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解密大清皇帝》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3章 仁宗 嘉庆(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解密大清皇帝》 作者:宋晓明

第23章 仁宗 嘉庆(1)

  嘉庆帝的一生可说是碌碌无为,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他唯一的一件可以供人们来说一说的就是惩治贪官和珅了。作为康乾盛世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本可以在祖先的基础上好好发挥一番,继续开创一个更为盛大的盛世来,可惜的是,他不是一个和他的父祖一样有雄心有抱负的人,他能做的就是把父祖留下的江山守住而已。

  嘉庆帝的名讳

  乾隆曾先后立过三个皇太子。第一个皇太子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琏。乾隆认为“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即位后,亲书密旨,立永琏为皇太子,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但可惜的是永琏9岁时便早夭了。第二位皇太子是永琮。乾隆在永琏病故后,又立皇九子永琮,但这位皇子也是一个薄命之人,他2岁的时候因痘症早殇了。乾隆吸取了前两位皇太子的教训,再立第三位皇太子的时候,便立了年纪稍大的,便是皇十五子颙琰,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乾隆的儿子一辈的孩子的名字的第一个字都是永字,嘉庆的名字本来也是叫作永琰的,为什么在他做了皇帝后改“永”为“颙”了呢?这就是大清皇帝的名讳问题。清朝的初期,皇帝并没有讲究名讳问题,只是在《实录》、《玉牒》等特定文献出现的御名上贴黄(就是将名字用黄签盖上)。到康熙的时候,开始讲究名讳问题,康熙名字玄烨的“玄”字,避讳时缺末笔;雍正名字胤禛的“胤”字,避讳时缺末笔,同时命他的兄弟将“胤”字改作“允”字;乾隆名字弘历(当时写作“弘歷”)的“弘”字,避讳时缺末笔。“歷”字,则改作“暦”字。到嘉庆永琰时,乾隆考虑君主名讳,“永”字为常用字,避讳很不方便,便下令将永琰的“永”字,改为不常见的“颙”字。永琰即位之后,就改称为“颙琰”。清朝皇帝的名字,将排辈份的字,改为特别的字,是从嘉庆开始的。

  紫禁城内夏季如何降温

  我国古代都有用冰降温的历史,到了清代,冬季凿冰以备夏用,成为定制。据史料统计,紫禁城内有冰窖五处。承德避暑山庄和口外行宫、木兰围场也都设有御用冰窖。夏季用冰主要是用冰来吸热,太监把冰打成碎块,置于盘中放在寝宫或书房,以达到降温的目的。宫中还常以冰镇水果、冷饮等祛暑,这种冰镇分两种方法,一种是木制内镶锡片的冰箱,还有一种是大盆内置冰块,杂以水果。

  有名无实的三年皇帝生活

  乾隆六十年,乾隆以其86岁的高龄在位六十年的光荣历史从皇位上退下来了,他禅位给自己的十五子永琰,自己退位当了太上皇。嘉庆元年,永琰在紫禁城里举行了盛大的登基典礼。

  嘉庆即位后,他那自称“十全武功”的父亲仍然贪恋皇上的威严,对外宣称自己的健康状况良好,要求每有政事都要向他汇报,继续把持着大清的一切军政大权,各项用人理政的措施也都要经过他的同意,把他的儿子彻底地晾在了一边。嘉庆在这期间的工作除了象征性的批阅奏折、接见群臣外,就是陪乾隆巡游、打猎、参加各种宴会,有时也率领皇子们练习骑马射箭。关于乾隆不肯让权给嘉庆的事情,史书上也多有记载,而且,按理嘉庆帝即位后,更换了年号,所有的官书也应该把年号更改过来,但当时的大清朝却存在两种时宪书,颁给内廷和亲近王公大臣的,使用乾隆年号纪年,而全国发行的时宪书却一律采用嘉庆年号。这件事,在朝鲜的史书上也有记载,当时,朝鲜的使臣到北京来朝觐皇帝,本来应该嘉庆接见的,但是这些朝鲜使臣回到朝鲜后,却只知道有乾隆皇帝,不知道有嘉庆皇帝。从这一系列的情况看,嘉庆其实就是一个傀儡皇帝而已,手里没有一点实权。

  嘉庆的有名无权还表现在处理和珅的事情上,嘉庆对和珅恨之入骨,早就想把他除掉,但无奈自己没有权力。一直到嘉庆四年乾隆去世后,嘉庆才放手整治和珅这个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奴才。

  清代的死刑都有哪些

  清代的死刑主要有斩首、绞刑、凌迟、赐死等。死刑还分为立即处决、斩监候、秋决。清朝大多数的死刑犯都是执行斩首的死刑方法;凌迟主要是用于行刺帝王、谋反的重大罪人身上,凌迟就是用刀把人肉一块一块地从骨头上割光,是一种最残酷的刑罚;绞刑是死刑犯中比较宽大的一种刑法;赐死一般是对有功的大臣或皇亲国戚犯了死罪的一种处罚方法。

  白莲教起义

  白莲教起源于宋代,是一种民间秘密流行的宗教,他们提倡“穿衣吃饭不分尔我”,所以迅速吸引了很多在兵荒马乱时期的难民们。到了清朝,白莲教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到了乾隆后期,他们又开始出来频繁活动了。乾隆末年,清政府大肆捕杀了不少白莲教教徒,这些被血腥镇压的教民们不能忍受过这么苦的日子,便商定于嘉庆元年三月初十在各地同时起义。到了嘉庆元年正月初七,湖北荆州地区的张正漠、聂人杰因为官府查拿紧急,不得不提前起义,这就拉开了白莲教大起义的序幕。

  声势浩大的起义队伍一日大过一日,嘉庆帝害怕了,他连忙命各地总督巡抚大力剿匪,镇压起义军。白莲教的起义虽然看起来声势浩大,但因为各地的起义都属于不同的人领导,他们各自为战,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作战方案,所以很容易就被清军各个击破。

  嘉庆二年初,起义军开始采取流动作战,清军只能尾随其后,疲惫不堪。嘉庆三年四月,襄阳起义军在湖北被清军包围,其后,多股起义军转战四川,在这里与清军展开了殊死战斗,但最终没有摆脱清军的围剿。嘉庆五年四月,白莲教著名首领冉天元牺牲,白莲教就此陷入低谷状态。

  这时,清政府的“坚壁清野”和“剿抚兼施”的策略已经慢慢发挥了作用。清政府让老百姓修筑碉堡,起义军来了就把老百姓赶进去,让起义军找不到老百姓,断绝起义军的粮草供应。起义军没有了粮草,流动作战的优势也发挥不出来,慢慢地,参加义军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在与清军的不断周旋中,终于敌不过数倍于自己的清军,嘉庆九年九月,起义以失败告终。

  白莲教的女领袖王聪儿

  嘉庆元年,白莲教徒在湖北宜都、枝江等地举行了起义。襄阳地区在王聪儿、姚之富的带领下按照原定日期起义。他们采用流动作战的策略,力量逐渐壮大。当时镇压起义的清王朝官员们大都承认,“以贼情则齐王氏首逆”。就是说,王聪儿所率领的起义部队,其军事成功和政治影响,均为其他起义部队所不及。嘉庆二年,王聪儿率领的农民军英勇转战于湖北、四川、河南、陕西各地,又进入四川,官军只能尾随其后,匆忙追逐,疲于奔命。嘉庆三年三月,起义军主力在湖北郧西被清军主力包围,王聪儿、姚之富跳崖牺牲。

  烧和车的御史谢振定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一个敢烧和珅车的官员海升,这个人是纪晓岚的下属,烧了和珅的车后,多亏纪晓岚巧妙周旋,这件事才这么过去了。这当然是戏说的,当不得真,在真实的历史上,放火烧毁和珅车这件事情的确发生过。不过,这位放火的不是纪晓岚的部下海升,而是被乾隆皇帝的孙子道光皇帝称之为“烧车御史”的谢振定。

  谢振定,字一斋,一字芗泉,湖南湘乡人。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五十九年,考选江南道监察御史。六十年,迁兵科给事中。谢振定为人刚直不阿,对于一些为非作歹的事情是绝对容忍不了的。时下,朝廷上以和珅为佞臣,他早就对和珅的横行不法不满,立志要杀杀和珅的锐气,灭灭和珅的威风。和珅有一个家奴,是和珅一个爱妾的弟弟,这个“小舅子”常乘坐一品大员的车轿前呼后拥招摇出入,人都畏惧其权势,不敢诘问。嘉庆元年某日夜间,谢御史巡视北京东城,正碰见一人驾豪车在街上横冲直撞,巷里路人避让不及即遭鞭笞。谢御史目睹此一幕,义愤填膺,即令手下将其拦住擒拿讯问,旁边的护卫说这个人是和珅的家奴,还是少招惹他比较好,没想到,这个家奴一点也没把谢振定放在眼里,恶声恶气叫道:“我是相府家人,你们敢怎么样?”谢振定丝毫不理会他,命人把这个恶奴揪出,一顿痛笞,直打得那家伙威风扫地,并且又放火烧了那辆豪华的车子。京城众百姓本就憎恨这班宠奴,此时眼见恶奴被笞车被烧,人人拍手称快,称誉谢御史为“铁面御史”、“今之董宣”。

  谢振定烧了和珅的车后,和珅心里恨之入骨,想方设法要报复他,他指示他的手下弹劾谢振定。谢振定还真为这件事被削职归籍。但谢振定不畏和珅权势、火烧和珅车的事迹传遍了京城。

  紫禁城里为什么没有烟囱

  紫禁城的建筑都是砖木结构,所以最怕失火,因此,皇宫大内在用火方面是极为小心的。既要防火还要不让烟尘污染,因此皇宫对燃烧材料的选择非常讲究,柴火、煤块、草木料等在燃烧时会产生黑烟,所以木炭成了皇宫里主要的燃烧材料。因此,我们在故宫里看不到高大的烟囱,仅有一些通气的孔道而已。在紫禁城的生活区,宫殿的金砖底下都有地道和烧炭的炉膛,宫里习惯上把这里称之为暖阁。至于烧火做饭,自然也是和普通百姓不同的,用的是肚大口小没有烟囱的特制炉子,燃烧炭火。

  和跌倒,嘉庆吃饱

  嘉庆帝对和珅的仇恨由来已久, 和珅在乾隆身边时所做的一切违法乱纪的事情嘉庆都看在眼里,当乾隆把皇位禅让给嘉庆后,和珅知道如果乾隆死了,自己的靠山也就倒了,所以他加紧施展着限制嘉庆的种种手段,嘉庆帝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是在臣子面前丝毫没有表露出来,而是表现出将来要重用和珅的意图,把和珅稳住。

  嘉庆四年,89岁的乾隆帝去世了,和珅的靠山终于没了,嘉庆帝拿出雷厉风行的作风,开始惩治和珅。他先是命和珅和睿亲王等人一起总理国丧大事,切断他和外界的联系,然后秘密指示官员上奏弹劾和珅弄权舞弊,犯有十恶不赦的大罪。等一切都准备妥当后,他突然宣布将和珅革职,逮捕入狱。在嘉庆亲政仅仅六天后,这个一手遮天的大贪官就锒铛入狱了。在和珅入狱后,嘉庆命仪亲王和成亲王等一起负责查抄和珅的家产,并会同审讯,最后裁定和珅“赐自尽”,了断了这个权倾一时的大贪官。最后查抄和珅的家产有房屋五所,共二千七百九十间,还有当铺七十五座、银号四十二座、古玩铺十三座、玉器库二间,还有大量的金银珠宝。和珅的财产到底有多少,现在这件事也是众说纷纭,但有一句话可以说明和珅财产的多寡,就是“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句话很形象地说明了和珅的富有程度可以和国库相媲美了。

  令人疑惑的是,和珅跌倒后,查抄出来的家产除了赏赐有关人员外,都不知去向了,而且嘉庆的国库也是依然空虚,可见并没有充到国库中去,那么这些钱都到哪里去了呢?后来,有官员上奏说和珅的财产不止这些,应该再查,结果遭到了嘉庆的严厉驳斥,由此可见,和珅的财产可能大部分落到了嘉庆个人的腰包里,让他实实在在地肥了一把。

  紫禁城内为什么没有厕所

  紫禁城里住着那么多的人,为什么居然没有厕所呢?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宫里有一批人专门负责刷便盆和便壶。紫禁城里的燃烧材料是木炭,木炭的灰烬又轻又干燥,是很好的臭气和水分的吸收剂,所以,宫里的人都习惯用便盆和便壶,使用完后,就由专人收集起来刷干净。经过炭灰处理过的便脏物,当天就要运出宫外,所以紫禁城里无论冬夏,绝无臭气,也很少有蚊蝇。

  洪亮吉上书获罪

  洪亮吉,清代文学家,生于乾隆十年,江苏常州人。自幼丧父而刻苦读书,与同里黄景仁、孙星衍友善,并得袁枚、蒋士铨的赏识。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编纂官。后督贵州学政,嘉庆元年回京供职。

  嘉庆帝在处置了和珅后,致力于中兴大清,他重视言官,让言官们大胆言事,洪亮吉受到嘉庆这一政策的鼓励,于嘉庆四年八月上书托人代达嘉庆。就是这份上书,让他差点掉了脑袋。这份上书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列举了嘉庆朝各项不合理措施,后半部分才是事情的重点。洪亮吉在后半部分中历数用人行政仍沿用旧习,对于和珅这样的事情的防止再发生很不利;还指出考试制度的不完善,指出士大夫不顾廉耻,翰林大考行贿作弊之风盛行;还说了嘉庆赏罚不分明,而臣下蒙蔽欺妄时有发生;对于言路,洪亮吉认为虽然大力提倡,但实际并未实行;对于吏治,洪亮吉把矛头直指各省大员,指出各地官员的贪污成风、行贿成性的后果。

  洪亮吉的这份上书实为一份上佳的奏言,不仅直言无隐,且分析透彻,有理有据,文中虽然也透出文人的那种难以实施的弊病,但充分表达的对于国事和社会的关心却是实实在在的。这本来是一份难得的谏言,但可惜的是,刚刚亲政的嘉庆并听不进这些逆耳的忠言,他发下谕旨,说洪亮吉实是妄佞小人,下令将其革职,发配伊犁严行管束。

  次年四月,洪亮吉刚到伊犁不久,嘉庆帝对此事有所感悟,便把洪亮吉召回原籍看管。但是,嘉庆帝对洪亮吉的处理已经伤害了很多直谏之臣的积极性,导致嘉庆本来可以大展宏图最后却只能守着父辈留下的江山吃老本。

  紫禁城里的雨水如何排出

  紫禁城里的排水方法,主要利用地面坡度,使雨水通过石槽流入排水沟道。各宫殿的庭院都是中高边低,北高南低,使雨水首先流入四周房基下的石水槽,这叫明沟。明沟遇有台阶或建筑物,则在其下开有劵洞,这种劵洞口叫“沟眼”,沟眼是地面水穿过障碍物的进口和出口。地面或明沟的水流入地下,需通过入水口,这种入水口多为方石板镂雕成钱币形,称为“钱眼”,钱眼是雨水由地面流入地下沟道的入口。雨水就这样排了出去。

  使嘉庆警醒的李毓昌之死

  李毓昌,嘉庆朝一代廉吏,山东即墨县城西阁人。嘉庆十三年李毓昌中进士,以即用知县分发江苏候补。是年,黄淮泛滥,江苏淮安一带洪水成灾,清朝廷发放赈银救济灾民。李毓昌等十人受两江总督铁保委派赴山阳县查赈。山阳知县王伸汉把清廷发放的赈灾银尽数都收到了自己的腰包中,听到有人来查,他担心出事,便精心贿赂前来查赈的官员。十名官员中只有李毓昌不吃他的这一套。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宋晓明作品集
解密大清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