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点亮生命的智慧:李开复给年轻人的24堂人生课》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7章 关于爱——爱情、亲情与友情中的困扰(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点亮生命的智慧:李开复给年轻人的24堂人生课》 作者:成杰

第37章 关于爱——爱情、亲情与友情中的困扰(1)

  家庭是我们最安全、最甜蜜的港湾,爱情、亲情与友情是一生中最弥足珍贵的东西。无论我们身在何时何地,拥有一份真挚的爱情、亲情与友情都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对于父母,我们应当对他们的一片爱心表示体谅与感激,尝试从父母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即使他们有不妥的地方,只要我们真诚沟通也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求得他们的理解。

  对于家庭,事业和家庭并不是难以取舍的关系。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往往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后盾和精神依托。离开了家庭的幸福,只有事业的成功,人生是不完美的。真心对待爱我们的和我们所爱的人,即便在爱情旅途上遭遇一些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

  对于友情而言,朋友和同事的友情可以成为自己人生中最真挚、最可信赖的感情。一旦这种感情建立起来,就会对我们的学业、事业提供莫大的帮助。即使光阴荏苒,我们也不要淡忘那些最真挚的友情,因为建立一份真挚的友情并不容易。

  善待身边的人,让周围充满爱,我们将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

  与父母相处中遇到的问题

  因为年龄的差距,年轻人和父母之间有着不同的思维或行为方式是正常现象,但是这并不代表着父母不爱你或者不关心你,不应该演化你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下面就是许多年轻人与自己的父母相处时遇到的典型案例。

  1.父母的争吵给子女带来的烦恼

  一位网友向李开复说出了自己的烦恼:

  我爸爸和妈妈的关系很糟糕,经常会吵架,还有几次吵得很厉害,说是要离婚。我觉得我活在这么一个家中很累,我希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家和万事兴,我多么希望能看到爸爸妈妈俩在一起开开心心地过日子啊!

  可是最近闹得更厉害了,我很烦恼,大家能否帮我出出主意,让我的爸爸妈妈和好起来?

  父母失和或是冲突连连的确会为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孩子也会处在很大的焦虑不安中。然而希望别人能出主意,让爸爸妈妈和好起来却是不容易实现的期待。有时父母吵架卷入孩子的事,更让孩子有一种责任感或者内疚感。天下的孩子都心存幻想,以为可以拯救父母的婚姻,但是“解铃还需系铃人”,和好的可能性只把握在父母手里。

  李开复给这位网友提出了下面几点建议作为参考:

  (1)在争吵时离开现场,千万不要做“裁判”,就算父母吵的事情与你相关,也不可帮着一方去批评另一方。因为你既然帮不上忙,就努力不要卷入父母的战争中,他们必须自己面对处理这种关系的难题,而你必须先设好情绪的界限,保护自己是唯一负责的做法。

  (2)让你的父母在消气后单独地向你倾诉,但是你只要倾听即可。不要表达过分的同意,也不要替另一方过分辩解。你的作用只是让他们有倾诉、发泄的途径。

  (3)等父母双方都平静下来后,找机会向父母表达你的痛苦,请他们试着用较不伤害彼此的方法沟通。多谈他们的不和带给你的痛苦,不要评论他们的对错。他们应有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愿带给你痛苦,而你的痛苦是你的亲身感受,他们不能彼此推卸责任或否认你的感受。

  (4)找较能沟通的一方,请他或她理解你的心情,改变目前伤害性的互动,或介绍给他们相关的书籍资源。

  (5)找到双方家族中较理性也较有影响力的长辈或亲人,请他出面协调。

  2.父母的过分管制给子女造成了压力

  一位网友在给李开复的信中写道:

  开复老师,我是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女生,我的父亲在很多方面都管制着我,包括工作、生活甚至感情问题,我却很反感他这样,特别是他提出的有些意见会影响到我今后事业的发展,比如非要我留在他身边,不让我出去闯荡,可是和他顶嘴就会引起他发火打人。我该怎么样才能跟我的父亲更好地相处?

  李开复回答道,中国父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认为孩子结婚以前甚至以后都是孩子,是自己的附属物,因此他们没有权利享有独立自主的空间。“管制”应该是很多中国父母的心态,对成年子女仍会动手的父亲,他的管制已形成了暴力,造成孩子身心的伤害,是不恰当的。

  此类问题也让李开复越来越感受到必须要帮助中国的父母跟上时代脚步,改变自己才行,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李开复写了《给中国父母的一封信》。

  有些中国孩子存在的问题,则是过于服从父母的权威,将盲目顺从和孝顺混淆。但是,一个人应该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事业,不要受到父母的过多干扰。如果是客观原因,比如:父母身体不好需要照顾,那么牺牲自己的理想和事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因为父母寂寞需要孩子在身边,而耽误了孩子的事业发展。父母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应该认识到孩子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能够给孩子的无私的爱就是让他们尽情地去自由翱翔。

  所以,大胆追求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不要处处迁就自己的父母,才是年轻一代正确的选择。同时,李开复也在信中表示这位网友不必在道德上对父亲有负债感。

  当然,身为子女也要体谅父母。他们很爱自己的儿女,希望天天看到你,同时也担心你与不好的朋友交往,担心你因此受到伤害。这些出发点也许是好的,只是有些父母的做法有些老套陈旧。对此,李开复也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几点建议:

  (1)听起来你们的互动已形成一个不良的模式,你顶嘴激怒他,他动手伤你。要打破这个循环,你要更懂得保护自己,不给父亲伤害你的机会,比如你要心平气和地和你父亲谈一谈,谈谈你对他养育之恩的感激,但是要明确告诉他:女儿已经长大了,需要拥有自己的空间。他也许一时还不能理解,但是不能因为他不能理解就影响你的生活和对理想的追求。

  (2)建议你和你父亲沟通时,采用他能接受的方法。当你希望他接受一个想法、一件事时,不要批评他、不要和他辩论,而是告诉他你的感受。你的感受是事实,也是他在乎的,这样做或许可以拉近父女关系。

  (3)寻求第三者的支持了解。未听你提起自己的母亲,如果母亲较开明,请她支持你,或家族亲友中有其他人可以为你出面协调。

  (4)我认为和他分开居住会是一个好的开端。每周回去看看他,给他做点好吃的,陪他出去逛逛;每天下班可以给他打个电话,说说工作的情况,听听他一天的生活如何度过。这样做让他也能够独立地找回自己的生活。

  人与人之间只有保持相互独立的空间,懂得相互尊重对方的选择,才能够有健康融洽的关系。这其中也包括父女(子)关系。

  3.只给予子女物质上的却忽视了精神上的交流

  一位学生写信给李开复说:

  开复老师,我的父母很溺爱我,但他们给我更多的是物质上的关心,而我更希望他们能理解我,即便只是在我努力的时候能给我一句鼓励。我知道他们爱我,可我也需要他们的心理支持。我觉得我们之间有“代沟”,我应该怎样去做才能让他们明白我的需要呢?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写过一本书叫《爱的语言》,十分畅销,他说“爱的语言”有五种:语言上的肯定表达;肢体上的亲近;提供服务;赠送礼物以及有质量的时间。这个学生遇到的问题正说明了很多家庭、伴侣互爱却因彼此不同的语言,达不到爱的效果。所以他才敏感地感觉到亲情上的困境,也有心改善。

  很多父母爱不得法,是十分可惜的事,很多孩子也就无奈地放弃了亲子沟通的机会。这位学生所遭遇的痛苦相信也是很多年轻人的痛苦,所谓“代沟”讲的就是代间差距,因为成长背景、教育程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需要、期待、看法,这并非谁对谁错。而要拉近差距,只有靠沟通。

  所以,我们可以先谢谢父母对自己物质上的慷慨提供,再表达自己更深的需要,特别是要具体的举例,比如鼓励、肯定、欣赏等。中国人很不擅表达正向情绪,特别是因文化层面过度强调谦虚,很多父母吝于夸孩子,怕他们“得意忘形”。所以如果你想要照顾到自己的需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父母了解你的需要。

  父母也许从来没有理解你所需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无论你怎么去要,他们也不知如何给你。对此,李开复给出了三点建议:

  (1)理解并感谢他们对你的“爱的语言”(给你提供生活上的物质保障),对他们的物质礼物表示谢意。

  (2)用你的“爱的语言”——行动和语言——主动地表示你对他们的爱。如果你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先对他们的一些行为表示支持。如果你希望得到“有质量的时间”,先向他们付出你的“有质量的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不但是尽为人子女的孝道,而且通过具体行动和言语,你也可以使自己体会到父母养育你的不易而更能理解父母。

  (3)在做到前两项之后,告诉他们你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解释五种“爱的语言”给他们听,然后表达你的看法和你希望得到更多心理支持的想法。

  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

  有的人在事业和家庭之间难以取舍,是先成家还是先立业?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关系?殊不知,家庭和事业并不是相互抵触、相互矛盾的。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往往是事业有成的坚实依托和精神支撑。离开了家庭的幸福,只有事业的成功是不完满的人生。

  1.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一位网友来信说:

  开复博士,以前我们受到的教育是“男子汉大丈夫一切以事业为重”,但是现在人们又说家庭很重要,如果老是顾着事业那么家里的人就会有意见,如果家里不和谐也很容易影响到自己的工作状态。您是一位成功人士,据说家庭也很幸福,请问您是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

  这是一个鱼与熊掌难以得兼的问题,需要相当的承诺和持续的沟通才能很好解决。家庭和工作的协调需要夫妻双方有很好的默契,双方都要有付出。李开复说,在他和太太结婚前,他的太太就知道李开复会有忙碌的一生,但是她也知道李开复不会成为完全的工作狂,会尽量在有限的时间中挑出最适当的方法陪家人。因为有这个默契,所以她从来没有抱怨过李开复工作太努力。

  在李开复做论文时,他和太太的默契就是:李开复一天要做14小时的工作,但是除非有会议,都在家里做。李开复花了两个月的奖学金买了一台终端和调试解调器,就这样每天在家把论文做完。

WwW/xiaoshuotxt.N 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成杰作品集
人脉决定命脉随心飞翔:苹果教父乔布斯的22条成功心经史玉柱传奇做最好的中层点亮生命的智慧:李开复给年轻人的24堂人生课王传福传:比亚迪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