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被富人垄断的80个财富思维》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2章 让比你聪明的人为你赚钱——管人用人需要遵守的管理思维(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被富人垄断的80个财富思维》 作者:于瀚森

第22章 让比你聪明的人为你赚钱——管人用人需要遵守的管理思维(2)

  宽容外在的表现在于宽容别人——不仅宽容别人的错误更要宽容别人的长处。宽容一词可以做如下“拆卸与重装”:唯宽可以容人。这个世界很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理由,当别人无意甚或是有意的侵犯到我们时,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想,看看是否有可以宽恕他们的理由,如果对方真的错了,那么试着原谅对方的错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有足够宽广的胸怀。其实原谅对方的错,同时也是你不再拿对方的错误惩罚自己,如果别人错怪了我们而我们再因此难过,那不恰恰是双重犯错吗?

  过去有一个农民在田间劳动,感到非常辛苦,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感到更是苦不堪言。他每天去田里劳动都要经过一座庙,看到一个和尚经常坐在山门前的一株大树树阴下,悠然地摇着芭蕉扇纳凉,他很羡慕这个和尚的舒服生活。一天他告诉妻子,想到庙里做和尚。他妻子很聪明,没有强烈反对,只说:“出家做和尚是一件大事,去了就不会回来了,平时我做织布等家务事较多,我明天开始和你一起到田间劳动,一方面向你学些没有做过的农活,另外及早把当前重要农活做完了,可以让你早些到庙里去。”

  从此,两人早上同出,晚上同归,为不耽误时间,中午妻子提早回家做了饭菜送到田头,在庙前的树荫下两人同吃。时间过得很快,田里的主要农活也完成了,择了吉日,妻子帮他把贴身穿的衣服洗洗补补,打个小包,亲自送他到庙里,并说明了来意。庙里的和尚听了非常诧异,说:“我看到你俩,早同出,晚同归,中午饭菜送到田头来同吃。家事,有商有量;讲话,有说有笑,恩恩爱爱。我看到你们生活过得这样幸福,羡慕得我已经下决心还俗了,你反而来做和尚?”

  这则故事不仅表现农民的妻子聪明贤惠,还有一个换位思考的道理在里面。换位思考,是自我学习的好方法。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说,一个人不怕人家不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

  与人处事,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全面考虑问题,这样看问题比较客观公正,可防止主观片面;对人要求就不会苛求,容易产生宽容态度;对自己能将心比心,做到知足常乐。大概人们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往往自己说错一句话,脸红了;但三秒钟以后,脸不红了,在心里马上找出很多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完全对;再过个把钟头,越想自己越对。人,就是这样,总怪人家不了解自己,而对于自己是不是了解别人这个问题就不去考虑了。

  三国时期,曹操和袁绍在官渡打仗。当时曹军远不如袁军强大,但袁绍刚愎自用,不纳忠言,一再坐失战机;曹操则富有谋略,善于用兵。结果,战事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终。打败袁绍后,曹军将士在袁军的帐篷里搜到了一些信件,是曹操手下的一些文臣武将与袁绍暗相勾结、示好献媚的信。有人建议曹操把这些写信的人全都抓起来杀掉。

  曹操不同意这样做。他说:“当初袁绍的力量十分强大,连我都感到难以自保,又怎么能责怪这些人呢?假如我站在他们的位置,当时也会这么做的。”于是,曹操下令把信件全部烧掉,对写信的人一概不予追究。那些原本惶恐不安的人一下子把心放到肚子里,从此对曹操更加忠心耿耿、卖力相助了。

  曹操的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使他更多地赢得了人心,愿意投奔他并甘心为他效力的人越来越多。这样,曹操的力量便越来越强大,手下谋臣将士如云,他借此很快打败了那些割据一方的诸侯,统一了中国北方。

  换位思考是基本的道德教谕。古往今来,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马太福音》的“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们,说着大意相同的话。真理的身上布满伤痕。换位思考是人类经过长期博弈,付出惨重代价后总结出的黄金法则。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左手去伤右手,我们是同一棵树上的叶和果。克鲁泡特金在《互助论》中证明:只有互助性强的生物群才能生存,对人类而言,换位思考是互助的前提。所以说学会换位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是一个人成大事和获取成功的关键。

  聪明的富人懂得如何换位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他人着想,这样身边就会集聚更多的人,人们也更加愿意同你结交,其交际圈会越来越广,随之事业和人生也会越来越顺利。

  (四)马斯洛思维:施比受更有福,助人亦助己

  平日里,我们肯定会遇到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每逢这种时候,我们都会希望身边有人能帮自己一把。那么换过来想一下,我们的身边,肯定也常常有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何不伸出援手,予人方便呢?有时候,帮助别人,只是举手之劳,况且帮助了别人的同时,也是帮助了自己。

  见难不帮,等于害己。既受惠于人当然也要努力惠及于人,且从不求回报。人的一生中,肯定会遇到许多的困难。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很多时候恰恰是为自己铺路。在我们的人生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多为难的事。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路上,为别人解难就是为自己排忧呢?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按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因为他发现在离他四五米远的地方还站着一个年轻的小战士。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过后,上尉站起身来拍拍身上的尘土,抬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了两个大坑……生活中我们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自己找到了幸福、快乐的感觉,岂不对双方都有利?

  艾伦戴教授说:“太在乎自己的人,尽管并不一定觉得自己孤单或无聊,但可能和别人的相处并不好。转移注意力到别人身上,去注意、接触、倾听和了解,当你注意别人时,对他们就更有吸引力,也会引来更多热情。”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将援手伸出去,那么当你遇到困难时,一定会有无数只援手伸过来。你付出的只是一点理解与大度,得到的可能是更广阔的世界!

  做人一定要抛开自私,不能心中只有一个自己,应该从别人那里求得有益的帮助,开启自己的心智。作为对社会的回报,我们应该帮助别人,这是公平的规则。“投之以木瓜,报之以桃李”。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偶然的事情将会决定你的未来命运,但前提是你的助人和受助。

  胡雪岩年少丧父,家境贫寒,从小就在钱庄当学徒。也因为出身贫穷,胡雪岩自小就明白:做事要靠朋友,助人就是助己。高阳这样描述胡雪岩:“胡雪岩倒霉时,不会找朋友的麻烦;他得意了,一定会照应朋友。”胡雪岩20岁左右的时候,遇见了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名叫王有龄。这个书生很有才华,也很有抱负,有机会做官,但是缺少进京的盘缠和做官的“本钱”。胡雪岩虽然和他并不相熟,但二话没说,立即私下借用了钱庄的500两银子送给了王有龄。这样一来,他虽因此失业了,但却为自己铺就了锦绣前程。做了官后的王有龄感其恩德,视其为生死之交。得势的胡雪岩也利用王有龄在官场上的发达,开设了钱庄、当铺、药铺,经营丝、茶,从而迅速暴富。

  聪明的富人在做善事时,有时连受恩对象都不知道是谁,他们是不需要别人感恩。这才是真正富有的人。人们反感的是施恩索报,给了他人一点恩惠,就天天惦记着他人什么时候感自己的恩。要是他人不感自己的恩,就恨死对方。这会令人们怀疑施恩者是别有用心。如果施恩的人有强烈的目的,那么,这种“恩”,就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本来很好的事情,被“索取”给破坏了。

  做人之道并非秘不可解,就拿“助人亦助己”来说,我们都看到了这样的事实:每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在成功的道路上,都曾经得到别人的许多帮助。

  柏年在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刚开业时,连一台复印机都买不起。移民潮一浪接一浪地涌进美国时,他接了许多移民的案子,常常深更半夜被唤到移民局的拘留所领人,还不时地在黑白两道间周旋。他开一辆掉了漆的宏达车,在小镇间奔波,兢兢业业地做职业律师。终于媳妇熬成了婆,电话线换成了四条,扩大了办公室,又雇用了专职秘书、办案人员,气派地开起了奔驰,处处受到礼遇。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将资产投资股票,几乎尽亏。岁末年初,移民法又再次修改,职业移民名额消减,顿时门庭冷落。几乎只在一夜之间,他从辉煌的天堂走到倒闭的地狱门口。

  一天,他收到了一封信,是一家公司总裁写的:愿意将公司30%的股权转让给他,并聘他为公司和其他两家公司的终身法人代理。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找上门去,总裁是个40开外的波兰裔中年人。“还记得我吗?”总裁问。

  他摇了摇头。总裁微微一笑,从硕大的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5块钱汇票,上面夹的名片印着柏年律师的地址、电话。他实在想不起还有这样一桩事情。

  “10年前,”总裁开口了,“我在移民局排队办工卡,排到我时,移民局已经快关门了。当时,我不知道工卡的申请费用涨了5美元,移民局不收个人支票,我又没有多余的现金,如果我那天拿不到工卡,雇主就会另雇他人了。这时,是你从身后递了5美元上来,我要你留下地址,好把钱还给你,你就给了我张名片。”

  柏年也渐渐回忆起来了,但是仍将信将疑地问:“后来呢?”

  “后来我就在这家公司工作,很快我就发明了两个专利。我到公司上班后的第一天就想把这张汇票寄出,但是一直没有。我单枪匹马来到美国闯天下,经历了许多冷遇和磨难。这5块钱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态度,所以,我不能随随便便就寄出这张汇票。”

  这个故事似乎有点离奇,但是世上所有的离奇都带有偶然性,只要这种偶然性再次发生,就会成为人生的重大转机。试想一下,如果故事中的柏年不去用5美元去助人,他怎么可能会受到总裁那么大的恩惠呢?尽管他起初不是有意的,但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种无意的助人行为,带来的是受助后的成功。一个人应该知恩图报,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报恩是受恩者一种自觉行为。聪明的富人正是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在施恩的过程中从不望报,从而在心灵上获取更大的价值。

  (五)艾森豪威尔思维:把力用在点子上

  领导是整个团队的领航人,职责在于确定前进的方向,监督即时的情况。但是其实,一个团队的方方面面,作为领导是不可能都照顾到的,巨细靡遗只是一种理想化状态,何不张弛有度,在该重点监督的地方抓得紧点,零碎的地方放松一点,这样既能省了精力,又能提高效率。

  当领导如果事必躬亲,不仅是自己忙得团团转,而且对人才的挖掘与培养也极为不利。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不可能行行精通,所辖范围之内样样熟悉。所以,该放权时还得放权。懂得放权是领导人必备的素质,一个不愿放权、不敢放权的领导,是注定不会成功的。

  二战结束后不久,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副校长安排他会见各学院的院长及相关学科的联合部主任,每天见两三位,每位谈半个小时。

  在听了十几位先生的汇报后,艾森豪威尔把副校长找来,不耐烦地问要听多少人的汇报,回答说共有63位。艾氏大惊:“天啊,太多了!先生,你知道我从前做盟军总司令,那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支军队,而我只需接见三位直接指挥的将军,他们的手下我完全不用过问,更不需要接见。想不到,做大学校长竟要接见63位。你的那张日程表,是不是可以取消了呢?

  艾氏后来当选美国总统。一次,他正打高尔夫球,白宫送来了急件要他批示,总统助理事先拟好了“赞成”与“否定”两个批示,只待他挑一个签名即可。谁知艾氏一时不能决定,便在两个批示后各签了个名,说道:“请狄克(即副总统尼克松)帮我挑一个吧。”然后,若无其事地去打球了。

  艾森豪威尔大胆放权的行为告诉我们,不放权,事必躬亲的领导往往吃力不讨好。注重过程监督是必要的,但无须事无巨细都要过问,都要“亲自抓”。领导者,代表的是一个方向,要的应该是一种结果。管理能力表现在全局把握,并不体现在事必躬亲。

  《资治通鉴》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诸葛亮曾亲自校对登记册,有人知道后劝谏:“治理国家犹如一家的规则和秩序,上下职务不能互相侵犯。”为说服诸葛亮,那个人还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有一户人家,男仆耕田种地,女仆烧火做饭,鸡管报时,狗管看家防盗,牛负重载,马跑长途。主人看到家里样样工作都开展得井井有条,各种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就放心休息去了。然而有一天,这位主人心血来潮,打算亲自去做所有的活儿,去做种种琐事,结果累得疲惫不堪,却一无所成。可惜诸葛亮根本听不进去,假如他能够放权给自己的下属,少做一些不该他做的事,也就不至于消耗太多的精力在小事上,而误了大事,留下了遗憾。

  事必躬亲的领导者会因职责不清晰而导致管理错位。他们总感叹:太忙!总是难以集中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和处理计划中的事务。常常是本打算到办公室办某件事,结果半路上就被人截住谈另一件事;好不容易来到办公室,等在那里的人一大帮;这里还没谈完,那边电话不断;手上待批文件一大堆,外边还有来客要接待。日复一日,总是忙于临时事务,计划中想做的事无法及时做。有的甚至以忙乱为荣,那就有问题了。关键问题是职责错位以及不懂得授权造成的。

  出色的领导者往往懂得,适当的授权是给下属一定的挑战,不使他们停顿不前,表现出对自己的信心和对他们的信任,保留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扩大他们的荣誉感。出色的领导者在他们的职权范围内允许他人成长和发展。所以,出色的管理者常常给下级提供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领导者的职责在于明确企业及其下属的任务和目标,至于如何去实现,则是要求下属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就必然要求职、权、责到位,而非职、权、责错位,有职无权或无责。许多领导者往往大权独揽,小权不放,动辄“一竿子到底”,结果只能被动应付,捉襟见肘,事事没有起色。相反,一些善于授权的老总,由于“分身”有术,常常超脱得很,并不见“吃饭有人找,睡觉有人喊,走路有人拦”,事业却一片红火。职责错位,导致自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说到底,就是对岗位职责的细分没有到位。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于瀚森作品集
被富人垄断的80个财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