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李鸿章发迹史 上册》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4章 (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李鸿章发迹史 上册》 作者:汪衍振

第14章 (3)

  第三章 (3)

  李鸿章道:“恩师容禀,门生跟随恩师日久,情同父子。如今,恩师遣门生去援上海,门生不敢不从,门生恳请恩师能再送门生几个字。门生远离恩师,若门生想念恩师的时候,也好拿出来聊以自慰!请恩师应允。”

  曾国藩笑着哦了一声,略一沉吟,便挥毫在一张八行纸上写了“大道无常”四字,落款是“湘乡曾涤生与少荃共勉”。

  起程的这天,安庆的上空忽然有些阴沉,已经风和日丽了多日,不料这一早竟起了雾。曾国藩饱读诗书,自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偏偏天不遂人愿,自己掌了自己的嘴巴,心里就有些不痛快,有心想改个日期,又怕遭人耻笑。曾国藩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强打精神,勉装笑颜,顶戴官服的乘轿来到码头,为李鸿章一行送行。

  曾国藩把李鸿章及各营营官请到临江的一座茶楼里坐下,这才清了清嗓子,开言说道:“各位知道,钱大人两次下安庆,上海危在旦夕,如今总算到了出征的这一天。上海一地,可就托付给各位了。我这里要告诉各位的是,湘、淮本系一家,都在为剿灭长毛而战。各位到了上海,一定要奋勇杀敌,给绿营和洋人,做出一个榜样来!本部堂随时等着为各位请功。”

  曾国藩话毕,命随员给在座的营官每人敬了三碗酒,这才带头走下茶楼。第一起淮勇快速地登上轮船。

  曾国藩临江而立,身旁站着的是身穿三品顶戴的李鸿章。

  曾国藩忽然小声对李鸿章说道:“少荃哪,我有一件事忘了向你交代。听钱鼎铭说,江苏抚标营副将冯日坤镇守松江府时,有意纵兵抢掠百姓财物,还和团练刘郇膏有过械斗,当地百姓深受其害。你到了上海,替我查一查,钱鼎铭所讲是否属实。”

  李鸿章小声问:“恩师,您老没问问薛中丞怎么讲?”

  曾国藩小声道:“薛中丞与冯日坤是儿女亲家,除了袒护他还能怎么说?”

  李鸿章点点头。曾国藩小声嘱咐道:“你到了上海,一定要小心从事。薛焕仗着洋人的势力,在上头腰杆子很硬,连恭亲王都回护他。冯日坤这件事,你最好亲自来办!”李鸿章轻轻点了下头。

  第二天一早,李鸿章带着随员率第二起人马登上轮船离开安庆,踌躇满志地向上海驶去。此时,李鸿章即将进入不惑之年。

  首战告捷:七千淮军打败两万太平军

  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三月二十日,上海城外旌旗招展,锣鼓喧天;李鸿章率领的三起淮勇共七千五百人,在黄浦江畔登陆。

  列队在一块草坪上,正在接受江苏巡抚薛焕的检阅。

  薛焕容光满面,顶戴鲜红,簇新的官服一尘不染。

  薛焕走在前面,身后跟着一脸憔悴的李鸿章、眼露讥讽的洋枪队统领华尔、江苏提督曾秉忠辖下的各将官。

  薛焕一边走一边在心里叹息,他眼前的这支队伍,芒鞋短衣,布帕包头,脸呈菜色,目光凶悍,仿佛正处在饥饿的包围之中。

  这支队伍手里的武器也参差不齐,有的是火枪,有的是砍刀,还有两个肩头扛着的分明就是劈柴用的斧头!薛焕先是叹息,叹息之后就是老大地失望。他弄不清楚,两江总督曾国藩,给他打发这样一支队伍过来,不知是来保上海,还是来吃上海。

  洋枪队统领华尔更是走一路,看一路,讥讽了一路。他用生硬的华语对李鸿章说道:“我们早就知道,曾大人为上海训练了一支能征惯战的队伍。如今一见,真是名不虚传啊!李大人,曾大人的其他队伍也这样吗?他们好像很饿呀,他们一定很能吃吧?”

  华尔头戴钢盔,一身戎装,脚着高筒大马靴,腰里别着短火枪,肩头斜挎着一把指挥刀,加之身材高大,在李鸿章面前显得格外精神。

  李鸿章笑着回敬了一句:“华统领久历兵戎,应该懂得兵家的规矩。看一支队伍的好坏,应该是在战场上,而不该是在操场上。”

  华尔有意夸张地耸耸肩头,小声嘟囔了一句:“这些人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还能杀敌吗?我走了好多个国家,训练了数不清的军队,见到这样的军队还是第一次。薛中丞这租船的十八万两银子,可花得太冤枉了!李大人,您真让我开了眼眶了!”华尔有意把眼界说成眼眶,用以加强嘲讽的力度。

  李鸿章摸不透这个美国人的底细,笑笑没有搭话。当日午后,李鸿章着粮台赶到巡抚衙门去领应付的饷粮。薛焕在李鸿章到前已再三承诺,淮勇抵沪后的饷粮,俱由江苏藩台供给。李鸿章这是照约办事。

  没想到薛焕却不想践约,他先是借口上海银粮吃紧,应拨给淮勇的饷粮数尚没有筹齐,让粮台回营去,向李鸿章讲明情况,并承诺,待淮勇收复青浦后,一定照数拨付,决不拖欠。

  粮台没有回营而是掉头去找钱鼎铭讨要。钱鼎铭接淮勇的时候,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过,淮勇只要到了上海,藩台那里便会及时将饷粮拨付过来。粮台就冲着钱鼎铭这句话,立誓要把饷粮领到手。钱鼎铭被逼无奈,只好来到巡抚衙门找薛焕说情。

  钱鼎铭在签押房整整泡了两个时辰,眼看日沉西山,薛焕这才出具了一张字据给钱鼎铭,让他把字据交给淮勇的粮台,让粮台到苏松太道衙门去找吴道台领取。薛焕所说的吴道台便是苏松太道吴煦。

  粮台领了凭证,马上便赶到苏松太道衙门。但吴煦却只给淮勇拨付了一半饷粮,然后便以协饷未到为由,不再付给。

  粮台只好回营去向李鸿章交差。粮台本以为李鸿章会大发雷霆,哪知李鸿章只是微微一笑,让粮台尽快把饷粮发到各营。

  李鸿章心里非常清楚,薛焕受华尔的影响,其心中靠淮勇保护上海的念头已经发生动摇,想让薛焕全身心地支持淮勇,必须扭转薛焕对淮勇的看法。李鸿章半夜未眠,苦苦思考前路。

  第二天,风云突变,更大的战火逼近上海。

  先是洋枪队在收复奉贤的南桥镇时,遇到太平军拼死地抵抗,洋枪队代理统领提督衔的法国人卜罗德中枪死于阵前,致使洋枪队不得不仓皇撤回上海。当天晚上,太平军调集重兵急扑太仓,并很快占领太仓;太仓知府李庆琛及五千守军俱被杀死,无一幸免。太平军马不停蹄逼近上海,想趁李鸿章立足未稳之时,攻破上海,以分天京压力。

  薛焕紧急召集李鸿章进城议事。李鸿章乘轿赶至巡抚衙门,见华尔、吴煦、江苏提督曾秉忠以及抚标营副将冯日坤均在座,坐了满满一屋子。

  薛焕神色慌张,开言说道:“太仓城破,卜军门战死,长毛眼看就要逼近上海。本部院连夜把各位大人召来,就是要议一议怎样退敌。据报,长毛此次进兵数不下十万,看势头是要破我上海。本部院适才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李大人,你讲一讲,我们此次应如何迎敌才好?”

  李鸿章站起身答道:“禀抚台大人,司里(按:谦称)以为,长毛虽势大,但兵力不会超过六万,以我全城现有的兵力,足可以对抗。”

  华尔道:“以本官的十营火枪队,足可抵挡三万长毛的进攻。但李大人的十五营团练,能否挡得住一万长毛的进攻?我看是个未知数!”

  薛焕望了华尔一眼,道:“华大人,李大人话还没有讲完,请您不要随便打断。李大人,本部院想让你分几营进城防守,分几营随华大人和抚标营出城迎敌,你看可以吗?”

  李鸿章略一思忖,道:“大人容禀,我淮勇只区区十五营。行前,制军曾大人反复强调,淮勇能合不能分,合则势大,分则力单。何况,长毛尚未兵临城下,我们此时出城迎敌方为上策。若此时就进城防守,长毛到后必调重兵困我。时间一久,我军则不战自乱,岂不正中长毛奸计?万望大人三思。”

  薛焕听完李鸿章的话,捻须沉吟良久,这才说道:“李大人适才所言也有道理。本部院以为,不妨由抚标营随本部院防守此城,李大人随华大人出城去迎敌,这当为两全之策!”

  华尔嗷的一声蹦起来,大叫道:“我的火枪营,可不想同一群乞丐在一起作战!战败了,算谁的?”

  李鸿章忍无可忍,用手指着华尔说道:“华大人,请你自重!这是两江总督辖下的江苏巡抚衙门,不是在你的国家!”

  华尔跳起脚说道:“李大人,你要把话讲清楚。本人是你们请来的,本人在替你们剿匪。”

  薛焕急忙挥了下手,说道:“好了,都这个时候了,你们就不要吵了。这样吧,华大人率火枪营到城西去迎敌,李大人到城东去迎敌,本部院居城中调度。这样总可以了吧?时间紧迫,都回营布置去吧。”

  李鸿章速返大营,当即把各营营官召集到帐中议事。他深知,声名狼藉的薛焕,迟早得交出巡抚大印,自己能否接替薛焕,这一战很关键。他愤愤道:“我淮勇来到上海立足未稳,洋枪队瞧我不起,薛中丞受人蛊惑,又不懂兵事,也瞧我不起。这一仗如果打不好,我等就只有回乡种田了!”

  张树声这时道:“李大人,您老是怎么想的,就只管吩咐吧。我们全听您的。”

  李鸿章说道:“本官出城的时候就已想好,长毛新据我太仓,接着又猛扑上海,其实是想把我淮勇赶出沪地。我们不妨就装作受骗,来个将计就计。”

  随后,李鸿章着张树声率五营同潘鼎新所部一营一起,由小道去取太仓,然后回援。李鸿章则率三营到城外三十里扎寨,程学启率余部按李鸿章的吩咐,虚张声势守城东。

  李鸿章道:“我等能否在上海驻足,就看这一战!”

  各营官摩拳擦掌而去。张树声、潘鼎新二人很快便乘着夜色拔营而去,但各营旗帜仍插在原地未动。

  程学启俟李鸿章率队离去后,便着军兵重又扎了个老大的营盘,里面虚插旌旗,极其招摇,仿佛淮勇全军尽在此处。

  为消耗太平军的炮火,李鸿章沿途又设三座空营。太平军大队很快扑来,每见到营盘便用火炮轰毁,竟一连轰毁三座;当李鸿章一部所盘扎的第四座营盘出现在眼前时,太平军已无火炮弹子,只能靠人力夺营。李鸿章知道得计,率淮勇趁势杀出;混战半个时辰,他引军退却,有意放太平军过去。太平军很快来到城下,大多使用火枪的一部万余人奔城西与洋枪队交锋,一部器械稍差些的近两万人奔城东直扑程学启大营。太平军先用火枪对着程学启营盘射击一阵,然后才蜂拥而上。

  程学启一面派人去给李鸿章送信,一面迎敌。混战一个时辰,太平军外围忽然枪声大作,李鸿章与张树声分两路将太平军包围。

  太平军见淮勇突然增多并不慌乱,个个抖擞精神,愈战愈勇;太平军自恃人多,有两万余众,而淮勇三路加起来也不过七千。

  李鸿章情急,也是为鼓舞士气,竟亲自持刀上阵。七千淮勇士气陡增,几乎杀红了眼睛。

  这一战,近两万太平军被七千淮勇杀败,太平军有万余人死在淮勇的砍刀下。城东太平军残部慌忙撤向城西,合战洋枪队。

  洋枪队虽器械精良,终因寡不敌众,伤亡颇大,渐渐不支。李鸿章引军很快杀了过来,形势于是逆转,太平军败退。

  这一仗,淮勇不仅大胜,且收复太仓城一座。华尔在李鸿章的面前,不得不低下他那高贵的头,再不敢轻觑淮勇。李鸿章给恩师曾国藩去信一封,详陈这一战。曾国藩阅信大喜,连夜上折为其请功。

  李鸿章三十九岁成江苏巡抚

  薛焕很快让苏松太道吴煦将淮勇饷粮补齐,额外又送赏银五万两。李鸿章决定远离洋枪队,移师太仓,以为下一步收复青浦做准备。薛焕答应了他的请求。

  李鸿章率淮勇前脚离开上海,圣旨跟着便到了巡抚衙门。传旨官被迎进巡抚衙门,急传李鸿章一同接旨。

  薛焕一愣,急忙着亲兵骑快马出城去追赶。李鸿章这时候已行至半路,巡抚衙门的快马尾追而至,请他快速回城接旨。

  李鸿章急传号令下去,就地待命。自己气喘吁吁刚到巡抚衙门,传旨官不容他歇息,便高喊一声:“薛焕、李鸿章接旨!”二人急忙面北跪倒在地。

  传旨官展旨宣道:“本日据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所奏称,前有人奏江苏抚臣薛焕,自到任后,株守上海,一筹莫展……该员自接旨日起,开缺巡抚一职,加钦差大臣衔,在上海办理外国事务……照曾国藩所请,着赏李鸿章二品顶戴升署江苏巡抚。前据曾国藩又奏,为示事权归一,可否破格将洋枪队及淮扬水师归其节制等语。朕体察督抚用心,加恩破格一体照准。”

  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在最关键时刻,给了薛焕当头一棒,并保举自己的门生李鸿章接署江苏巡抚。此时的江苏、江西、浙江、安徽四省,都在曾国藩的节制之中,曾国藩的话,朝廷不可能不听。

  当时的大清国共设十八行省,计有直隶、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ww w . xia oshu otxt.NE 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汪衍振作品集
李鸿章发迹史 上册李鸿章发迹史 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