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安下心来》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6章 第二颗定心丸:看到他人和自己的可能(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安下心来》 作者:程志良

第16章 第二颗定心丸:看到他人和自己的可能(2)

  这种确定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让我们直面事物和他人,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和他人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这种确定只是确定了一件事或一个人不是冲着自己来的,解除了我们自我防御的警报。这种确定只是确定了一个人是确定不变的,打消了我们的对抗心理。但是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中,会展现出不同的行为和可能。假如哪天那个主管又表现出另外一副面孔,比如过于苛刻或吹毛求疵,那么小琳还是会认为主管是冲自己来的,他们的关系还是会再次变得紧张起来。

  虽然通过确定不能解决人际关系中的根本问题,但是我们从自我的这种行为表现中获得了一个很重要的讯息:一旦确定,我们就可坦然面对。人本能地对周围的事物进行确定,只有确定了,我们才会安享;只有确定了,我们才会安心,才会产生动力。我们可以借助人性的这一特点,安享自己的生活。只要我们能看到事实,确定事实,就可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人生。盲目地确定让我们成为一个狭隘的人,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心获得自由,就要做到“开放地确定”。

  保持开放我们才算健全

  我最不相信人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最好也不要在自己身上下“我永远是一个怎样的人”的赌注。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大家谈到第三者和婚外恋的话题。小薇和小雨两个人的观点引起了我的兴趣。小薇说:“就算打死我,这辈子也不会做第三者!我一看到那些搞婚外恋的男人就感觉恶心。我才不会喜欢上这样的男人呢。而且我也憎恨那些挖别人墙角的第三者!”小雨的观点和小薇很相似:“我也讨厌第三者。她们太不道德了。我这辈子、下辈子都不会做别人的小三儿!”

  说完这话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有一天小薇打电话给我:“我喜欢上一个男人,可是他已经结婚了,而且还有个5岁的儿子。他有自己的事业,能力很强。我很喜欢他,他也很喜欢我。他答应给我在北京买房,也答应我和他老婆离婚。可我感觉他老婆不会同意离婚的。我也想过干脆跟他结束,可我又不甘心错过这份感情。你说我到底该怎么办啊?”

  我们且不说她这样做对不对,单听她说话的内容,就知道她一定是不记得自己之前义正词严地发表过的关于第三者的宣言了。那个男人最终倒是给小薇买了套小户型的房子,但是两个人的关系维持了两年多便结束了。

  无独有偶,后来听朋友说小雨和一个比她大差不多20岁的男人好上了。这个人是公务员,对小雨的照顾算得上是无微不至。小雨的服装店也是那个男人帮她开的。小雨很感动,觉得他是个可以依靠的人。可是小雨后来才知道那个男人有老婆孩子。小雨感觉自己很无辜,她的小店开了一年多就关闭了,她和那个男人又耗了三年多,最终也只好不了了之。

  我们在前面说过,大部分人都对自己存在“正向偏见”,都认为自己是正直的、富有正义感的,不会做那些违背道德的事情。这样的自我评价,让我们无视自己经常在不同的情景中表现出人性中不同的一面。就像小薇和小雨,她们都曾经义正词严地表态,可到后来由于各种具体的原因成为第三者。有句话说得好:“女人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因为受到的诱惑不够。男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也就是说,谁都不要高估自己,因为每个人都集各种可能于一身。

  人是情境动物,在不同的情境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情感、个性特征。我们可能是任何样子,可能做任何事情。但是在自我情感的驱使下,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正面可能的稳定性,也会低估自己人性中负面可能发生的概率。我们最不善于因时因地地看待他人,但每个人都是集人类所有性格特征于一身的,也就是说,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人类所有特征的可能,每个人都有胆小、小气、暴躁、懦弱、贪婪、嫉妒、无知、残暴、自私等负面的性格特征。发生在他人身上的各种可能,比如迷茫、绝望、痛苦等,同样有可能出现在你的生命中。你的生命中,有人类生命中的一切可能,除了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甚至还有一些我们无法想象的事情。对人来说,只有无限可能,没有不可能。之所以我们今天没有表现出其他的特征,是因为我们处在特定的情景和环境中。

  狭隘的人是不健全的。不健全就是不能容忍和允许自己存在负面的可能,只允许自己存在正面的积极的可能。健全则是开放地确定,是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无限可能的事实。每个人都存在人类所具备的所有优点和缺点,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这个世界上所能发生的一切事情。健全的自己是承认每个人都存在无限可能,承认自己和他人存在不尽如人意的不完美,并且接受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每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没有幻想,就是一种开放。开放地确定就是要还原这个世界的真相,接受这个世界一切都不确定的事实。确定这一点,而不去抗拒它,直面无限可能的人生,我们的心才会开放,我们的视野才会开阔,我们也才会避免狭隘。

  抽离自我——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可能

  狭隘的人之所以狭隘,主要是因为他们总在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好的。自我认为只有自身是完美的、对的、好的、没有局限的才能安全,才能安心。其实,真正能让我们安全安心的定心丸是认识到他人以及自己存在各种可能,接受他人和自己的不完美。而想要做到这点,必须将占据我们大脑的自我抽离掉。

  在上一节中我们留下了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愤怒过后自我还要介入。其实,对自我来说愤怒过后有些事情才刚刚开始。自我除了善于想象自己的无所不能,还很善于改变过去发生的对自己不利的事情。追求完美的自我绝对不允许负面情绪给自己造成影响。所以负面情绪爆发后,自我特别喜欢回到案发现场回顾当时的情景,并试图重新进行解读,试图证实自己负面情绪的爆发是由别人的错误引起的,是因为别人太过分,才导致自己出现了负面情绪。自我认为负面情绪是失控和无法驾驭自己的表现,所以自我绝对不能证明自身存在局限,否则这对自我来说将是毁灭性的。自我不愿意承认自己失控,所以负面情绪过后自我就会介入进来,反复咀嚼当时的情景。这就是自我狭隘的表现——不能正视真实的自己。当面对不如意不完美的自己时,我们的自我更加容易介入。自我介入是为了修复被不如意不完美打破的自我良好感觉。

  需要对自身感觉良好,轻信有个完美的自己需要保护,执着于回到过去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辩解,都是自我介入的表现。自我介入的结果是,虽然发生时只用了几秒钟的一件事情,却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占据大半天,甚至是几天或几个月的时间。那么这种局面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身体岔道:“寻找完美的自己”

  我们试图再次回到负面情绪的现场,是因为我们认为有个完美的自己需要保护,而我们的愤怒危及了那个完美的自己。这时为了将自己带回到真实的轨迹上,我们可以使用一个身体岔道——“寻找完美的自己”。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比如伸出自己的手仔细端详一下,或者低头看看自己的腰、大腿或是脚丫子,也可以拿出镜子仔细打量自己的鼻子、嘴巴、眼睛,还有头发。我们会发现什么?是不是发现自己的每个部位都有自己的特点,都和别人的长得不一样?是的,我们看到的只能是与众不同的自己,而没有所谓完美的自己。正因为与众不同,我们才是我们自己,我们拥有的是与众不同,而不是完美。同样的,愤怒和其他的负面情绪,也像我们身体的某个部位一样是区别于他人的,比如我们的眼睛,要么比别人的大,要么比别人的小,但凡是出现在我们身上的,就有我们自己的特点。正因为我们的眼睛和别人的不同,所以这才是我们自己。同样的,正因为我们会在某些情景中表现出负面情绪,所以这才是我们自己。

  通过身体岔道的设置,我们可以发现根本没有一个需要保护的完美的自己,我们拥有的只是与众不同的自己。这时我们就走出了自我制造的幻象,也就不会再试图回到过去美化自己,失不失控也就不再那么重要,因为我们压根就是与众不同的。

  狭隘的人坚信自己是对的、好的,坚信自己掌握着事实和真相。如果这种想法只是让自己在心理上找到一些平衡也无关紧要,但关键是狭隘的人会用自己的狭隘去折磨别人。狭隘的人总试图去改变他人,总认为自己是对别人好,总认为他人是愚蠢和无知的。同时狭隘的人也无法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如果有人说自己可怜、诡计多端、贪婪、可悲、狡猾、愚蠢、卑鄙,或者有人对自己有些不尊重的行为时,自我都会让我们进入对抗状态,与他人对立起来。那么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该如何抽离自我呢?

  思维岔道:“不一样”

  能让我们瞬间走出自我狭隘的思绪的,是“不一样”的思维岔道。“不一样”的思维岔道是开放地确定,是让自己看到事实,回归自己的无限可能。当我们再次进入和他人争执、对抗、对立、冲突的状态时,告诉自己:“他和我的视角不一样。”如果没有起到很好的变轨作用,我们还可以接着放置一系列“不一样”的思维岔道,比如他和我的意识水平不一样,他和我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或者我们的需求不一样、时间不一样、情景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所面对的具体情况,来设置有针对性的思维岔道,直到把自己带到视野更加开阔的无限可能中。

  狭隘是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启动的自我保护机制,比如当我们和他人发生分歧,或对自我有潜在的威胁和不利因素,以及渴望在别人那里证明自己的好和对时。狭隘是因为自我只能看到自己,思维里没有别的可能。通过“不一样”的思维岔道,可以让自己走出自我制造的盲区,看到他人和自己的各种可能。因为我们和他人根本的区别就是与众不同,他人也不同于我们。我们要记住,人与人之间没有对错好坏的区分,只有各种因素、条件的不一样。我们不能因为他人没有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就认为他是错的、愚蠢的。我们也没有必要用好坏对错或完美与否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和他人。不一样才是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区分标准。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没有必要再纠结于让自己对,让自己好,让自己完美。接受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和不完美,我们也就接受了他人的各种可能。

  只有从根本上理解了自己和他人的无限可能,我们才会停止评判、比较和抗拒,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只经历体验,不执着、不形成意象,我们也才能走出狭隘的束缚,成为一个开放的人。

ww w . xia oshu otxt.NE 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程志良作品集
安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