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军阀混战始末》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7章 南北开战(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军阀混战始末》 作者:王忠和

第17章 南北开战(3)

  张其锽(1877—1927),字子武,号无竞,广西临桂县人,乃是近代的一位奇人。他是清光绪三十年进士,以知县分发湖南,任过永州厘金局局长,零陵、芷江知县,南武军统领,湖南军事厅厅长。张其锽与谭延闿为进士同年,拜为金兰兄弟,交谊深厚。辛亥革命后,谭为湖南都督,张曾任军事厅长。张其锽精通奇门遁甲、六壬数术,并熟读《墨子》、《庄子》,著有《墨子通解》。在历次湖南战役中,张其锽常常起课占兵,每试不爽,谭延闿于军旅忙乱中,时常记录其案以为消遣,共得十一例,成书名为《谭张遗迹》。吴佩孚于1919年驻军衡阳时,与张其锽率领的湘军对垒,二人因此结识,成为至交。吴不顾段祺瑞一再制止,坚决从湖南撤军,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张其锽的影响。吴佩孚为人高傲,很少假人以颜色,唯独对张其锽恭敬有加。可是这次吴没有接受张其锽的建议,正所谓运数使然。

  唐生智倾向革命为吴佩孚所不容。4月25日,吴佩孚任命叶开鑫为讨贼联军湖南总司令,贺耀祖为副司令。4月3日,叶军攻占岳州,24日,攻入长沙。在吴军的重兵压迫下,5月初,唐生智放弃长沙,退守衡阳,急电向广州方面求援。幸亏李宗仁派其一旅赶来增援,使衡阳战事转危为安,但双方仍在衡阳一带相持不下,进入对峙状态。这时唐生智在吴军、湘军及赣军的夹击下有些招架不住,正欲退回广西。

  此时正值“中山舰事件”发生后不久,孙中山去世后,蒋、汪、胡三人争夺领导权,国民党内派系斗争白热化,又有国共两党间的明争暗斗,形势极为复杂。此前蒋介石在党内地位未彰,只是因为得到了苏俄的帮助,创建黄埔军校,整顿粤军,排挤走许崇智,才逐渐掌控了广东的军权。李宗仁看出,北方军阀为了控制北京政权,死缠恶斗,无心顾及南方,而湖南的变故正为北伐创造了机会。于是他亲赴广州,游说蒋介石、张静江、谭延闿、苏俄顾问鲍罗廷等人,但是国民党众要员反应冷淡,共产党也不积极,陈独秀曾公开表示反对北伐。只有粤军首领李济深赞同李宗仁的意见,支持北伐,并愿意派出第四军的叶挺独立团立即出发。这才终于说服国民党军委会决定北伐。

  广州国民政府于5月下旬决定派兵援唐,遂命李宗仁第七军的两个旅先行入湘。21日,任命唐生智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北伐前敌总指挥。24日,又派第4军两个师和叶挺独立团入湘援唐。在粤桂军的支援下,唐生智的湘军连胜几仗。

  李宗仁于6月中离开广东,开始其北伐壮举。7月抵达衡阳。

  广州方面见事有可为,便于1926年6月5日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兼军事委员会主席,统帅三军。7月1日,蒋下达北伐命令。蒋在命令中,以冯玉祥的国民军为友军,定下首先进攻湖南,再夺武汉,以期统一中国的目标。北伐军共计8个军,22个团。但直到7月9日,李宗仁率领的第七军夺得湘潭时,蒋介石才正式就职,誓师北伐。27日,率第一军的两个师自广州动身北上。

  吴佩孚也忙着布署兵力,妄图阻挡北伐军的攻势。但终因北军与南方友军矛盾重重,而且北军纪律极差,引起人民的不满。正所谓民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7月9日,北伐军占领湘潭,10日占领长沙。14日,唐生智到达长沙,宣布废除省宪法,解散省议会,服膺广州国民政府,结束了湖南自治的状态,使北伐的进程加快。

  北伐军能够得到劳苦大众的欢迎,与他们的纪律严明、廉洁自律及平民作风大有关系。例如,唐生智初次见到第七军军长李宗仁时,提议李推荐几个人去榷税局当局长,可有极丰的收入。李告诉唐,革命军人不是为个人谋利益的,唐听了才作罢。还有一次,李宗仁步行走在长沙的大街上,忽然碰到湘省驻粤代表刘文岛坐着四人大轿,前呼后拥而来。刘见到李,连忙让轿夫停下,显得很不好意思。这都显示了北伐军全新的革命作风。

  1926年8月11日,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唐生智及苏俄顾问等在长沙讨论北伐的战略方针。当时,北伐军总共有二十余万人,而北方大小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阎锡山等的兵力加起来在百万之上。有人主张北伐军占领湖南后,可暂时对湖北采取守势,将主力移至江西,借以巩固广州的革命根据地。李宗仁当即表示,应该借着吴佩孚南北疲于奔命之时,直捣武汉;以此为基地,北可进窥中原,东可沿江收复东南。最后众人同意了李的建议,决定了“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加紧攻打武汉的方针。

  8月14日,蒋介石作为北伐军总司令,骑马检阅第七、第八两军。当他的马来到唐生智的第八军前面,突然军乐队大奏其乐,惊得蒋介石从马上摔下,弄得狼狈不堪。唐生智身边的顾和尚趁机进谗言道,蒋介石此次北伐凶多吉少,他迈不过第八军这道坎。虽然当时唐没说什么,后来却果然有所异动。

  长沙会议之后,北伐军分三路向武汉进军。吴佩孚手中虽有二十多万军队,不过各色杂牌,已非当日训练有素的直军可比。8月19日,北伐军发动攻击;这时吴佩孚也率领着几万军队从北方赶来,双方展开一场殊死战斗。

  吴佩孚将司令部设在汀泗桥后翼不远的贺胜桥,并在此亲临督战。26日激战一天,汀泗桥四次易手,反复争夺,仍无进展。27日拂晓,北伐军实施全线总攻击,叶挺独立团率先攻克汀泗桥而后乘胜追击,于27日上午又攻占咸宁。8月30日,北伐军又向贺胜桥发起攻击,一举攻占了北守武汉的最后一道大门。吴佩孚曾亲自督战,手刃退却的军官多人,但是无法抵挡溃退下来的败兵。最后,他见败势已定,只好逃至汉口,据城固守,等待援兵。湖北督办陈嘉谟见大势已去,在地上打滚,哭着说没有脸面去见大帅。还是别人告诉他,再不走就要当俘虏了,这才落荒而逃。

  北伐军进攻武汉时,吴佩孚屡次向孙传芳求援。此时孙的实力已经超过吴,若是施以援手,北伐军真的有些麻烦。但号称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的孙传芳可能想起了当年湘军援鄂时的往事。那时身为王占元属下的孙传芳孤军奋战,被湘军打得落花流水,吴佩孚却无动于衷。于是,孙传芳采取了隔岸观火的态度,准备坐收渔人之利。他对部下公开说,等北伐军拿下武汉,再去收复也不晚,那时他的五省联帅就变成七省联帅了。

  9月1日,北伐军兵分三路,直逼武汉三镇。中路由李宗仁督率第一军、第四军、第七军主力进攻武昌;左路以唐生智第八军的3个师和夏斗寅的鄂军第一师进攻汉阳;右路军以第一军一部迂回进攻汉口。武昌城高地险,中路军在进攻战斗中,打得非常艰苦。9月3日、5日两次攻城未果。吴军以高墙重炮,负隅顽抗,北伐军前仆后继,死伤官兵千余人。遂改用封锁围困。北伐军兵临汉阳城下时,守军刘佐龙师起义。6日,北伐军进占汉阳。汉口守军在吴佩孚的指挥下逃往黄陂、孝感。7日,北伐军进入汉口,并乘胜进占武胜关。吴佩孚又率部逃至河南信阳,留下刘玉春师固守武昌。武昌城被围困30余天后,守城之敌弹尽粮绝,斗志已失。10月10日,北伐军向武昌城内发起总攻,叶挺独立团用云梯爬城,首先攻占蛇山,突入城内。防守保安门的第三师师长吴俊卿与北伐军议降,打开保安门迎接北伐军入城。北伐军俘获守城司令刘玉春,全歼守敌二万余人。至此,吴佩孚在两湖的军队,除少数逃往鄂西和河南外,均被北伐军歼灭。

  在国民革命军北伐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8月17日从苏俄回国的冯玉祥,与广州联系参加革命军。广州政府任命冯为国府委员兼国民联军总司令。冯玉祥于1926年9月17日在绥远五原就职誓师,宣布参加国民革命。随即向陕西进发,赶走围困西安的刘镇华镇嵩军。

  冯军继续东进,吴军在豫西的形势日渐危机,吴佩孚召集军事会议讨论反攻,但部下无人肯应声。更有甚者,靳云鹗公开透露吴军粮草已尽的内幕,吴盛怒之下,于1926年底再次撤了靳的本兼各职。靳云鹗也不争辩,跑到鸡公山修养,暗地里却一会儿联络冯玉祥,一会儿会见蒋介石,总之,吴佩孚成了彻底的死灰,再也没有复燃的希望了。

  1927年2月,张作霖不管吴佩孚的态度,分兵陇海、京汉两路强行进入河南。此时吴、奉已再无合作的可能。吴的心腹寇英杰投降了奉军,靳云鹗劝吴佩孚抵抗奉军入豫,吴默许了靳的主张。可是吴军已成了强弩之末,再也无力抵挡奉军的攻势,3月份,河南大部已被奉军占领,不得已之下,吴佩孚逃往豫西南阳,岂知南阳的部队也不稳,只好投奔他四川的老友杨森去了。

  唐生智将北上部队编成三路,张发奎为第一路,刘兴为第二路,魏益三为第三路,1927年4月20日由武汉出发。张发奎部与奉军对战的结果,据说伤亡超过一万五。张发奎面对所剩无几的几个团痛哭失声。他对唐生智非常不满,因为一有大战恶战,唐生智就把他的四军推上第一线,自己躲在后边,让四军死伤惨重,可是唐生智的功劳总是比他张发奎要大。

  冯玉祥部队东出潼关,在歼灭奉军万福麟部5个旅后占领洛阳,随即向郑州挺进,此举是包抄奉军后路,张学良无奈率兵退过黄河,6月3日,唐生智的部队与冯玉祥的部队会师郑州。稍后武汉政府委任冯玉祥为河南省主席,然后唐军班师回汉,此时北伐军发生了意见分歧,出现了宁汉分裂的局面,武汉方面要防范来自南京方面的威胁。

  到了8月下旬,孙传芳见吴佩孚濒于崩溃,北伐军挺进江西,直接威胁到他在东南五省的统治时,也感到恐慌起来。这时蒋百里由吴幕转到孙幕,向他献了援吴三策。其上策是,趁北伐军与吴军鏖战之机,以奇兵出江西西进,拦腰截断北伐军,从而占领长沙,断北伐军之归路。中策是,孙率海陆军溯江而上,乘北伐军与吴军相持武汉之时,待机而动。下策则是,五省联军向江西集中,以逸待劳,坐等北伐军的到来。孙传芳恰恰选择了下策。孙传芳调兵10余万,将五省联军组成五个方面军,出兵三路,集结江西,准备分别向湖南、湖北进军,妄图解武昌之围。

  北伐军在两湖战场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后,除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围困武昌城外,其余兵力分为三路转攻江西。一路攻赣南,一路攻赣西,一路攻赣西北。9月19日,第六军军长程潜部乘势攻占南昌,24日又退出。两湖战争结束后,北伐军第四军从湖北赶到江西,使北伐军的实力大增。不过,孙传芳给北伐军造成不小的威胁,李宗仁的第七军采用“围魏救赵”之计,直扑九江。

  这时,孙传芳的后方出现了极不稳定的局面。浙江省省长夏超于10月16日宣布归顺国民政府;北伐军入闽后,孙传芳在闽部队纷纷倒戈。10月29日,北伐军攻克临川,截断赣闽通路,继续向南浔铁路沿线发起攻击。11月初,北伐军截断了南浔铁路,使江西、福建顿失联系。11月8日,北伐军再度攻克南昌。孙传芳此时在江西的主力部队10余万人,除少数逃往皖南和江浙外,绝大部分被歼。孙传芳决定放弃江西、福建,孙传芳本人从九江乘军舰逃往南京。蒋介石遂率北伐军总司令部进驻南昌。

  在福建战场上,听命于孙传芳的福建军务督办周荫人,辖4个军共3万余人,为策应江西作战,趁国民革命军主力北伐远征,广东兵力薄弱之机,亲率大军南下,分三路进攻广东。何应钦指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主力袭击周部后方,一举攻占永定行营。此时,在北伐革命的影响下,周部占据蕉岭第二军的两个师宣布起义,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10月下旬,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由上杭沿汀江两岸向北推进,在由赣入闽的第十四军第二师配合下进占长汀。在此期间,独立第四师等部队一路北进相继占领漳州、泉州、蒲田、永泰等市镇,逼近福州。12月初,自赣东入闽的第二军第六师进占建瓯,切断了闽、浙孙军的联系。孙传芳部驻闽海军起义,驻福州的1个旅起义,国民革命军于12月9日不战而下福州。周荫人率残部逃往浙江,福建全省遂被国民革命军占领。

  孙传芳将五省联军收缩至浙、苏、皖之后,经过整编,实力仍然不弱,在当时要算是素质较高的集团军。蒋介石取得江西后不敢再贸然进攻,遂与孙传芳相持不下。可是孙传芳却狐疑不定起来,他一方面担心内部不稳,又怕蒋介石收买他的部下。在重重顾虑之下,孙传芳决定撤军江北。于是,蒋介石不费一枪一弹,又占领了浙江、江苏、上海等富饶之地。

  三 国民党内讧

  1 宁汉分裂

  国民党高层内部的分歧由来已久,自1924年改组之后,因为对容共政策的歧见,而产生左、右两派。孙中山去世后,亲共的汪精卫、蒋介石联手排挤其他主要领导,如胡汉民、许崇智等,成了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但汪、蒋二人对于联俄容共的政策,也始终存在着分歧。蒋介石虽然一时需要苏俄的援助,还是认为共产主义终将会给中国带来灾害,但为全局出发,蒋顺从了汪的政策。尚属后进的蒋介石忽左忽右,纵横捭阖,竭力培养个人势力。

  当时,中共的领导人是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安徽安庆人,17岁时中秀才,后去日本留学,受到社会主义思想影响。回国后,曾参加过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当时,面对着中国对来自西方挑战的一次次失败,一些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思考,陈独秀就是代表之一。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宣传西方的民主和自由,批判中国旧的思想与道德,提出东西方文化一个是旧的,一个是新的,应该用新的去改造旧的。《新青年》很快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影响了众多的年轻人。1917年,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继续宣传马列主义以及西方民主自由思想。陈独秀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是非标准和价值标准,否定了传统上中国人的信仰,并且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这使中国传统文化第一次遭到了彻底的怀疑和破坏。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中共成立,陈独秀当选为第一任总书记,以后被选为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22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孙中山和国民党合作,陈独秀表示反对,但最终还是勉强服从,同意加入国民党。

  国共蜜月期间,苏俄人俨然成了广州的主人。到处是红旗和标语,珠江上停泊着苏俄货轮,苏俄顾问坐在小汽车上,各处乱跑,踏板上面站着中国保镖。在列宁的画像下,革命法庭的委员们审讯着“破坏分子”。1925年9月,毛泽东来到广州,国民党领袖汪精卫很赏识其才干,推荐他当了国民党中央的宣传部部长,并任宣传部刊物《政治周报》的主编。

wW w.Xia 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王忠和作品集
军阀混战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