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解密大清皇帝》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章 太祖 努尔哈赤(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解密大清皇帝》 作者:宋晓明

第4章 太祖 努尔哈赤(3)

  努尔哈赤的妃子众多,自然免不了争风吃醋的事情发生,努尔哈赤的小福晋德因查一向嫉妒大妃阿巴亥,一次,她不经意听到宫里的侍女说阿巴亥的侍女拿宫中的物品外赠别人,这让她非常高兴,以为终于找到证据能扳倒阿巴亥了,于是她便跑到努尔哈赤那里告状,没想到努尔哈赤却并没有怎么处罚阿巴亥,这让她非常不满。于是她就又开始想新的办法来整治阿巴亥。她再次向努尔哈赤进言说:阿巴亥曾给代善送过饭,代善都欣然接受吃了,而且阿巴亥还每天派人去代善家里两三次,如此密切的来往必定有什么阴谋。努尔哈赤听了这一番话,不免起了疑心,他强作镇定,开始调查事情的真相。结果却是这些事情都是真的,但他已经失去一个儿子了,不能再失去一个,于是他把所有的怒火都朝阿巴亥发泄了出来,让阿巴亥搬出了汗府。

  这件事情虽然就这样过去了,代善也没有受到什么处罚,但谁都知道,他们父子之间已经出现了裂痕。后来,为了表示自己的悔意,代善让父亲去自己的住所居住,而努尔哈赤为了修复父子关系,也把自己的宅第送给代善居住,但可惜的是,代善不识时务,多次表示父亲的宅第太小,他还想搬回自己原来的住所居住,这使得两人之间的嫌隙更大了。后来,又发生了代善的次子岳托投明未遂的事件,这让努尔哈赤对代善更没有好印象了,于是更加疏远代善了。

  就这样,一个板上钉钉的储君就以失宠宣告结束了。

  清代官员花翎的佩戴规则

  清代官员朝冠上除用顶子区别尊卑外,还用孔雀翎作为身份的标志,称之为“花翎”。孔雀翎有彩色斑纹,叫作眼。眼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无眼的称之为“蓝翎”。佩戴花翎的标准有明确的规定:贝子、固伦额驸戴三眼花翎;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戴双眼花翎;五品以上官员,一、二、三等侍卫,前锋,护军统领等戴一眼花翎;六品以下官员只能戴蓝翎。亲王、郡王、贝勒一律不戴花翎,乾隆以后也有赐戴三眼花翎的。

  继妃富察氏死于儿子之手

  继妃富察氏是努尔哈赤的第二位大妃,名衮代,史称继妃,她之所以被称为继妃,不仅仅是因为她是努尔哈赤的第二位大妃,还因为衮代在成为努尔哈赤妻子以前,曾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的三哥索长阿之孙威准的妻子,并给他生了一个儿子昂阿拉。后来,努尔哈赤率兵打败了她的丈夫,并把她当作战利品带回了宫中,这样她就又嫁给了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一生只有一位皇后,就是孟古格格,在富察氏进宫的时候,后宫中除了她还另有两位妃子,就是元妃佟佳氏和大妃阿巴亥。富察氏以自己的美貌击败了其他的妃子和孟古格格,独领了“六宫”,很快她就被封为继妃。并生下了努尔哈赤的五子莽古尔泰、十子德格类、三女莽古济。虽然她容貌出众,但却生性鲁莽,言行粗俗,也正是由于她的这些性格缺点,才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由于年龄的增长,富察氏的美丽渐渐不在了,也就不再受宠了,于是她就把注意力转移到追求财富上了,面对众多的金银财宝,她那颗空虚的心才能够有所满足。但是富察氏没有考虑到她这样做是触犯了宫中的禁忌。

  宫中耳目众多,富察氏窃藏金银珠宝的事情终于败露了。1620年,努尔哈赤一怒之下,下令休妻。此时的富察氏已经年过半百,被休弃的惩罚让她无地自容,但她却想不到这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也许是遗传,富察氏将自己的这种性格传给了儿子莽古尔泰。莽古尔泰长年随努尔哈赤征战,在随军的过程中,遇事冲动、任性妄为的特点时有表露。当莽古尔泰听说自己的母亲即将被休的消息后,羞怒不已。于是在这天夜里,莽古尔泰悄悄潜入母亲的住处,将母亲杀死。

  清初第一异姓武勋王扬古里

  扬古里是一位功勋卓著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父亲名郎柱,是女真库尔喀部的酋长。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建州女真之际,郎柱与努尔哈赤时通往来,因感谢努尔哈赤的恩德便把年少的扬古里送至建州服侍努尔哈赤。其后,努尔哈赤又把女儿嫁给了他,两个人的关系非常亲密。在努尔哈赤征战的一生中,扬古里也跟随他在战场中出生入死,立下了卓越的功勋。最终,在攻打汉城的一次战役中,扬古里战死沙场。皇太极追封他为武勋王。

  满文创建者缘何含冤而死

  长久以来,女真人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一直到努尔哈赤时,仍然是借用蒙文和汉文。1587年,努尔哈赤建立起了后金政权。政权建立之后,努尔哈赤的内外联系更为频繁。内外发布政令、布告,记录各项公务事宜等,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字,而事事都需借助蒙古文来完成,这不仅给新政权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因为缺少众多懂蒙文的人使得上下难于沟通,这就严重地阻碍了新政权的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迫使努尔哈赤新政权急需一种与满语相配合的文字,如同汉语汉文、蒙语蒙文一样。因此,努尔哈赤决心创制满语自己的文字。

  1599年,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太祖努尔哈赤想借用蒙古文字编制满文,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额尔德尼,就这样,额尔德尼创制了满文,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语言学家之一。

  天命七年,有人向努尔哈赤告发说额尔德尼犯有贪污罪,努尔哈赤极度震惊,他下令搜查了额尔德尼的家,并在确定属实后革了他的职,贬为闲人,只留下了小部分的财产供他使用。祸不单行,天命八年,额尔德尼的婢女告发他收受了朝鲜人的贿赂,并且在上次抄家时额尔德尼还将金子等物藏在他的妻弟家里。努尔哈赤大发雷霆,传问额尔德尼有无此事,额尔德尼经不住威吓,就交代了事情的经过。努尔哈赤不相信他所说的事情经过,但还是治了额尔德尼夫妇死罪。

  随后,又有人报告努尔哈赤说,额尔德尼经常与族人闭门私议,努尔哈赤非常愤怒,下令杀掉额尔德尼夫妇二人,一代英才就这样被杀了。

  额尔德尼在后金朝野中声望极高,他死后,大家都为他鸣不平,但努尔哈赤并没有理会这些声音。在额尔德尼死后的第十年,皇太极正式为他平了反,并高度评价了他的丰功伟绩。

  依帐殿制而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

  大政殿和十王亭都是沈阳故宫中殿阁的名称。大政殿是用来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位于大政殿两侧八字形依次排列,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十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满族的帐殿制。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帐篷的化身。

  努尔哈赤为什么会兵败宁远

  努尔哈赤一生为了统一女真,进军中原,经历过许多重大的战役,几乎所有的战役都所向告捷,攻无不克。明天启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努尔哈赤大败明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夺取了明辽西重镇广宁(今辽宁北宁市)。熊廷弼因兵败失地被明朝朝廷斩首;王化贞也因兵败弃城而丢官,下狱论死。

  明朝军队的惨败,让明朝皇帝束手无策,又没有好的计谋,只好听从进士出身的袁崇焕的计策,修筑宁远城,整顿军队,储备粮草,积极防御。结果宁远城成了明廷关外一大雄关,整整四年没有大的战事。

  明天启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在经过了休整后又想攻取宁远城,他亲率六万八旗军,及其他军队共二十万大军,渡过辽河,直逼宁远城而来。守城的是袁崇焕,当年仅仅四十二岁,在这之前从来没有指挥过作战。

  努尔哈赤采取的战略是 “先礼后兵”,他先放回被俘汉人捎劝降书给袁崇焕说:献城投降,高官厚赏;拒绝投降,城破身亡!袁崇焕回答说:“义当死守,岂有降理!”第二天,努尔哈赤派兵猛力攻城,但却久攻不下,努尔哈赤命军士冒死凿城挖洞。后金兵将城墙凿开三四处高约两丈的洞口,当城墙快被挖穿时,袁崇焕亲自带兵用铁索裹着棉絮蘸油点燃,垂下来烧挖城的后金军。他当时已经伤痕累累了,但却仍然镇定自若地指挥着众军士。第三天,袁崇焕点燃了新引进的西洋红衣大炮,开始炮轰八旗军。八旗军顿时死伤一片,努尔哈赤也在战争中深受重伤。

  努尔哈赤一生可谓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几乎从来没有打过败仗。但他在年纪逐渐大了后,因体力衰弱,已经不再那么热衷战争了。他对宁远守将袁崇焕没有仔细研究过,对红衣大炮也没有侦察到实情,用军事上的话说就是未能知己知彼。从而吞下了兵败的苦果。

  清朝皇室宗亲的封爵等级

  清朝皇室宗亲的封爵有一定的讲究,除了我们都知道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外,还有世子,是亲王的嫡子;长子,是郡王正妻之子。此外还有入八分(八分跟八旗制度有关,在清朝入关前,八旗可以分战利品,就叫作八分,清朝订立等级制度后,规定贝子以上都入八分,而镇国公、辅国公就分成了入和不入两种。入八分的可随王、贝勒等分左右翼列班,不入八分的随旗行走)的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的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努尔哈赤死因之谜

  努尔哈赤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奠基人。他的一生是辉煌的,但他的死,却一直在史学界争论不休,没有定论。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争论之一就是说努尔哈赤是被明军的红衣大炮射伤的。之所以会有这个说法,主要是因为在宁远大战前夕,朝鲜曾派使团来明,使团中有人说曾亲眼看到努尔哈赤在宁远受伤。但这个说法也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如果袁崇焕的红衣大炮真的打伤了努尔哈赤,那么袁崇焕能不向明廷邀功吗?但是在他写给明帝的奏折中,却丝毫没有提到努尔哈赤受伤一事。

  争论之二就是说努尔哈赤是因为宁远的兵败郁闷而死。努尔哈赤一生征战无数,这次的宁远之战,他也是抱着必胜的信心去打的,但没想到围城三日,却始终攻不下来,这让从来没打过败仗的努尔哈赤极度愤恨,进而郁郁终生也是有可能的。但如果真的是这个原因而死的话,在清朝的历史中,肯定不会是原样写出来的,而是会含混其词。

  争论之三是说他死于痈疽。有些人认为努尔哈赤既不是死于炮伤也不是死于郁闷,而是因为患了痈疽。在袁崇焕写给明廷的奏折中,也是说努尔哈赤在宁远战败,心情郁闷,后来患上了痈疽才死去了。但如果努尔哈赤真的是死于痈疽的,为什么清朝的史书上没有这一事件的记载呢?

  所以,对于努尔哈赤的死,更准确的说法是努尔哈赤兵败宁远后,心情极度郁闷,再加上年老体衰,积郁成疾,最后便患上了痈疽,最后死于痈疽。

  清朝皇室宗亲的称谓

  清朝皇室的称谓,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太上皇、太后、皇帝、皇后、妃子、太子、阿哥、格格、额驸等这些比较常见的了,其实,他们的称谓也是十分复杂的,除了这些称谓外,还有固伦公主,是皇后所生的女儿的封号;和硕公主,是妃嫔所生的女儿的封号;福晋,是亲王、郡王及亲王世子的嫡妻的称谓,侧室称为侧福晋;郡主,是亲王女儿的封号;县主,是郡王女儿的封号;郡君,是贝勒的女儿、亲王侧福晋所生之女的封号;县君,是贝子的女儿的封号;乡君,是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的女儿的封号。

  孰是孰非的阿巴亥殉葬

  阿巴亥是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满泰的格格,1601年嫁给努尔哈赤。1603年9月,孟古格格因病去世,原为侧福晋的阿巴亥地位迅速上升,被立为大福晋。而且还为努尔哈赤生了三个活泼可爱的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努尔哈赤在立阿巴亥为大妃后的岁月里,都是在南征北战中度过的,对于宫中的事务,他根本就无暇顾及。而此时的大妃阿巴亥正值青春年华,怎么能忍受得了宫中的寂寞生活,于是,她就与比她大6岁的二贝勒代善发生了感情,两人瞒着所有人私下来往。当然,阿巴亥的此举也并不全部是因为对代善的感情,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努尔哈赤年岁已大,他已经立下遗诏,在他身后,要代善接受大妃阿巴亥,为了确保自己在努尔哈赤死后的利益,阿巴亥不得不提前向代善示好。

  但是,阿巴亥和代善的举动很快就被发现了。努尔哈赤非常震怒,本想把她处死,但念及三个年幼的孩子,才免于一死,最后以私藏财物的罪名把她废黜了。一年后,出于对阿巴亥的喜爱,努尔哈赤又召回阿巴亥,将其复立为大妃。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病逝,终年68岁。据猜测,努尔哈赤之所以要召大妃相见,很可能是与阿巴亥商议立储等事。果然,在努尔哈赤驾崩后,大妃阿巴亥宣布了大汗的遗命:“多尔衮嗣位、代善辅政。”但这个遗命遭到了四大贝勒的断然否定。

  在皇太极被四大贝勒推举为新的汗王后,四大贝勒宣布了先汗的遗诏,命大妃阿巴亥殉葬。阿巴亥虽然不甘心,但却也无可奈何,只得接受了这个命运。她换上礼服,戴满珠宝饰物,虽然照规矩殉者不得哭,她还是哀告诸贝勒,请求他们照顾她的幼子多尔衮和多铎。

  虽然阿巴亥的殉死表面上是因为努尔哈赤的遗诏,但实际上,有很多人说并不是因为努尔哈赤的遗诏,而是皇太极假手努尔哈赤的遗诏而逼死阿巴亥的。因为皇太极要登上帝位,阿巴亥母子就是他最大的障碍,他不得不除去这个碍眼的女人。

  汗位推选制度是怎样诞生的

  汗位推选制度是在清朝入关之前,由努尔哈赤制定的以八王的贤能与否作为唯一标准,在八王范围内推选汗位继承人的制度。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部落的过程中,创建了八旗,这八旗分别由八位和硕贝勒执掌,也就是说这八大和硕贝勒与努尔哈赤一起在议政会议上决定后金的军国大事。议政会议又以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为核心,称为四大贝勒。在努尔哈赤立储失败后,他提出八王共治的制度,也就是八大贝勒在努尔哈赤死后都有决定后金军国大事的权力,都有选举和被选举权。这就是汗位推选制度的诞生。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宋晓明作品集
解密大清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