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读三国》在线阅读 > 正文 第7章 批注篇(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读三国》 作者:孙宝义

第7章 批注篇(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的《后出师表》:“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能逆睹也。”“鞠躬尽力”后写作“鞠躬尽瘁”。

  毛泽东1939年l1月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创刊号发表文章说:

  “从前人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孝。今天我们应该说:凡看见或听见中国军队不记旧怨而互相援助,亲密团结而不感动者,其人必不爱国。在这里,那些‘发国难财、吃磨擦饭’的人物,应该引起一点反省吧!”

  《出师表》从“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说起,“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寥寥数语,尽将深重的忧国之心和盘托出。刘备有统一天下,匡复汉室之意,然而自彝陵一战,元气大伤,只落得白帝托孤,他的宏图遗愿只有托给并无帝王名份的丞相。

  诸葛亮既有雄才大略,且十分讲究“忠义”二字,虽肝脑涂地,也要报先主的知遇厚恩。“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道于诸侯。先帝不以臣为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一个尽忠报国,一个也肝胆相照,在白帝托孤之时,刘备“人之将死,其言也哀”“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深知:宝贝儿子阿斗“不才”已成定局,而丞相也决不会“彼可取而代也”,然而说刘备此时说的并非出自内心,倒也未必。刘备辛苦一生,打下一片江山,要叫他学尧舜之“禅让”,未免“强人之所难”,能这样明说出来,也就很不错了。即使诸葛亮取阿斗以自代,也是有先帝遗言为依据的,并非名不正言不顺。这样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诸葛亮只能“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了。所以诸葛亮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而面临后主昏庸的现实,在即将领兵出征的前夕,他也只能上表进言以表明心迹,至于阿斗能否照办,那只有天晓得了。诸葛亮只有“尽人事而听天命”,也可以说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故而最后他只能以“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十二字结束,令千秋后世之人也为他的一片至诚,一寸丹心所感动,也来个“临表涕泣”,洒一掬同情之泪!

  诸葛亮曾上表给刘禅表白自己说:

  “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诸葛亮为相二十余年,既无厚禄,更无余财,更不谋私。他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都遵奉祖训,在扞卫蜀汉、抵御魏兵入侵的战斗中壮烈捐躯。诸葛亮本人为实践《出师表》中的诺言,从公元227年至234年,六出祁山,终因蜀道艰难、粮草不济,司马懿利用地形险阻深沟高垒而不战等原因,未能打败魏军主力而实现先帝复汉兴刘的遗志。公元234年8月,因心力交瘁,病死于五丈原军中,年仅54岁。他实践了《后出师表》中的诺言:“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诗圣杜甫《蜀相》诗云: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南宋大诗人陆游在诗中一再称颂《出师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毛泽东还引前人话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忠。”没有忠贞报国的思想的人,思想上不可能引起共鸣,他们所感兴趣的只是一己的私利,为了私利,他们可以卖国求荣,置千秋骂名于不顾。我们应该“都要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毛泽东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最好注解。

  浑身是胆的赵子龙

  赵子龙更好嘛!一身是胆。

  1944年10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新四军的胜利出击和中国的救国事业》的社论,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华中的伪军,呼新四军为“四老爷”,比之为赵子龙,他们常常对着自己的枪说“枪啊,我是替四老爷保存的”。这段话中“比之为赵子龙”几个字,就是毛泽东亲自添加上去的。

  1947年6月17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在陕北小河村为陈赓出师饯行。周恩来说:“我们的‘猛张飞’就要变成‘赵子龙’了。”毛泽东接着说:“赵子龙更好嘛!一身是胆。”

  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在视察中途经河北正定,就问当地党政领导:“赵子龙是你们这里人,你们知道不知道?”

  毛泽东还曾经把自己十分喜爱的将领杨成武比作赵云。1967年7月,毛泽东准备离京视察大江南北,特别提出要由代总参谋长杨成武随行。他说:“非子龙不可行也。长征中,夺泸定桥、过草地,我都讲过还得杨成武,只靠宣言不行。”赵云忠心耿耿,曾经长期出任刘备的侍卫长。《三国演义》的第六十一回“赵云截江夺阿斗”,讲的就是赵云在危急之中英勇杀敌,保护阿斗的故事。

  1973年12月20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接见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高级将领,一开始就说:“这一班五虎将俱都伤了,只剩下赵子龙老迈年高。”借感叹赵云表达自己的情思。赵子龙在毛泽东的心目中始终是一员猛将,所以他常以赵子龙来比喻上将杨成武,褒奖他冲锋陷阵的神勇作风。

  群众就是孔明,领导就是刘备

  任何一个人都要人支持。一个好汉也要三个帮,一个篱笆也要三个桩。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1945年4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说,《三国演义》里有三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知识分子,有高级的,也有普通的。那些穿八卦衣或像诸葛亮那样拿鹅毛扇的就是知识分子。

  1957年7月9日,在上海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在谈到我们的干部不要怕群众,不要脱离群众,要跟群众在一起的问题时,毛泽东说:

  “刘备得了孔明,说是‘如鱼得水’,确有其事,不仅小说上那么写,历史上也那么写,也像鱼跟水的关系一样。群众就是孔明,领导就是刘备。一个领导,一个被领导。”《三国演义》里,作者笔下的诸葛亮能够呼风唤雨,料事如神,成了智慧的化身。对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毛泽东的看法是:他也不是“全人”,“总是有缺陷的”。1957年11月18日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的发言中,在谈及这一问题时,毛泽东是这样说的:“任何一个人都要人支持。一个好汉也要三个帮,一个篱笆也要三个桩。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这是中国的成语。中国还有一句成语,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单独的一个诸葛亮总是不完全的,总是有缺陷的。”

  毛泽东借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即使像诸葛亮这样的智慧人才也不是完人,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因此要摆正领导和群众的关系,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遇事同群众商量,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可能是他历来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依靠群众办大事的一个缘由,也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认识源头。

  “舌战群儒”

  诸葛亮和叶剑英的“舌战群儒”,何尝不是三寸舌胜百万师呢!

  关于诸葛亮“舌战群儒”,毛泽东曾经在1957年6月7日说过这样一段话:

  “三国时关张(指关羽、张飞)开始因孔明年轻不服气,刘劝说也不行,没封他官,因封大封小都不行,后派孔明到东吴办了一件大事,回来后才封为军师。”

  孔明“办了一件大事”,就是出使东吴,“舌战群儒”说服主降派,建立孙刘联盟,共同抗曹。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

  在预备会议上,毛泽东又一次提到了由雷英夫代叶剑英写的讲话稿。他在稿子封面写了标题:《1940年3月初叶剑英同志在全国参谋长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再次称赞了叶剑英,他说:“七大的工作方针是‘团结一致,争取胜利’。过去我们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包括蒋介石、国民党,我们都进行合作,搞了统一战线。”接着他举例说:“既团结,又斗争,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在全国参谋长会议上得到了很好体现。

  大家知道么,董必武同志为这场斗争取了个名字,叫‘叶剑公舌战群儒’,我说嘛,就叫‘叶剑英舌战群儒’,‘公’也好,‘英’也好,总之打了个大胜仗。”毛泽东越说越高兴,忽然发现有点跑了题,把身子略向后一靠,侧脸对身边的朱德说:“舌战群儒,是叶剑英对革命的一大功劳。”

  “七大”选举中央委员时,毛泽东提议把叶剑英选入中央委员会。

  毛泽东强调说:“叶剑英在历史上有两大功劳:在草地上反对张国焘搞分裂,救了我的命,救了红军的命,救了党的命。抗战时期,‘叶剑公舌战群儒’,获得了绝大多数人的同情,为我军赢得了时间,这是个大胜仗。他这篇发言,建议参加‘七大’的各战区负责人都看看。我说此人大事不糊涂。”

  毛泽东讲了话,叶剑英自然就进了中央委员会。从1940年的全国参谋长会议到1945年的中共党的“七大”,毛泽东多次赞扬叶剑英“舌战群儒”,此事一时传为佳话。诸葛亮面对的是江东众多文士;叶剑英面对的是国民党的百名将军。叶剑英以其文韬武略,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诸葛亮胜利后被刘备“封为军师”,叶剑英胜利后被毛泽东提议选为中央委员。梁代刘勰在评论春秋战国纵横家外交论说的作用时,曾经说到: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诸葛亮和叶剑英的“舌战群儒”,何尝不是三寸舌胜百万师呢!毛泽东关注军事外交,重视口才、文才、人才,喜欢《三国演义》

  人物诸葛军师的能言善辩,更喜欢爱将叶参座(即叶剑英)舌枪唇剑挫强敌。毛泽东从不同时代的“舌战”中,识别出了杰出的外交英才。

  豪情逸致嘲司马

  “你说得对,死马一匹——胡宗南就要变成‘死马尸’了!”

  1947年5月,陕北的气候开始转暖,但一早一晚还是有不小的寒意。撤出延安后的三战三捷,令跟在毛泽东身边的这些人心情较转战开始时振奋多了。5月12日,晋南战场传来捷报。接到陈赓和王新亭发来的电报,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一起离开窑洞,兴致勃勃地招呼了好几个人,一起到不远处的一座土山坡上去“透透空气”。

  走在山坡上,李银桥紧紧跟在周恩来的身后,听毛泽东情不自禁地唱出了几句京剧:“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我也曾差人去打听,打听得司马领兵就往西行……”

  听着毛泽东那充满湖南乡音的京剧唱腔,周恩来笑了:“主席,我们面前的‘司马’现在可不是往西行呦!”毛泽东止住了唱,风趣地说:“刘戡?他不配当司马懿!”任弼时在一旁说:“我们面前的司马懿是胡宗南、蒋介石。”毛泽东边走边说:“蒋介石和胡宗南都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面前没有司马懿,只有司马师呦!”“哈哈哈……”周恩来大笑:胡宗南只配当司马师!

  “主席说得对,”李银桥有些纳闷,悄悄问周恩来:

  “胡宗南什么时候变成‘死马尸’了?”周恩来一时没听明白,沉静片刻才恍然大悟了李银桥的问话,不禁又笑起来:“你说得对,死马一匹——胡宗南就要变成‘死马尸’了!”毛泽东和任弼时听了周恩来对李银桥的解释,也禁不住一同仰天大笑不止……5月16日,毛泽东在王家湾又收到了陈毅、粟裕从鲁南发来的电报:在沂蒙山区的孟良崮全歼了蒋介石的这支“王牌”军三万两千余人,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

  高兴!这期间,没有什么事情能比得上捷报频传更令毛泽东高兴的了!他用刘戡不配当司马懿来评价胡宗南的军队只配当司马师,借谐音“死马尸”嘲讽胡宗南的无能可笑。

  关云长就不如我们彭老总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1947年6月,转移中的中央纵队在天赐湾宿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人坐在火堆前谈古论今。毛泽东说:“小时候我喜欢看《三国演义》,读起来就放不下,有一天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怎么书里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的主人公?我纳闷了两年,种田人为什么就没有人去赞赏呢?后来我想通了,写书的人都不是种田的人!《三国演义》算我读到的第一本军事教科书吧!可也受了一点骗,许褚(魏将)好像不得了,现在发觉算不得什么,我们警卫排的战士都是种田的农民,我看哪个都比许褚厉害。关云长就不如我们彭老总。”彭德怀与毛泽东是同乡(毛泽东是湘潭人,彭德怀也是湘潭人,刘少奇是宁乡人,两县相邻),彭比毛小五岁,与毛泽东基本上同时参加革命。在多年的征战生涯中,毛泽东对彭德怀赞扬过多次。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宁夏“地头蛇”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跟了上来。毛泽东给彭德怀写了一份电报,主张给马家骑兵一个打击,以防把敌人带进根据地。电文有“山高路远沟深”之句。彭德怀率军击败追敌骑兵后,毛泽东写了一首六言诗赠彭德怀,首句将电文中的“沟深”改为“坑深”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毛泽东为什么说“关云长就不如我们彭老总”?关羽尽管有过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擒于禁斩庞德的辉煌,但他缺乏“战略头脑”,到处树敌,自以为了不起,刚愎自用,最终落得失荆州、走麦城的悲惨结局,蜀汉王朝也由此从顶峰向低谷滑落,可以说关羽是“始作俑者”,罪莫大焉。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又怎能与我们的彭老总相比呢?且不说他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的一系列辉煌战绩了。彭德怀所创造的战绩,大大超过了原始兵器时代关云长所立下的战功。

  不要再把老百姓看成“阿斗”

  “不要再执迷于‘一人独吞’、‘人莫予毒’的幻梦,不要再把老百姓看成‘阿斗’了。”

  1939年3月8日,毛泽东出席在延安北门外广场举行的三八妇女节纪念大会,他在讲话中特别指出:

  “我们边区,全国的老百姓都说是个好地方,这里有自由,有平等。那么是不是没有缺点呢?缺点自然会有的,但是比起全国来,那要好得多了,比起国外来,除了苏联以外,也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比拟的,然而,我们并不以此自满,我们还要要求进步,要做一个样子出来,给全世界看,给全国看,给华北华中看,给西安看。在西安,那里是不准老百姓开会的,老百姓没有自由,也没有平等。这件事,我们共产党人是完全不赞成的。今天我们开会,打电报到全国去,给那里的老百姓看:我们这里的老百姓是怎样在管事,妇女们是怎样在办事,老百姓是怎样在过生活。并且还要给那里的坏人看:老百姓结了团体,妇女们结了团体,就有怎样大的力量。坏人们应该苏醒,不要再执迷于‘一人独吞’、不要再把老百姓看成‘阿斗’了。

  ‘人莫予毒’的幻梦,人民是有能力的,他们的力量是最伟大的,他们结成了团体,就是所向披靡、天下无敌的常胜军。”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孙宝义作品集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读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