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左手李彦宏右手马化腾》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7章 年轻而睿智的舵手(2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左手李彦宏右手马化腾》 作者:张笑恒

第27章 年轻而睿智的舵手(21)

  后来陈一丹担任腾讯的首席行政官。陈一丹为人十分严谨,但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非常张扬的人,他能在不同的状态下激起大家的激情。

  马化腾选择了性格完全不同、各有自己特长的人组成一个团队,一起创业,而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创业,在当时是很少见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马化腾能够在创业团队的责、权、利上,做出很好的设计和划分。这些似乎都暗示着马化腾并非池中之物,终有鲤鱼跃龙门的那一天。

  5个能力卓越的人在一起合作,组成一个集体的管理团队,不可避免会有不同想法,甚至有时候内部会有很多争辩以致最后意见无法统一。在这种情况下,起推动作用的往往是马化腾。马化腾是团队中最具协调能力的人,他往往能从大家的争论中发现价值所在。

  通过CFido结识益友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古人的道理果然不错。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视野和境界,即使是马化腾这样的成功人士,也离不开身边朋友的影响。

  从一个人的伙伴和朋友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他,才是最客观的。所以我们要了解马化腾和他的创业经历,自然不能忽略了他的交友圈子。

  马化腾的第一个圈子来自CFido,CFido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1年。Fido网是当时的BBS站台通过电话线路连接起来的网络,网络之间互相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转信件,CFido即中国Fido网,和我们现在熟悉的基于TCP\/IP协议的互联网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罗依被公认为是中国CFido第一人,那一年,罗依开通了长城站,这是Fido在内地的第一个站台。后来罗依出任过CFido中国区的首任总协调人。1992年11月,罗依联手汕头的黄耀浩,将自己建立的长城站和黄耀浩建立的手拉手站(后来改名为PCUG)结合,由此形成CFido。这是国内按照Fido网体系建立的最早的BBS交换系统。

  一些身怀绝技的黑客最开始玩CFido,他们的统一特征是热爱技术,喜欢新玩意,是个典型的小圈子。但不要小看这个小圈子,它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本土人才成长的重要基地,丁磊、求伯君、雷军、周志农等第一代业已成名的程序员也都在这里混迹过。

  马化腾是早期CFido的热爱者之一。他在CFido遇到了他的两位早期创业伙伴“小光”和“夜猫”。此外,QQ的创意也来自CFido的一位南京网友。无疑,CFido对马化腾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

  求伯君也是马化腾在CFido上结识的,之后马化腾在CFido上还结识了多位日后成为中国高科技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大人物的朋友,他们之间也形成了一个小圈子。

  丁磊是马化腾在CFido上结识的另一位互联网业界领袖。马化腾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丁磊是他创业之初一起喝啤酒,一起分享成败心得的好朋友。

  腾讯创立之初曾效仿网易,关于这点,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腾讯正是因为看到丁磊靠着免费电子邮箱攻城略地,走向成功。加之在CFido上又与丁磊有过交情,同有电信背景的马化腾才因此决定创办腾讯。

  这种说法不是没有根据,当初腾讯的确跟网易类似,向地方电信和门户兜售类似免费电子邮局的在线寻呼系统,只是由于天时、地利的原因,所以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丁磊在马化腾创办腾讯之初,也给了其不少的支持和帮助,OICQ的诞生就与丁磊有密切的关系。OICQ原本是腾讯为广州电信用户提供互联网即时通信服务系统的一个订单,当时丁磊一直与广州电信交往甚多,广州电信的163net的免费电子邮箱系统和域名都是丁磊卖给广州电信的。看到这层关系,马化腾和曾李青找来他们的老朋友丁磊帮忙,一心想拿下这个单子。不过,并没有成功,但也因为这次“失败”,才酝酿出了后来声势浩大的腾讯帝国。

  和风细雨的李氏风格

  李彦宏对自己身为一个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总结是:“注重潜移默化,和风细雨,贵在坚持,最终效果显著,影响深远。”这样简单的文化也在百度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比如李彦宏在食堂吃饭时,不会有人给他让座,开会时也绝不会有人给李彦宏留位置,如果李彦宏最后一个来,他就坐在角上听。“简单可依赖”是他为百度树立的核心价值观。

  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是在不断地失败、不断地遭受打击中摸索出来的,李彦宏也不例外。

  中国互联网协会在每年春节期间都会组织一次聚会,参与者都是业界的CEO。在2008年的聚会上,向来少言的李彦宏,出人意料地站起来发言,他说:“2007年是我最困难的一年,因为高管全都离开了。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语惊醒在座很多人,因为这之前,的确很少有人意识到仅仅2007年这一年的时间里,李彦宏就失去了首席技术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以及一位副总裁。

  李彦宏接着说“自己当时的危机感已经很强烈了,这么大一个公司,成长得这么迅速,几大高管一下没了,我觉得是非常大的挑战”。很多人认为“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李彦宏这只是在“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只有非常了解他的人才知道他的真实感受。就像杨斌说的,团队离职的打击,其心理上的打击远远大于其物理上的打击。最重要的一点,这让李彦宏产生了一种孤独感。

  李彦宏在2007年一年中失去了4位重要的创业伙伴。百度的第一名员工刘建国,任职百度的首席技术官,也成了第一个离开百度的高管。随后,负责文化建设的公司副总裁梁冬也辞职了,他曾为百度品牌的推广立下大功。相隔1个月后,在2002年以职业经理人身份加入百度、负责公司整体运营的公司首席运营官朱洪波也辞职了。

  最大的一场意外发生在2007年年底,12月29日,百度首席财务官王湛生在海南度假时意外去世。此前,王湛生是百度名副其实的第二号人物,百度在资本市场被热捧其出力甚多。而且在百度上市之后,李彦宏本人埋头于产品和技术研发时,王湛生也承担了不少重要的管理责任。

  面对高管的纷纷离去,李彦宏也有过反思,“管理层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他研究了其他互联网公司,发现新浪、搜狐“高管也是一轮一轮地换”。这使得他释然,原本就对管理不感兴趣的李彦宏采取了逃避策略,“反正我也不擅长,就让你们去做吧,我不管。从这个角度来讲,好像又不是说我做错了什么事情导致这个事情发生的。”但是,多位高管的集中离开对李彦宏还是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管理缺失而导致的企业运营漏洞开始出现扩大趋势。

  在亚信董事长、百度董事丁健看来,百度高管的流失有多种原因,其中包括上市后的影响。2000年亚信上市时,丁健也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公司出现一批百万美元富翁级的人员,你说你让他安安心心地在那儿工作,还按照原来的样子在那儿工作也是很难的事情,所以这时候管理上出现变动也是正常的。”

  多数高管的离职都给李彦宏留下了寻找继任者的缓冲期,尤其是朱洪波离职的缓冲期长达半年左右,但是由于2007年中国A股大牛市的背景,使得李彦宏寻找高管接替者成为难题。李彦宏的用人标准又一向以苛刻闻名,百度高管位置的填补因此“一下子拖了一年的时间”。

  直到2008年,他才找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李昕哲来填补首席财务官的空缺;同年4月,曾担任苹果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的叶朋出任公司首席运营官;10月,前华为副总裁李一男加盟百度,担任首席技术官。

  “整个2007年,公司在一个非常危险的船上航行。现在已经有人在做这些事情了,三大高管都已经就位了,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李彦宏舒了一口气。

  沉静的领导者是否不再沉默

  一个企业的性格通常是由它的领导者决定的,百度也一样,百度的公司“性格”首先源自李彦宏的性格。每到年底,李彦宏都会在博客上贴一首歌来表达这一年的心境。2006年,他选择了《三百六十五里路》;2007年,他放上《明天会更好》;2008年,李彦宏选择的主题歌是《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里面有一句歌词是,“再大的风雨我们都见过”,还有一句是,“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

  早在北大念书时,李彦宏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美国硅谷,他成为一个用工程师思维来考虑问题的技术人员。在百度,他形成了自己管理企业的理念。上市后的三年,李彦宏极少出现在公众场合,即使发表的演讲,也不过是寥寥数篇。他刻意回避媒体对自己的追逐,2006年之后,他所接受的媒体采访屈指可数。亚信董事长丁健10年前第一次见到李彦宏时对他的印象是,“和普通的硅谷工程师没什么区别”。事实上,直到现在,工程师气质也一直伴随着李彦宏,而他也以在百度推行工程师文化为傲。

  李彦宏中学时非常喜欢历史、地理、语文等,物理、化学成绩也不错,在文理分班时,曾很踌躇。当看到那些成绩好的劲敌们都选理科,就立刻决定报理科了。“没人跟我争的话,我这个人慢慢就会沉沦下去。”看起来,李彦宏是个骄傲、自律、奋进的人。他就会几近残忍地进行自我检视,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弱点无动于衷,更别提习以为常了。他也小心翼翼地保持沉默,有时候,他的员工觉得“他的沉默管理叫我害怕”。

  不能否认,李彦宏的高知名度也得益于他那帅气、俊朗的外表。但是,在工作上他可称不上一个有魅力的管理者。在公司内部,李彦宏从来不发表具有煽动性的讲演,也少有动人的故事在员工中流传。但这个人非常真实,甚至真实到有些时候让文化塑造变得有一点困难。他有魅力,但是这种魅力他自己使用得很谨慎,他并不以魅力作为本钱。从文化塑造角度来讲,这也许并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其实,这是因为李彦宏乐于控制生命中的每一件事,一旦事情超出掌控的范围,他就会感到痛苦和困惑。所以沉默,是李彦宏回避外界各种声音最常用的方式。

  2006年8月,百度的一次小小裁员行动,出乎李彦宏意料地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是一次针对百度软件事业部56名员工的调整,由于这个部门多年没有赢利,百度决定裁掉该部门的30人,另外26人转到其他部门。按照常理,公司裁员并不是什么大事,然而,质疑声却如潮水般涌来。

  出现这种局面,李彦宏非常痛苦,他觉得自己没做错,为什么外界有那么多批评?但无论如何李彦宏和百度的形象还是受到了冲击。面对这些导致百度形象恶化的公关危机,最后李彦宏还是选择了沉默,他并没有亲自出面沟通,只是在博客里解释道:一段时间以来,我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原因之一是太容易被误解。但这件事情,还是让李彦宏有了更多的反思。

  此后,李彦宏开始有些理解外界的种种“揣测之词”了。公众认为百度是个大公司,有很多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怎么这么小气就容不下那几十个人?还要让人家几十个小时内就离职?理解了之后,李彦宏就必然地要有所改变。

  还有就是因为央视对百度公司“竞价排名”的违规操作的曝光而给百度带来的信用危机,真正触动了李彦宏的神经。当时消息一出,大洋彼岸百度股价狂泻、公众和媒体对百度口诛笔伐。当时正在深圳出席一场业界会议的李彦宏马上意识到,这是一场“公关危机”。

  终于,他决定走出来面对公众。于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他坐在了央视的春晚演播大厅的前排位置上。他真的会因为此次危机而改变吗?或许会,至少他开始主动沟通了。

  过去几年,李彦宏自如地按照自己的思路打造着百度帝国,基本上他走到这一步就可以想象下一步是什么样子。他曾经乐在其中,但是现在,百度不再按照他设定的方向前进,百度太大了。所以李彦宏也必须要学着适应百度,学着不再沉默!

  简单可依赖的文化

  李彦宏最不喜欢的就是“公司政治”,所以他总是强调,要以“简单,可依赖”的力量来驱动百度帝国,为此,他一直努力坚持着。

  李彦宏曾经讲过一句话,说这个企业不管做多大,一定不要搞政治,他当时的原话就是“谁搞政治谁走人”!李彦宏所厌恶的公司政治是大公司的毒瘤,有派系斗争的公司就像得癌症一样必会走向衰亡。可能也正是因为百度“身体健康”,才能不断产生持续进步的动力吧。

  但是,不喜欢不代表就可以杜绝,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公司政治几乎无法避免。而百度却缺乏相应的管理架构来消化公司政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2007年,百度成立财经频道,经过一番争夺之后,百度的首席科学家威廉·张成为这个项目的主导。但这不是一个成功的项目,因为百度没有因此如传说中的那样能激发人的创造力,组织架构也没有先进到可以激发每一个人。因此后来招的人就各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慢慢地就陷入各自的利益纷争,而且产品跟技术部门中间还存在着很大的矛盾。最终,百度财经频道被和讯接管。

  2006年,深知互联网公司所面临不确定性的李彦宏,用一篇名为《百度永远离破产不到30天》的文章来警醒员工。他也不断告诫自己的员工——我们是一家小公司,言外之意就是不要搞公司政治,要专心做事。

  但事实上,百度已经是一家拥有7000多名员工的互联网大公司了。即使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公司Google,其员工数也不过2万多人。李彦宏产生了一个困惑,难道公司政治就是公司变大后必经的“组织之痛”吗?

  是的,这种“痛”任正非遇到过,柳传志遇到过,马云、马化腾也遇到过。马化腾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学习华为的大平台模式渡过难关。马云学习通用电气,根据各项业务组成独立的分公司。而百度即使是公司员工规模已经超过7000人,仍然采取了按照职能设置部门的方式管理,整个百度的组织结构相对扁平,由大量类似项目小组的机构构成。

  其实,互联网公司的文化和大公司的文化有很多冲突性,互联网公司强调“小的是好的”,而大公司强调“规范是好的”。百度该如何取舍?对此,李彦宏认为,百度的业务是非常单一的,就是一个搜索引擎业务。就百度内部来讲,90%的资源要花在跟网页检索相关的业务上。这样的话,可以说整个公司就是一个大事业部,李彦宏不存在一个平台的需要,也不存在多事业部的需要,因为实际上他本人就一个业务。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 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张笑恒作品集
你可以不生气毕福剑的说话之道话要这样说谋略:曾国藩的人生经营课30岁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厚灰学大智慧全集俞敏洪的说话之道做一个有品味的好女人李嘉诚的人生幸福课会说话的女人最出色真希望这些事20几岁就知道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能说会做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及时处理你的坏心情让你的心灵温馨过冬马云的经商哲学玩转职场你缺什么窦文涛的说话之道30岁前跟对人,30岁后做对事会说一口漂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