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人生苦短,做自己就好》 作者:安宁

第12章

  人生,挺得住才精彩

  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非得经过荆棘与荒原不可,没有千锤百炼,就不会有未来成功的璀璨与辉煌。爱默生说:“困难,是动摇者和懦夫掉队回头的桥,但也是勇敢者前进的踏脚石。”挖掘自身潜力,“我”就是最大的宝藏。

  学会在困境面前忍耐

  有人说:“人生就是与困境周旋。”面对困境,我们不能渴求一时的快慰和满足,更不能轻信好运就一定会马上降临。忍耐是应对困境的有效手段。

  忍耐是一种执著,更是一种谋略;忍耐是一种意志,更是一种修炼;忍耐是一种信心,更是人性的自我完善。忍耐不是一味地逆来顺受,而是一种主动收缩和战略调整。善忍耐者必然有着大智慧、大视野、大心胸。

  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矛盾。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谅解,同时,更应相互忍耐。忍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控器。平时不要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常记“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和“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警句,不要因小失大。

  一个人在流言蜚语面前,在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尤其是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更要学会忍耐,要相信乌云总是遮不住太阳的,是金子放在任何地方都会发光。忍耐,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忍耐与成功相伴。当你不愿让命运来主宰你的一切,但又没有反击命运的能力时,切记,应学会忍耐。事实上,忍耐是一种酝酿胜利的高超手段。

  西汉时,有一个人叫陈平,是汉高祖刘邦的臣子。他就非常懂得在困境中,必须忍耐的道理。

  汉高祖死后,皇后吕雉专权。吕后把戚夫人残忍地弄成了“人彘”,还将刘邦的几个儿子都处死了。除掉了刘氏诸王,吕氏一族统治天下。

  吕后对反对者采取的政策是一律肃清。陈平为了自保,只好表示赞同吕后的想法和做法。虽然心中不满,表面上仍显得很听从吕后的意见。他知道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杀身之祸。

  吕后看到陈平顺从,渐渐对他放心了,还把他由左丞相升为右丞相。就是这样,陈平也还不敢稍懈戒心。他故意怠慢重要的政务,天天沉溺于酒色之中。而这种奢靡腐烂的生活,与他过去精干洒脱的作风大不一样。这对吕后来说,当然是高兴的事。只要陈平这样不问政事,她就可以完全放心了。于是,陈平便装痴装傻,只求保住性命,一心一意等待时机。吕后一死,他便果断地站出来,支持太尉周勃将吕氏一族的人杀的杀、抓的抓。政权又重新回到了刘家手中。

  陈平的忍耐不是因为自甘堕落,而是为了日后能够更好地反击,储存实力。在当时的情况下,吕后专权,吕氏一族势力极旺,倘若陈平鲁莽行事,或戒心稍懈,则随时都会有性命之忧,更不用说日后恢复汉室江山了。只有保住了性命,等待有利时机,不能说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忍耐不是向恐惧投降,乃是某个信念,而采取的是把挫折当作经验,卧薪尝胆,韬光养晦,积蓄能量,等待时机再成正果。所以说,忍耐是成功过程中必要的手段,也可以说在一样的条件下,不是比谁的智商高而是看谁的忍耐力强。“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很有道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愣是活活把周瑜气死了。如果周瑜学会忍耐,又怎么会是这样的结局呢?

  大人物成就伟业,小人物做一番事业,都需要忍耐,只不过看是主动忍耐还是被动忍耐罢了。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总会遇到他人的一些损害,毫无缘由的中伤、殴打、诽谤……或是遭受平白无故的是非,给我们带来身心的伤害。类似的事件大家或许经历过,也可能以后的日子会遇到。在这种时候,更应该学会忍耐,因为只有平和的心态,才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宁静,才会使我们不容易受到更多更大的伤害。

  百忍成钢,人生就像一个磨刀的过程。忍耐好比磨刀石,当心性修炼得清澈如镜,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时,那就是我们历经千锤百炼的刀已炼成。

  一天一个好习惯,让你变得更强大

  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人,坏的习惯可以摧毁人。我们要培养好习惯,改掉坏习惯。许多杰出人士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生活美满,即使遇到挫折,他们也会马上调整好自己,走出逆境。询问他们成功的原因,无不是因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让他们终生受益。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而坏习惯则是你的敌人,他只会让你难堪、丢丑、添麻烦、损害健康或者致使事业失败。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通向失败的门。”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是相当重要的。当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他的人格魅力便会自然得到提升。

  一家著名的企业公开招聘管理人才,在应聘者当中,不乏有高学历者,有曾经从事过管理工作的人,也有口才非常出众的公关人员。但最后负责招聘的老总却选中了一位在走廊上随手捡起一张废纸的竞聘者。后来,有人问这位老总,“为什么选中那位不占任何优势的竞聘者?”这位老总回答:“一个具备好习惯的员工,就像一座金矿,有这种人格魅力的人一定可以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

  好习惯像船帆一样带领人生起航,让人生朝着好的方向前进,即使中途遇到暴雨狂风,仍不会迷失在人生的海洋中。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其中一位记者问一位获诺贝尔奖的老者:“您认为你在哪所大学、哪所试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

  老者的回答却出人意料:“是在幼儿园里。”

  又问:“在幼儿园里您学到了什么呢?”

  老者回答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老者一番真挚的话语说出了一个道理:成功源于良好的习惯。

  美国通用电气的前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认为,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他父母对他的教育,让他形成了良好的习惯。杰克·韦尔奇的父亲是一名火车上的检票员,工作非常地努力。他以他自己的方式影响着韦尔奇,他父亲每次回家,腋下总是夹着一捆火车上乘客们丢下的报纸。所以从6岁开始,韦尔奇每天都能了解到时事和体育新闻。每天晚上读报,成了韦尔奇毕生的一种嗜好。读报不仅是一种获得新闻资讯的满足,更是一种判断大势、捕捉商机的能力。

  由此可见,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也是获得成功的必要保证。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每天清晨默读墙上的好词、佳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促成了他幽默、诙谐的写作风格,成为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家。成功的人都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持之以恒,这造就了他们日后的辉煌。

  一个人工作、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信心、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关,习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好习惯是可以培养的,坏习惯是可以克服的。

  人们常说:“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播下好习惯的种子,用毅力去浇灌,去成就我们生命的精彩。

  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才有机会展现才华

  在面对挑战时,我们不能半梦半醒地等待着机会的自动降临,希望机会走到我们面前来敲醒我们;要不断地创造机会,努力抓住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机遇。

  英国著名小说家艾略特曾经说过:“生命巨流中的黄金时刻稍纵即逝,除了沙石之外,我们别无所见,即使天使前来探访,我们却当面不识,失之交臂。”一个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机会,但是有些人能抓住机会,有些人则不能。

  当机遇降临时,它的身上并没有贴上“我是机遇”的标签,相反,它还经常乔装打扮成不幸、挫折和困难的模样。目光短浅的人往往看不到,反应迟钝的人也往往抓不住。只有少数独具慧眼、反应灵敏的人,才可能发现机遇、把握机遇,从而成就事业,而获得成功。

  伯纳德·巴鲁克是美国著名的实业家、政治家和哲人,20多岁就因拥有远见成为百万富翁。后来,他还被总统威尔逊任命为国防委员会的顾问和原材料、矿物和金属管理委员会的主席。1946年,巴鲁克成为了美国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代表,在他70岁高龄之时,依然雄风不减。他当年曾经提出过建立一个以控制原子能使用和检查所有原子能设施的著名计划——“巴鲁克计划”,这也是当今的国防原子能机构的雏形。

  和很多成功人士一样,巴鲁克在创业之初,也经历过千辛万苦。正是因为他有一个善于发现事物之间联系的好头脑,对于许多人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巴鲁克却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这种联系中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

  有人说:“机遇是智者对勇士的最高嘉奖,不冒险的人就没有福气接受智者给人的财富。”不少成功人士,询问巴鲁克有什么成功秘诀时,他都会说:“我不过是运气好。”其实,这里所说的运气,就是指把握住了机会。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机会像流星一样稍纵即逝。它燃烧的时间虽然很短,却往往带给人们巨大的能量。

  1973年,特朗普在报纸上的破产广告一栏中偶然看到了一则信息——铁路广场要出售。于是,他开始联系出让方。广场的事最终没有落实,但是出让方提供了另一个信息——一个叫康莫多尔的饭店由于经营不善,多年亏损,饭店的所有者想出让这些资产,可是却没有多少人对此感兴趣。特朗普于是去作了实地考察,他看到这个饭店挨着一个地铁站,每天成千上万的人上下班的时候都会从这里经过,这是一个绝佳的位置。特朗普于是把自己想买下这个饭店的事情告诉了他的父亲。父亲听说儿子要在城中买下那家破饭店,非常吃惊。因为精明的房地产商人都认为那是笔赔本的买卖。

  可是,特朗普并不这么想,他从中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并制订了一个完美的计划。他一方面让卖主相信他一定会买,却又迟迟不给订金,尽量地拖延时间,因为他要说服一个有经验的饭店经营人一起去寻求贷款。他还要趁着现在经济不景气,争取到市政官员破例给他减免全部税务。

  一切都按照他的计划进行着,终于特朗普买下了康莫多尔饭店。饭店经过装修后,更名为海特大饭店。特朗普拥有饭店50%的股权。饭店开张后,顾客盈门,一年的总利润超过了3000万美元。

  特朗普没有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他的目光又落在了曼哈顿繁华路段的一座11层的大楼上。其实,从他刚刚来到曼哈顿,在那个地方逛街的时候,就看中了那座楼。那个位置非常好,堪称黄金地段。如果能够在那个地方建一座摩天大楼,那么它将成为纽约城独一无二的最大的不动产。经过调查,特朗普了解到那座大楼属于某商店,但楼下的地皮属于另一个房地产商,于是他便去找那个房地产商。

  房地产商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但是他不是纽约人,不知道这块地皮的真正价值,更不能理解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居然还有人愿意拿出钱来买这块地皮。特朗普通过几个回合的艰苦谈判,最终以2500万美元拍下了这栋大楼和下面的地皮。特朗普决定将旧楼拆除,重建一座大厦。后来,他几经周折终于拿到了市规划委员的批准,而曼哈顿银行也愿意为特朗普建造大楼提供贷款。旧大楼的爆破工程引来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后来新大楼的出售帮了大忙。由于新大楼建造得新颖独特又富丽堂皇,而且从30层到68层的公寓房间,站在屋内能将城市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都争相购房。大厦尚未完工,房子就卖出去了一大半,为特朗普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就这样,大约十多年的时间,特朗普从一个外来者一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房地产大富豪。

  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经过几次改行,而改行的确是人生的重大选择,可能功成名就,也可能把筹码输光。但是机敏的人,都是捕捉商机的高手,他们绝不会让机遇擦身而过。这种才能很适宜经商,也很适宜做事。

  虽然每个人成功的具体方式不尽相同,但是他们成功的道理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必须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机遇是通向成功的捷径,抓住了机遇就意味着成功的起航、奇迹的开始。机遇会随时闪现在你的面前,你要做的就是迅速地抓住机遇,然后好好利用。

  不妥协,不放弃

  卡耐基曾说:“世界上大部分的重大事情,都是由那些在似乎一点希望也没有时,仍继续努力的人们所完成的。”许多人起初是有信心,有毅力,但遇到困难或者受到挫折后,便立即丧失信心,放弃努力,结果功亏一篑,令人惋惜。

  每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挫折。有些挫折是短暂的,有些却是长时间的;有的比较轻微,有的则比较严重。人们遇到挫折时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有的人会向挫折挑战,百折不挠;有的人面对挫折时却浑身发抖,委靡不振,甚至精神崩溃。而成功又是令人向往的,通向成功的道路是坎坷的、曲折的、艰难的。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一个不是历尽磨难?如果成功的路上都是一帆风顺,都能一蹴而就,那世界上就不会有人成功有人失意了。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反应,决定了每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蒋震是山东人,生于1923年,幼年在济南度过。1949年,蒋震来到香港,他根本不懂本地话,举目无亲,身无分文。为了糊口他曾做过苦力、纱厂染工,当过开矿工人,甚至有数年的时间漂洋到日本替美军当海外劳工。浑浑噩噩,无固定之职,无隔宿之粮,蒋震与家人过了数年朝不保夕的生活。他创办的“震雄”成功的秘密就是信心加毅力。

  在一个偶然机会之下,蒋震由邻居介绍进入香港飞机工程公司工作。这份工作,成为了蒋氏生命中的转折点,他首次接触到机械修理的知识,为日后的工业生涯奠定了基础。他边做边学,买了不少关于机器与操作的书来充实自己,为将来的发展与成功铺路。离开了“港机”之后,蒋震转到一家由美国人开设的飞机零件生产商“石利洛”当总管。在这段时间,他不仅对机器的认识增加,更在管理方面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后来“石利洛”被捷和集团接管,而蒋震也只好辞职。

  1958年,蒋震凭着一点积蓄,与他的朋友谭雄在大堪村成立了一个小型的修理机械零件工厂,而“震雄”就是取两人的名字而成的。过了一年,蒋谭二人开始生产一些吹气机,制造医生用的塑胶药水瓶;之后,他们尝试制造吹瓶机,紧接着又推出一系列薄膜压出机。可惜,由于他们资金有限,生产技术又落后,生产的机器很快便受到市场的淘汰。合伙人谭雄见生意不好,心灰意冷,提出退股。从此,蒋震便单枪匹马地一个人应战,独资经营。

  蒋震的意志坚决,不被失败所挫,仍然埋头研究吹瓶机的制作与改进。每天花上近20小时在工厂,很多时候连家也不归地在工作。终于在1965年,“震雄”推出了先进的螺丝直射注塑机,获得中华厂商会第24届工业展览会“最新产品荣誉奖”。在这之后,“震雄”不断革新和改良它的产品,业务由本港逐渐发展到海外各地;在1971年,它研制成了香港首部全油压增压式四安士螺丝直射塑胶机,备受厂方赞扬,奠定了“震雄”的工业地位。

  1973年,爆发了全球经济灾难性的石油危机。香港的塑胶业首当其冲,单在1973年的8~10月期间,已有77家塑胶厂挨不下去而倒闭。“震雄”也由此欠下银行200多万债务,被银行逼迫着要还款,蒋震与银行交涉,获准将存货与机器出售,按月摊还欠款。这个时期的蒋震,每日工作20小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克服这个危机。结果,3个月之后,他偿还了100多万的债务。银行见“震雄”信誉良好,便没有进一步追付欠款,而“震雄”便因此得以养精蓄锐,在经济复苏之后,它终于也一飞冲天,光芒璀璨。

  现在,震雄集团的机械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它的营业额每年高达1亿元,而雇用的员工有1400多名。

  只有面对困难百折不挠、遇到挫折绝不妥协的人,才有可能登上成功的巅峰。如果因为遇到一点困难就灰心丧气,受到一点挫折就悲观失望,因此无法振奋精神而选择放弃,这样的人是永远都不可能达到成功目标的。

  “士人有百折不挠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事业成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战胜失败的过程,尤其是成就大事业者,更是如此。这就需要信心坚定,不能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轻易动摇或是放弃,否则的话,就会一事无成。挫折不等于失败。失败尚有转化为成功的可能。

  蒋震的前半生可谓历尽沧桑,但他认为这恰恰是他成功的基础:“一个真正生活过的人,必须亲身经历过内心的痛苦与皮肉的磨炼。”就是这种“内心的痛苦与皮肉的磨炼”,令蒋震自强不息,逐渐克服和超越那令人窒息的艰苦环境,最终成为一位工业巨子。

  定期地让自己清零

  在人生路上,每个人不都是在不断地积累东西,这些东西包括你的名誉、地位、财富、亲情、人际、健康、知识,等等,当然也包括了烦恼、忧闷、挫折、沮丧、压力,等等。这些东西,有的早该丢弃而未丢弃,有的则是早应储存而未储存。

  哈佛大学的校长来北京大学参观访问时,曾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一年他向学校请了三个月的假,然后告诉自己的家人:“不要问我去了什么地方,我每星期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然后这位校长就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去农场干活,去饭店刷盘子。在农场做工时,背着老板吸支烟,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地说几句话,他都觉得很高兴。

  最后他在一家餐厅,找到了一个刷盘子的工作,但只工作了四小时,老板就与他结了账,对他讲:“老头,你刷盘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

  这位校长回到哈佛后,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但感到换了另外一个天地:原来在这个位置上是一种象征、是一种荣誉,而这三个月的生活,让他改变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让自己复了一次位,清了一次零。

  定期地为自己清零,这样才会更上一层楼。

  你一定有过年前大扫除的经验吧,当你一箱又一箱地打包时,是不是惊讶自己在过去短短几年内,竟然累积了那么多的东西?你是不是懊悔自己为何事前不花些时间整理、淘汰一些不需要的东西,否则,今天就不会累得你连腰都直不起来?

  大扫除的懊恼经验,让很多人懂得一个道理:人一定要随时清扫,及时淘汰不必要的东西,日后才不至于变成沉重的负担。

  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不是每天忙忙碌碌,把自己弄得疲累不堪,以至于总是没能好好静下来,替自己做“清扫”?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在人生路上,每个人不都是在不断地积累东西?这些东西包括你的名誉、地位、财富、亲情、人际、健康、知识,等等,当然也包括了烦恼、忧闷、挫折、沮丧、压力等。这些东西,有的早该丢弃而未丢弃,有的则是早应储存而未储存。

  不过,有时候某些因素也会阻碍我们放手进行大扫除。比如有时太忙、太累,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你又不能够确定哪些是你想要的。万一丢掉现在的,将来又捡不回来,怎么办?

  房间里杂七杂八的东西多了,就会让人感到压抑和不舒畅,这时就需要我们对房间进行打扫和清理,而人的心里更需要定期打扫和清理。

  生活的竞技场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赛手,赛出的结果千差万别。撇开环境和机遇等其他因素,其根源就是精力分配不同。人的精力是一个常数,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不会清零也就无法记住。

  生活需要记忆,我们需要记住经验、关怀、友情以及爱情……但生活也需要清零,整理人生的坎坷,扫除生活的烦恼。将成功的辉煌归零,永远保持前进的姿态,将个人的恩怨清除,永远保持平和与善良。心灵的定期“清零”,有时候比储存更重要。像亲朋之间偶有不快,邻里之间偶生摩擦……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把心房塞得满满的,耿耿于怀,总放不下,这样的人怎么能过得轻松快乐呢?

  心灵扫除的意义,就好像是生意人的“盘点库存”。你总要了解仓库里还有什么,某些货物如果不能限期销售出去,最后很可能会因积压过多而拖垮你的生意。生活就像过滤器,只有过滤掉杂质,才能留下精华。清零其实是一种舍弃,不会清零,不懂得给心灵减负,那么心灵重负同样会把人拖垮。

  相信自己能吃苦

  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说过:“苦难是生活最好的老师。”人生的磨难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可贵的教育,能让我们脱胎换骨,成为一个能成才、能做事的人。

  有一块土坯,因为害怕火烧,在进窑之前偷偷从车上溜了下来。它想:就凭这暖暖的太阳,何愁晒不硬呢?这个办法既舒服,又保险,何必忍受那种烟熏火燎,让自己痛得不行呢?于是它固执地躺在地上,自由自在地享受着温暖的日光浴。

  没多久,窑里开始有砖出来了,红红的,硬硬的。土坯看着当初的同伴都成了材,既不羡慕,也不着急。它感觉自己也在渐渐变硬,只是没有那耀眼的红色罢了。但它不明白,没经过煅烧,失去的不仅仅是漂亮的红色。过了几天,村子里下起了雨,土坯支持不住,越变越软,最后变成了一摊稀泥;又过了几天,经过风吹日晒之后,就再也找不见土坯的踪影了。而那些经过了煅烧的砖呢,则绽放着红红的笑脸,舒服地晒着阳光。

  人人都希望做事能“一帆风顺”,甚至常将它作为一种祝福赠送给他人。但事情却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美好,做人做事都免不了遭遇挫折,经受磨难。我们不能片面地认定磨难是个坏东西,而应该看到它对于我们“成才”的益处。

  不经千锤百炼,怎能坚硬如钢?害怕磨难的人,即使侥幸取得了一点成就,也没有为成功建立结实的根基,因为他本人的“材质”没有得到改变,仍然是块土坯而不是砖,是块顽铁而不是钢。

  有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遭受过两次惨痛意外事故。第一次不幸发生在他46岁的时候,一场惨烈的飞机意外事故,使他身上65%以上的皮肤都被烧坏了。为此,他做了16次手术。这次可怕的灾难,使他整个脸部因植皮而变成一块彩色板。他的手指没有了,双腿特别细小,而且无法行动,只能瘫在轮椅上。他拿不起叉子,拨不动电话,也没办法一个人上厕所。

  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一般人都会痛不欲生,可是这个人却没有被挫折打倒,不肯向命运认输。他说:“我完全可以掌握我自己的人生之船,我可以选择把目前的状况看成是一个起点。”靠着这种不服输的精神,6个月后,他亲自驾驶着飞机飞上了蓝天!

  四年之后,命运再一次将不幸降临到了他的身上,他所驾驶的飞机在起飞时突然又摔回跑道,他的12条脊椎骨全部被压得粉碎,腰部以下永远瘫痪!有那么一刻,他几乎绝望了:“为什么这种事老是发生在我身上?”

  但坚强的他没有把这些灾难当做是自己消沉的理由,他说:“我瘫痪之前可以做1万种事,现在我只能做9000种。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我无法再做的1000件事上,或是把目光放在我还能做到的9000件事上。我的人生遭受过两次重大的挫折,所以,我只能选择不把挫折拿来当成放弃努力的借口。”

  这位生活中的强者就是米契尔,正因为他永不放弃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位百万富翁、公众演说家、企业家,还在政坛上获得一席之地。

  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说过:“苦难是生活最好的老师。”人生的磨难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可贵的教育,能让我们脱胎换骨,成为一个能成才、能做事的人。这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多昂贵的东西也换不来的。

  范仲淹是北宋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的名句。在他两岁的时候,父亲在徐州过世,家境从此变得窘困。两年后,母亲谢氏带着他改嫁到了山东长山县朱文翰家,范仲淹也更名为朱说。童年时的范仲淹学习非常刻苦,寄读于附近的醴泉寺,经常彻夜不眠地读书,等到僧人们都起床了他才和衣而卧。因为家境贫寒,他每天只用一把米煮成稀粥,放凉凝固后,用木棍划成4块,再取一点捣碎的腌菜当菜,早晚各吃两块。这就是后人广为流传的“划粥断齑”的典故。

  寄人篱下的范仲淹有着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一次他看到朱家兄弟的浪费行为,便好言规劝,朱家兄弟脱口说道:“我花的是朱家的钱,关你什么事?”范仲淹听了一愣,觉得话中有话,不断追问下才有人告诉了他的身世。从此范仲淹下定决心要独立生活,并毅然辞别母亲到南京(今商丘市)应天府书院求学。

  当时南京留守的儿子也在这里读书,看到范仲淹穷得经常吃不上饭,非常同情,就从家里带一份饭菜给他。没想到直到饭菜发霉坏掉,范仲淹也没吃。范仲淹就解释说:不是我不感激你的厚意,只是我已经习惯粗茶淡饭了,如果现在就享受这种丰盛的饭菜,以后还能吃得下粥吗?

  后来,范仲淹考中了进士,被任命到现在安徽省广德县一带当了个审理案件的九品小官。由于他刚直不阿、直言敢谏,且才华出众,最后做到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一个生长在贫寒中的孩子能有所成就,青史留名、流芳百世,不能不说是儿时的磨难历练出来的结果。

  磨难是人生的财富,历练得越多,见识就会越广,懂得的道理也就越多,对人生也就观察理解得更深刻,做人的弹性更大,做事更容易成功。而没有经历风霜雪雨的人,就像温室的花朵一样易碎易折,不能够承受压力、考验和使命。

小 说t x t-天堂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安宁作品集
风舞花儿来得及人生太短,别成熟太晚:心智成熟的旅程美人一笑谁的青春仓皇结聊斋五十狐红颜·蓝颜这么疼,那么爱只是路过你吹不散眉弯少年自私事此后,不再爱你见喜人生苦短,做自己就好温暖的弦水北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