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0章 社会保险(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基础》 作者:傅夏仙

第40章 社会保险(3)

  3.从管理方式看,公共部门的管理方式从总体上有别于企业,要求统一、规范、严格。公共行政部门依法推行公务员制度,具有特定的工作职能、严格的考录标准和纪律约束、稳定的人员队伍、统一的管理制度。事业单位的构成比较庞杂,由于其专业的多样化,管理方式各有特色,比较灵活。而且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亦面临着重大的改革。今后公共部门在管理体制、工资制度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公共部门的养老保险从总体上有别于企业,而公共部门之间也会有所不同,应注意协调几种不同养老保险体制之间的关系,求同存异,分类管理,既有区别又可流通。<\/p>

  4.地区差别大。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很不相同,因此各地区之间,各级政府之间财政状况很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公共部门人员的工资收入有保证,并享有较高的福利待遇,而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则难以保证。所以尽管各地公共部门具有统一的管理体制和工资制度,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使国家公务人员的实际收入仍有较大差距,而且即使是同一地区,不同系统之间、事业单位不同经营标准之间,财务状况、福利待遇也都有不同,这就决定公共部门养老保险改革必然呈现多样性、复杂性,不可能一个模式,搞一刀切,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p>

  5.分布范围广。公共部门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行政部门不仅是指国家政府机关,还有党群机关;事业单位的概念更为宽广,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都包括在内。各事业单位之间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专业范围、人员构成各有不同,因此事业单位这一概念是包含多种专业、具有不同发展方向的群体,它与行政部门的养老保险既有统一性,又要考虑其特殊性,不能一概而论。<\/p>

  (三)协调互通原则<\/p>

  我国的现状与公共部门的特点决定养老保险体制必须注重分类管理的原则,但是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全社会及每个公民利益相关的,因此社会化是它的发展方向。从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公共部门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还必须坚持协调互通原则。<\/p>

  1.与其他系统养老保险体制的协调。公共部门由于其自身特点,养老保险体制有别于企业、农村,比如资金筹集方式、积累比例、提取比例、人员管理等都有所不同。但是公共部门作为社会组织的一部分,并不能完全独立于社会,与社会隔离。因此,其养老保险体制改革要注重各地区、各系统的公共部门、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以及新旧制度之间的衔接,以利于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就业与社会保障相分离。要达到协调互通的目的,首先要在确定统一政策的前提下,建立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险,包括与社会水平一致的基础保险、作为公务员身份的补充保险、某一系统的优惠待遇保险、个人功绩保险等。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公务员在退休后保持高于社会一般水平的生活待遇;另一方面对于离开公务员队伍的人来说,取消其公务员身份享有的特殊待遇,即可使其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行列。将单一层次的社会统筹改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可以适应人们对养老保险的不同需要。<\/p>

  2.近期实施方案与长期规划之间的协调。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事业分块实施,自成体系,普遍起步低、标准低、成本低、积累少。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养老保险事业必然要达到新的高度,做到逐步打破现有分工,实现社会化管理,不断提高养老保险待遇。因此,在改革中,要注意体制的发展性,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发展统一,在稳定中求发展。并通过体制建设将养老金的调整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生活指数增长联系起来,确定一定比例,逐步制度化、规范化。<\/p>

  3.养老保险体制与社会保障总体制的协调。生产的社会化要求保障的社会化,保障的社会化要求管理的社会化。社会保障是一项社会事业,不能只管钱,不管人和事,它应该是包括钱、人、事管理在内的一整套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p>

  4.公共部门养老保险体制内部统一规划与分散操作的协调。在公共部门养老保险体制内部也有统一规则与分散操作之间的协调问题。统一规则是指政策法规的统一,在中央设置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负责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的统一规划、协调和管理,以避免多头管理下的项目交叉、标准不一、相互摩擦等弊端。分散操作是指行政管理与基金运营要分开,在操作层次上,应当尽量利用民间组织和机构力量,以避免建立庞大的行政机构和官僚队伍。在具体实施中,应按照不同性质严格区分不同管理部门的权责界限,使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在征、管、用三个环节上,各司其职,征缴有度,管理有方,使用有效,实现三者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防止资金浪费或挪用,保证基金的保值增值。<\/p>

  (四)法制化原则<\/p>

  社会保险作为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必须注意安全、有效,将体制建设纳入法制轨道,以法的形式规定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现社会保险的强制性和互济性,严格履行国家对社会保险的法定义务和道义责任,不与民争利,把社会保险真正办成人民甘愿投入、生死相托的可信事业,塑造政府的可信形象。这就要以法为基础,言出必行,行必依法,在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中注意四化:<\/p>

  1.系统化。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收缴、管理、发放自成体系,制定严格的制度。<\/p>

  2.规范化。机构名称要规范,统一机构的规格、职责、管辖范围,应依照不同政府层次确定其规范,避免工作的交叉与混乱,便于管理。<\/p>

  3.法制化。建立完备的法规体系,使养老保险改革在法的指导下有序进行。<\/p>

  4.程序化。明确办事程序、办事时限,有利于明确职责范围,有利于监督。<\/p>

  公共部门的医疗保险<\/p>

  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p>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两大内容。公费医疗制度的享受对象,主要为各级政府机关、党派、人民团体及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和高等院校在校学生。<\/p>

  医疗费用由财政部门按规定的年人均定额拨款支付。公费医疗管理由卫生和财政部门共同负责,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都设有专门管理机构,医疗经费分级统筹、管理和使用。而劳保医疗制度的享受对象,主要为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部分城镇集体企业参照执行。<\/p>

  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所提供的保障内容和水平基本相同,总的包括几大方面:疾病、无责任伤害、工(公)伤、职业病、妇女生育、计划生育手术等。受保人在指定的医疗机构就诊,大部分医疗费由政府或企业负担,其费用支付内容为:①门诊、住院的药品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及床位费。②计划生育手术的医药费。③因病情需要,经治疗单位出具证明安装国产人工器官的费用,或安装进口人工器官不超过国产最高价格部分的费用。④因病情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费用。⑤因工(公)负伤、致残所需医药费用。⑥用于危重病抢救或治疗工(公)伤所必需的贵重、滋补药品(含生物及血液制品)的费用。<\/p>

  自费范围:①按规定应自费的药品及未经批准的外购药品。<\/p>

  ②挂号费、出诊费、住院伙食费、特别营养费、住院陪护费、特护费、婴儿费、产妇卫生费、取暖费、空调费等。③非医疗保险部门组织的体检、预防服药、接种费等。④用于整容、矫形的手术、药品费用、器具费用等。⑤自找医疗单位或医师诊治的医药费。<\/p>

  ⑥交通肇事及其他扰乱社会治安行为造成的医药费用等。<\/p>

  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问题<\/p>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两方面的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学习苏联的经验建立起来的。几十年来对保障公共部门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发挥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现行医疗制度存在的一些缺陷日益突出,主要有以下三点:<\/p>

  1.医疗经费支出的巨大浪费。医疗费用由国家、企业包揽,个人和医疗单位在医疗费上都吃国家、企业的“大锅饭”,医患双方都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造成医疗经费支出上很大的浪费。全国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费用的支出,1978年有27亿元,1993年达459.8亿元。由于部分企业亏损和部分机关经费困难,有些医疗费只得挂账不能及时报销。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制约机制,管理不严,造成大量浪费。<\/p>

  2.缺乏合理的医疗经费筹措机制和稳定的医疗费用来源。我国原有的医疗、劳保费用,全部由国家和企业包下来,近几年来,尽管普遍实行医疗费用和个人挂钩的做法,但个人负担较少,基本上还是免费医疗,长此以往,国家和企业都难以承受。现行医疗制度缺少一种积累机制,职工年轻时身体好,没有为年老多病时积累资金;企业经营状况好时,医疗费用管理松,花得多,没有为经营状况差时积累资金。一些老职工多、效益不好的企业,职工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基本医疗保障。<\/p>

  3.管理体制不顺。在现行的医疗制度下,公共部门的医疗费用由财政包干,企业实际执行的是企业保险,职工医疗费用的支出和管理级别由企业包下来。这种办法,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企业办成“小社会”,新老企业之间、不同企业之间负担轻重不平衡。<\/p>

  三、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内容<\/p>

  1.目标。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改革,从1998年开始,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从1998年起,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初步建立起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镇全体劳动者,并逐步形成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以及商业医疗保险等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p>

  2.内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低水平,广覆盖”,即根据财政和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承受能力确定基本的医疗保障水平,并最大限度实现广覆盖。具体内容包括:用人单位以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按规定的缴费率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其中一部分记入个人医疗账户,主要用于个人门诊;另一部分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主要用于住院。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的2%,全部记入个人医疗账户;用人单位缴费率控制在工资总额的6%左右。记入个人医疗账户和社会统筹医疗基金的比例由各地根据二者的支付范围规定,一般为1∶2左右。社会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约为当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由个人医疗账户支付或个人自付。社会统筹医疗起付线与封顶线之间的医疗费用,个人也要负担一定的比例。封顶线以上的医疗支出通过商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社会救济解决。有条件的企业和职工可以自愿参加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政府要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退休人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各地还将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帮助生活困难的职工解决基本医疗保障问题。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和个人医疗账户的具体管理办法和社会统筹医疗基金的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等,均由各地人民政府规定。<\/p>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p>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p>

  社会保障,通常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以及个人储蓄性保险等项目。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主体部分,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我国目前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及生育保险等五项。<\/p>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已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家对其进行局部调整和整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而且越来越突出,亟需进行改革。<\/p>

  (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p>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老年人的数量居世界第一位。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的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比1990年人口普查上升1.39个百分点。按照国际上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我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的阶段,而且老龄化进程加快。另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从7%升到14%所经历的时间,法国为115年,瑞典为85年,美国为68年,英国为45年,日本为26年,而我国大约只要27年。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压力是全方位的。<\/p>

  1.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压力。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水平情况下出现的,而且建立了较健全的养老保险体系。但是,我国是在经济基础较差的情况下进入人口老龄化的,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不过800美元。据预测,2030年我国退休人员将达到高峰,如继续坚持现收现付制,那时约2个在职职工就要负担1个退休人员的生活。为渡过人口老龄化高峰,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索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过渡,并确定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p>

  同世界上其他转制国家(如智利)一样,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过渡,无法回避隐性债务问题。对于这个隐性债务,社科院、世界银行、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国务院体改办有过各种测算或精算,但结果不尽相同。1999年,国务院体改办曾在美国安泰保险公司的协助下,以南京为样本进行精细测算,结果为:如果按照缴费率为20%,收益率为4%、6%、8%三个方案来计算,假定国有企业女职工退休年龄为50岁,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岁,按收益率为4%计算,隐性债务为87632亿元,相当于我国目前一年的GDP。如果以收益率为6%来计算,隐性债务为47219亿元;按收益率为8%来计算,隐性债务则为24299亿元。目前我国银行的利率只有2%多一点,国库券的利率也只有3%多一点。<\/p>

  按照制度设计,企业平均缴费率在20%左右就可以渡过我国的人口高峰,而且到2050年还可以有6%的部分积累。但实际情况是,一些地区的缴费率高达29%,仍然入不敷出,不仅透支个人账户资金,甚至把过去积累的资金也用上还不够。据劳动保障部门统计,1999年,全国有25个省、市、自治区出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挪用个人账户资金达到近1000亿元。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个人账户的名存实亡。<\/p>www/xiaoshuotxt/n e 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傅夏仙作品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基础