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中国建筑史》在线阅读 > 正文 第二节元代实物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国建筑史》 作者:梁思成

第二节元代实物

Txt?小?说?天堂

  一元代木构

  就结构方法论,元代与宋金虽尚多相似之点,似应在上章叙述,然其整 个建筑活动,以大都为中心,创建明、清北京之规模,六百余年继续不断, 故元、明、清实应作一时期之三阶段论。

  元故宫于明初为大将军徐达拆毁,其建筑物后世无存焉。今所存元代实 物亦如前代遗例,仅各州郡零散殿堂数处而已。

  阳和楼[1](第 107、108 图)在河北正定城中央,下为重台,上建屋 七间;砖台下开两券门如城门。楼屋平面广七间,深三间,比例狭长。其柱 头间阑额刻作假月梁形,为罕见之例。其角柱上普拍枋出头角上刻一入瓣, 为元代最常见作风。角柱生起尤为显着。内部梁架当心间,次间,梢间三缝 各不同,颇为巧妙,两际结构更条理井然。斗拱双下昂单拱计心,其柱头铺 作实际上为昂嘴华拱两跳。梁栿外端出为蚂蚱头,已兆见明、清桃尖梁头之 滥觞,其补间铺作第一跳亦为假昂,但第二层昂斜上,后尾挑起,仍保持其 杠杆作用。至于华拱后尾施横拱,宋代仅见于《营造法式》,但实物则金元 以后始见盛行。楼准确年代无考,元至正十七年曾经重修,想当为金末元初

  (约公元 1250—1290 年间)所建。

  北岳庙德宁殿[2](第 109 图) 庙在河北省曲阳县城内。自唐迄明遥祭 北岳之所。清初改为北岳祭典于山西浑源州,此庙遂归废弃。庙址一部荡为 民居,仅德宁殿保存稍佳。殿建于高台上,重檐四阿顶。殿身平面广七间, 深四间,周以回廊,故成广九间深六间状。与《营造法式?卷三十一》“殿 身七间,副阶周匝,??身内金箱斗底槽”一图极相似。殿下檐斗拱,重昂 重拱造,第一层假昂,其上华头子则为长材,与第二层昂后尾斜挑达榑下。 上檐斗拱单杪重昂,昂亦为昂嘴形华拱,与苏州三清殿上檐斗拱做法相同。 其后尾第二第三两跳,重叠三分头与菊花头,尤为奇特。殿于宋淳化二年及 元至元七年(公元 1270 年),两度重建,现存殿宇,盖为元代遗物。殿壁壁 画尚存一部,似元人手笔。

  曲阜孔庙承圣门及启圣门[3]孔庙除金、明昌两碑亭外,其次古建筑 当推承圣门及启圣门,均元大德六年(公元 1302 年)所建。门广三间,深二 间,中柱一列,辟门三道,单檐,“不厦两头造”,阑额狭小,普拍枋扁平。 斗拱单昂,为平置假昂,而将衬枋头伸引为挑斡,以承金桁。

  曲阜颜庙祀国公殿,广五间,深三间,单檐,四阿顶。斗拱双下昂重拱

  计心造。其柱头铺作用平置假昂,补间铺作则第二层昂后尾挑起。曲阜诸殿 堂,唯此一元构耳。

  慈云阁[见注 2]在河北省定兴县城中央。元大德十年(公元 1306 年)建。 平面为近似正方形之长方形,广深各三间,重檐九脊顶。其柱分内外两列。 内列承上檐斗拱及屋顶,外列仅承下檐及斗拱。其用柱法与曲阜金代碑亭相 同,但内外两列相去特近,以致均砌入砖墙以内,颇为罕见。其上檐斗拱双 下昂重拱造,第一层昂为昂嘴形华拱,其华头子后尾不平置,而斜上挑起, 承托于第二层昂之尾下,与曲阳德宁殿下檐斗拱相似,殆为元代通行做法。

  圣姑庙[见注 2](第 110 图)在河北省安平县城北门外,为周孝女郝女 君之庙,见于《太平寰宇记》及《魏书?地形志》。今庙则元大德十年(公

  

  元 1306 年)所建也。庙立于广大高台之上,其正殿平面于前后二殿之间以柱 廊联接成为工字形;其前后二殿均为单檐九脊顶。盖工字形平面在金、元乃 极盛行也。此殿在结构上可特别注意者三点:(一)其斗拱单昂为平置假昂, 其后部挑斡乃衬枋头所延长,开明清通常做法之先例。(二)柱虽为梭柱, 但卷杀之法唯下段三分之一垂直,以上三分之二逐渐削小,至顶仅等于栌斗 之底,其权衡颇乏秀丽之感。(三)梁架富于变化,尽量利用木材之天然形 状,不加斫削。

  明应王殿[4](第 111 图) 在山西赵城县霍山,为广胜寺泉水龙王之殿。 殿平面正方形。广深各五间,重檐九脊顶,其周回为廊,殿身实方三间也。 上檐斗拱出重昂,下檐则为单昂。殿内壁画多幅,其一以演剧为题材,款题 泰定元年(公元 1324 年)四月,至于殿之建立,当在是年以前也。

  延福寺大殿[5]校注[23](第 112、113 图)在浙江宣平(今武义)县陶 村,建于元泰定间(泰定三年,公元 1326 年)。殿平面梁广各五间,近正方 形,当心间特大,次梢两间之联合长度,尚略小于当心间,屋顶重檐九脊, 阑额之上不施普拍枋,为元以后所不多见。其上檐斗拱出单杪双下昂,单拱 造,第一跳华拱头偷心。第二三跳为下昂,每昂头各施单拱素枋。其昂嘴极 长,下端特大。其第二层昂不出自第一层昂头交互斗以与瓜子拱相交,而出 自瓜子拱上之齐心斗。第二层昂头亦仅施令拱,耍头与衬枋头均完全省却。 其在柱头中线上,则用单拱素枋三层相叠。其后尾华拱两跳偷心,上出■栔 以承昂尾。昂尾不平行,故下层昂尾托于上层昂尾之中段,而在其上施重拱。 其柱头铺作,则仅上层昂尾挑起其下层昂尾分位乃为乳栿所占。此斗拱全部 形制特殊,多不合历来传统方式,实为罕见之孤例。下檐斗拱双杪单拱偷心 造,后尾则三杪偷心。其当心间补间铺作三朵,盖已超出宋代两朵之规定矣。 屋顶仅覆瓪瓦,不施脊兽等饰。

  广福寺大殿[6]在云南镇南县城内。寺创于元代。大殿平面广五间,深 四间,单檐九脊顶。檐柱卷杀为梭柱。外檐斗拱重杪重昂,昂为平置假昂, 昂嘴斜杀为批竹式,但昂尖甚厚,至为奇特,柱上阑额虹起如月梁,补间铺 作遂不用栌斗,将华拱泥道拱相交直接置于阑额之上,至为罕见。梁栿断面 均近圆形,为元代显着特征之一。

  

  

  广胜寺诸门殿[见注 4]校注[24]山西赵城县霍山广胜寺上下两院(俗呼上 寺下寺)建筑两组,在结构上为我国建筑实物中罕见之特例。

  (一)下寺山门(第 114 图)平面广三间,深二间,单檐九脊顶,但

  主檐之下,前后两面各有垂花雨搭悬出檐柱以外,故前后面为重檐,侧面为 单檐,为富于变化之外观。其斗拱单杪单昂,但山面中柱上用双杪,每间用 补间铺作一朵。其梁架不用平梁而将三侏儒柱并立于四椽栿上以承脊榑及平 榑,亦罕例也。

  (二)下寺前殿平面广五间,深四间,椽六架,单檐“不厦两头造”。 除前面当心间外,无补间铺作。其内柱之分配,仅于当心间前后立内柱,次 间不用,使梁架型成特殊结构。在当心间内柱与山柱之间,施庞大之内额, 而在次间与门楣间之柱上,自斗拱上安置向上斜起之梁,如巨大之昂尾,其 中段即安于内额之上。前后两大昂之尾相抵于平梁之下,加垫■头以承托之

  (第 115 图)。我国建筑,历来梁架结构均用平置构材,如此殿之用巨大斜

  

  材者,实不多见也。

  (三)下寺正殿殿广七间深八架,其次梢间亦用类似之大昂式乳栿, 其尾与斗拱相交承托于四椽栿下。正殿斗拱单杪单昂重拱计心造。各间均无 补间铺作。

  (四)上寺前殿民国二十年发现金版藏经之处,即此殿也。殿广五间, 深四间,单檐九脊顶,斗拱重昂重拱计心造;当心间用补间铺作两朵,次间 一朵,梢间不用。其梁架结构亦有巨昂挑起,但用于山面中柱上以承托两际 构架(第 116 图)。自藏经一部被窃后,其前面门道已被县府封砌。

  (五)上寺后殿平面广五间,深四间,单檐九脊顶。因平面之近似方 形,故正脊极短,形成奇特之外观。斗拱亦重昂重拱计心造。内部梁架亦用 巨昂挑起,但不若前举数例之巨大;其位置则在山面中柱,以挑托山面上平 榑。

  广胜寺诸殿堂均有用此巨昂之共同特征。其斗拱阑额及普拍枋并断面圆 形之梁栿,均为元代之特征。寺创始甚早,唐代宗朝就原有塔院建立伽蓝。 金代曾大修葺。元大德七年地震至延佑六年(公元 1319 年)重修。现在殿宇 殆即延佑间所建也。上寺前部正中为飞虹塔,明代重建,当于下文另述之。

  资福寺藏经楼[见注 5](第 117 图)山西太谷县城内资福寺,创于金皇 统间,其大殿前之藏经楼,则为元构,楼左右夹以钟鼓楼,成三楼并列之势, 楼本身两层,每层各重檐,成为两层四檐,外观至为俊秀。其平座铺作之上 施椽作檐,尤为罕见。

  二元代砖石建筑

  

  

  观星台[7](第 118 图)河南登封县告成镇周公庙有测景台及观星台, 前者唐建,仅小石台,上立石柱。后者为崇伟砖台,元郭守敬所建,所以竖 表以测冬夏至日影之长短者,我国现存最古之天文台也。台平面作正方形, 北面为直漕以竖表,在地与表成正角者为圭,圭面为水渠以取平。圭长一百 二十八尺,表高四十尺(元尺),其制见《元史?天文志》。台自北面近中 作踏道分左右簇拥而上,至为雄壮。台上小屋为后世所加。

  安阳天宁寺塔[8](第 119 图)在河南安阳,塔平面八角形,高五层, 其形制介乎单层多檐塔与多层塔之间。塔身极高。立于不甚高之阶基之上; 以上四层均有低矮之塔身。各层上砌斗拱出檐。顶上立喇嘛塔为刹。此塔形 制特殊之点颇多。其塔座“莲瓣”作螺发状。塔身四正面作圆券门,四隅面 作直棂窗,但塔身甚高,故门窗以上作佛菩萨像。塔身八隅皆立圆柱,其上 为阑额普拍枋以承斗拱。五檐斗拱,层各一式;第一层出三杪,转角铺作用 附角斗,补间铺作一朵出斜拱。上四层均出双杪。第二层用补间铺作三朵, 双杪单拱。第三、四层转角铺作均施附角斗;补间铺作两朵均用斜拱,第四 层在两朵之间更加偷心双杪一缝。第五层不用附角斗而用斜拱,补间铺作三 朵。自下至上各檐大小完全相同,无丝毫收分或卷杀,为他塔所不见。

  弘慈博化大士之塔[见注 8](第 120 图) 在河北邢台西门外开元寺元代 塔院。塔平面八角形,在高基之上立平座勾栏及莲座,上立高瘦塔身,上出 密檐七层。塔八隅均隐砌七层檐小塔,普拍枋下隐出惹草文饰,为金元特征 之一。

  

  

  安阳白塔[见注 5]在河南安阳城内,塔制如瓶。塔座由八角须弥座两层 相叠而成,上为宝瓶,此例颇为瘦高。宝瓶之上又置八角塔脖子,上更置仰 覆莲座。顶部更立三层八角“刹”,略如小塔,以代十三天。塔全部石造。 此式塔型至元代始见于中国。此塔准确年代虽无可考,但其形制与元代多数 塔略异,殆为元代最古之瓶式塔也。

  妙应寺塔(第 121 图)在北平阜成门内。元之圣寿万安寺也。世祖于 至元八年(公元 1271 年)毁辽旧塔改建今塔。塔亦瓶形。立于崇峻之双层须 弥座上。须弥座平面为折角四方形,殆即清式所谓四出轩者。宝瓶肥短,其 下为庞大之覆莲瓣。其上塔脖子平面亦为四出轩。十三天收分紧骤,成为下 大上尖之圆锥体。其上施金属宝盖及宝珠。此外如北京护国寺舍利塔,建于 元延佑二年(公元 1315 年),虽高仅六米余,形制则与大塔几完全相同。

  居庸关(第 122 图)关隘所建石门如台,其下穿以梯形券门道。券面 外圆,雕饰繁缛。门道两壁浮雕四天王像及各族文字经文咒语等。门上相传 原立瓶式塔三座,今已不存,门建造年代则元顺帝至正五年(公元 1345 年) 也。关门全部样式雄伟,雕刻精致,为我国石建筑中之精品。

  漳州桥[9](第 123 图)在福建龙溪县九龙江上。相传建于元代。桥砌 石为墩,上置庞大石板,为闽省常见形制。

  

  

  [1] 梁思成《正定调查纪略》,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二期。

  [2] 刘敦桢《河北省西部古建筑调查记》,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四期。

  [3] 梁思成《曲阜孔庙建筑及其修葺计划》,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一期。

  [4] 梁思成、林徽因《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二期。

  [5] 梁思成测绘,未刊稿。

  [6] 刘敦桢《西南建筑图录》(未刊稿)。

  [7] 刘敦桢《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记》,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四期。

  [8] 刘敦桢测绘,未刊稿。

  [9] Ecke.G 摄影。

  校注[23] 见《文物》1966 年第 4 期,陈从周《浙江武义县延福寺元构大殿》。 校注[24] 见《文物参考资料》1954 年第 11 期,《山西省新发现的古建筑》。

  

WWw.xiAosHuotxt.Net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梁思成作品集
中国建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