没念过书,患有类风湿,一直在家操持家务。老人家养了两个闺女、一个儿子,自己省吃俭用供养着3个孩子读书,总是盼望儿女们能平平安安,有个好前途。如今俊龙的两个姐姐家里生活都不错,有的住在镇上,有的住在市里。

  俊龙从小在镇上的小学、中学读书,江南水乡、古色古香的文化熏陶着他,给了他一种文静、灵巧的性格。他小时候就喜欢写写画画,以后在少年宫练写生、素描,家里贴满了他画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湖光山水画等。在中学他是宣传委员,整天出板报、墙报,要不是参加招飞,他也许就在美术上发展了。

  1982年,俊龙高中毕业报名参加了飞行员的选拔,起初他没有把这一消息告诉父母,直到在苏州体检,因保护眼睛戴上墨镜回到家,母亲才知道这件事。母亲流泪了,就这么一个儿子要当兵出远门,她舍不得呀!父亲却鼓励俊龙:“作为父母不干涉、不左右你干什么事情,但是,既然你决定了就要对得起你自己的选择。”

  以后,无论走到哪里,遇到什么困难,俊龙都记着父亲的这句话。

  1982年秋,俊龙和其他同学一道来到长春飞行基础学校报到,开始了空军飞行员的生涯。

  几年间,从长春到河南又到大西北,辗转数千里,直到1985年这批高教机学员即将毕业了,大家才盘算着自己的前途。说起飞行员,大家都愿意开喷气式战斗机在蓝天中翱翔,谁也不愿意开螺旋桨式教练机成天在低空中盘旋。

  谁知学院领导研究把他留下执教。

  几天后,俊龙的战友们就要离开大西北回内地了,只有俊龙留在此地。大队长不让俊龙去送站,对他说:“送战友踏征程是要掉眼泪的。”俊龙回答说:“队长,你放心,我不会掉眼泪!”

  结果,在站台上,大家拥抱在一起,战友们哭了,俊龙却始终说说笑笑,面带着微笑把战友送走了。

  1987年1月,俊龙开始单独带学员了。4年间他带了7个学员,其中有两人,一个因前庭功能差,一个因模仿能力弱,学校准备让他们停飞。俊龙向领导说:“让我试试。”结果真的把他们带出来了。毕业典礼上,这两个学员都激动地流下了泪。他们感谢费教员圆了自己的飞天梦想。

  就这样,俊龙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员,自己却始终扎根在大西北,不仅如此,还把自己的妻子也“拉”到了这里。

  1993年,俊龙被调到学院机关工作,负责飞行质量安全。也正是这一年,组织上把王洁从北京调到武威,分配到飞行学院后勤部工作。虽说小两口团聚了,但俊龙工作忙时常顾不了家。当飞行技术检查员既要到部队检查飞行质量,又要调查处理各种飞行事故,很多时候一走就是几个月,或者是说走就走。1995年5月,俊龙的岳母把他两岁多的儿子带到武威。

  24日那天正是儿子的生日,岳母准备了饭菜,谁知俊龙一进家门就说“马上要出差”,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老人家的眼泪掉下来了,儿子拉着爸爸不让走,俊龙拍拍儿子的头说:“等爸爸回来再给你过生日。”说完就走出了家门。

  原来俊龙出差是要处理一起飞行事故。从勘察现场到调查事故原因,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疑点,他都要搞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王洁理解丈夫,俊龙这个人办事认真,从不马虎,爱动脑子,文静中透出一种果敢坚定。他无论是驾驶飞机,还是调查处理各种飞行事故和质量问题,总是认认真真,勤于思考,弄清那些容易出问题的因素和环节。为了鼓舞士气,减轻学员的压力,凡处理完事故,他都是第一个驾机飞向蓝天,仔细地给学员们讲解各种飞行要领,用自己的行动感染、教育学员。

  由于他精湛的技术和出色的工作成绩,1996年,俊龙成为空军特级飞行员。

  俊龙常说:“一个真正的勇敢者应该是一位智者,而不是盲目者,应该有预见性,有承受力,要经常想想哪些地方需要注意。”这些经历和经验,不仅在他当飞行员时管用,而且在当航天员后也受用。

  1996年,俊龙参加了航天员的选拔。

  1998年1月,他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川生作品集
出征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