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在线阅读 > 正文 第8章 活着为什么(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 作者:易中天

第8章 活着为什么(2)

  墨子讲鬼神,孔子讲天命。

  孔子说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他还说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前一句是直接说的,后一句是子夏的转述。

  至于鬼神,孔子的态度是“敬鬼神而远之”。23如此存而不论,其实是不信。

  这就跟墨子不同,所以墨子要质疑孔子。

  墨子说,天命论是暴君和懒汉的主张。因为暴君倒台,懒汉受穷,一定不会认为自己有问题,只会说自己命不好,把所有的过错都赖到老天爷头上。

  所以墨子说,如果赞成天命论,必定是统治者“不听治”,老百姓“不从事”,大家都消极怠工,这就“足以丧天下”,非批判不可。

  其实这是歪曲,或误解。

  前面说过,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明知不可还要去做,怎么会消极怠工?

  当然不会。

  那么,孔子又为什么要讲天命?

  为了使命。

  周游列国时,孔子曾经被困在匡(疑在今河南省长垣县)。孔子说,我们有没有危险,就看天命了。如果天命在我,匡人就不能把我怎么样。

  那么,天命在他那里吗?

  在。

  孔子的逻辑是:文王去世了,文明不还在吗?可见老天爷并不打算让它亡。更何况,如果上天不想要这文明了,为什么会让我掌握它呢?

  后来,孔子果然脱险。

  类似的话,孔子还讲过一次。也是周游列国时,孔子到宋国,宋国的司马桓魅(读如颓)要谋杀他。孔子便说:天赋孔丘使命,桓魅能把我怎么样?

  显然,天命即使命。

  因此,主张天命论的孔子反倒很有使命感。他的使命,首先是传承和延续华夏文明,并把它发扬光大。其次,才是匡正时弊,平治天下。

  第一种使命,孔子无疑成功了。第二种却很抱歉,可以说处处碰壁,一事无成。

  这就需要解释,需要安慰,还需要有个说法。

  怎样解释?如何安慰?什么说法?

  天命。

  某年,一个名叫公伯寮的人,在鲁国的执政季孙大夫那里诽谤子路,出卖孔子。有人愤愤不平,表示他可以让公伯寮暴尸街头。孔子却说:我的主张能够实现吗?听天由命。我的主张不能实现吗?也听天由命。

  所以,谋杀公伯寮,是没意义的。

  这就叫“道之将行也与(欤)?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也是天命论的一部分。

  那么,这是宿命论吗?

  不是。

  天命是使命,不是宿命。

  是使命,就义无反顾。对结果不抱幻想,就更加义无反顾。实际上,人的一生不可能什么都做,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他总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问题仅仅在于: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不做。

  这就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选择能做的,一种是选择该做的。

  选择能做的,就要看结果,看利害。有好处,能成功,则做;没好处,会失败,就不做。选择该做的,则看过程,看道义。只要是道义所在,就义无反顾地去做,全心全意地去做,尽心尽力地去做。至于成不成功,那是老天爷的事。这就是孔子的“听天由命”。

  可见,听天由命并非不努力,更非不负责,只不过不问收获,只问耕耘;不重结果,只重过程。事实上,儒家虽然主张“有为”,却并不主张“有求”。他们是“有为而无求”。因此,他们也不抱幻想,随遇而安。

  其实真能随遇而安,也就无所谓命不命了。怕的是“遇而不安”,这才要讲天命—命里有,不拒绝;命里没,不在乎。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该怎么办,还怎么办。

  总之,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这又是一种人生态度。

  按照这种态度,行义是本分,也是责任。至于主张能不能推行,主义能不能弘扬,理想能不能实现,都只能听老天爷的。就算有所求,也只求问心无愧。

  是的,不求如愿,但求心安。

  这就又跟墨子不同。前面说过,墨子和韩非一样,都是重功利讲实用的。在墨子看来,既然要做事,那就得成功。不成功,做它干什么?

  但,不能成功怎么办?

  请鬼神帮忙。

  于是,墨子把结果交给鬼,孔子把命运交给天。所以,他们一个讲天命,一个讲鬼神。

  那么请问,他俩谁对?

  庄子说,都不对。

  没用才好

  庄子才真是超功利的。

  没错,孔与墨,很不同。墨子信鬼神不信天命,孔子信天命不信鬼神。但无论哪种,都是要做事,也都要有用。孔子就说,我又不是那种内瓤空空如也的苦葫芦瓜,哪能只挂起来看,不吃?

  庄子却认为,没用才好。

  为了证明这一点,庄子讲了个故事。

  庄子说,有个名叫石的木匠带着徒弟到齐国去,路上看见了一棵大树。那棵树,树冠大得可以给数千头牛遮阴,树干粗得有上百尺,树尖几乎跟山顶一样高。四面八方前往观看的人,多得就像赶集。

  匠石却不屑一顾。

  徒弟们看不懂,问师傅为什么。

  匠石说,没用。木质疏松,什么器物都做不了。

  晚上,树来托梦。

  树说:石师傅,你认为我没用?

  匠石说:是的。

  树说:呵呵,我要是有用,能活到今天吗?

  想想也是,早被木匠砍了。

  因此,庄子不求有用,也不求有名。他甚至假借老子的话说,你管我叫牛,我就跟着你把自己叫牛;你管我叫马,我就跟着你把自己叫马。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庄子,当然也不想做官。

  庄子做过官吗?做过。据说,他曾短时间地做过宋国蒙地(今河南省商丘市)的漆园吏,后来就终身不仕。楚威王拜他为相,他也不干。不做官,做什么?

  钓鱼。

  在哪里钓?

  襥水(在今河南省襥阳县)。

  奉威王之命前来传达聘意的两位楚国大夫,便是千里迢迢来到宋国,在襥水边找到庄子的。

  庄子却自顾自钓他的鱼。

  两位楚国大夫说:敝国寡德之君,很想把国境之内的事来麻烦先生!

  庄子继续钓鱼。他头也不回地问:听说贵国有一种神龟,死了三千年。贵国的大王宝贝得不得了,小心翼翼恭恭敬敬地珍藏在庙堂之上,有这事吗?

  两位楚国大夫说:有。

  庄子说:请问这只乌龟,是宁愿去死,留下骨头享受富贵;还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潭里打滚呢?

  两位大夫异口同声:那还用问吗?

  庄子说:二位可以回去了,我会继续拖着自己的尾巴在泥潭里打滚的。

  这就跟惠子不同。

  惠子是做了大官的,而且还很在意那官位。他做梁国国相时,有人对他说,庄子要来夺你的相位。惠子便大为恐慌,竟派人在境内搜捕了三天三夜。

  于是,庄子去见惠子。

  庄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叫鹓鸽(读如渊除,凤凰的一种)。这种鸟儿,不是梧桐不栖,不是竹实不食,不是甘泉不饮。它从南海飞往北海时,有一只猫头鹰正好抓住了一只死老鼠。猫头鹰看见鹤興从它头上飞过,以为抢饭碗的来了,便对着鵷興一声“嚇”。

  嚇读如贺,是动物的怒拒声。

  于是庄子说:老兄也要因为你的梁国“嚇”我吗?34惠子面红耳赤。

  呵呵!官位不过死老鼠,高官不过死乌龟,最没用的才是最有用的,庄子为什么这样主张?

  也许还得再讲故事。

  这故事说,有人想聘用庄子,庄子的回答是:先生见过那用来做牺牲的牛吗?披着绸缎,吃着好料。可是,等到它被牵入太庙,准备杀了来祭祀祖宗时,就算想做一只孤独的小牛,还能够吗?

  庄子的理想,难道是做一只孤独的小牛?

  不会吧!

  那么,他的追求是什么?

  若为自由故

  庄子的追求,是真实而自由。

  这是人生的价值,也是生命的价值。

  比如马。

  庄子说,马,它的蹄可以踏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饿了就吃草,渴了就喝水,高兴了就在草原上撒欢。这就是马的真性情呀(此马之真性也)!

  这样的生活,真实而自由。

  可是来了个伯乐,说自己会驯马,又是钉马掌,又是套缰绳,这马就死了三分之一。然后又训练它立正稍息齐步走,令行禁止,服服帖帖,这马就死一半了。

  为什么?

  既不真实又不自由。

  所以,就算这马得了奥运冠军,也是不快乐的。

  庄子说,这是“伯乐之罪”。

  那么,我们该怎样活着?

  率性。

  所谓“率性”,就是秉承天赋,顺其自然。比如鹰,就该在天上飞;鱼,就该在水里游。这就是真实,也就是自由。真实而自由,就快乐。因此,乌龟在泥地里打滚,猪在圈里哼哼,都是快乐的。相反,如果让它们过人类规定的好日子,则是痛苦的。

  就说猪

  庄子说,有一头猪,被光荣地选为祭祀的牺牲。

  这样的猪,通常待遇都很高。

  但,猪很郁闷。

  于是一位主管祭祀的官员,便衣冠楚楚来到猪圈,给猪做思想工作。

  这官员说,猪啊猪,你又何必怕死呢?从今天起,我会好好地喂养你三个月。宰杀之前,我会十天上戒,三天作斋。你死的时候,我会在你身子下面,铺上洁白的茅草。你的前肩和后腿,会庄重地放在最好的盘子里,那上面还雕着花,你看怎么样?

  猪不说话。

  当然不说话,因为不怎么样。

  没错,真正替猪着想,就该把它留在圈里吃糟糠!

  那才是它想要的。

  庄子说,活着就该真实而自由,这道理猪都明白。可惜很多人,却为了所谓的荣华富贵,不惜扭曲了自己的天性,去做不想做的事情。他们就不想想,所谓“生前富贵,死后哀荣”,不就是身子下面铺着白茅草,前肩后腿放进了花盘子吗?这又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这些人,岂非猪都不如?

  还有鸟。

  庄子说,有一只海鸟飞到了鲁国,鲁国国君又是设酒宴,又是奏音乐,生怕怠慢了它。结果怎么样呢?那鸟不吃不喝,三天以后就吓死了。

  请问,这是爱鸟呢,还是害它?

  当然是害它,因为这不是它的生活。所以,野鸡宁肯走十步才吃一口食,走一百步才喝一口水,也不愿意关在笼子里当什么鸡王。

  若为自由故,草鞋走山路。

  实际上,问题不在苦不苦,而在真实不真实,自由不自由。所以,强迫别人过苦日子固然不对,便是强迫他们过所谓的好日子,也不对。

  是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甚欲,也勿施于人。

  庄子当然没说过这两句话。前一句,是孔子说的。后一句,没人明确说过。但从庄子和庄子学派那里,我们能逻辑地推演出这样的结论。事实上,当他们对世俗的追求嗤之以鼻的时候,也一定想明白了两个问题:世界上什么最可宝贵,什么最有价值。

  什么最可宝贵?

  生命

  什么最有价值?

  自由。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的价值在于自由。因此,每个人都应该真实而自由地活着。这就是庄子和庄子学派的人生态度,也是他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问题是,有可能吗?

  如果不能,又该如何?

  商容张开嘴巴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在。

  又问:牙齿还在吗?

  老子说:不在了。

  商容再问:你明白了吗?

  老子大悟:是不是“刚亡而弱存”?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易中天作品集
易中天中华史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易中天中华史:国家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易中天中华史:祖先品三国前传之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品三国成都方式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帝国的终结大话方言帝国的惆怅汉代风云人物智慧的星空:聆听大师心灵的声音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费城风云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