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毛泽东瞩目的世界政要》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5章 一个主张中国国共合作的美国人——华莱士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毛泽东瞩目的世界政要》 作者:王翰

第35章 一个主张中国国共合作的美国人——华莱士

  1888年,亨利·艾加德·华莱士生于美国衣阿华州阿德尔县,22岁毕业于州立衣阿华学院。中年时期,他曾任《华莱士农民》、《华莱士农民与衣阿华自耕农场》杂志主编、先锋纯种玉米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1933年,被罗斯福任命为农业部长。在农业部长任内,他制定并颁布了《农业调整法》,为复兴美国经济作出了贡献。二战爆发后,他力主抵抗法西斯德国、帮助英国,深受罗斯福的青睐,旋任副总统。任职期间,他力主中国国共合作,因此而被杜鲁门解职。毛泽东对华莱士很友好,称他“主要代表中小资产阶级,而且依靠工人”。

  Δ毛泽东评点华莱士

  对于外国人,像华莱士之类的,我们还是需要的,中央10月27日的指示在这一点上要作修改。华莱士主张反对战争、联合苏联,同美国大资产阶级的联系很少,主要代表中小资产阶级,而且依靠工人。

  ——摘自《在杨家沟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对华莱士及其一派应采联合态度。

  ——摘自毛泽东:《对可以争取的中间派应采取积极争取与合作态度》。

  我们共产党人始终希望国民党作好,我们及全国人民均希望国共两党改善关系,解决悬案,重新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我们希望我们的政府及国民党统治人士不要再使人民失望了。这种希望,美、英、苏各国同样迫切。记者团诸君已经来延安,华莱士副总统即将到中国,我们希望他们能起促进的作用,帮助中国人民解决团结与民主的问题,借以克服中国正面战场存在的危机。

  ——摘自毛泽东的《纪念联合国日,保卫西安与西北》。

  Δ华莱士小传

  华莱士(1888年—1965年),美国政治家,曾任美国副总统。1888年生于美国衣阿华州阿德尔县,全名亨利·艾加德·华莱士,22岁(1910年)时,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州立衣阿华学院。华莱士虽然年轻,但却不像其他一些名人那样有远大志向,从资料分析,华莱士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对自己的奋斗目标认识模糊,还没有从政的想法。因此,毕业后,几经周折。36岁时,他与和农民密切相关的工作打上了交道,任《华莱士农民》杂志主编。1929年,任《华莱士农民与衣阿华自耕农场》杂志主编。

  在这段时间里,他刻苦钻研,常常往来于田间,与不少农民交上了朋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积累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并根据降雨量和温度记录,设计了一套预测谷物总产量的方法,培植出优良品种。于是,他创办了先锋纯种玉米公司,自任董事长和总经理,享有农学家的声誉。1933年,他的成绩被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发现,遂任命华莱士为农业部长。自此,开始了他漫长的从政生涯。

  在农民部长任内,华莱士采取用政府津贴来换取农民减耕的办法,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保护农民利益,得到他们的普遍欢迎。其在《农业调整法》的制定中起了主要作用,为罗斯福摆脱世界性经济危机,复兴美国经济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充分展示了他的卓越才干,使他迅速成长为一个富有战斗精神的新政派头目和民主领导人。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力主以强硬态度对待法西斯,建议大力帮助英国。因此,华莱士愈加受到罗斯福的青睐。

  走马上任后,华莱士逐渐尝到了从政的“甜头”,唤醒了他从政的愿望。一旦有了兴趣,华莱士的理想也就高远起来。因为他的人生信条就是:不干则已,干就争取拿第一名。他决心角逐总统宝座。

  1940年是闪电战之年。4月,纳粹德国突然进犯挪威和丹麦。5月,德军又越过了荷兰和比利时。6月间,法国沦陷。与此同时,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在费城举行,以推举总统候选人;7月,当德国空军准备对不列颠发动空袭时,民主党于7月15日在芝加哥召开了他们的提名大会。罗斯福继续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当提名副总统候选人时,罗斯福毫不犹豫地提出了华莱士。

  但是,许多民主党人认为他以前曾是共和党人,有人说他是“神秘主义者”,代表们对来自白宫的“指令”非常不满。罗斯福知道后,大为恼火,他对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和顾问之一霍普金斯说:“真见鬼!他们得提名华莱士,否则我就不参加竞选,你不妨这样告诉他们。”他甚至起草了一份拒绝接受提名的演说稿。在罗斯福的强烈坚持下,华莱士终于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

  竞选结果,罗斯福以压倒多数连续第三次当选为总统,华莱士当选为副总统,进入他一生中的巅峰时期。此后,华莱士兼任国防经济局(后改为经济作战局)局长、优先分配和供应委员会主席等,协助罗斯福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成为罗斯福最得力的助手。

  任职期间,为了贯彻罗斯福的外交政策,华莱士曾代表罗斯福总统出使拉丁美洲、中国、苏联和印度,由此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积极主张国共加强合作,并利用1944年6月访问中国之机,直截了当地告诉蒋介石:“罗斯福总统认为,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党员终究都是中国人,他们基本上是朋友,朋友之间总有商量的余地”,“应该让北方的力量(指中共)充分发挥用途”。

  由于这些原因,1948年11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对可以争取的中间派应采取积极争取与合作态度》的通知,其中第五条的内容就是:对华莱士一派应采取联合态度。

  尽管毛泽东对华莱士态度友好,但华莱士却未能官运亨通。1945年,他本来希望连任,但未得到罗斯福的支持,被提名的却是杜鲁门,华莱士离开了副总统宝座,任商业部长,这是华莱士一生中担任的最后一个政府部级职务。

  作为副总统,他是杜鲁门的前辈,因此他在杜鲁门政府中就显得与众不同。

  1946年3月,杜鲁门任命比德尔·史密斯为驻苏大使。上任之前,华莱士邀请这位新大使谈话,当面指点对苏“新方针”。过了两天,他又写信给杜鲁门,阐述他对美、苏关系的意见。杜鲁门故意不予理会,认为这是用“最有礼貌的方式”告诉华莱士:他并不是国务卿。

  但华莱士仍然热衷于外交事务。7月23日,他又写了一封长信给杜鲁门,直接批评了美国的外交政策。9月10日,他到白宫晋见杜鲁门,表示将在纽约发表演说,并把讲稿交给杜鲁门看。演讲在11日晚间发表,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据说,问题的症结在于华莱士的讲稿中曾说,“我既不反英,也不亲英;既不反俄,也不亲俄”。但在演讲时,他在这之后临时加了一句:“杜鲁门总统读了上面那些话后说,这些话体现了本政府的政策”。杜鲁门连忙发表声明加以否认。

  华莱士并未罢休,他又把7月23日写给杜鲁门的信公开发表。杜鲁门大为恼火,认为这是“对总统的攻击”。9月18日,他把华莱士召到白宫,“磨了两个半钟头的嘴皮”,最后达成一项口头协议——在巴黎四国外长会议结束以前,华莱士不再发表有关外交政策的演说或谈话。可是,华莱士从白宫一回到商业部,就把他们在白宫的谈话内容全部告诉了僚属,成为轰动华盛顿的新闻。杜鲁门因此大动肝火,第二天再把华莱士召进白宫,直截了当地说:“亨利,我很抱歉。不过,我得出的结论是,最好还是由我要求你辞职。”两个小时后,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我今天已要求华莱士先生辞去内阁职务。事情已经很清楚,他对外交政策的见解与政府的观点存在着根本冲突。”

  华莱士因外交政策的分歧被罢官,重新回到新闻界,干起老本行,任《新共和》周刊主编。不过,他仍然雄心未泯,还想实现他当总统的梦想。

  当时,民主党分裂出左右两派。左派进步党人由华莱士领导,他认为杜鲁门政府应对冷战负主要责任。1947年,他组织美国进步公民联盟,1948年,他又组织了进步党以促进世界和平。同年7月,进步党在费城举行会议,代表们推选60岁高龄的华莱士竞选总统,并选择爱达荷州的民主党参议员格伦·泰勒为副总统候选人。

  进步党的政纲的主要内容是拒绝欧洲经济复兴的马歇尔计划,抵制施行遏制政策的杜鲁门主义,主张与俄国谈判以结束冷战。在接受提名的演说中,华莱士号召在美国发展“进步的资本主义”,实行以联合国为中心来仲裁国际争端的外交政策。进步党的口号是“一、二、三、四,我们再也不要战争了!”华莱士在政坛上进行了最后一次拼搏。

  他虽然竭尽全力,不顾年老体弱,四处奔走、演说,企求争取更多的选票,虽然支持者们也都为他呐喊助威,但政治无情,结果无情,华莱士最终惨遭淘汰。民主党右翼政治活动家杜鲁门当选为总统。

  不过,华莱士并未放弃希望,而是继续耐心地等待机会,准备再战,谁知天不遂人愿,1950年,因政见分歧,华莱士与进步党决裂,毅然退出政界,安度晚年,1965年逝世,终年77岁。

  Δ作者点评

  纵观华莱士的一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不仅是一位农学家,更是一个政治家。

  作为农学家,他作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设计一套预测谷物总产量的办法,培植出了优良品种,著有《农业价格》等书,因此而被美国政府任命为农业部长。

  在政坛上,他白手起家,以新闻职业作为从政的跳板,几经周折,终于登上了副总统的宝座,达到他事业的巅峰。在多年的任期内,他协助罗斯福总统处理美国内外的大小事务,并敏锐地感觉到应该对中国共产党采取友好的态度,加强往来和联系。在他积极的斡旋下,终于迫使蒋介石答应了派美军观察组到延安考察的请求。1944年6月,他和蒋介石会谈后发现,国民党已腐败不堪,对国民党的一些腐败行为提出了批评,这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他认为“现在除了支持蒋介石外,似乎没有其他选择”的观点是不对的,他没有看到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没有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已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和决定性力量。

  1945年,华莱士离开了副总统宝座,结束了他的人生中最辉煌的时期。此后,他虽然老当益壮,雄心未泯,但屡遭挫折,遂彻底告别政坛。尽管他在政坛上的黄金时间不长,但却因主张加强国共合作的联系,对共产党采取友好态度而受到毛泽东的赞扬。

  【詹全友】

小 说t x t-天堂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王翰作品集
毛泽东瞩目的世界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