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中国不高兴》在线阅读 > 正文 英雄国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具有的心理指标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国不高兴》 作者:宋晓军

英雄国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具有的心理指标

    未来的资源分配:谁厉害谁说了算
    2008年的经济危机,应该说大家都是受害者,现在大家似乎都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自身的经济问题越来越明显了。这个问题本质上是什么呢?是不是我们没有“大目标”或者“大目标”错了呢?这是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事实上,在美国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很多年轻人在网上就已经很悲观了,他们深知中国不可能靠运气打赢一场战争,并通过胜利来完成产业重新整合以最终实现崛起。按照他们的话说,还不如我们彻底失败一场,最终刺激我们真正认识到这个时代和这个世界的现实。以一种悲观的态度讲,到那个时候中国就知道什么是“大目标”了。还有很多年轻人认为,应该借这次经济危机的机会,像苏联借助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那样,对西方国家的技术、设备进行“抄底”。
    其实他们的这种设想是建立在原来有“大目标”的基础上的。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信息开放,年轻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已经越来越多了。年轻人可以通过QQ、MSN、手机短信,同时接收和处理信息,他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效率要比上一代人高了很多。最近美国有一个最新发射的导弹预警卫星D-23失灵了,它的意义在哪?很多年轻人都知道在2007年4月8日美国《航空周刊》上有一篇文章是《DSP卫星正在监视咄咄逼人的中国导弹试验》,这对于年轻人来说,理解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他们认为这就是这个世界的规则,当老大的要想尽一切办法维持自己的老大地位,而后来崛起的大国一定更愿意争取平等。当双方的利益发生冲突又不可调和的时候,自然会诉诸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胁。在年轻人的心里有这种理念是自然的,当然,很多人说这是不对的。但是你也不能不承认,美国恰恰就是这种通过电子游戏和大片成为暴力文化的最大输出者。比如不久前印度发生的暴力袭击,那些年轻恐怖分子的打扮与这些人更年轻时美国推出的一款电子游戏——《半条命》,几乎是一样的,而且那个游戏里的人也是用步枪和手雷,甚至那种拿枪的姿势都相似,这难道不是与西方接轨的结果吗?
    这次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走势是什么样子,损害有多大?可以说没有人能说清楚,那些天天在媒体上露脸的经济学家,他们本人也没有遇到过这么大规模的危机,而在以往的经验中,经济危机导致战争无疑是最坏的结果。再退一步讲,即使这一次经济危机渡过去了,下一次呢?如果没有这种可能,美国干嘛要自己保持着最先进的核武器的同时,又要搞限制别人核武器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呢?我还是举导弹预警卫星的例子,如果按照冷战结束后导弹预警的计划,美国在2012年就要装备更先进的导弹预警卫星了,这种卫星在10~20秒内就可以把中国、俄罗斯发射的洲际导弹的信号捕捉到,然后迅速传到地面站处理,接着传给美国在东欧和美、日在西太平洋上的反导平台,理论上可以在俄罗斯和中国洲际导弹的起飞阶段就进行拦截。所以,当2007年1月中国成功地用导弹击落一个废弃的气象卫星后,网上的年轻人欢呼一片;当“神七”宇航员翟志刚成功出舱后,喜欢军事的年轻人也是那么的激动,你能想到他们的激动与知识结构不一样的人的激动是有差别的吗?他们的激动中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实际上,这里潜在的东西是一个中国与别人赛跑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发展了,而世界上的资源有限,怎么分配这些资源?不就是谁手中的枪厉害谁说了算吗?难道俄罗斯不知道发展经济重要吗?但是当你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你就被人家限制了,你只能当人家的能源提供者和廉价产品的提供者。道理很简单,你打不过人家,人家不讲理的时候想收拾你就收拾你。
    现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未来的走向是什么趋势?其实这是每个年轻人都会关心的问题。自从1895年中国台湾被日本占领后,我们的海上安全界限就被划在了台湾海峡,现在的安全界限不还是在台湾海峡吗?可以说100多年后中国在这一点上是没有变的,当然现在年轻人都认为:之所以还是这样一个局面,是因为中国没有航空母舰。
    其实这不仅仅是航空母舰的问题。最近老有人问我:中国要不要造航空母舰?我没正面回答,先请他们用简单的话告诉我航空母舰是什么。结果大多数人无法答出来。这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结构的问题,更是一个对问题本质认识的问题。后来我就说,航空母舰就是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一直信奉和坚持的“持剑经商”原则中的“剑”。从科学上讲,航空母舰是一个复杂的作战系统,它是把现代工业发展的成果都集成在一起的一个作战平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靠航空母舰奠定了世界老大的位置,后来又靠航空母舰维持了霸权。想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是不是有一种潜在的挑战霸权的冲动呢?我认为是有的,这种潜在的冲动实际上反映了对中国现实安全环境不满意的心态,这种心态固然与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得稀烂的历史悲情有关,但是更主要的是与现实世界有关。我可以肯定,就算有一天台湾回归了,中国人一定还想要航空母舰,或者比航空母舰更先进的海上战斗舰艇。在这背后,实际上是渴望有一个“大目标”的冲动。
    在这次经济危机之后,很多爱好军事和历史的年轻人,马上就想到了前苏联在1929年西方陷入经济危机时的表现。苏联利用美国当时的经济危机,完成了最重要的产业升级。按照美国国务院当时的报告,当时苏联有2/3的大型重化工企业的技术来自美国。也就是说,如果苏联没有利用那时西方的经济危机进行技术、设备抄底,根本无法在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法西斯德国。我记得不久前新华社发布了一条不起眼儿的新闻,称天水星光机床公司收购了法国一家数控机床81%的股份。就这么一条小新闻,网上的年轻人讨论了好长时间,兴奋了好长时间。其实这个动向与十七大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是一致的,按说应该是一种统计文化与统治文化趋同的态势。说白了,年轻人知道在当今这个世界上要想过好日子、舒服日子,没有军工产业的基础做保障是不可能的,而这正是西方与中国未来博弈的关键点。西方不会希望看到中国有这个东西,他们认为费了那么大劲把德国、日本彻底给压倒了,俄罗斯也弄了个半残废,现在又来了一个马上实现工业化的中国,按照西方自己发展的逻辑,这是不可能接受的。所以说,无论从历史经验上看,还是从现实情况看,中国不可能没有战争准备。中国人口、资源、地形和高度的组织能力以及发展经济的欲望和能源需求,也许恰恰是中国招来战争的天然条件,同时也是未来世界真正走向和谐的中坚力量。
    再不建立大目标,中国就没机会了
    现在美国与俄罗斯表面上有争夺,中国很多人还以为中国可以超然事外,掩饰一下自己的立场,然后从中得好处,其实这是不可能的。
    现在种种迹象表明,可以超然事外的角色恰恰是印度。大国,特别是争过霸的大国都知道养虎为患的道理,就算印度将来是一只老虎,现在这只老虎还太小,而中国这只虎已经足够大了,不能再养了,虽然不一定马上杀了,但至少要限制吧?现在可以肯定,美国经过布什政府的一次“霸权大跃进”之后,一定会回归到比较现实的外交政策上了,而这背后必然要汲取大英帝国当年的经验。其实英国人非常重视印度,英国人统治了印度很长时间,据说英国人认为印度教是可以与西方宗教融合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冷战期间就认为,印度在整个西方战略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出现的摩擦确实非常值得关注,原来我们认为冲突远在中东,跟我们没有关系,或者有关系也就是石油价格的问题。但是现在到了巴基斯坦,到了我们最关键的西线,我们肯定不能坐视巴基斯坦被印度致残。同时,从长远来讲,我们也没有必要跟印度消耗我们自己的力量。很多学者说这就要考验中国领导层的智慧了,其实这也是白说,你再有智慧没有实力也是白搭,这么简单的道理按说应该都知道,实力就是你在周边有遏制战争的能力。说白了,就是一旦有冲突,你有能力派驻维和部队,让双方谁也不敢动。可是现在有这个能力吗?2005年,美国不仅不顾中国等国家的不满,单方面与印度签署了民用核能合作协议,甚至当时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还与印度签署了联合搞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意向,这不是明摆着要在中国后腰上遏制中国吗?要说俄罗斯对美国在东欧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东欧那些国家再怎么说也不是核国家,可印度是核国家,而且有巴基斯坦这么一个邻居,印度要抢占核优势是必然的。按照印度在2000年的核武器计划,到2030年印度将制造300多枚核弹头,而且美国一旦按照协议与印度进行民用核能合作,印度的科学家不仅可以接触到世界第一流的核技术,而且很可能从美国那里获得浓缩铀的技术。一旦南亚地区的核平衡被打破,中国的力量将被大大牵制:在东部,海军力量无法突破台湾海峡和美国、日本控制的第一岛链;在西部,有正在美国支持下的核大国印度,你怎么能得到发展经济的安全环境呢?更何况,西方几乎一致支持的“藏独”势力到时候又会怎么表现呢?
    在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国内经济学者都认为美国尚有科技存量,因此美国的经济还会振兴。可是我追问了一下是什么科技存量,他们都说不清楚。在我看来,美国真正的科技存量就是军事科技,当年要真有可以拉动经济的科技存量,美国这么精明的科技立国的国家,一定不会在科技泡沫破裂后,又回过头去玩房地产。下一次科技存量的积累是不是要靠战争拉动呢?从美国的角度看,下一次战争最好不是美国参加的战争,最好就像历史上的代理人战争一样,由美国提供军火来消耗可能成为对手的大国的国力无疑是最佳选择。那么选择哪两个国家呢?为此我问了一些人,他们有回答是中国和日本的,也有回答是中国和印度的。我认为,目前来看前者的可能性小于后者的可能性。从反面看,这就是中国的假想敌是谁的大问题。如果按照上面的两种假设,那么我们战场建设和应对策略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把我们的工业布局从向东南沿海倾斜,改为全国均衡布局,同时加快我们的中西部建设。而这一点,与我们现在希望的经济结构调整是一致的。当然我们可以想尽一切办法避免战争,但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必须要有所准备。比如在我国的西部,现在基础设施与东部的经济接轨还有待加强,才能进一步为我军在西部的军事行动提供相应的保障。而这可能会牵扯到西部的国土整治问题,包括南水北调西线规划的尽快实施。现在,我们在经济结构调整上面临着很大的阻力,无论是地方利益还是利益集团的利益都是一种阻碍。但是国家如果从安全的高度去审视这个问题,从战争准备的高度去考虑这个问题,很多问题就好解决多了。
    现在的问题是,无论从金融危机的爆发来看,还是最近因孟买恐怖袭击制造的印巴紧张局势,都表明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有一段时间流行一种观点:我们有充裕的时间。但是就中国的军事变革和国防建设的状况看,我们绝不能轻言战略主动权在我们这边。台湾局势虽然有所缓和,但是我们的经济财富集中在东南沿海,也未必就可以放心了,因为在那个方向上我们毕竟面临着最强悍的外国军事存在;在西部虽然我们面临的军事存在相对较弱,但是毕竟是两个核国家的对峙,一旦发生擦枪走火,就不是小问题。况且我们在西部方向的驻军和作战条件相对较差,这会对我军作战效能的发挥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印度孟买发生恐怖袭击后,印度国内要求打击巴基斯坦的声音很大,而巴基斯坦一位核科学家萨马尔要求巴基斯坦总统坚持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在此之前,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其实是说给美国人听的,因为在“9?11”后,美国和以色列就准备了一套劫持巴基斯坦核武器的计划,美国当时的副国务卿还一时脱口而出说了如果巴基斯坦袒护本?拉登,美国将把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时代。可以试想,如果奥巴马上来针对阿富汗展开军事行动,巴基斯坦的局势会非常微妙,中国又是与巴基斯坦军事技术合作最紧密的国家。印度目前的核弹头大约50枚左右,而且在1998年5月核试验中,氢弹技术还没有实现,可以说与中国差一个级别。但是美国2006年与印度签署了核能合作协议后,印度极度缺乏的浓缩铀技术可能会得到帮助,印度自己的计划也是在2030年生产300~400枚核弹头,应该说印度试图与中国实现一种“核平衡”。
    在印度孟买遭到恐怖袭击后,12月4日,一个印度裔美国人专门在纽约的国际分析网站上写了一篇《中国与巴基斯坦:一个邪恶的核联盟》的文章,声称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导弹技术和核技术,特别是在美国与印度签署了核协议后,中国马上与巴基斯坦签署了1994年搁置的核电合作协议。这种声音是美国解套金融危机、培养消耗中国国力的战争代理人的信号。所以我们要有长远打算,要从危机的角度看问题,有些东西并不是一个所谓的“战略机遇期”就能遮盖过去的。人家与你是竞争的关系,怎么会等到你所有崛起的条件都具备了才干扰你呢?台湾的问题实际上比民进党在台上的时候更复杂了,可以说马英九是中美“连体婴儿”经济的产物,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或者好转,中美这种“连体婴儿”经济都会变化,进而改变中国的安全环境,或者东边,或者西边,中国崛起的和平环境绝对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可以说比德国、日本和俄罗斯完成工业化试图实现崛起时更加复杂了。虽然形式上可能有所变化,但是本质上绝对不会变化。在这里战争因素占多大比例?遏制战争的成本有多大?我们的实力准备、战略布局是不是从一个长远的目标上去考虑?这些都需要我们抓紧时间应对。
    最后我还想回到年轻人的身上。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中国虽然超女超男这些玩意有很大的市场,但是有关军事的节目也很吸引人。比如凤凰卫视的《军情观察室》,在凤凰台永远是收视率第一的节目,其他的节目至今也没有得过第一。中央四套的《今日关注》,只要一播出军事题材的节目,收视率就上来。尽管这些节目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看呢?可见军事问题在民众中是有很大关注度的,或者说安全问题是中国人比较关心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顺应这个文化变迁的走向,把加强国防建设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技术创新的发展结合起来呢?2009年中国将进行大阅兵,同时要对历次革命战争中的英雄搞一个纪念,我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现在网上有一些军事迷组成的网友群,他们定期聚会搞活动。比如有一个军事迷组织,他们最近拍摄了一个DV,名字叫“1979”,以纪念自卫反击战中死去的军人。情节很简单,就是一群人身穿六五式军装坐在一个大礼堂里,然后一个个地离开,最后就剩下一个人了,寓意着那些走了的人都留在中国的南疆了。这些年轻人有的是店员,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编辑,但是在拍摄的时候都流泪了。这些年轻人在各个网站上维护着中国军人的荣誉,本质上他们是渴望高尚,渴望升华。其实,在当今这个商业化社会,整合年轻人的这种渴望是国家保持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小布什在任8年期间不断强调清教徒式的东西,不就是希望美国的年轻人按照美国新保守主义设计的大战略,把美国在全球的利益进一步夯实吗?但是小布什这次确实高估了已经从壮年走向老年的美国实力了,玩大了。
    那中国呢?说实在的,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老年化社会也在逼近中国,再不确定一个“大目标”,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宋晓军作品集
中国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