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在线阅读 > 正文 二、红  茶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 作者:舒玉杰

二、红  茶

小$说$T@xt`天"堂

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

红茶开始创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一部分咖啡碱、儿茶素和茶黄素络合成滋味鲜美的络合物①,从而形成了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

红茶按其制造方法不同,又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

小种红茶:开创了中国红茶的纪元。起源16世纪。最早为武夷山一带发明的小种红茶。1610年荷兰商人第一次运销欧洲的红茶就是福建省崇安县星村生产的小种红茶今称之为“正山小种”。至18世纪中叶,又从小种红茶演变为工夫红茶。从19世纪80年代起,我国红茶特别是工夫红茶,在国际市场上曾占统治地位。小种红茶是福建省的特产,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正山小种产于崇安县星村乡桐木关一带,也称“桐木关小种”或“星村”小种。政和、坦洋、古田、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所产的仿照正山品质的小种红茶,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在小种红茶中,唯正山小种百年不衰,主要是因其产自武夷高山地区,崇安县星村和桐木关一带,地处武夷山脉之北段,海拔1000~1500米,冬暖夏凉,年均气温18℃,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春夏之间终日云雾缭绕,茶园土质肥沃,茶树生长繁茂,叶质肥厚,持嫩性好,成茶品质特别优异。

工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当前我国十九个省产茶包括试种地区新疆、西藏,其中有十二个省先后生产工夫红茶。我国工夫红茶品类多、产地广。按地区命名的有滇红工夫、祁门工夫、浮梁工夫、宁红工夫、湘江工夫、闽红工夫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越红工夫、台湾工夫、江苏工夫及粤红工夫等。按品种又分为大叶工夫和小叶工夫。大叶工夫茶是以乔木或半乔木茶树鲜叶制成;小叶工夫茶是以灌木型小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制成的工夫茶。

红碎茶:我国红碎茶生产较晚,始于本世纪的50年代后期。近年来产量不断增加,质量也不断提高。红碎茶的制法分为传统制法和非传统制法两类。传统红碎茶:以传统揉捻机自然产生的红碎茶滋味浓,但产量较低。非传统制法的红碎茶:分为转子红碎茶国外称洛托凡〔Ro to va ne〕红碎茶;C.T.C.红碎茶和L.T.P.劳瑞制茶机红碎茶。如以C.T.C.揉切机生产红碎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揉切方法。萎雕叶通过两个不锈钢滚轴间隙的时间不到一秒钟就达到了破坏细胞的目的,同时使叶子全部轧碎成颗粒状。

发酵均匀而迅速,所以必须及时进行烘干,才能达到汤味浓强鲜的品质特征。以不同机械设备制成的红碎茶,尽管在其品质上差异悬殊,但其总的品质特征,共分为四个花色。叶茶:传统红碎茶的一种花色,条索紧结匀齐,色泽乌润,内质香气芬芳,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叶底红亮多嫩茎;碎茶:

外形颗粒重实匀齐,色泽乌润或泛棕,内质香气馥郁,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鲜爽,叶底红匀;片茶:外形全部为木耳形的屑片或皱折角片,色泽乌褐,内质香气尚纯,汤色尚红,滋味尚浓略涩,叶底红匀;末茶:外形全部为砂粒状末,色泽乌黑或灰褐,内质汤色深暗,香低味粗涩,叶底暗红。红碎茶产区主要是云南、广东、海南、广西、湖南、贵州、江苏等省、自治区。

红茶为我国第二大茶类,出口量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50%左右,客户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销量最多的是埃及、苏丹、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巴基斯坦、英国及爱尔兰、加拿大、智利、德国、荷兰及东欧各国。

〔笺注〕①络合、络合物:是指红茶制作或对形成红茶芳香物质进分解、测试的专用术语,它比一般用“合成”一词的函义更广一些。络合物:在此指产生红茶滋味“浓厚、强烈、鲜爽特点的丰富可溶性物质,主要包括氨基酸、特别是茶氨酸、儿茶素、黄茶素、咖啡碱、果胶素、酚性物质及氧化物以及其它呈味物质成分。由于这些物质成分的络合作用,形成了红茶鲜醇香甜的品质特征。

1.广东红碎茶广东红碎茶,产于广东省广州市及英德县等地,是近年来在国际上获得金奖的红茶类佳品。高品茶质,得自于茶区的良好自然环境和优良的茶树品种。产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霜期长;丘陵山区土壤深厚,地质疏松,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各种微量元素,最适宜不耐寒的大叶型茶树生长。故当地栽培品种为云南大叶种、凤凰水仙种和海南大叶种,含有效化学物质多,茶多酚类等含量高,约占30%,较中小叶品种高10%左右。经酶促氧化发酵,汤色红艳,香气鲜爽,营养价值高。

红碎茶系属19世纪末国外兴起的分级红茶,1962年由英德茶场开始创制。花色有:彩花澄毫、澄毫、彩花碎澄毫、碎澄毫、白毫、片茶、末茶。成品外形细碎,形成颗粒,重实匀净,色泽乌润,金毫显露,内质香气馥郁芬芳;汤色艳红带金圈,滋味浓强鲜爽,饮后回甘。单独冲饮或加奶糖冲泡均宜。冲泡时应将茶叶放于壶中,以沸水冲泡,将茶汤倾入茶杯再加奶、加糖,最为清香甘醇。

广东红碎茶,近年来产区不断扩展,包括北回归线以南、东江以西的南粤山区与丘陵山区,地区广阔,茶场厂分布其间,种植、加工、经营三者密切结合,逐步形成了商品生产基地。现已出口英、美、新西兰、澳大利亚、独联体、波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一茶厂生产的金帆牌英德红碎袋泡茶,于1986年获国际美食旅游协会颁发的国际商品金牌奖——金桂奖。

2.云南红茶云南红茶,简称滇红。产于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其境内群峰起伏,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8~22℃,年积温6000℃以上,昼夜温差悬殊,年降水量1200~1700毫米,有“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的气候特征。其地森林茂密,落叶枯草形成深厚的腐殖层,土壤肥沃,致使茶树高大,芽壮叶肥,着生茂密白毫,即使长至5~6片叶,仍质软而嫩,尤以茶叶的多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等成分含量,居我国茶叶之首。

工艺与茶质:滇红制作系采用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先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成品茶;再加工制成滇红工夫茶,又经揉切制成滇红碎茶。上述各道工序,长期以来,均以手工操作。此工艺从1939年在凤庆与勐海县试制成功后,产销历史已近50余年。成品茶外形条索紧结、雄壮、肥硕,色泽乌润,汤色鲜红,香气鲜浓,滋味醇厚,富有收敛性,叶底红润匀亮,金毫特显,毫色有淡黄、菊黄、金黄之分,为外销名茶。

滇红碎茶,又称滇红分级茶,1958年试制成功。以中、小叶种红碎茶拼配形成,定型产品有叶茶、碎茶、片茶、末茶4类11个花色。其外形各有特定规格,身骨重实,色泽调匀,冲泡后汤色红鲜明亮,金圈突出,香气鲜爽,滋味浓强,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鲜亮,加牛奶仍有较强茶味,呈棕色、粉红或姜黄鲜亮,以浓、强、鲜为其特色。

滇红工夫和滇红碎茶,在国家历次优质食品和全国名茶评比会上,屡获殊荣:1986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1985年国家优质食品授奖大会上,凤庆茶厂所产的滇红一级工夫茶和勐海茶厂所产的红碎1号分获国家优质食品银质奖;在大会上同时获国家优质食品称号的红茶有:勐海茶厂的二级滇红工夫茶、一级滇红碎茶,凤庆茶厂的一级、三级滇红工夫茶,江城农场的2号滇红碎茶、普文农场的2号滇红碎茶;1986年商业部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名茶评比会上,凤庆茶厂的滇红工夫茶被评为全国名茶;1989年农业部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名茶、优质茶评选会上,昌宁茶厂生产的滇红工夫一级被评为全国名茶,勐海茶厂生产的滇红碎茶1号获优质茶称号;1990年9月商业部在河南信阳市召开的全国名茶评比会上,凤庆县茶场生产的中茶牌滇红工夫再次荣获全国名茶称号。滇红出口独联体、伊朗、东欧及非洲、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3.中国龙牌红茶袋泡茶中国龙牌红茶袋泡茶,产于上海市。由上海市茶叶进出口分公司茶厂,选用上等红碎茶配成后,装入过滤纸袋,饮用时连袋泡入杯中,不见叶渣,而色、香、味不减。每袋供一次饮用,饮后一并弃去,清洁卫生,饮用方便。宾馆、饭店多以此茶待客。亦便于旅游者饮用。本品于50年代末试制成功,60年代初以“龙牌”进入国际市场。茶袋用国产高级精薄的过滤纸,质量性能与卫生指标经专门检测合格。成品茶叶颗粒匀细,滋味浓爽,汤色红亮。该茶已享誉国际市场。

1985年获马德里《国际商业评论》社颁发的国际最优质量、服务奖双优奖;1986年又获巴黎国际美食旅游协会颁发的国际商品金桂冠奖;1986年获上海市商品出口质量奖。

4.正山小种正山小种,属红茶类,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18世纪后期,首创于福建省崇安县桐木地区。历史上该茶以星村为集散地,故又称星村小种。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出现正山茶与外山茶之争,正山含有正统之意,因此得名。

茶区分布与自然环境:现在产地仍以桐木为中心,另崇安、建阳、光泽三县交界处的高地茶园均有生产。产区四周群山环抱,山高谷深,气候寒冷,年降水量达23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80~85%,雾日多达100天以上,日照较短,霜期较长,土壤水分充足,肥沃疏松,有机物质含量高。茶树生长茂盛,茶芽粗纤维少,持嫩性高。

经过精心采摘制作的成品茶,条索肥壮,紧结圆直,色泽乌润,冲水后汤色艳红,经久耐泡,滋味醇厚,似桂元汤味,气味芬芳浓烈,以醇馥的烟香和桂元汤、蜜枣味为其主要品质特色。如加入牛奶,茶香不减,形成糖浆状奶茶,甘甜爽口,别具风味。

正山小种生产历史悠久,1917年崇安县令陆适着《续茶经》中即称:“武夷茶在山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茶之上又有小种”19世纪70年代已销欧美各国,现出口德国、英国等地。

5.宁红工夫宁红工夫,简称宁红,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珍品之一,主产于江西省修水县。修水在元代称宁州,清代称义宁州,故名。

修水产茶,迄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宁红制作则始于清代中叶。清代叶瑞延着《纯蒲随笔》载:“宁红起自道光季年约1850年之前,江西估在此读〔gǔ〕客收茶义宁州,因进峒按:峒〔音dòng〕,在此泛指江西修水少数民族所居地区教以红茶做法。”清《义宁州志》载:“道光年间1821—1850,宁茶名益着,种莳殆遍乡村,制法有青茶、红茶、乌龙、白毫、花香、茶砖各种。”至清光绪十八年1892宁红已成为着名红茶,大量外销,出口额占全国总量的80%。曾获俄、美等八国商人所赠之“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奖匾。光绪三十年1904,宁红的珍品太子茶被列为贡品,故又有贡茶之称。后因外患内战,帝国主义掠夺,茶园荒芜,茶庄倒闭,茶市凋零,至1949年修水产茶仅7000担。

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十五年,修水县的茶叶生产逐步得到恢复与发展,至90年代初修水茶园面积已达10万余亩,拥有国营茶场14个、精制茶厂3个、乡镇茶厂场280多个,年产量达5万担,年出口量4万担。

宁红茶产区,修水及与之毗邻的武宁、铜鼓两县都有部分种植。产区峰峦起伏,林木苍翠,年降水量1600~1800毫米,日照时数1700~1800小时,在春夏之间,正当茶树萌发之时,常云凝深谷,雾罩山岗,浓雾日达80~100天,相对湿度80%左右;土层深厚,多为红壤粘土,土质肥沃,有机物质含量丰富,给茶树发育生长以良好的生态环境。

采制工艺与茶质:每年于谷雨前采摘其初展一芽一叶,长度3厘米左右,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后初制成红毛茶;然后再筛分、抖切、风选、拣剔、复火、匀堆等工序精制。成品茶分为特级与一至七级,共8个等级。特级宁红要求紧细多毫,锋苗毕露,乌黑油润,鲜嫩浓郁,鲜醇爽口,柔嫩多芽,汤色红艳。

宁红于1984年获江西省优质产品称号;特级宁红工夫于1985年获农牧渔业部金杯奖和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除国内一些大中城市销售外,已出口港澳、日本、欧洲、美洲、非洲诸国和地区。

6.祁门红茶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产于黄山西南的安徽省祁门县。祁红是红茶中的佼佼者,屡次获得国际和国家级的金奖。过去也有人将与之毗连的黟〔yī〕县、东至、石台、贵池等地所产的红茶统称祁红。如今这些地区所产的红茶已称“池红”。

产地的自然环境:祁门境内峰峦起伏,山势陡峻,林木丰茂,茶园多分布于海拔100~350米的山坡与丘陵地带,气候温和,无酷暑严寒,年均气温在15.6℃,无霜期年平均为232天以上;空气湿润,相对湿度为80.7%;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尤以产茶的4~6月份雨量多,超过200毫米;土壤主要为紫色页岩等风化而成的黄壤或红黄壤,土质肥厚,结构疏松,透水、透气及保水性强,酸度适中,PH值为5~6,含有较丰富的氧化铝与铁质。特别是春夏季节,由于雨雾弥漫,饱经湿润,适度光照,使茶树茶叶的持续柔嫩得以延长。

采制工艺:祁红于每年的清明前后至谷雨前开园采摘,现采现制,以保持鲜叶的有效成分。鲜叶按质分级验收。特级祁红以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为主。其制作分初制、精制两大过程。初制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精制则将长、短、粗、细、轻、重、直、曲不一的毛茶,经筛分,整形,审评提选,分级归堆,为了提高干度,保持品质,便于贮藏和进一步发挥茶香,再行复火、拼配,成为形质兼优的成品茶。

祁门红茶独具的特色是:外形条索紧细秀长,金黄芽毫显露,锋苗秀丽,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明亮,叶底鲜红明亮;香气芬芳,馥郁持久,似苹果与兰花香味。在国际市场上誉为“祁门香”。如加入牛奶、食糖调饮,亦颇可口,茶汤呈粉红色,香味不减,不仅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并且有药理疗效。

祁门红茶从1875年问世以来,为我国传统的出口珍品,久已享誉国际市场。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

1980、1985、1990年由祁门茶厂生产的特级、一、二级祁红连续三次获国家优质食品金质奖。1986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优质名茶。1987年又获第二十六届世界优质食品金质奖章。

1992年获中国旅游新产品“天马金奖”;1993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级指定产品,祁门茶厂被定为国家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该茶在国际市场上与印度大吉岭、斯里兰卡乌伐红茶齐名,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已出口英、北欧、德、美、加拿大、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7.英德红茶英德红茶,产于广东省英德县。茶区峰峦起伏,江水萦绕,喀斯特地形地貌,构成了洞邃水丰的自然环境。大小茶场即建于地势开阔的丘陵缓坡上。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0.7℃;年均降水量1883.9毫米,年相对湿度79%;无霜期长,霜日不足十天;土层深厚肥沃,土壤酸度适宜,PH值4.5~5之间。所栽培的茶树以云南大叶与凤凰水仙两优良群体为基础,选取其一芽二、三叶为原料。经适宜萎凋、揉切、发酵、烘干、复制、精选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英红的花色与品质:产品分为叶、碎、片、末4个花色,各花色中又包含了不同等级的多个茶号。成品外形紧结重实,乌润细嫩,金毫显露,香气浓郁,滋味鲜爽浓强,汤色红艳明亮,叶底嫩匀红亮。其茶多酚含量超过35%,较一般品种多10%,对人体有良好的药效作用,如有收敛、杀菌、消炎、抗癌等功效。此外,咖啡碱、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含量丰富。该茶可凉热净饮,单独泡饮或加糖、奶调饮。

英红从1958年问世以来,经国际和国内茶叶专家评定,认为已达到国际红茶高级水平。1980年在全国红碎茶二套样评比中,名列前茅;1984年获商业部红碎茶评比之冠;1985年中国工业食品协会在江西南昌举办全国优质食品评选,英德华侨农场所产金帆牌1号红碎茶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

该茶已销往德国、英国、美国、波兰、苏丹、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8.宜宾早白尖工夫红茶宜宾早白尖工夫红茶,为川红珍品,由四川省宜宾茶厂生产。早白尖茶树为优良品种,分布于宜宾、高县、筠连、珙县和宜宾市。产区地处川南,一年四季气候温和,夏天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气温18℃左右,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4℃。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90%以上,土壤质地大多为酸性黄壤或棕壤,腐殖质含量较高。所植茶树具有春芽萌发早的特性。

早白尖工夫红茶,成品条索紧细,毫峰显露,色泽乌润,香气鲜嫩,滋味醇爽,汤色红亮均匀。该茶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应市较早的一个茶叶品种。每年四月即可进入国际市场,以早、嫩、快、好的突出特点及优良品质,博得国内外茶界的赞誉。1985年在里斯本第二十四届世界优质食品质量评选会上,峨眉牌早白尖工夫红茶获金质奖章。产品出口独联体、东欧等国。

9.政和工夫政和工夫,为福建省三大坦洋、白琳工夫茶之一,亦为福建红茶中最具高山品种特色的条型茶。原产于福建北部,以政和县为主产区,境内山岭重叠,丘陵起伏,海拔200~1000米,年均气温约18.5℃,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78%,全年无霜期为260天左右。茶园多开辟于缓坡处的森林迹地,土层深厚肥沃,土壤酸度适宜。所种植的政和大白茶良种,叶色浓绿具光泽,芽梢粗壮肥大,芽心满披白毫,色黄绿略带微红,水浸出物及多酚类化合物等内含物丰富。

制茶工艺及品质:茶叶初制经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成品茶系以政和大白茶品种为主体,适当拼配由小叶种茶树群体中选制的具有浓郁花香特色的工夫红茶。故在精制中,对两种半成品茶须分别通过一定规格的筛孔,提尖分级,分别加工成型,然后根据质量标准将两茶按一定比例拼配成各级工夫茶。成品茶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金黄色,颇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隐约之间颇似紫罗兰香气;汤色红艳,滋味醇厚,既宜清饮,又宜掺和砂糖、牛奶调饮。政和工夫茶于19世纪中叶最为兴盛,年产量曾达万余担。以后逐渐衰退,几乎绝迹,至1949年年产量仅900余担。新中国成立后着力恢复其传统质量风格,并经上海口岸出口独联体、美、英、法、伊朗、科威特等国。

10.贵州红碎茶贵州红碎茶,统称黔红。产于晴隆县花贡、罗甸县上隆、贵阳市羊艾、长顺县广顺、湄潭县湄潭、黎平县桂花台等地茶场。

贵州的产茶历史悠久,在陆羽的《茶经》里已作了明确的记述。贵州位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坡,地形差异悬殊,地貌变化复杂。

全省茶产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多云多雾,雨量充沛,昼夜温差较大,多散射光。年均气温在15℃以上,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山地土壤疏松肥沃,多为酸性和微酸性,具备了茶树生长的良好条件,芽叶肥壮,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尤其丰富,为创制优质名茶提供了天然的物质基础。

贵州红碎茶的生产和发展与全国同步。其生产工艺在洛托凡型转为揉切机BC.T.C.的基础上。对“C.T.C.型”与“L.T.P.型”劳瑞制茶机经过不断改进、溶化、配套,形成“三合一”的独特工艺。以这些先进的机械设备加工的红碎茶,其颗粒细匀,内质上具有浓、强、鲜的特点。

贵州红碎茶的花色类型多,约占全国统一标准中的3B4,这在全国是唯一的。在二套样中,花贡茶场的红碎茶5号,自1987年以来一直保持省优;在三套样中,羊艾茶场的碎红茶1号上档和2号上档,从1983年至1991年连续三次获省、部双优,1988年又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广顺茶厂的红碎茶1号上档和2号上档,从1987年至1991年连续两次获省、部双优;在四套样中,湄潭茶场的红碎茶1号上档和2号上档,从1983年至1991年连续两次获省、部双优。湄潭茶场由于在近年来进行了大面积的良种改植和工艺改进,红碎茶品质明显提高,已达到三套样的品质标准①。

贵州红碎茶颗粒紧结匀整,色泽乌黑油润,净度好,香气鲜高带花香,滋味鲜浓,汤色红亮,叶底嫩匀,尤以“羊艾风格”享誉国内外,深受广东口岸的欢迎,曾原箱出口英国、美国、荷兰、德国等十多个国家,深受赞誉。如荷兰客户vriesthee来信中说:“我们审评过这些茶样,并认为品质优异,茶汤品质胜过我们在漫长的茶叶贸易经验中所审评过的中国茶叶其鲜爽和香味可与优质的锡兰茶比美。”

贵州省茶叶公司摘自原件〔笺注〕①红碎茶是如何划分“一套样”、“二套样”、“三套样”、“四套样”标准的呢?我国现行的红碎茶“四套样”的规定,是为了便于国家对各省区茶产区生产的红碎茶品质进行标准检验,控制和执行价格政策。它关系到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品质的提高;关系到茶叶内销和出口的供应;关系到国家、集体和茶农三者之间的利益。各地茶厂出口的红碎茶,要交到所属口岸统一拼配出口。各套样的品种花色,均应符合国际红碎茶品质的规定要求。

我国为保证红碎茶“四套样”的品质标准,从不同产地,采用不同原料,以不同工艺制作的红碎茶,从生产原料的茶树品种上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大叶种两套,称“第一套样”和“第二套样”;小叶种两套,称“第三套样”和“第四套样”。第一套样只适用于云南省以云南大叶茶树制成的红碎茶1967年外贸部共十七个花色,设十七个标准样,1980年改为八个标准样;第二套样适用于广东、广西、四川等省除云南以外大叶种制成的红碎茶1967年外贸部共设十一个标准样,1980年改为七个标准样;第三套样适用于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洙江及零陵、石门等地区的中小叶种制成的产品1967年外贸部共十九个花色,十九个标准样,1980年改为七个标准样;第四套样适用于浙江、江苏、湖南等省以中小叶种制成的产品1967年外贸部分十六个花色,设十六个标准样,1980年改为六个标准样。面对每套样的品质规格从成品茶的外形条件、内质条件与制茶工艺方面——从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五个等级以及每个等级中的各个花色品种均有明确统一的规定。

11.浮梁工夫红茶浮梁工夫红茶,简称浮红。因其产地景德镇古称浮梁,故名。该茶产于瓷都江西省景德镇市的山区和丘陵地带。浮红茶园一部分分布于东部和北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一部分分布于100~500米的丘陵地带。年均降水量1763.5毫米,年均气温17℃,无霜期长达247天。土壤多为红、黄壤,土层疏松深厚,土质偏酸,植被丰富,含腐殖质多。由于林密谷深,溪流飞瀑,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所栽培茶种有浮梁槠叶茶种和祁门种,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和适应力。

采制工艺与浮红特色:优质工夫红茶,一般于谷雨前三、四天采摘一芽二、三叶。叶质柔嫩,色黄绿,茶芽挺显,内含物质丰富。因产地与安徽祁门、东至两县山水相依,草木绵连,气候、土壤条件和茶树品种、制作技术、产品规格与祁门红工夫茶一致。成品分为精制工夫茶、碎茶、片茶、末茶等花色。正品工夫茶外形条索紧细,显毫有锋苗,色泽乌润;香气鲜甜如蜜糖,苹果滋味鲜醇,汤色红艳明亮。该茶具有止渴、消食、除痰、提神、利尿、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之功效。

景德镇产茶历史已有1200余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前月浮梁买茶去”之诗句,说明景德镇在唐元和年间805—820已成为江西的茶叶集散地。清光绪二三年间1876—1877受至德仿制闽红成功的影响,于浮梁磻村设庄监制红茶。光绪十年1884后红茶生产遍及浮梁,名声日盛。浮红精制工夫茶于1983年获对外经贸部品质优良荣誉证书;1984年精制工夫茶二、三、四级获江西省优质产品证书,二、三级获农业部优质产品证书;1985年精制工夫茶二级获商业部优质产品证书。

12.湖南红碎茶湖南红碎茶,产区分布娄底地区和邵阳市各县,以及安化、桃源、石门、桃江、平江、浏阳、长沙、江华、兰山等县。产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时数1373.8~1664.9小时,大于或相等于10℃的积温5089.5~5383℃;年降水量1311.8~1691.2毫米;土壤以红、黄壤为主,呈微酸性。

所种茶树大多为中小叶种,经采摘和初、精加工制成红碎茶。。

1958年安化县茶叶试验场在全国最先以鲜叶直接制作红碎茶取得成功。随后迅速向平江、涟源、双峰等县推广,1963年推广初、精联合加工工艺。湖南红碎茶外形颗粒、色泽及内质香气均较佳。其产品占全国同类产品产量的40%。1978年全国出口红茶座谈会上,四套样红碎茶共评出14个优质奖,其中湖南即有12个。长沙县金井乡茶厂生产的红碎茶,于1985年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新化县炉欢茶厂制作的红碎茶,于1982年评为省优质产品;红碎茶上档一、二号于1983年、1984年分别被外贸部、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该产品现出口英国、新西兰、美国、独联体及东欧国家。

www.xiaoshuotxt.net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舒玉杰作品集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