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在线阅读 > 正文 第82章 (八十) 明长城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 作者:宿春礼

第82章 (八十) 明长城

  (八十)明长城

  长城是人类历史上持续修筑时间最久的建筑工程。它的修建,历经春秋、战国、秦、

  、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辽、金及明代等10余个朝代,持续近2 000年的

  时间。

  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代,楚国最早修筑的防御别国入侵的“楚方城”揭开了中国历

  史上

  长城修建的帷幕。战国时期,齐、魏、赵、秦、燕和中山等国也相继修建了“诸侯互防长城

  。其中,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同时,又在

  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

  秦统一后,废弃了隔离各国的长城,将秦、赵、燕北部边境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扩展

  和修缮,第一次形成了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万余华里的长城,万里长城由此出现。

  明朝是赶走元朝取得的天下,但蒙古人在逃回草原后还是不断南下骚扰,加之明朝中期以

  东北的女真族又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这些都使明朝将防御重点放在了北方。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是从一个农民起义军成长为统治者的,因此他知道攻城的难度,所以在防御北方游牧

  民族不断骚扰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筑起一道长墙,而且他的后代对此也非常热衷,明朝的两

  百多年中,从来没有放弃对长城的修筑,明长城的工程之大是秦皇、汉武之后的朝代无法比

  拟的,可以这样说,长城从春秋时代开始修筑,经秦始皇将他连成一体,到了明朝才真正完

  成。

  明代,是长城修筑史上的极盛时期。历数各个朝代,明长城修筑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

  质量最高,建筑也最为精美。洪武初年,为了防止元朝蒙古贵族南下骚扰,明王朝就开始修

  筑长

  城。明中叶后,东北建州女真兴起,对明朝形成新的威胁,长城的修筑更显重要。在明代统

  治的270余年间,长城修建贯穿始终,从未停止。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长城高大雄伟

  ,形成中国北部东西向的坚强防线。

  由于所处时代的生产力、技术水平不同,也由于各个政权所面临的军事形势有所不同,历

  修建的长城在构造、建筑方法及形制方面都互有不同;而由于所处地段地理条件的差异,即

  便同一时代所修的长城面貌也互有区别。就工程技术的大势而言,北魏以前各朝代所修的长

  城,以版筑夯土为主,北魏时期出现了砖石结构的长城,明代长城则广泛运用了石砌法、砖

  砌法、砖石混砌法。

  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建筑,它的形制在明代集大成。

    以前的城墙很少包砖,元代首都(今北京)的城墙都是夯土筑成,到了雨季在城墙上

  上芦苇防止雨水侵蚀。以往的长城都是就地取材,利用石块堆砌、黏土夯筑,或者沙土夹杂

  红柳、芦苇等沙漠植物夯筑。明代在长城外包砖,提高了长城的强度,使它能经得起火器的

  攻击。火器在中国北宋时期就已广泛运用于军事,宋、金交战期间就已出现类似于今天手榴

  弹的“铁火炮”。火器是明军抵御蒙古骑兵的利器。

    空心敌楼也是明代才出现,以往的长城都是实心敌台,居高临下抵御来犯的敌兵。敌

  建成空心的以后可以让戍守的士兵住在里面,大大提高了长城的防守效率。在空心敌楼出现

  以前,一般是长城后每几公里建一个营垒,里面驻扎军队。它的防御效率显然不如士兵直接

  分布在长城上高。空心敌楼出现后,长城有了门和窗子,敌楼更加高峻,有单层楼,上下相

  通的双层楼和三层楼,敌楼里面出现田字、日字、川字、回字等多种建筑样式,室内顶部出

  现平顶、穹隆顶、八角藻顶、四角钻天顶等,极大地丰富了长城的建筑美。

    长城上还有一种建筑形式叫马面,就是城墙边向外修建的突出墙体。它是为了消除射

  死角、形成对进攻敌军的交叉火力而建的。马面最早出现在城堡的建筑中,而后运用在长城

  上。

    我们都知道长城有烽火台,但很多处长城跟前几十米内也建有形状类似烽火台的墩台

  这些墩台的作用并不是点放烽火,而是为了在上面驻兵,形成交叉火力,使攻到长城前的敌

  人腹背受敌。山西北部的部分长城前就密密麻麻布满了这样的墩台,几乎连缀成线、成为两

  道长城,堪称奇观。

    长城上的障墙,一般建在落差很大的长城上,是为了防止谷口低处的长城陷落后敌兵

  继续向上进攻。山坡上整齐的障墙和长城上的城垛,形成视觉上独特的韵律美。

    明代长城沿线被划分为九个军事重镇,称作九边,由藩王镇守,常驻士兵达一百万之

  。由于大量人口涌向边镇,导致了当地的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极大繁荣,这些重要的军事

  重镇都成为了中国今天的大城市。在重要的防线上,明朝还修筑有外、内两道长城,这两道

  长城因地形、战略的需要拉开数百米以至数百公里不等的距离,并辅以战壕、护城河、人工

  削筑的斜坡、瓮城等其他军事设施,堪称万无一失。 

  就构筑长城的基本原则而言,历朝历代是共同的。这个共同的基本原则,可以用“因地制

  ,据险制塞”八个字来概括。所谓因地制宜,一是指巧妙地根据所在地形条件构筑工程,

  是指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选择合适的材质为建筑材料。所谓据险制塞,主要是指利用地

  理天险御敌而言。

  历代长城的修筑都是采用分区、分片、分段包干的办法来完成的。主要是依靠军队和征调

  夫。秦朝在蒙恬率领几十万军队击败匈奴之后,遂以部队为主力修筑长城。当然秦始皇还从

  长城沿线强征了大量民工,后来秦朝政府又在长城沿线设置12郡,承担维修长城和防守的重

  任。汉代在修建河西长城时,由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分段负责,然后各郡再依次把

  任务划给下属县、段,层层分段包干,最后落实到各防守据点的戍卒身上。明代亦沿用此法

  。著名的蓟镇长城就是戚继光带领军民共同修筑的。

   明代修建了质量最好的长城,但明朝却不得不同时对付长城内外两种不同的反对力量—

  中原的农民起义军和关外日益强大的女真族,最终在这两种力量的夹击下覆灭了。公元1644

  年,女真族再度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建立了疆域十分辽阔的清帝国,长城又一次成为巨大

  贝壳内一颗痛苦的珍珠。这个时候,冷兵器也渐渐被火枪、大炮彻底取代,世界战争全面进

  入火药时代。长城从2000多年前走到清代,它的力气终于用尽,梦想终于消歇,头枕东海,

  憩息在高山之巅、大漠边缘,成为历史陈迹。

  长城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建筑。据专家研究,秦长城长5 000余公里,明长城超过7

  300公里

  ,若把历代修筑的长城会计计算,总数应在5万公里,即10万华里以上。万里长城,何止1万

  里!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

  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

  的防御体系。同时,长城沿线还建造了大量敌台与烽火台,有效地提高了长城的防御作战能

  力和军事通讯能力。

  长城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和平安定的保障。在2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统治者

  凭借长城

  ,多次击退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为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相对和平的生

  产环境,也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安定。

  长城不仅是民族间战争与冲突的战场,也是长城内外各民族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阵地,是凝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汉代,在战争间隙实行和亲,互市政策,为中原地区经济恢复和发

  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同时促进了汉族和匈奴族的融合和交流,还使西北地区的少数民

  族学会了使用铁农具和农耕,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遍野”的局面。明代,蒙汉间实现“

  贡互市”,不仅官方在许多关口开放了马市、茶市等市场,而且民间也有民市、月市和小市

  ,私人贸易非常活跃。蒙汉间思想又化和生活习俗互相熏染融合,甚至蒙古族部落首领三娘

  子也喜爱穿大红彩缎狮子汉服。清代,开放古北口、独石口、山海关作为重要的关卡和税卡

  ,使民族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更加有序。

  今天,在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里,长城早已生去了它本来的军事意义,它成为人们

  凭古

  吊今和欣赏自然风光的旅游胜地。座座雄关险隘,建筑雄奇壮美,古韵犹存,地势危峻险要

  ,风光秀丽,在祖国的大地上散发着夺目的光彩。

  长城还是文化艺术的摇篮。许多文学家、艺术家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讴歌长城,给中华

  族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秦时明

  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有多少气吞山

  河的诗篇由长城引发而出,又传之千秋万代。

  长城地带也是民间文学生长的沃土。孟姜女哭长城、杨六郎镇守倒马关、戚继光坐镇蓟州

  烈大血染九门口、媳妇楼的传说、喜峰口的故事……优美的传说,动人的故事层出不穷,

  表达了人民大众对正义善良的赞叹,对邪恶暴力的鞭挞以及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w w w/xiao 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宿春礼作品集
随机应变的口才艺术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销售人脉的累积每天一个推理故事卡耐基给青少年的11条准则千古谚语大观销售口才的锤炼开启中学生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每天一个惊悚故事杰出人士常用的成功方法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