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毛泽东思想概论》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章 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毛泽东思想概论》 作者:史向军

第5章 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战斗的一面光辉的旗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了伟大的指导作用。正因为毛泽东思想是党的一面思想旗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就有责任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作为科学体系的毛泽东思想,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一套理论,它具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主要包括: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其基本特点:一是将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大资产阶级(即买办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前者依附于帝国主义,是革命的对象;后者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是可以争取的革命力量。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在特殊条件下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以求最大限度地孤立最主要的敌人。在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要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实行又斗争又团结、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二是主张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因此,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无产阶级必须通过自己的先锋队用先进的思想性、组织性和纪律性来提高农民群众的觉悟水平,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长期的革命战争,发展壮大革命力量。毛泽东同志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以上这些,就是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成为全民族的领导核心,并且创造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基本依据。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对于指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对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斗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国情出发,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所造成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中国共产党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把马克思曾经设想、列宁没能实现的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政策付诸实施,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1\/4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开辟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创造了一整套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二是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创造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毛泽东提出的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理论的中国特色,就是把民族资产阶级列入人民的范围,而不作为专政的对象;就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就是政权的组织形式和政体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人民内部还存在各种矛盾,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必须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题。他还提出了一系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政策:在人民内部,政治上要实行“团结—批评—团结”;在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科学文化工作中,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经济工作中,要对全国城乡各阶层统筹安排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四是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理论。毛泽东多次强调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的经验,而要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种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充分重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五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毛泽东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汉族和少数民族,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自力更生和学习外国等各种关系,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注意综合平衡。他还强调工人是企业的主人,要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等工业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他还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战略思想。

  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创立了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主要是:在人民军队建设上,系统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关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规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规定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的建军原则,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提出和总结了一套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在战争指导思想上,毛泽东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和特点,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系统地提出了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采取独特的战略战术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创立了完整的人民战争理论。在战略战术上,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把游击战争提到了战略地位,提出人民军队要以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要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正确地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要实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十大军事原则。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的杰出贡献。建国后,他又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等重要指导思想。

  4.关于政策和策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一整套政策和策略思想。关于政策和策略的重要性,毛泽东进行了精辟的论证,明确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关于对敌斗争的策略,毛泽东指出,在对敌斗争中,要利用矛盾,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要掌握斗争的主要方向,不要四面出击;对被打倒的反动阶级成员和反动分子,只要他们不造反、不捣乱,都给以生活出路,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反动统治地区,要把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结合起来,在组织上采取荫蔽精干的方针。关于对同盟者的策略,毛泽东指出,要坚持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无产阶级要实行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必须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等等。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明确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据此,在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一是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思想,提出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二是主张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三是强调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提出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社会,通过工作实践,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树立对工作极端负责和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

  6.关于党的建设

  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建党学说。其主要经验包括:一是在党的建设中,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要求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经常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二是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明确指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三是规定了正确解决党内矛盾的方针和方法,这就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形式,强调党内斗争要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四是对党在执政条件下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建国前后毛泽东多次告诫全党,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要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六个方面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使毛泽东思想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这三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实质,也是毛泽东思想中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它最能体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和生命力,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实质。掌握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就掌握了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否则,就不能准确全面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甚至是背离毛泽东思想。

  二、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邓小平曾经指出,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间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其中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他还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其中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诚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领导人都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毫无疑问,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集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于一身,既有极为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又有高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修养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具有非凡的胆识和巨大的理论勇气,善于从理论上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敢于依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进行大胆的理论创造,勇于抛弃马克思列宁主义中某些已经过时的、不适合于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而代之以适合于中国环境的新原理和新结论。历史早已证明,毛泽东确实比当时党内其他领导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思考得多些、快些和深刻些,因而在形成和发展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理论方面起了主要作用。毛泽东不愧为中国共产党内成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项艰苦而伟大事业的最杰出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理论用毛泽东的名字来命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是公正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毛泽东同任何人一样,也有他的缺点和错误。正确评价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并不是不讲他的错误,不是对他的错误采取不承认的态度,更不是固守他的错误。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主要是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对此,《决议》也指出: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毛泽东同志在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得越来越严重,他的个人专断作风逐步损害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党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林彪、江青、康生这些野心家又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这些错误。这就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无疑给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损失,但是,归根到底,他的功绩远远大于过失。

  第一,功过的分量显然不同,不可等量齐观,更不可本末倒置。他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领导创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创立毛泽东思想的功绩,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振兴的新纪元,打开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再创辉煌的发展进步之门,使中华民族找到了摆脱落伍困境、后来居上的“金钥匙”;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并没有改变国家的性质,使新中国倒退到旧中国,二者孰轻孰重,可谓一目了然。

  第二,功过的时间显然不同。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算起,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正确理论与实践的主要代表,历时40年之久。全国解放后,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当然也有一些失误。只是在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中,错误才是比较严重的。而且,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的代表和象征,仍与林彪、江青完全不同。他基本上维持了军队和国家政权,基本上维持了党的统一,保持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保证了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没有落在林彪、江青一伙人手中,从而就维持了党的事业,护住了党和国家的命脉,使之在“文化大革命”这场长达十年的严重内乱中“乱而不断”,维而不坠。所以毛泽东的晚年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

  第三,功过的历史影响显然不同,不可同日而语。毛泽东的功绩,是长远起作用的因素,而他的错误是给党和国家造成的一时挫折。尽管历史还可能有反复,但他领导中国人民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不可逆转的。中国社会制度发生的根本变化,将使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受益。毛泽东思想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将熔铸成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渗透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在20世纪90年代的风云变幻中,中国和前苏联所走的两条不同的改革道路,固然决定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正确抉择,但是,毛泽东的遗产,从其思想、实践、探索和建立的制度,到他和他的思想所培育的党和人才,无疑同样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最明显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就是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按照他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轨道,开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中国共产党在1957年以后犯了一系列的左倾错误,但是,它不存在前苏联那种官僚、僵化及严重的腐败现象,在“文化大革命”中,共产党与人民一起受难,在受难中保持了与人民血脉相连;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又能及时有效地自己改正错误并领导改革,而且其理论根据不少还是毛泽东过去倡导的那些正确的思想和做法。一句话,毛泽东为新中国和中华民族进步发展所进行的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性奠基,同他给国家和民族所造成的严重的一时的挫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第四,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错误自然负有主要责任,但是,党的集体及其他领导成员,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不能把责任完全推到他一个人的身上。这样才比较符合实际。

  总之,毛泽东是一位20世纪中国与世界的伟大历史人物。尽管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但是,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而言,他的功绩远远大于过失,而且,无论他所进行的事业还是他所提出的理论,不论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留下了深刻的、不可磨灭的印迹,并将发生久远的影响。无论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是作为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战略家、大哲学家、大诗人、大书法家以至大政论家,他都可与古今中外属于这些系列的伟大人物并驾媲美,毫不逊色。这些将构成永恒的“毛泽东魅力”。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两个方面来考察。

  首先,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看。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旗帜和光辉典范。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条件下,后来传入俄国形成了列宁主义。不论是西欧还是俄国,生产力水平都高于中国,历史传统、基本国情和思想文化背景也迥异于中国。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必须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在本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国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毛泽东顶着来自共产国际和中共党内的巨大压力,鲜明地提出反对“本本主义”,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冲破了教条主义及其一系列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和桎梏,开辟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并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将永远为中国共产党人所遵循。

  我们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自己行动的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因为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永远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观点和方法,永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出发点和基础、科学轨道和前进方向。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是中国革命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不断夺取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中国革命经验的百科全书。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实现的。毛泽东思想作为这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分析中国基本国情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基础上,科学地解决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领导、对象、动力、纲领、道路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找到了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形成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样关系着全部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点,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达到高度成熟的境界。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和人民长期的历史选择的结果。

  同样,社会主义革命三大改造的理论,也是毛泽东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独特经验,创造了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奇迹。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和毛泽东思想的革命理论,是党和人民心中永远的旗帜。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创立伟大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政治基础。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以后,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既没有马上消灭资产阶级搞社会主义,也没有照抄“先建设、后改造”和“先机械化、后合作化”的模式,而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按照“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相互促进的方针,成功地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使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实现了20世纪中国划时代的历史巨变。尽管社会主义改造在1955年以后发生了一些偏差,并被以后的左倾错误发展得更为严重,但是,毛泽东领导创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毛泽东思想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完全正确的,毛泽东亲自领导创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和多党合作、民族区域自治等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是有生命力的。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所以能在苏联、东欧剧变的大风大浪中砥柱中流,使社会主义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说到底,离不开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为社会主义中国所奠定的基础。

  第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先导。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整个中国革命是一篇大文章,上篇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下篇是社会主义革命。在上下篇之间,上篇是必要准备,下篇是必然趋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前途,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以,作为上下篇的两大历史性飞跃的两大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分不开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联系。

  毛泽东思想所阐明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渊源。新民主主义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从思想理论上作了必要的准备,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纲领,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历史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积极成果,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先导。

  第五,它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时代精神的体现,中华民族共同追求与理想的凝聚。邓小平强调指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这就是说要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动摇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激发和形成中国革命精神的过程。没有那么一股劲,没有那么一股气和那么一种精神,即使有了正确思想的指导,革命也不可能胜利。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从战争年代那种充满理想与牺牲奋斗的时代精神,到新中国共产党生气勃勃、励精图治的精神风貌,到至今仍令人向往的50年代、60年代的那样一种时代精神,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渐培育起来的一种独特的中国革命精神,其中包括毛泽东思想在几代中国人民中间所培育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追求,包括以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为核心的讲求奉献的伦理道德和人生价值观念等,这些已经日益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新文明的文化血脉。

  其次,从社会主义史和马克思主义史的世界进程来看。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诞生在资本主义比较发展、现代生产力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晚年虽然曾经致力于东方社会及其发展道路的理论思考,但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突破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欧洲局限。列宁主义指导下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东方落后国家开辟了一条直接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体系所赖以概括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模式的局限。如列宁对帝国主义体系中被压迫民族问题表示了高度的理论关注,提出了民族殖民地理论等。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俄罗斯在文化传统上仍然是一个欧洲国家,俄罗斯在近代以来的世界发展序列中,仍然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个历史环节,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迟滞的落后环节而已,它与亚非拉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并无共同的发展经历和历史命运。相反,它却在很大程度上同样具有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具有欧美列强一样的帝国主义传统。

  与俄罗斯不一样,当近代世界被西方的崛起划分为生机勃勃的西方社会和古老僵化的东方帝国,进而被分割为对外侵略扩张的西方列强和落后挨打的亚非拉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时,中国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无疑都属于亚非拉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发展序列,也是与欧洲有着截然分明的不同文化背景的真正意义上的东方国家。所以,中国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传播与发展,才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打破了欧洲的局限,对亚非拉广大被压迫民族发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由此“反过来”影响了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

  从十月革命开始,20世纪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由一种模式到各国探索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并产生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些重大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不仅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具体条件,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功,而且孕育和启迪了邓小平理论。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思想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则是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可见,毛泽东思想在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综观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在影响和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深度和广度上,1789年法国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从1921年到1956年的中国革命,是当之无愧的近代史上影响人类命运的三大革命,其中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又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传播发展进程中的两大革命,也可与巴黎公社革命一起,并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传播发展进程中的三大革命。在这些革命和革命理论中,法国大革命也好,巴黎公社革命也好。无一不是以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惟有毛泽东在近代历史条件下,成功地开辟了一条独特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它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共产党为核心的无产阶级领导下,以农民为革命主力军,以武装斗争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首先造成广大农村的革命化,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夺取全国政权。这样的革命道路和革命理论,不是靠书本,也不是靠权威和上级,而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鲜明的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革命理论宝库中极其珍贵的财富。

  总之,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确立,不是任何人的主观愿望和人为安排,也不取决于主观的贬抑和溢美之词,而是由它所经历的历史命运,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解决的历史课题及其所取得的革命成就决定的,是由在它那个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思想体系本身的理论价值、科学价值所决定的。在20世纪近半个多世纪的一场伟大的革命实践中,在一个既不同于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西欧,又不同于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又相对落后的俄国,而在落后的与广大的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有着相同历史命运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引导革命到胜利,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就是毛泽东历史地位的客观依据。

  四、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极端重要性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目的是更好地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对待毛泽东思想,“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第一种错误倾向是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其实质并不是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真理,而是继续坚持毛泽东晚年提出的那些错误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第二种错误倾向是对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思想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甚至不再提毛泽东思想,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两种错误倾向,其共同点都是没有把作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

  能否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这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这是因为:第一,它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毛泽东同志的事业和思想,都不只是他个人的事业和思想,同时是他的战友、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和思想,是半个多世纪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所以,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第二,它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思想基础。不提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的功过评价不恰当,工人、农民通不过,一大批老干部也通不过,这就会造成思想混乱,导致政治的不稳定。第三,它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毛泽东思想是一面革命的旗帜,是灵魂,是方向,如果不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就丧失了前进的基地,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了。

  2.毛泽东思想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不仅过去是,今天和将来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因为:第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在许多领域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承担起历史的重任,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就是因为我们党经过艰苦斗争的反复锤炼和理论的创造,形成并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坚定地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损害毛泽东同志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形象,不能动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原则。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讲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第二,历史不能割断。毛泽东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有许多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写的,但仍然是今天必须经常学习的。历史不能割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不能割断。如果不了解过去,就会妨碍对当前问题的了解。过去,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幼稚走向成熟,靠的是毛泽东思想的指引。现在和将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需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第三,毛泽东思想中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是有普遍意义的,现在和今后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和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3.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毛泽东思想也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没有也不可能穷尽真理,只是为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也必定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就强调:“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就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形成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就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新成果,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紧密联系的。它的科学性或科学价值,在理论上是属于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如果离开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就会使它成为无本之木或无源之水,就不可能产生和形成邓小平理论。只有不丢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够真正坚持邓小平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什么是共产党,怎样建设共产党”的时代课题,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总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为创立的时代不同和所解决的问题不同而呈现相继发展的过程。但从本质上看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任何把它们割裂开来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理解和运用,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学习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给你什么启示?

  3.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4.为什么必须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

  阅读文献:

  1.《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学习毛泽东》,见《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前半部分)。

  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三、七部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WWw.xiAosHuotxt.NetTxt=小_说[_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史向军作品集
毛泽东思想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