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中国建筑史》在线阅读 > 正文 第一节中国建筑之特征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国建筑史》 作者:梁思成

第一节中国建筑之特征

Txt小说-天堂

  二、属于环境思想方面,与其它建筑之历史背景迥然不同者,至少有以 下可注意者四:

  (一)不求原物长存之观念此建筑系统之寿命,虽已可追溯至四千 年以上,而地面所遗实物,其最古者,虽待考之先秦土垣残基之类,已属凤 毛麟角,次者如汉唐石阙砖塔,不止年代较近,且亦非可以居止之殿堂。古

  

  者中原为产木之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 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盖中国自始 即未有如古埃及刻意求永久不灭之工程,欲以人工与自然物体竟久存之实, 且既安于新陈代谢之理,以自然生灭为定律;视建筑且如被服舆马,时得而 更换之;未尝患原物之久暂,无使其永不残破之野心。如失慎焚毁亦视为灾 异天谴,非材料工程之过。此种见解习惯之深,乃有以下之结果:1.满足于 木材之沿用,达数千年;顺序发展木造精到之方法,而不深究砖石之代替及 应用。2.修葺原物之风,远不及重建之盛;历代增修拆建,素不重原物之保 存,唯珍其旧址及其创建年代而已。唯坟墓工程,则古来确甚着意于巩固永 保之观念,然隐于地底之砖券室,与立于地面之木构殿堂,其原则互异,墓 室间或以砖石模仿地面结构之若干部分,地面之殿堂结构,则除少数之例外, 并未因砖券应用于墓室之经验,致改变中国建筑木构主体改用砖石叠砌之制 也。

  (二)建筑活动受道德观念之制裁古代统治阶级崇向俭德,而其建 置,皆征发民役经营,故以建筑为劳民害农之事,坛社宗庙,城阙朝市,虽 尊为宗法,仪礼,制度之依归,而宫馆,台榭,第宅,园林,则抑为君王骄 奢,臣民侈僭之征兆。古史记载或不美其事,或不详其实,恒因其奢侈逾制 始略举以警后世,示其“非礼”;其记述非为叙述建筑形状方法而作也。此 种尚俭德,诎巧丽营建之风,加以阶级等第严格之规定,遂使建筑活动以节 约单纯为是。崇伟新巧之作,既受限制,匠作之活跃进展,乃受若干影响。 古代建筑记载之简缺亦有此特殊原因;史书各志,有舆服食货等,建筑仅附 载而已。

  (三)着重布置之规制古之政治尚典章制度,至儒教兴盛,尤重礼

  仪。故先秦两汉传记所载建筑,率重其名称方位,部署规制,鲜涉殿堂之结 构。嗣后建筑之见于史籍者,多见于五行志及礼仪志中。记宫苑寺观亦皆详 其平面部署制度,而略其立面形状及结构。均足以证明政治、宗法、风俗、 礼仪、佛道、风水等中国思想精神之寄托于建筑平面之??分布上者,固尤 深于其它单位构成之因素也。结构所产生立体形貌之感人处,则多见于文章 诗赋之赞颂中。中国诗画之意境,与建筑艺术显有密切之关系,但此艺术之 旨趣,固未尝如规制部署等第等之为史家所重也。

  (四)建筑之术,师徒传授,不重书籍建筑在我国素称匠学,非士

  大夫之事。盖建筑之术,已臻繁复,非受实际训练,毕生役其事者,无能为 力,非若其它文艺,为士人子弟茶余酒后所得而兼也。然匠人每暗于文字, 故赖口授实习,传其衣钵,而不重书籍。数千年来古籍中,传世术书,惟宋 清两朝官刊各一部耳。此类术书编纂之动机,盖因各家匠法不免分歧,功限 料例,漫无准则,故制为皇室官府营造标准。然术书专偏,士人不解,匠人 又困于文字之难,术语日久失用,造法亦渐不解,其书乃为后世之谜。对于 营造之学作艺术或历史之全盘记述,如画学之《历代名画记》或《宣和画谱》 之作,则未有也。至如欧西、文艺复兴后之重视建筑工程及艺术,视为地方 时代文化之表现而加以研究者,尚属近二三十年来之崭新观点,最初有赖于 西方学者先开考察研究之风,继而社会对建筑之态度渐改,愈增其了解焉。

  本篇之作,乃本中国营造学社十余年来对于文献术书及实物遗迹互相参 证之研究,将中国历朝建筑之表现,试作简略之叙述,对其蜕变沿革及时代 特征稍加检讨,试作分析比较,以明此结构系统之源流而已。中国建筑历史

  

  之研究尚有待于将来建筑考古方面发掘调查种种之努力。

wWw.xiAoshUotxt.net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梁思成作品集
中国建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