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5章 中古史(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作者:华业

第15章 中古史(2)

  是什么让日本一脚踏进了封建社会的大门?

  发生于公元646年的大化改新,是日本的一场社会政治变革运动,让日本踏入了封建社会的大门。在这一年,日本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依据,从经济到政治的各个方面着手对日本旧习进行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

  公元645年6月,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等人在皇极天皇接见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使节时,制造了“乙巳之变”。政变后,皇极天皇退位,革新派拥立孝德天皇,建元大化,迁都难波(今大阪)。次年,日本革新派进行了“大化改新”。

  日本政府用诏书形式公布改新的主要内容:废止私有土地、部民,行公地公民制,保留朝廷的手工业部民,国家赐大夫以上的高官以食封(按级别所赐封户的赋课)。

  确定中央、地方的行政区划和组织,中央分京师和畿内(京都周围地带),地方分国、郡、里。整备军事、交通制度。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编制户籍、计账(规定赋役的登记),统定分给人民土地和应负租赋的数额。

  新政府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改日本旧习。律令规定授予皇族以下贵族、官吏的位阶及相应的特权,确立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公元668年,中大兄即位为天智天皇,编纂了日本第一部成文法《近江令》。天智天皇死后发生壬申之乱(公元672年),天智之弟大海人皇子杀天智之子大友皇子,自立为天武天皇,同年迁都飞鸟净御原宫(在今奈良县),制定八色姓,固定贵族身份。公元689年,编订《飞鸟净御原律令》,以防止旧氏姓贵族的复辟。

  20多年以后,藤原不比等人于大宝元年(公元701年)编成日本封建国家最完备的法典《大宝律令》,最后完成大化改新以开元盛世的唐朝为楷模的天皇制国家的理想。

  日本律令法典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日本于公元701年颁布的《大宝律令》,又称为“大宝令”,是日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它是一部以中国唐朝的《永徽律》为蓝图,以刑法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典,是日本古代的基本法典,它也成为了日本律令法典形成的标志。

  文武天皇4年(公元700年),刑部亲王、藤原不比、粟田真人、下毛野古麻吕等19人受命撰定律令,其中还有公元659年随遣唐使入唐的伊吱连博德、唐人萨弘格以及白猪史骨、黄文连备、田边史百枝、田边史首名、山口伊美伎大麻吕、调伊美伎老人等大陆移民的后裔,他们是日本当时的一流法律学家和汉学家。

  大宝元年(公元701年)律令基本修成,随之部分实施,第二年开始全面施行。

  该会典因制定于大宝年间,故称《大宝律令》。从天武天皇之子刑部亲王与镰足之子藤原不比等领导制定的情况看,《大宝律令》和《净御原令》有一定的关系,大概是对《净御原令》进行修订而成。

  《大宝律令》由律6卷、令11卷组成。律,相当于刑法,在模仿唐律之外还增加了日本传统管制秩序的制度;令,则是根据日本社会经济的实际,参照唐令制定的,相当于行政法、民法、诉讼法的法令,统治阶级将其作为国家的基本法予以重视。

  制定《大宝律令》17年后,养老2年(公元718年),藤原不比等奉元正天皇(715~724在位)之命,修成《养老律令》。它是由撰定律令者对大宝年间的《大宝律令》

  略加修改而成的,包括律10卷13篇、令10卷30篇。《养老律令》修成后并没有立即施行,而是在搁置了39年之后,于公元757年实施。

  因《养老律令》是对《大宝律令》略加修改而成,所以其内容大同小异,日本人普遍把《大宝律令》的制定看作日本律令法典形成的标志。

  日本何时出现的“女儿国”?

  日本历史上知名的“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始于公元710年日本天皇迁都平城京(今奈良)。由于这一时代女性天皇掌握了较长时间的政权,因而“奈良时代”

  也被称为是女人的天下,史称“女儿国”。

  奈良时代开始于公元710年,止于公元794年,这期间的奈良朝一方面受到中国唐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通过唐朝接受到印度、伊朗的文化,从而达到了日本文化首次全面繁盛的局面。日本遣唐使、派往中国的留学僧和留学生为日本文化和美术的发展与繁荣,做了巨大贡献,日本当时在全国大兴造寺、造像,堂皇的绘画、华丽的装饰艺术,如今仍然可见奈良时期的寺院。

  奈良时代历经八代天皇,女人在奈良朝占了四代共三十年。元明女帝是奈良时代的第一代天皇,她死后,还有元正(女)、圣武、孝谦(女)、淳仁、称德(原孝谦)、光仁、桓武。皇后光明子几乎掌握了圣武这一代的政治,淳仁这一代也是上皇孝谦的天下,所以奈良朝可以说是女人的天下。

  也许是受唐朝武则天的的影响,再加之这个时期的日本国大多是由女人当政,于是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出现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无不说明了当时佛教文化欣欣向荣、大行其道。

  这个时期,不但佛教发展迅速,文化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在“奈良时代”,日本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堪与佛教美术相媲美的《万叶集》。《万叶集》共收集了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的和歌约4500首,这些和歌的作者上至天皇下至庶民,蕴含着古代日本人朴素的生活情感。

  日本幕府政权始于何时?

  武将源赖朝于日本平安王朝的末期打败了贵族阶级的实权派平清盛一族后,逼迫在源平之战中为自己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兄弟源义经自杀,一手遮天,建立起的镰仓幕府(公元1192~公元1333年)是日本幕府政权的开始。

  建久三年(公元1192年)七月,源赖朝受封为征夷大将军,正式开幕,史称源氏幕府或镰仓幕府。镰仓幕府是真正意义上的武家政权,具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机构,以镰仓为中心,触角几乎延伸到日本社会的每个角落。

  在武家政权的中央也即镰仓,设置有直接从属于幕府将军的负责行政的“公文所”,负责司法的“问注所”和负责军警权力的“侍所”;而在地方上,各国都设置褫夺了朝廷派驻的国司军警手中大权的守护职,守护平时维持治安,监督御家人轮流戍守京都和镰仓(称京都大番役和镰仓大番役),战时则统率国内的御家人出征。

  幕府的经济基础主要来源于“关东御成败地”,在这里“成败”是“处分”的意思,即幕府将军有权管理,可随意处分的领地。这些领地由三部分组成:一、“关东御领”,即朝廷赏赐给赖朝个人的五百多处庄园;二、“关东御分国”,指朝廷把伊豆、相模、上总、信浓、越后、骏河、武藏、下总八国的国司任免权下发给赖朝,可由幕府推荐御家人担任,并可由幕府直接解职;三、“关东进止所领”,即北条时政争取来的,幕府可在很多庄园和公领中设置地头的权力。

  源赖朝还额外设置了京都守护、镇西奉行和奥州总奉行等官职,完善了所谓的“幕政”,为了加强对京都及边远地区的控制。其实“幕府”一词正和“将军”一词相同,都来源于中国,但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的将军们一旦开幕建府,攫取了天下的权力,很快朝代就会更迭,从未出现过朝廷仍在、真正的权力掌握在幕府手中的情况,因此中国虽有幕府,却没有幕政。

  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由中央贵族掌握实际统治权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日本天皇成为傀儡,幕府成为实际的政治中心。在贵族时代地位很低,但鄙视平安朝贵族萎靡的生活的武士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崇尚以“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

  为核心的思想,结合儒学、佛教禅宗、神道,形成武士的精神支柱“武士道”。

  日本何时发生了“承久之乱”?

  以后鸟羽上皇为首的皇室贵族在承久三年,即公元1221年发动了倒幕战争,历史上称之为“承久之乱”。

  处于日本战国时代的皇室依靠的力量仅仅是畿内及其附近几国1万几千名武士与僧兵的力量,他们怀着侥幸的心理,主要寄希望镰仓方面的御家人的大量倒戈。然而皇室的判断完全错误,据《吾妻镜》记载,这时北条政子召集大江广元、北条义时等以下御家人,向他们指出御家人在幕府建立前的悲惨生活,歌颂了源赖朝的恩惠,警告大家:幕府方面一旦失败,贵族对武士任意驱使时代必将重新到来。她声泪俱下的讲话促进了御家人的团结,御家人纷纷率领自己部族参战。北条义时采纳大江广元短期决战的主张,以长子泰时(公元1183~公元1242年)为大将,弟时房为副将,分兵三路(东海、东山、北陆)向京都进发。进军路上,军队人数迅速扩展到19万人。

  皇室军队不堪一击,幕府军出镰仓不到一个月就占领了京都。

  战后,后鸟羽、顺德和土御门三上皇被分别流放到三个孤岛上,废黜仅4岁的仲恭天皇,立后堀河天皇(公元1221年~公元1232年在位);没收站在皇室一边的公卿、武士的领地3000多处,将他们分别处以斩、流之刑,使有战功的御家人占领这些地头,称“新补地头”,以区别源赖朝时的“本补地头”。幕府按庄园11町给免租田1町的比例对新补地头赐田,他们多的就是这些田地的年贡。同时还从向庄园领主交纳年贡中按田地1段5升米的比例抽出“加征米”(“新补率法”),以此作为新补地头的另一部分。幕府的京都守护被“六波罗探题”取代,赋予监视朝廷并行使迄今幕府统治力量薄弱的三河(爱知县)以西各国司法和行政权力,监督和指挥西国御家人,北条氏世袭其职。

  你知道元朝同日本的“文永之役”吗?

  镰仓时代日本同中国宋朝一直进行着正常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保持了睦邻友好关系,直至13世纪70年代,元朝军事封建主对日进行侵略而暂告中断。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不久两国开战,史称“文永之役”。

  公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侵略矛头终于指向了日本。公元1268年,他命高丽使者持书赴日,书中表面上要求建交,实质是要日本朝贡。京都朝廷几经研究,未予回答,但惊慌万状,不知所措,只好连日到各社寺祈祷。第二年忽必烈的使者再来,此次朝廷打算给忽必烈的使者带去国书,但由于北条时宗(公元1251~公元1284年)正式就任执权不久且年少气锐,所以被阻拦而未发。此后,公元1271年至公元1272年忽必烈又两次遣使,重提他的要求,甚至以武力相威胁,北条时宗仍坚持拒绝回书,同时积极采取措施,不仅命九州的守护地头加强沿岸防御,而且命令驻守镰仓的御家人回国,四国、中国的御家人依次西下,以加固九州的警备。

  文永十一年(公元1274年)上半年,忽必烈强征高丽船工、民夫建造兵船900艘,然后又镇压了高丽军民坚持数年之久的反元起义,完成了他发动征日战争的最后准备。

  10月初,都元帅忻都和右、左副元帅洪茶丘、刘复亨率军大举征日。10月5日至14日,元军袭击日本的对马、壹岐,对马“守护代”宗助国和壹岐“守护代”平景隆分别仅以80骑与百余骑迎战,结果全军覆没。

  元军随后侵入松浦半岛沿海诸岛,19日兵船驶进博多湾。20日上午10时,日本开始同当天早晨登陆的元军交锋。习惯于一骑对战的日本武士很不适应元军采用的步兵集团战术;元军作战时击鼓鸣锣,常使日军战马惊跃狂奔,控制不住;元军使用一种日本武士从未见过的火药武器——震天雷,其射出的铁弹爆炸声往往使日本武士“目眩耳塞,茫然不辨东西”;元军箭短而射程远,也为日箭所不及。激战至暮,从情形可以看出,战幕一拉开,日本武士就显然处于不利地位,日本武士被迫退到大宰府附近,组成新的防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忽必烈的第一次对日远征竟然结束于一场意外。就在当天夜里,一场意外的台风刮沉了元兵船200艘,剩下的船只不得不返航。这次忽必烈远征日本,史书称为“文永之役”。

  日本从何时开始跨入战国时代?

  日本从应仁之乱后开始走入战国时代。应仁之乱,亦称文明之乱,是日本室町幕府末期封建领主间的内乱,发生于应仁元年(公元1467年)至文明九年(公元1477年)。

  公元1449年,耽于酒色,不理政事的足利义政成为室町幕府第8代将军,社会动荡,各地不断发生德政暴动,将军权力逐渐衰落,幕府实权旁落重臣和实力强大的守护大名细川胜元、山名持丰等手中。义政早年无子,公元1464年以弟义视为继嗣、以细川胜元为保护人。但次年其妻日野富子生子义尚,以山名持丰为保护人。之后二者争夺继嗣地位的斗争,使中央势力发生分裂。

  公元1467年1月18日,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以畠山政长和畠山义就在京都发生武装冲突,山名持丰助义就获胜为导火线,各自调集援军进入京都。细川方面有斯波义敏、畠山政长、赤松政则、京极持清等,大本营在将军驻地幕府,称东军。山名方面有斯波义廉、畠山义就、一色义直、六角高赖等,大本营在幕府以西的山名持丰邸,称西军。

  5月26日,两军开始大战,8月,大内政弘率军2万东上京都,支援西军,10月激战于相国寺,未决胜负。京都地区的战斗进入胶着状态,战乱逐渐波及地方。长期战乱极大地消耗了双方的实力,在京都作战的守护大名和地方武士则借机扩大自己的领地,争夺领国统治权,有的甚至企图夺取守护大名的地位。

  公元1472年,两军首脑开始和谈,第二年,持丰和胜元相继死去,次年4月一度达成和议,但因赤松政则、畠山义就和大内政弘反对,未能实现。公元1477年9月,大内政弘在畠山义就由于领国不稳率军返回河内后,在幕府重新承认他对周防、长门、丰前、筑前等领国的统治权,并于11月率军退出京都,至此,战乱基本结束。

  应仁之乱中,相国寺等古建筑与许多艺术珍品遭破坏,京都大半化为焦土,人民备尝离乱之苦。战乱后,幕府将军、守护大名和庄园领主贵族的力量更加衰弱,日本历史进入新兴的战国大名互相混战的战国时代。

  谁是日本战国时期的“曹操”?

  活跃于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织田信长与中国三国时期的曹操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唯一不同的是,织田信长后来遭到部将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断本能寺。

  织田信长,公元1534年7月2日,出生于尾张国那古野城(今名古屋市,另有一说是胜幡城),幼名为吉法师,尾张守护代旗下三奉行之一的织田信秀的嫡长子,6岁就成为那古野城的城主。母为信秀正室土田御前,同母弟有信行(信胜)、信包和秀孝。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华业作品集
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林语堂半半哲学全集珍藏版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我不是教你做“坏”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